《唐语林》与纪传体史书《旧唐书》比较(一)

合集下载

了解唐朝历史最好的书

了解唐朝历史最好的书

了解唐朝历史最好的书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辉煌灿烂的时代,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巅峰之作。

了解唐朝历史对于我们深入了解中国文化和历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那么,了解唐朝历史最好的书是哪一本呢?在众多的历史著作中,有一本书被广泛认为是了解唐朝历史最好的书,那就是《旧唐书》。

《旧唐书》是唐朝官修的一部正史,全书共有二百卷,记载了唐朝自开国到玄宗末年的历史。

这本书是唐朝官员刘知几主持编纂,历时十余年完成的。

《旧唐书》以其详实的记载和权威性的资料,成为了研究唐朝历史的重要参考书。

《旧唐书》的编纂始于唐朝晚期,完成于五代时期,因此在编纂过程中,作者们能够亲身经历唐朝的兴衰,亲眼目睹历史的发展。

这使得《旧唐书》的记载更加真实可信。

书中详细记载了唐朝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方面的情况,对于了解唐朝的社会制度、政治体制以及文化繁荣等方面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旧唐书》的价值还在于它对于唐朝历史人物的记载。

书中对于唐朝的各位皇帝、宰相、文人等人物进行了详细的记述,包括他们的生平事迹、政绩、文学成就等。

这些记载不仅帮助我们了解唐朝历史人物的形象和贡献,也为我们研究唐朝的政治风貌和文化氛围提供了重要线索。

除了《旧唐书》,还有一本书也被广泛认为是了解唐朝历史的重要著作,那就是《新唐书》。

《新唐书》是唐朝末年的官修正史,全书共有二百卷,是《旧唐书》的续书。

《新唐书》在内容上对《旧唐书》进行了补充和修正,对于了解唐朝历史的全貌具有重要意义。

《旧唐书》和《新唐书》作为两部官修正史,对于了解唐朝历史具有权威性和可靠性。

它们的记载详实,资料丰富,对于研究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提供了重要参考。

同时,这两部书也是了解唐朝历史人物的重要途径,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唐朝的历史风貌和文化特点。

当然,除了《旧唐书》和《新唐书》,还有很多其他的著作也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唐朝历史。

例如《资治通鉴》、《全唐文》等,它们都是了解唐朝历史的重要参考书。

但是,《旧唐书》和《新唐书》作为官修正史,具有权威性和可靠性,对于了解唐朝历史的全貌和细节具有独特的价值。

关于唐朝的历史书籍

关于唐朝的历史书籍

关于唐朝的历史书籍一、唐朝历史书籍概述在中国历史上,唐朝是一个辉煌的时代,因其经济、政治、文化繁荣而被后人称为”盛世”。

唐朝的历史书籍是研究唐朝历史的重要资料,通过阅读这些书籍,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唐朝的政治制度、社会风貌、经济发展、文化艺术等各个方面。

本文将介绍几本最具代表性的唐朝历史书籍。

二、《旧唐书》1. 编纂背景《旧唐书》是唐朝人杜佑主持编纂的一部纪传体史书。

杜佑在编纂时,参考了大量的史书和文献,包括《旧唐书》所涵盖的历史范围之前的史书《魏书》、《晋书》和《梁书》。

2. 内容特点《旧唐书》共分为本纪、列传和表三部分。

其中,本纪主要记载各位帝王的事迹,列传则记述了一些重要人物的生平事迹,表则是一些年表和考古之类的资料。

《旧唐书》在内容上力求客观,注重史实真实性,成为后来史学著作的重要范本。

三、《新唐书》1. 编纂背景《新唐书》是唐朝人欧阳询主持编纂的一部纪传体史书。

欧阳询在编纂时,不仅参考了《旧唐书》,还广泛阅读了许多史书和文献,力求收录全面。

2. 内容特点《新唐书》延续了杜佑编纂的《旧唐书》的编年体制,但在内容上有一些新的特色。

它不仅着重记述帝王和重要人物的事迹,还增加了对唐朝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详细描述,丰富了历史资料,使读者更全面地了解唐朝的方方面面。

四、《资治通鉴》1. 编撰背景《资治通鉴》是唐朝人司马光创作的一部纪传体通史,该书以纪传体的形式,将中国历史贯通起来,从上古到宋朝的历史事件进行了整理和归纳。

2. 内容特点《资治通鉴》以时间为线索,将历史事件按年代顺序排列,系统地叙述了每个朝代的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重要事件。

它注重分析事物之因果关系,以及历史事件中的道德因素,对历史事件进行了一定的价值评判,成为后世历史学家的研究工具和参考书。

五、《全唐文》1. 编撰背景《全唐文》是收录唐朝文学作品的一部文集,由唐代文学家杨嗣复主持编纂。

该书力求收录唐朝各个时期的文学作品,展示唐朝文学的繁荣景象。

旧唐书与新唐书的区别

旧唐书与新唐书的区别

旧唐书与新唐书的区别
新唐书的编纂与旧唐书有很大不同,如旧唐书分上、下两卷,共100卷;而新唐书则将它删减为了一卷。

《旧唐书》和《新唐书》都
是由魏征等人主持修撰的史书。

他们都认为“前代既灭,其书不可不备”。

而且这两部史书也分别受到后来人们对正统性和客观性的质疑,尽管二者都收录了许多传记类文献,但我们依然要从这两部史书中寻找其异同点。

但是它们之间仍然存在着一些区别,以便于更好地进行比较研究:第一个方面就是关于作者问题。

虽说《旧唐书》和《新唐书》都是由魏征等人主持编写的,但是因为新唐书是由欧阳修领导编写的,所以二者还是略有差别的。

例如《旧唐书·宰相世系表》就是在《新唐书·宰相世系表》的基础上补充完善而成的。

欧阳修曾经称赞过魏征,并对其评价甚高,甚至认为《旧唐书》里关于房玄龄和魏征的那几篇传记应该单独列出来另外编写一本书才合适。

此外,据考证,这两部史书的作者应该是不同的,因为李世民身边当时任职最久的官员应该就是令狐德棻,但《旧唐书·令狐德棻传》中却没有提及,这显示二者不是同一个人所做。

同样,关于长孙无忌被赐死的原因,二者给出的解释也不一致,甚至还有矛盾。

《旧唐书》只说“病免”,而《新唐书》中则明确说是被逼自杀。

- 1 -。

新旧唐书之比较研究

新旧唐书之比较研究

新旧唐书之比较研究唐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辉煌的时期,同时也是一个相对稳定和强盛的时代。

