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作文模拟主题导写:“利他”与“利己”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作文模拟主题导写:“利他”与“利己”
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老子之所以推崇水,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水包含了“利他”精神。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贤人的境界是“自利利他,胸怀天下”。

但现在不少人认为,利他与利己是对立的,利他就是牺牲自我,利他思维违背人的本性,因为“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究竟应该“利己”还是“利他”?这些问题引起了同学们激烈的争论。

请你联系社会现实,写一篇发言稿,表达你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和思考,并在班会上与同学们交流。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写作中应该注意的主要问题】
①对概念的理解不准确:基本能围绕“利已”与“利他”展开,但是相当多同学对概念的理解片面狭隘,简单地将“利他”等同于无私,将“利已”等同于自私自利。

②二者的关系论证不准确:大部分同学有将两者进行辩证分析的意识,但有部分同学错误地将“利已”与“利他”完全对立,或者对二者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的关系论证不够深刻,只是简单地点明观点,空话较多,没有深入地探究根源,只是简单地举一些事例进行论证。

③任务完成:格式任务完成得好。

情境任务有待提高,好的发言稿要能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大部分同学能说理分析,但是情感
投入较少,可以适当的使用一些口语。

【相关素材】
01利他即利己
出身于英华达的张峰,他创办的紫米已经成为新的独角兽。

在英华达多年的经验,使他成为供应链方面的专家,精通供应链里的门道。

硬件创业最大的坑就是供应链这个环节,而张峰也因此成为兄弟连中供应链的资深顾问,几乎每个企业遇到这方面的问题都会去找他帮忙,此外,紫米作为小米家庭生态链电池专家,本身也是很多生态链公司最愿意合作的“供应商”。

纳恩博的9号平衡车,对电池有很大的需求量,这也是平衡车很大一部分成本构成。

电池的质量关系到平衡车的品牌,电池的成本关系到平衡车的定价。

所以业务初期纳恩博订购电池,第一个找到的就是张峰。

张峰给纳恩博的建议是,紫米不独占纳恩博全部的电池业务,因为任何关键零配件都要由2~3家供应商来提供,这是一个比较安全的结构。

紫米成为供应商给纳恩博带来了两大直接收益:第一,紫米对电池产业的价格了如指掌,其他的供应商也就无法给纳恩博报出虚高的价格;第二,紫米一直按照最严苛的标准要求自己,自然也提高了纳恩博其他供应商的产品质量标准。

紫米对于纳恩博的支持,是在电池产品上直接立起两个标杆:价格和质量。

因此,纳恩博在电池这个环节上不需要再花费任何心力。

在纳恩博之后,紫米开始为生态链上更多的兄弟企业提供电池方面的
服务。

计算下来,平均可以把电池这个重要配件的价格拉低20%左右,直接让兄弟企业享受到最低的价格、最好的品质。

之前,紫米的移动电源,主要是TO C的市场,为兄弟企业提供电池之后,TO B的电池业务也快速发展起来。

其实,生态链上的兄弟企业之间,利他即利己,互为放大器。

02最难的选择不是对错之分,而是利他和利己
小孩子才讲对错,成年人只看利弊。

很多曾经价值观里的对错,在现实世界里开始分崩离析。

人最难的,不是在对与错的黑白世界中做出选择,而是在利他和利己之间做出判断。

就像以前说的,人会被社会的大熔炉磨平棱角,磨平棱角其实不是不懂对错,而是无法拒绝利己的诱惑。

03毋庸置疑,利他是最好的人生
以前,一听到别人说“凡事要有利他之心”时,心里就会不自觉地泛起一股浓浓的鸡汤味,那感觉就像受到了强行说教。

多年后才发现,这种未经审视的感觉和认知差点让自己错失个人成长中至关重要的力量。

这力量强大且坚韧,缺少了它,我们人生的成就和幸福可能会大概率地被限制在某条水平线之下;而一旦拥有了它,我们便能解开那道限制人生可能性的“枷锁”,做成很多自己无法想象的事情。