因此,唐代的历史和文化得到了许多的研究和关注。

其中,唐代史书也是研究唐代历史的重要资料之一。

其中,新旧唐书是最具代表性的两部唐代史书,它们对于唐代的历史研究有着重要的贡献。

本文将对这两部史书进行比较分析。

一、新旧唐书的起源和历史背景新唐书和旧唐书的起源和发展,都和唐玄宗的时期紧密相关。

唐玄宗的时期是唐代的鼎盛时期,也是唐代史书编撰的旺盛时期。

旧唐书是唐玄宗时期开始编修的,至唐宪宗时期完成。

新唐书则起始于唐宪宗时期,这也是旧唐书编修完成后的不久之后。

新旧唐书的编纂历经数代,分别有数次修订和增删。

二、新旧唐书的编制体例和内容两部唐书在编制体例和内容上均十分详细。

它们按照年代先后顺序编写,分为卷、本、篇、则四级结构。

新旧唐书都十分注重内容的真实性和客观性,收集了大量的历史资料,尤其是旧唐书更是加入了不少的表格和图表,使文章结构更加清晰明了。

然而,两部唐书的体例和内容还是有一些不同的。

例如,旧唐书中强调以中国为中心,比较注重地理、人物和事务的详细描述,而新唐书则比较注重官方历史,更加注重皇帝和朝臣们的事迹和思想。

三、对比分析(一)文风旧唐书体现了唐代作者文风的特点,清新自然,字里行间透着一股清爽和宽容的气息。

而新唐书则力求审慎精练,语言简练,更注重精炼表述。

(二)历史侧重点从排版上来看,旧唐书比新唐书更加的详尽和具体,关于唐代的历史文化、哲学思想、器物制作等都有着很详细的记录。

而新唐书更注重皇帝和朝廷的行事,这就使得它更加注重政治和權力的描述。

(三)真实性从准确性上来说,两部唐书都力求真实,但是不存在绝对的完美。

它们都有着自己的特点和不足。

例如,旧唐书虽然内容详实,但是一些历史问题存在众说纷纭的情况;而新唐书虽然写作用语更为简练紧凑,但是有时也会丢失一些重要的细节信息。

四、结论新旧唐书之间有着许多的异同,它们在历史研究和文化传承方面都具有着重要的作用,它们对我们了解唐代历史和文化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

论《新唐书》、《旧唐书》对白居易评价之差异

论《新唐书》、《旧唐书》对白居易评价之差异

其 次 , 代时 期 的文 学 思 想 以缘 情为 主 , 也 与 自居 五 这 易 诗 歌 创 作 实 践 相 契 合 。 宗 强 说 : 代 文 学 思 想 的 主 要 罗 五 倾 向 是 缘 情 说 。 情 说 从 两 个 方 面 发 展 , 是 走 向 娱 乐 消 缘 一 遣 , 此追 求 轻 艳 ; 是 虽 亦 用 于 消 遣 , 着 重 于 追 求 真 因 一 而 情抒 发 , 求 内心感情 的细腻 表达 和意 境 的细美 深广 。 追 ③白
居 易 以 短 篇 律 诗 为 主 的 诗 作 在 当 时 流 行 最 为 广 泛 ,究 其 原 因 ,一 为 其 语 言 明 白 通 畅 ,具 有 传 说 中 老 妪 能 解 的 特 点 , 加 上文 辞 流 美 , 韵 和谐 , 于 吟 唱记 忆 ; 是 长 于 再 音 便 二 抒 写 日常 生 活 中 悲 欢 离 合 之 情 ,容 易 引 起 社 会 广 大 阶 层 的共 鸣 。 的很 多 书写 男 女 的诗 , 《 恨 歌 》《 梦游 春 他 如 长 、和
价 差异 的 原 因 。 关 键 词 : 唐 书 旧 唐 书 白居 易 新 评 价 差 异
音 节 谐 和 ,风 格 与 其 诗 接 近 , 以 当 时 流 行 的 骈 体 文 为 基 调 , 又 注 意 稍 古 雅 一 些 , 而 在 当 时 取 得 了 “ 不 肖 皆 但 因 贤
赏其 文 ” 效 果 。 的
( ) 旧唐 书》 细 记 载 了 白居 易 家 世 、 见 顾 况 等 二 《 详 谒 情 况 , 欲抬 高其 出身 , 染其 才能 , 时 引用 了大 量 白居 意表 现 白居 易 高 尚的 品格 书 及 和 宽 广 的 人 生 襟 怀 , 惜 笔 墨 ;新 唐 书 》 此 则 一 切 删 之 。 不 《 于 ( ) 旧唐 书 》 为 自居 易 各 种 文 体 都 很 好 , 为 时 三 《 认 均 代 楷 模 ;新 唐 书 》 自居 易 只 长 于 诗 。 《 说

唐代的历史记录

唐代的历史记录

唐代的历史记录唐代是中华文明史上的辉煌时期,为了维护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稳定,唐朝出现了大量的史书和史料,成为了中华文化史上的重要财富。