这并非夸张,而是事实。

很多人之所以感受不到这种事实,是因为他们只是简单地接受了“凡事要有利他之心”这一结论,并不真正清楚它的深层含义。

所以即使他们脑子里知道这个道理,但心里并不真的认同,更别说发自内心地去实践了。

如果你此刻在面对“利他”这个观念
时仍有挥之不去的鸡汤感,那不妨听我细细拆解,好拂去你头上的这朵乌云。

利他的本质是爱
人们之所以不愿意真正地接受利他观念,是因为这个观念与我们的天性相违背。

对于大脑来说,简单、直接、快速、确定的事情是它的最爱,而利己之事几乎满足上述所有条件。

相对来说,利他之事通常需要先绕个弯儿。

它需要我们先付出,甚至是无条件地付出,有时还要面临一些损失,忍受一些不安全感和不确定性。

这会使大脑不自觉地产生抗拒,所以很多人即使知道这个道理也很难真正走出这一步。

然而,利己之事让我们得到了眼前的好处,却让我们失去了更大、更长久的好处——力量!
这么说或许会让人有些费解,不过,看几个简单的例子你就会明白。

比如我们常说:为母则刚。

为什么呢?因为当我们成为父母的时候,就会天然地对孩子有责任感、有保护欲。

在为人父母之前,我们可能看到一只蟑螂都会吓得跳起来;但在成为父母之后,我们也许能冲向一辆飞奔而来的汽车,把孩子抱到一边。

这种超越个人得失的爱就是一种强大的利他力量。

当然,有人会说孩子毕竟是自己生的,换作其他事情不一定行得通。

其实不然。

20世纪80年代,稻盛和夫为了参与日本通信市场的竞争,每晚临睡时都会问自己:“你参与通信事业,真的是为了国民的利益吗?没有为公司、为个人的私心吗?是不是想出风头、要引人注目呢?你的动机真的纯粹吗?没有一丝杂念吗?”如此反复自问自答,不断
审视自己的动机是否至真至纯。

经过整整半年,他终于确信自己心中没有一丝一毫的杂念,才着手建立DDI公司,与当时几乎处于垄断地位的NTT公司展开竞争,最终在蚁象之战中,爆发出惊人的力量,使公司业绩出人意料地快速攀升,形成与NTT分庭抗礼之势。

如果用一个词来描述这种毫不掺杂私心,全心为国民谋福利、做贡献的利他态度,那就是无欲则刚。

这里的“欲”,当然是指个人私欲,这种私欲本身没有什么不对,它是我们个人成长进步及办企业、做事业的原生动力。

但如果没有超越私欲的利他力量,我们就会在遇到重大选择时变得目光短浅,患得患失,因而变得软弱无力,无法做出真正正确的决策,最终使个人或企业发展受限,甚至陷入困境。

而一个人要是能放弃自己的小九九,能发自内心地为社会发展、为人民福祉去做事,他就会真的充满力量,完成难以达成的任务。

正如任正非先生在2019年1月接受采访时所说:“我们不是上市公司,不是为了财务报表,我们是为了实现人类理想而努力奋斗。

”可见华为的企业动机里有心怀天下的利他思想,这种思想也是其排除万难的力量支撑。

这也是革命先烈们不怕牺牲的原因,他们心里装着人民和国家。

正因为爱得深沉,所以当家园遭遇灾难时,他们拼了命也要去拯救、去保护。

而那些贪生怕死之徒就缺乏这样的力量,他们的目光只局限于自身,甚至只关注个人的荣华与安逸。

如今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很少会遇到像革命先辈那样需要牺牲自己生命的时候,但利他心同样是我们最大力量的来源。

因此,当我们遇
到困难想要放弃时,当我们陷入困境感到无力时,不妨静下心来问问自己:是不是因为做这件事情的出发点不够高尚?是不是因为过于在意个人的得失?是不是太希望自己能凌驾于他人之上……有了利他力量的加持,我们会在不知不觉中拥有他人所称的“格局”。

所以,利他的本质是爱,它的力量取决于我们对自己、对他人,以及对这个世界爱得有多深、爱得有多广。

无论是“为母则刚”,还是“无欲则刚”,实际上都是因为情怀和胸襟超越了个人、小团队,是一种面向大集体的爱。

有了爱,我们才能得到真正的幸福和成就。

正如岸见一郎在《被讨厌的勇气》中说的:“幸福即贡献感。

”也如稻盛和夫在《心》中说的:“一切成功都归结于利他之心”。

世间的幸福之法和成事之法,无不如此!
利他的途径是创造价值
人们不愿意践行利他观念的另一个原因是误把牺牲和讨好当成利他,以致得到的反馈和体验极其不好。

最典型的表现就是无原则地对他人好或是有目的地付出,比如亲子关系中的溺爱、情侣关系中的讨好都是如此。

这样的认识是不准确的,事实上,利他的正确姿势不是无端付出,而是努力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人。