一、《旧唐书》《旧唐书》是唐代正史之一,成书于唐朝晚期,包括了唐初至唐末289年的历史,全书共有2000万字,被誉为中国历史学的典范之作。

该书采用了“纪传体”的写作方式,即按照时间顺序和人物事迹的重要程度编排历史事件,既有记载政治、军事、经济、教育等重要事件的正史,也有介绍官员、文人、学者、艺术家等的传记。

《旧唐书》的编纂者王适、姚思廉、高仲密等人,坚持严谨的史料考证和文学表述的独特风格,使得该书成为中国古代史书中的经典之作。

二、《新唐书》《新唐书》是唐代正史之一,是对《旧唐书》的扩充和补充,于晚唐五代时期完成。

全书共有1060卷,包括了唐初至五代时期共320年的历史,全书的编纂者有翦伯赞、李延壽、熊孺登等人。

《新唐书》采用了“纪传体”和“志传体”相结合的方式,既有对历史事件的记录,也有对社会经济、政治制度、文化教育等方面的详尽描写。

在文学表述上,《新唐书》则更富有文艺性和民族特点,成为了中国文化史上不可替代的权威史书。

三、碑刻和文集除了正史,唐代还留下了许多碑刻和文集,记录了当时政治、文化、艺术等各个方面的进步与成就。

如韩愈的《韩文公集》和柳宗元的《柳氏文集》等文集,蕴含了许多反映唐代思想文化和政治制度的珍贵材料。

而唐代的碑刻则以长安城际得名,如大曆年间的“大唐九年太宗皇帝立”石碑,记录了唐太宗的政绩和功勋,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四、杂史和经传除此之外,唐代还有许多杂史和经传,如《全唐文》、《开元野史》、《太平广记》等,都是描写唐代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的重要资料。

这些书籍与史料,既记载了唐代各个时期的形势与局面,又反映了唐代人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是中华文化史上不可忽视的精神财富。

总之,唐代是中国文化史上的辉煌时代,留下了丰富的历史记录,其中正史、碑刻和文集、杂史和经传等各具特色,共同构成了一幅瑰丽多姿的历史画卷。

[《新唐书》与《旧唐书》的区别]新唐书旧唐书区别

[《新唐书》与《旧唐书》的区别]新唐书旧唐书区别

[《新唐书》与《旧唐书》的区别]新唐书旧唐书区别
范镇曾为翰林学士。

在写法上;对隋末窦建德等农民军使用了极为恶
毒的词汇。

又由于苛求文字精炼、欧阳修是北宋一代文宗,自以为《新唐书》无论从体例,其主编曾公亮曾上皇帝表、欧等人在修《新唐书》时、
极为悲壮的《封常清传》,致使这两位伟大翻译家和科学家、编裁方面,
一向为世所称。

在任成都知府时,开门垂帘燃烛://zhidao,共举出该书
四百六十条错误、《高仙芝传》新唐史。

二。

他们笔下的功夫当然不同一般。

他曾一度为毫州太守。

因为,把这些不伦不类的话都删削了、王畴,
如“猬毛而奋”,文笔很好,也给读者认识唐朝宰相族系(世家大族)的
升降和藩镇势力的消长。

新唐书据专家估计,对唐史十分熟悉。

此外。

在《黄巢传》前冠以“逆臣”二字。

编写者对隋末:“新书最佳者志、表”,《新唐书》要比《旧唐书》高明,如把少数民族仕唐将领合并到“诸夷蕃
将传”中、传体史书后,《新唐书》也有不及《旧唐书》的地方,有《东
斋纪事》等百余卷流传于世。

《新唐书》也有明显的缺点、唐末农民起义
大加挞伐,《新唐书》用这些人主笔。

他们严厉地批评《旧唐书》“纪次
无法。

北宋人认为,在《新唐书》中竟无反映。

刘羲叟是著名天文学家,“沾沾自喜”,都可看出《新唐书》在观点的正统方面更胜于《旧唐书》,如《旧唐书》里写得十分生动,但史料上不如旧唐史,《新唐书》将玄奘.《旧唐史》主要是抄录唐代史料成书、刘羲叟等。

细说《旧唐书》和《新唐书》

细说《旧唐书》和《新唐书》

细说《旧唐书》和《新唐书》二十四史中有两部记载唐代历史的著作,按两书完成的先后,分别称为《旧唐书》和《新唐书》。

《旧唐书》是五代后晋的官修史书,当时叫《李氏书》。

到宋朝,因欧阳修、宋祁等人编修了《唐书》,才有了新、旧之别,称前者为《旧唐书》,后者为《新唐书》。

《旧唐书》由纪、传、志三部分组成,共有200卷。

早在后梁、后唐两代,就已经开始了搜集资料、编撰唐史的准备工作。

《旧唐书》的正式编撰始于后晋高祖天福六年(941年),完成于出帝开运二年(945年),历时4年多。

最初由宰相赵莹监修,做主持工作,他在组织人员、收集史料和确定体例上,做了大量工作。

以后担任宰相的桑维翰、刘昫也相继担任监修。

参加具体编写的是张昭远、贾纬、赵熙等9人。

在全书最后完成时,正好是刘昫任监修,由他领衔奏上,所以《旧唐书》题为刘昫等撰。

《旧唐书》的显著特点是前后记事详略不一,文字风格也差别较大,这是由当时的时代特点所决定的。

《旧唐书》编修的时代离唐朝灭亡很近,所以能直接利用大量史料,特别是唐代前期的史料。

但由于当时正是割据混战的时代,《旧唐书》在短期内仓促修成,所以对唐代史官的著述照抄照录多而加工少,缺乏必要的剪裁、整理和概括。

关于唐代前期的历史,吴兢、韦述、于休烈、令狐峘等人相继编写的《唐书》130卷以及唐高祖到唐文宗的各朝实录对唐初至唐代宗时期的历史事件记述较为完整。

唐代后期的史料则较少,只有《武宗实录》1卷和其他零碎材料。

《旧唐史》主要是抄录唐代史料成书,所以后期大不如前。

穆宗以后的本纪繁杂,《历志》、《经籍志》的记述仅至玄宗时代,列传对唐代末期人物缺漏很多。

此外还有一人两传,同一篇文字重复出现等现象。

《旧唐书》比较粗糙是 >尽管《旧唐书》存在着上述的缺陷,但其同时也具有了不可抹杀的'价值。

它保存了丰富的史料,记事比较详细,便于读者了解历史事件的过程和具体情况,因而受到重视。

比如对唐顺宗朝王叔文集团当政时期的政治改革措施记载比较具体。

新旧唐书比较

新旧唐书比较

新旧唐书比较一、二书的成书与流传《旧唐书》从后晋天福五年始奉石敬瑭之命修撰,原由宰相赵莹监修,后宰相桑维翰、刘昫也相继担任监修,参与者有张昭远、贾纬、赵熙、郑受益、李为先、王申等人,当《旧唐书》修成时,恰好是刘昫监修唐史,由他奏上,所以题“刘昫撰”,后晋开运二年完成,,共200卷,时人多称为《唐书》,后宋代欧阳修,宋祁等重新编写《唐书》,后人依据二史编纂问世之先后以旧、新相别,称刘昫所修为《旧唐书》,欧阳修所编为《新唐书》,为了方便叙述,本文也采取这种传统的称谓。

《旧唐书》的编纂工作从后唐时期便已经开始准备,大部分资料都没有毁坏,保存相对完整,而且多根据唐朝国史,但是成书仓促,对唐朝史事的记述显得粗糙,所以仅用四年多的时间便成书。

《新唐书》从庆历四年开始修书,至嘉祐五年完成,历时十七年,前后参预其事的有宋敏求、范镇、欧阳修、宋祁、吕夏卿、梅尧臣等,虽然有在此之前已有《唐书》,但宋仁宗认为《旧唐书》“纪次无法,详略失中,文采不明,事实零落”[1],故重修唐书,其中裁剪旧史大部,总的来说,〈列传〉部分主要由宋祁负责编写,〈志〉和〈表〉分别由范镇、吕夏卿负责编写[2]。

最后在欧阳修主持下完成。

《新唐书》在宋仁宗嘉祐五年成书之后,宋仁宗读其也表示满意,认为它叙事简练、文采飞扬,所以“布书于天下”,而原本的《旧唐书》便逐渐从书市中退出,很少有人能再读到,遂不再流传,直至明朝嘉靖十七年闻人诠才校对并重刊了宋板的《旧唐书》。

二、二史的内容《旧唐书》共200卷,属纪传体史书,纪事上起唐高组武德元年李渊称帝,下至唐哀帝天祐四年李柷禅位于朱温,前后共计290年唐代历史。

其中《本纪》20卷、《志》30卷、《列传》150卷,“《旧唐书》前半全用实录、国史旧本”,本纪部分,高祖至代宗基本来源于《唐书》帝纪,德宗至文宗,大体依照相关实录编纂而成,武宗以下,基本采用《唐年补遗录》65卷;志部分的主要取材之源主要来自《通典》,苏氏兄弟的《会要》,《大唐开元礼》等等;列传部分,若《唐书》中有记载则直接移录,或略作编排,而《唐书》以后的人物,后晋史官多据各帝实录进行剪裁,国史、实录失记或记述不完整的人物,则家传、行状、墓志、文集,乃至杂史、小说[3],凡武宗以前的著述,都可能是后晋史官的取材之源。

《旧唐书》是一部怎样的史书?

《旧唐书》是一部怎样的史书?

《旧唐书》是一部怎样的史书?五代后晋时官修的《旧唐书》,是现存最早系统记录唐代历史的一部史籍。

唐代(618~907年)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一个重要时期,因此《旧唐书》在研究我国历史时也具有不可忽视的地位。

它原名《唐书》,宋代欧阳修、宋祁等编写的《新唐书》问世后,才改称《旧唐书》。

《旧唐书》共200卷,包括本纪20卷,志30卷,列传150卷。

《旧唐书》在如实保存史料方面,有着它巨大的功劳。

为什么这样说呢?首先是在《旧唐书》里,保存了唐朝的第一手史料。

唐朝近300年历史中,屡经战乱,原始史料经过几次大的浩劫,尤其是唐末的混战,致使“向时遗籍,尺简无存”。

幸而有肃宗时韦述编纂的国史,到后晋时,便成为修撰唐史的主要依据,肃宗以后,史料留存更少。

特别是唐武宗以后的宣、懿、僖、昭、哀五代,连“实录”也都没有存下,只因有张昭远和贾纬等人在“丧乱之际”,杂采各家传闻和小说编出的《唐年补录》和《唐末三朝闻见录》诸书,使史实略有所补。

编撰《旧唐书》时离唐亡仅三十多年,许多史料直接从唐人得来。

《旧唐书》使这些难得的史料保存了下来。

这是它的一大好处。

正由于《旧唐书》有上述长处,司马光等在修《资治通鉴》时,隋唐部分便大量采用了其中的材料。

另一方面,唐朝是我国一个强盛的朝代,多民族统一,国家有所发展。

书中记录了大量我国少数民族的史料,以及他们和中原的唐王朝相互交往的亲密关系。

比如,文成公主和松赞干布婚姻的纪实,金城公主入藏的史迹等都在《旧唐书》里有较多的记载。

在唐朝和邻国日本、朝鲜、印度的关系史方面,《旧唐书》记载也较为详细。

其分量比起别的同类正史要多得多,史实也较可靠。

《旧唐书》在研究我国土地制度、赋税制度等方面,也是一部十分重要的史书。

关于唐朝的均田制、租庸调制和两税法,都有比较翔实的记载,给后人的研究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此外,在《旧唐书》的志里,保存了内容相当丰富的我国科技史的资料,这些都是非常珍贵的。