我们需要通过自身的能力或价值去影响他人、服务他人,而不是试图用某种条件去取悦或控制他人。

所以,利他不是盲目地牺牲自己,也不是刻意地讨好他人。

正如父母在保护孩子人身安全的同时,也要不断修炼自己,给孩子做好榜样,这才是真正的爱;情侣在关爱对方的同时,也要不断提升自己,用自
身的优秀去带动对方同步成长,这才是健康的爱。

这一道理放在其他事情上也是一样的,我们既要有利他之心,也要有利他之力,二者缺一不可。

利他从接纳利己开始
毋庸置疑,利他是最好的人生信念。

但我知道你心中还有一个顾虑,那就是担心自己不可能成为一个毫无私心的人:“如果不小心回到了利己的状态或暂时达不到利他的层次,那自己就成了表里不一的人,这样会让人看不起。


关于这一点,我们其实完全不用担心,因为利他与利己原本就不是非黑即白的二元对立关系。

毕竟利己是人的本性,而利他是一种超越,我们不需要在拥有一个的同时将另一个消灭,我们可以兼而有之。

更好的成长者不会刻意抹杀自己的本性,而会主动接纳它,因为只有接纳了利己,我们才能坦然地向它告别。

回避和自我欺骗只会削弱我们的力量。

所以,即使暂时做不到也没关系,坦然接受就好了,重要的是做真实的自己。

只要你心中埋下了利他的种子,剩下的就交给时间,让它自己生根发芽。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用积极的思考和行动去“施肥浇水”,但不要急于求成。

毕竟,像稻盛和夫这样有道德修养的人也得花上半年多的时间才能消除自己心中的利己欲望呢!
不要纠结于自己能不能真正做到利他,哪怕暂时退却也无妨。

重要的是,我们一直在利他的道路上前进,从未放弃!
04“利他”和“利己”,是可以兼顾并重的,而先后的思虑次序,却有很
大的差异,也会产生不同的结果。

先想利己,往往伤及利他;而先想利他,实际上没有不利己的。

05利他,才能利己。

每个人都是自私的,但伟大的人都能做到利他,圣人能做到心甘情愿利他。

我们不是圣人,但可以向伟大的人学习。

利他的本质是格局。

站在山脚下的人看到的风景,与站在山顶上的人所看到的风景自然不同。

山顶有更好的风景,能俯瞰这座城市,交通主干之间的关系,每个区之间的关联,一览无遗。

格局大的人,通常不会把自己眼前的利益放在唯一考虑的位置。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是一种“我愿意”,“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是一种心态。

同时,考虑清楚为什么利他才知道如何利己。

利他之心可以被训练,并不是胜者所独有。

06有人说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我非常理解这种观点,但这并不代表我们不应该拥有利他之心。