讲述唐代历史的书籍

讲述唐代历史的书籍

讲述唐代历史的书籍
以下是几本关于唐代历史的书籍:
1.《旧唐书》:编写于唐代中期,是唐代最早的正史之一。

全书共100卷,详细记载了唐代的政治、经济、军事等各个方面的历史事件和人物事迹。

2.《新唐书》:作者刘恕,是对《旧唐书》进行补充和修订的正史。

全书共225卷,对唐代历史进行了更加细致的描述。

3.《资治通鉴》:这是一部跨越多个朝代的通史,其中包括了唐代的历史。

全书从周代开始,一直到五代十国结束,共294卷,对唐代历史进行了系统总结和分析。

4.《全唐文》:这是一部整理了唐代文学作品的文集,共分为24卷,收录了唐代众多文人的诗、赋、曲等文学作品。

通过这本书可以了解唐代文学的发展和特色。

5.《唐史笔谈》:作者杜佑,是一本以题材广泛、内容涉及唐代各个领域的杂志。

这本书通过一些琐碎的历史事件和小故事,展示了唐代社会的方方面面。

6.《唐官虽小实录》:作者刘知几,是一部以唐代普通百姓的生活为主题的正史。

书中记载了唐代百姓的生活状况、官吏的作为以及社会风俗等方面。

这些书籍对于研究唐代历史都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通过阅读它们,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唐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

唐朝的编年体史书旧唐书与新唐书的编纂与传世

唐朝的编年体史书旧唐书与新唐书的编纂与传世

唐朝的编年体史书旧唐书与新唐书的编纂与传世唐朝是中国历史上辉煌灿烂的一个时期,这个朝代的文化、科技、经济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对于历史的了解,我们离不开历史文献的资料。

而在唐朝,就有两部重要的编年体史书,它们分别是旧唐书与新唐书。

本文将对这两部史书的编纂与传世进行探究。

一、旧唐书的编纂与传世旧唐书是唐朝时期编写的一部重要史书,它的编纂工作始于唐玄宗时期,历时近百年才完成。

旧唐书收录了从贞观元年(公元627年)到乾元元年(公元713年)的历史资料,涵盖了唐朝的开国、盛世和衰落等各个方面。

旧唐书的编纂过程历时漫长而曲折。

最初,唐玄宗下令编撰这部史书,但是唐玄宗驾崩后,唐中宗继位,对于编纂旧唐书的事宜并不重视,因此导致了编纂工作的中断。

直到唐睿宗时期,才重新启动编纂工作。

经过多次修订、补缺和整理,最终于公元945年完成了全部的编纂工作。

旧唐书在传世过程中曾经多次失传,幸运的是,后来陆续有一些抄本被重新找到。

这其中最出名的就是在1900年左右,由胡适先生带领的翻译团队,在日本京都东京大学的图书馆中发现了一部旧唐书的抄本。

这次发现无疑对于旧唐书的传世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让后人有机会进一步研究唐朝的历史。

二、新唐书的编纂与传世新唐书是在旧唐书编纂完成后不久开始编写的,新唐书的内容相较于旧唐书更加广泛,时间跨度更大,涵盖了唐朝从贞观元年到义宁元年(公元627年到唐玄宗开元年间)的历史。

新唐书的编纂工作主要由唐代宰相杜牧负责,他积极参与了编纂工作并亲自撰写了部分章节。

在杜牧的领导下,多位文学家、历史学家、官员等共同参与了新唐书的编写,共计耗费了约13年时间完成了这部史书的编纂工作。

新唐书以叙事详实、文字优美为特点,成为了研究唐朝历史的重要依据。

与旧唐书相比,新唐书在传世过程中幸运得多,多个版本的新唐书得以保存并流传至今。

这些版本的新唐书在文字、排版、插图等方面有所差异,但内容基本保持一致。

这些版本的新唐书为我们研究唐朝的历史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记录唐代的历史书籍

记录唐代的历史书籍

记录唐代的历史书籍
唐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辉煌的时期,其文化、艺术、科技等方面都取得了重大的成就。

在唐代,历史书籍也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和传承,成为了记录唐代历史的重要载体。

唐代的历史书籍主要分为正史和别史两类。

正史是指由官方编纂的历史书籍,包括《旧唐书》、《新唐书》和《资治通鉴》等。

别史则是指由私人或地方编纂的历史书籍,如《唐会要》、《唐才子传》等。

《旧唐书》是唐代官方编纂的第一部正史,共计200卷,记载了唐朝自武德元年(618年)至高宗咸亨元年(806年)的历史。

该书以官方史料为主,注重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的记载,对唐代的历史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新唐书》是唐代官方编纂的第二部正史,共计225卷,记载了唐朝自高宗咸亨元年(806年)至宣宗大中十年(959年)的历史。

该书在《旧唐书》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些内容,如文学、艺术、宗教等方面的记载,对唐代的文化史、社会史等方面有着重要的贡献。

《资治通鉴》是唐代官方编纂的一部通史,共计294卷,记载了从周朝春秋时期至五代十国的历史。

该书以年代为序,将中国历史上各个
时期的重要事件和人物进行了概括和总结,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通史之一。

除了正史外,唐代还有许多别史,如《唐会要》、《唐才子传》、《唐诗纪事》等。

这些书籍主要记载了唐代的文化、艺术、科技等方面的内容,对于了解唐代的文化和社会生活有着重要的意义。

总的来说,唐代的历史书籍是中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们记录了唐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发展和变化,对于了解唐代的历史和文化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同时,这些书籍也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资料,对于研究中国历史和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唐朝的历史文献有哪些

唐朝的历史文献有哪些

唐朝的历史文献有哪些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辉煌灿烂的时期,留下了丰富多样的历史文献。

这些文献为我们了解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首先,不得不提的是官修史书《旧唐书》和《新唐书》。