每个人的人生格局不一样,如果你想在未来成就一番事业,就一定要具备利他之心。

什么是利他之心?利他之心就是时刻能为他人考虑,能不断地思考,社会对我们到底有什么样的期望?他人对我们有什么期待?当你满足他人的利益后,自己的利益通常也能够实现。

值得一提的是,利他之心并不代表完全利他而不顾及自己。

很多时候,利他也是为了更好地利己。

阿里巴巴集团创始人马云先生很早就说过,他的事业是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

这句话在本质上是指,他希望每个中小企业主都能不断地有生意可做,每个卖家都能找到源源不断的买家,这是他的利他之心。

但这并不代表他所创办的企业不会从中获益,相反,他就是最大的受益者。

利他之心越大,给予别人的越多,能调动的资源范围就越大,那么你自己获得的利益就会越多,这是一个相对应的过程。

很多人在这一点上看不太明白,总觉得利他就是将个人的需求放到次位,让自己得到的更少。

其实这是人生格局不同。

“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人一生都在不停地找寻生命的意义。

心理学家维克多·埃米尔·弗兰克尔在其著作《活出生命的意义》中写到了他在纳粹集中营里时,在不断有人死去的环境中,这种认知是如何挽救他的生命的。

知晓生命的意义,方能忍耐一切。

他指出,我们既要学着去转变,也要向绝望的人伸出援助之手。

生命本身是没有意义的,但我们必须要赋予它意义。

活出生命的意义,就是在生命中不断地找寻什么对自己最重要,这就是价值观成型的过程。

最重要的是建立你自己的价值观,拥有一套价值系统。

没有价值系统,你就没办法真正地做到利他。

很多时候,别人会问你,你的价值观是什么,大多数人并没有完整的答案,甚至压根儿就无法回答这个问题。

当你的价值观是利己主义时,你就会把自己的利益看作最重要的,而不顾其他人的利益。

没有人愿意帮助并尊重这样的人,因为别人不会从他的存在中得到任何益处。

……
孩子出生的时候是没有价值观的,父母塑造了他们的价值观,然后通
过重复的力量,这种价值观便成为他们思想中的“固定模板”,印刻在他们每天的行动中。

真正的利他之心不仅能拓展人们的意志力,也能够成就洛克菲勒家族的事业。

赋予生命意义,需要把个人利益置后,把他人利益放在前面。

拥有利他之心,是拓展意志精力的前提。

【评分标准】
一类文:49-60分
能够紧扣“利己”与“利他”展开论述;概念界定清晰,能够明确二者的对立统一关系,表明态度;能够进行合理的原因推理和归纳,论据充实;有情境设置意识;语言流畅,结构严谨。

切题立意:利人利己,并行不悖;利人者,人恒利之;利己修身,利他平天下;始于利己,终于利他利;利己利他,互利共赢。

二类文:43-48分
能够围绕“利己”与“利他”展开论述;对“利己”“利他”的认识基本准确,但是对二者的关系缺乏清晰明确的阐述;说理能力不足,无法给出具体充分的理由,或是理由比较单一;能够完成情境任务。

三类文:36-42分
对“利己”与“利他”二者的概念界定不准确或片面狭隘;(比如:简单地将利己等同于自私自利,利他等同于无私,或将利己与利他直接等同于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

)只写“利他”完全不涉及“利己”;缺乏必要的论述,只是简单地罗列现象而不分析原因;缺乏情境意识;结构基本完整。

四类文:35分以下
对“利己”的认识有偏差,过于强调“利己”(如: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等),不符合主流价值观;无视材料内容,另起炉灶,转移话题;缺乏情境意识。

【范文欣赏】
人若为水,应润万物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我于班会上发言的主题是“人若为水,应润万物”。

于传统文化,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其往往因映衬出胸怀天下的贤人之境而受到推崇。

可如今,认为利他便为牺牲,利他违背人性甚至引来天诛地灭的荒谬之论却野蛮生长。

事实上,人如水滴,利己者转瞬蒸发,利他者方能于滋润中实现永恒。

利他,即在日常行为举止之间,心中有他人,将他人利益放在重要位置。

在如今社会上,不少人打着“精致的利己主义”的名号,津津乐道于利己,对利他而奉献者则乜视双眼,嗤之以鼻。

但当他们回首往事,不是满满成就,而是在以自我为中心的怪圈中惶惶不可终日了一生。

与之相反,利他者,方可道一声无怨无悔,道一句不枉此生。

人若为水,利己者将在消逝之际追悔莫及。

当利己者心念“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时,往往会发现,离开了群体往往举步为艰。

心理学家阿德勒曾认为,人的一生是建立在社交上的一生。

利己者纵使不损他人,但于一座孤岛上也将孤独终老。

社会上的例子数不胜数,无数留学在
外的学生常因利己的金钱与享受,带着国家寄予的厚望留在了国外。

他们中的某些人看似做着研究,实际上微微一笑牵动的不是皱纹,而是利己主义下为利欲而醉生梦死的嘴脸。

他们成就了“自我”,符合了“本性”,饱满的行囊里只装着浮光掠影。

人若为水,利他者汇一股细水,方能滋润万物,实现真正的价值。

困难面前的逆行者,洪浪之下的筑防者,田埂之间谋苍生之粮的躬行者,哪个不是利他者?建立巍巍三峡大坝的“大禹”们;来的时候万籁俱寂,走的时候万家灯火的拉林铁路建设者;受过他人援手,继续传递利他精神,让爱温暖留守老人的陕北二后生……利己主义者见一滴水会哂笑,但当见到利他的洪流定将被震撼而沉默。

如今,看到社会上不良的利己之风盛行时,利他者挺身而出,更将刺穿荒谬,激扬更多的奉献,滋润更广阔的土地。

同学们,使命的指针指向我们之际,我们不必因感利他责任之重而踌躇。

利他,小可帮助同学,促进和谐集体;大可努力读书,奏民族强音。

我们每个人做的是渺小的,可汇聚起来却是无限的。

做一束微光,就点亮漫天星火;做一滴弱水,就纳入洪流之中滋润万物。

同学们,我们本就如水,愿大家以渺小启程,在润万物的利他中以伟大结束。

我的发言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