《旧唐书》是五代后晋时官修的唐史,史料价值颇高,它较为详细地记录了唐朝的兴衰历程、政治制度、重大事件以及众多人物的传记。

其内容丰富,涵盖了唐朝从开国到灭亡的整个过程,对于研究唐朝的政治格局和历史演变具有重要意义。

《新唐书》则是北宋时期欧阳修、宋祁等人重新编撰的唐史。

与《旧唐书》相比,它在体例和内容上有所创新和改进,对一些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评价也有所不同。

《新唐书》在整理和总结唐朝历史方面也有着不可忽视的价值。

除了这两部正史,唐朝的起居注也是重要的历史文献之一。

起居注是记录皇帝言行的文献,唐朝的起居注较为详实,能够让我们了解皇帝的日常活动和决策过程。

但可惜的是,唐朝的起居注大多已经失传,仅有部分片段散见于其他文献中。

唐朝的实录也是研究唐朝历史的重要资料。

实录是编年体史书,按时间顺序记载皇帝在位期间的大事。

例如《顺宗实录》等,为我们研究特定皇帝在位时期的情况提供了较为可靠的依据。

在政书方面,杜佑的《通典》具有重要地位。

这部著作论述了历代的典章制度,其中对唐朝的制度记载尤为详尽,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制度,对于了解唐朝的制度架构和运行机制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唐朝的诏令文书也是珍贵的历史文献。

皇帝发布的诏令,反映了当时的政治决策和政策导向。

这些诏令有的被收录在史书之中,有的则以单行本的形式流传下来。

文学作品也是了解唐朝历史的一个重要窗口。

唐诗不仅在文学上成就极高,也从侧面反映了唐朝的社会风貌、人民生活和思想情感。

例如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他的作品真实地记录了唐朝由盛转衰时期的社会状况,如《兵车行》《石壕吏》等。

另外,唐人撰写的笔记小说,如段成式的《酉阳杂俎》、刘餗的《隋唐嘉话》等,内容丰富多样,包含了许多奇闻异事、人物轶事、社会风俗等,为我们展现了唐朝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

旧唐书的基本介绍

旧唐书的基本介绍

旧唐书的基本介绍旧唐书是中国古代史书之一,是记载唐朝历史的重要史书之一。

这部史书编写于唐代晚期,全书共分纪、本纪、列传、志四部分,详细记录了唐朝自开国至会昌年间的历史。

旧唐书共有239卷,是唐代官修史书中篇幅最长的一部。

全书内容丰富,对于唐朝的历史事实及人物进行了详实的记载。

它不仅是一部历史资料的宝库,也是研究唐代政治、经济、文化、人物等方面的重要参考。

旧唐书的编写开始于唐朝晚期,初稿完成于唐宪宗乾符四年(876年),全书完成于唐昭宗会昌七年(953年)。

在早期的编纂过程中,曾经有过多次修改、补充和修订。

以刘楚材为首的官修团队集合了当时最优秀的历史学家和文学家,他们以严谨的态度和广博的知识为基础,对历史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确保了旧唐书的质量和权威性。

在内容组织上,旧唐书采用了纪传体的写作形式,按照年代顺序进行编排。

首先是纪,按年度记载了唐朝历代帝王的生平事迹和政绩。

其次是本纪,对每一位帝王进行了详细的人物评述,描述了他们的家世、家族、成就和政治才能。

接着是列传,对一些重要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官员等进行了详细的记述,这一部分以人物为单位,主要通过人物的行事风貌和政治成就来反映唐朝的历史变迁。

最后是志,对唐朝的政治制度、社会风俗、经济状况、军事力量、文化教育等方面进行了详尽的叙述。

旧唐书的编写思想有其独特之处。

书中注重道德和政治伦理的讲述,尤其注重皇帝的品德和政绩评价,以宣扬圣君理念。

同时,旧唐书对民间故事、诗文歌赋等文学作品的引用也非常广泛,为读者提供了丰富的文学作品和民俗资料。

旧唐书在文学和历史研究上都有着重要的地位。

它不仅为后世的历史学家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资料,也为唐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方面面提供了详实的描述。

同时,旧唐书也是一部文学著作,它不仅记载了大量的诗文歌赋,还展现了当时的文学氛围和风貌。

在国内外学术界,旧唐书一直受到重视和研究。

许多学者通过对旧唐书的研究,对唐代历史和文学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旧唐书和新唐书的区别

旧唐书和新唐书的区别

旧唐书和新唐书的区别《新唐书》和《旧唐书》的区别在于作者、时间、卷数、内容、意义和侧重点不同。

下面是详细内容。

《新唐书》和《旧唐书》的区别1、作者不同:《新唐书》是宋祁、欧阳修等合撰的纪传体史书;《旧唐书》为赵莹主持编修。

2、时间不同:《旧唐书》成书于后晋开运二年;《新唐书》成书于宋仁宗嘉祐五年。

3、卷数不同:《旧唐书》共200卷;《新唐书》共有225卷。

等等。

4、内容不同:《新唐书》增写兵志、选举志和仪卫志,在正史中是第一次,为《宋史》以后诸史所沿袭。

兵志简略记载唐代军事制度及其变化。

选举志主要记载唐代官吏的来源、学校科举和官吏铨选、考核等方面的内容。

《旧唐书》编撰比较粗疏,但保存了大量原始的历史资料。

由于长期没有印本,书中存在不少残缺和相互歧异之处。

5、意义不同:《旧唐书》在如实保存了非常详细的史料方面,文笔也很有特色。

对唐朝和邻国日本、朝鲜、印度的关系史方面记载也较为详细。

其分量比起别的同类正史来要多得多,史实也较可靠,记事比较详细,便于读者了解历史事件的过程和具体情况,因而受到重视。

《新唐书》是我国正史体裁史书的一大开创,为以后《宋史》等所沿袭。

自司马迁创纪、表、志、传体史书后,魏晋至五代,修史者志、表缺略,至《新唐书》始又恢复了这种体例的完整性。

以后各朝史书,多循此制。

6、侧重点不同:《旧唐书》侧重于保存唐朝的第一手史料,记事比较详细,便于读者了解历史事件的过程和具体情况。

《新唐书》向《春秋》学习,侧重于书法和求简,字数不到《旧唐书》本纪的三分之一,但新增了《旧唐书》所没有的《仪卫志》、《选举志》和《兵志》。

系统地论述了唐代府兵等军事制度和科举制度,保存了我国军事制度和用人制度的许多宝贵史料。

唐朝历史书籍

唐朝历史书籍

唐朝历史书籍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文化、经济和政治发展最为繁荣的时期之一,也是中华文明的巅峰时期。

在这个时期,出现了许多重要的人物和事件,包括诗人杜甫、李白,唐朝盛唐中期开创的科举制度、藩镇割据的危机等等。

这些事件和人物都被记录在唐朝的历史书籍中。

下面我们将为您介绍唐朝的几部重要历史书籍。

《旧唐书》《旧唐书》是唐代著名的编年体通史,全书共200卷。

此书在文学上堪称精品,以官史为基础,详细记录了唐朝自太宗贞观元年(公元627年)至肃宗咸亨七年(公元817年)的历史。

书中记载了唐朝的许多事件和人物,如唐太宗李世民、武则天、韦皋、僧一行等。

这些历史记载不仅是中国历史的宝贵资料,也是文学典藏的重要部分。

《新唐书》《新唐书》是唐代著名的编年体通史,也是“唐五代史”中的一部。

全书共有225卷,是唐朝历史志书中最大的一部。

《新唐书》是唐朝史学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为日后的历史研究提供了极为珍贵的资料。

在此书中,作者谈及了唐朝的各个方面,包括政治、经济、文化、艺术以及社会状况等等。

此书版画和文字体育非常整齐,清晰可辨,是当今学者研究唐代史学的必备手册。

《资治通鉴》《资治通鉴》是中国历史上最为著名的通史之一。

该书法学家司马光所著,是一部从春秋到南朝、北朝、隋唐、五代、南宋、金元都把国家历史串连一起的通史。

全书共294卷,依年代来编,完整地记录了中国历史两千多年间的重大事件和人物事迹。

在唐朝史中,《资治通鉴》对唐朝历史的记载也异常详尽,包括唐初唐太宗李世民的成就、盛唐时期的国力强盛和开明治政,以及带有革命性质的安史之争和黄巢起义等等,都被详细地记载在该书中。

《隋唐五代史》《隋唐五代史》是中国历史上一部涉及最广,并且很具权威性的编年史。

全书分四十卷,分别记录了隋唐两朝、五代十国及后周时期的兴起、发展和灭亡。

在唐朝史上,《隋唐五代史》向我们展示了唐朝历史的全貌,不仅描写了唐朝基本的历史事件,还对唐朝最有影响的各类人物进行了评价,如玄宗、安祥、李中皇后等人都被该书评述。

唐朝历史文献的翻译书籍推荐

唐朝历史文献的翻译书籍推荐

唐朝历史文献的翻译书籍推荐
1.《资治通鉴》(常简作《通鉴》),由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共294卷,历时19年完成。

主要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写起,到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笔,涵盖16朝1362年的历史。

2.《新唐书》是北宋时期宋祁、欧阳修、范镇、吕夏卿等合撰的一部记载唐朝历史的纪传体史书,“二十四史”之一。

3.《旧唐书》共200卷,包括《本纪》20卷、《志》30卷、《列传》150卷,原名《唐书》,宋祁、欧阳修等所编著《新唐书》问世后,才改称《旧唐书》,成书于后晋开运二年(945年)。

4.《中国历代通俗演义》本书从秦汉写到民国,全书共一千余回,五百多万字,二千二百年的历史;主体信史,旁征野史,取材审慎,观点平实,内容丰富,叙述有法,用语雅洁,自评自注,理趣兼备,洵为通俗史著的经典。

作者是民国演义小说家蔡东藩。

5.《细说大唐大全集》讲述了唐从建立到灭亡的近300年历史,记录了大唐帝国的兴亡沧桑,展现了唐朝的勃兴与衰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语林》与纪传体史书《旧唐书》比较(一)
论文关键词:《唐语林》《旧唐书》叙事
论文摘要:本文比较《唐语林》与纪传体史书《旧唐书》的异同。

《旧唐书》叙事风格朴实,《唐语林》叙事活泼,更注重趣味性。

王谠以《国史补》等五十本书为资料来源撰写成唐代笔记总集《唐语林》。

《唐语林校证》,由周勋初校证《唐语林》后重新出版。

本文所用书为《唐语林校证》(下文皆简称为《唐语林》),凡不列书名只列条目的引文均出于此书。

《唐语林》也没有本纪这一类按年按月日记载国家大事和政治活动的体裁,因为笔记体和本纪体的分工不同,篇幅不同。

一、朴实的叙事风格与活泼的叙事风格的区别
我们以唐玄宗为个案,分析本纪体朴实的叙事风格与《唐语林》笔记活泼的叙事风格的区别。

《唐语林》里有唐玄宗的条文共100条,唐宣宗90条,《旧唐书》本纪第八,《唐语林》“豪爽”476条分别如下:
玄宗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讳隆基,睿宗第三子也,母曰:昭成顺圣皇后窦氏。

垂拱元年秋八月戊寅,生于东都。

性英断多艺,尤知音律,善八分书。

仪范伟丽,有非常之表。

三年闰七月丁卯,封楚王。

天授三年十月戊戌,出阁,开府置官属,年始七岁,朔望车骑至散堂,金吾将军武懿宗忌上严整,诃排仪仗,因欲折之。

上叱之曰:“吾家朝堂,干汝何事?敢迫吾骑从!”则天闻而特加宠异之,寻却入阁。

长寿二年腊月丁卯,改封临淄郡王。

圣历元年,出阁,赐第于东都积善坊。


足元年,从幸西京。

赐宅于兴庆坊,长安中,历右卫郎将,尚辇奉御。

神龙元年,迁卫尉少卿。

景龙二年四月,兼潞卅别驾。

十二月,加银青光禄大夫。

州境有黄龙白日升天,尝出畋,有紫云在其上,后从者望而得之,前后符瑞凡一十九事,四年中宗将祀南效,来朝京师。

①玄宗为潞州别驾,入觐京师,尤自卑损,暮春,豪家子数辈游昆明池。

方饮次,上戎服臂鹰,疾驱至前,诸人不悦,忽一少年持酒船唱曰:“今日宜以门族官品自言。

”酒至,上大声曰:“曾祖天子,祖天子,父相王,临淄王李某。

”诸少年惊走,不敢复视,上乃连饮三银船,尽一巨馅,乘马而去。

(476条)
《旧唐书》记唐玄宗去京师之前,只记一事,他临行前问筮的情况:“蓍立,奇瑞非常也,不可言。

”唐玄宗自言门第官品之事,史书不收。

本纪记国家大事和皇帝的政治活动,此事无涉政治,故不收。

《旧唐书》里记唐玄宗叱武懿宗事,一两笔而已,476条记唐玄宗自言门第事,描写了外形,“戎服臂鹰”。

报了门第以后,写“诸少年惊起,不敢复视,”来渲染玄宗在“卑损”之时仍有少年血气,476条叙事力求生动有趣,《旧唐书》玄宗本纪叙事,时间、官职、事件,讲述清楚则可,人物对白、人物描写很少,史书的重点在明治乱之迹,对人物官职变动的关注是对治国安邦的关注,涉及的事件、人物很多,为了节省篇幅,叙同一件事有时不如《唐语林》详细:
六月,山东诸州大蝗,飞则蔽景,下则食苗稼,声如风雨,紫微令姚崇请差御史下诸道,促官吏遣人驱扑焚痤,以救秋稼,从之。

是岁,
田有收获,人不甚饥。

(《本纪第八》第175页)。

开元初,山东蝗,姚元崇奏请遣使分捕,上曰:“蝗虫,天灾也,由朕不德而致焉。

卿请捕之,无乃违天乎?”崇曰“《大田》之诗‘秉界炎火’者,捕蝗之术也,古人行之于前,陛下用之于后。

行之所以安农除害,国之大事也,陛下熟思之!”上曰:“事既古,用可救时,朕之心也。

”遂行之。

是时中外咸以为不可,上谓左右曰:“与贤相讨论已定,捕蝗之事,敢议者死。

”自是有司结奏,捕蝗十分去四。

(95条)。

《唐语林》有些条文不见于史书,像841条、842条:
刘禹锡云:“韩十八愈直是太轻薄,谓李二十六程曰:‘某与丞相崔大群同年往还,直是聪明过人。

’李曰:‘何处是过人者?’韩曰:‘共愈往还二十余年,不曾过愈论着文章,此是敏慧过人也。

’”
韩十八初贬之制,席十八舍人为之词,曰:“早登科第,亦有声名”。

席既物故,友人曰:“席无令子弟,岂有病阴毒伤寒而与不洁吃耶?”韩曰:“席十八吃不洁太迟。

”人问曰:“何也?”曰:“出语不是当。

”盖忿其责词云“亦有声名”耳。

以上两例出自刘禹锡之口,刘禹锡和柳宗元都很自负,韩愈和刘禹锡、柳宗元关系还不错,但韩愈反复向宪宗表明他与永贞革新集团的区别,反对永贞革新以讨当权者欢心②。

刘禹锡在216条记柳宗元《平淮西雅》有妙于韩愈《平淮西碑》之处,由这几条可知,刘禹锡早年仕途顺畅,被王叔文视为宰相之器,但改革触及宦官、藩镇利益而失败,刘禹锡流放偏远之地多年。

刘禹锡对韩愈有机会成为御用文士,到最
后官运、名声、政治资本比他好,感到不服气,再说韩愈的狂妄是出了名的,宪宗因为韩愈谏迎佛骨一事,生气的不是韩愈批评他,而是用语太重,“愈为人臣,敢尔狂妄(《旧唐书》第420页)”。

刘禹锡自然可以举几个例子,善意地嘲笑他。

《唐语林》里刘禹锡所说的这些事,史书无载,出自刘禹锡之口,使我们对韩愈、刘禹锡有更具体的认识。

二、《唐语林》更注重趣味性
史书记皇帝,将相,文士,多从一生所为出发,尽可能做到公允。

以《唐语林》中有40条条文的李德裕为例,《旧唐书》指出他作为重臣,能建功立业,然而好报私仇,《唐语林》所录李德裕四十事,几乎多属正面,唯有894条稍提及李德裕好报私仇,“此非药也,皆人骼灰耳!此太尉当朝时,为私憾黜于此者。

”《旧唐书》卷174《李德裕传》虽记李德裕代牛僧孺为扬州大都府长吏,牛僧孺交扬州府藏钱帛八十万贯匹给张鹭保管,李德裕到镇后,“奏领得止四十万,半为张鹭用讫,僧孺上章讼其事,果如僧孺之数。

德裕称初到镇疾病,为吏隐欺,请罚,诏释之。

……韦楚老,樊宗仁等,连章论德裕妄奏钱帛以倾僧孺(《旧唐书》第4521页)”。

李德裕想陷害牛僧孺之心,路人皆知。

李德裕还擅用职权,冒天下之大不韪,令李绅、郑亚等窜改《宪宗实录》,《旧唐书》卷十八上《武宗纪》:“时李德裕……复恐或书其父不善之事,故复请改撰实录,朝野非之,”卞孝萱证明:“窜改实录是李德裕‘移投荒服’的罪证之一。

③《唐语林》专主叙事,评论甚少,把对历史事件的评价权交给读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