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陕西省西安市中学高二化学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2021学年陕西省西安市中学高二化学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共60分。


1. 用惰性电极分别电解下列物质的水溶液一段时间后,溶液的pH会升高的是()
A. Ba(NO3)2
B. CuSO4 C .HNO3 D. NaOH
参考答案:
D

2. 、恒温恒压下,在容积可变的器皿中,反应2NO2(气)N2O4(气)达到平衡后,再向容器内通入一定量NO2,又达到平衡时,N2O4的体积分数()
A 不变
B 增大
C 减小
D 无法判断
参考答案:
A

3. “茶倍健”牙膏中含有茶多酚,但茶多酚是目前尚不能人工合成的纯天然、多功能、高效能的抗氧化剂和自由基净化剂。

其中没食子儿茶素(EGC)的结构如下图所示。

关于EGC的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分子中所有的原子共面
B、1molEGC与4molNaOH恰好完全反应
C、易发生氧化反应,难发生取代反应
D、遇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
参考答案:D

4. 已知可逆反应N2O4(g) 2NO2(g) 在873K时,平衡常数K1=1.78×104,转化率为a%,在1273K时,平衡常数K2=2.8×104,转化率为b%,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由于K2>K1,所以a>b
B.由于K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所以此反应的△H>0
C.由于K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所以此反应的△H<0
D.其它条件不变时,将盛有该混合气体的容器置于热水中,体系颜色变浅
参考答案:
B

5. 下列气体所含原子数最多的是()
A.7.5g C2H6 B.14g N2 C.7g CO D.24g O2
参考答案:
A

6. 以下现象或原理与电化反应无关的是()ks5u
A.黄铜(铜锌合金)制作的铜锣不易产生铜绿
B.糕点包装中常见的脱氧剂组成为还原性铁粉、氯化钠、炭粉等,其脱氧原理
C.锈质器件附有铜质配件,在接触处易生铁锈 D.银质奖牌久置后表面变暗
参考答案:
D

7. 前国际空间站处理CO 2废气涉及的反应为CO 2+4H 2CH 4+2H 2O 。

该反应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通过使用钌催化剂能使CO 2 100%转化为CH 4
B. 该温度下,当反应达平衡时,CH 4物质的量就不再变化,因为反应已停止不再进行
C. 除了使用催化剂,升高温度或增大压强都能加快该反应的速率
D. 由于升高温度可以加快反应速率,所以在工业生产中该反应温度越高越好
参考答案:
C
催化剂能够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但是不影响平衡移动,物质的转化率不变,A 错误;该温度下,当反应达平衡时,CH 4物质的量就不再变化,反应达到平衡状态,这时,V(正)= V(逆)≠0,为动态平衡,不是停止,B 错误;升高温度,活化分子数、百分数均增加,速率加快,增大压强,缩小体积,各物质浓度增大,反应速率加快,C 正确;升高温度可以加快反应速率,但是对于放热反应来说,温度太高,平衡左移,不利于产物的生成,所以在工业生产中不是该反应温度越高越好,D 错误;正确选项C 。

点睛; 对于可逆该反应来说,使用催化剂,只能改变反应的速率,对平衡的移动无影响,因此反应物的转化率不发生变化。

8. 大气污染问题已成影响环境的重要因素,有人想利用2CO(g)+SO 2(g)
2 CO 2 (g) +S (g) Δ
H
=
+8.0 kJ/mol 的反应来减少污染,使用新型催化剂加快反应。

下列有关该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示意图正确的是
参考答案: B 略
9. 下列各组中的两种固态物质熔化或升华时,克服的微粒间相互作用力属于同种类型的是( )
A .碘和氯化钾
B .金刚石和重晶石
C .二氧化硅和干冰
D .软脂酸甘油酯和冰醋酸
参考答案: D

10. 把7.4g Na 2CO 3·10H 2O 和NaHCO 3组成的固体混合物溶于水配成100mL 溶液,其中c (Na +)═0.6mol·L ﹣1.若把等质量的固体混合物加热至恒重,残留固体的质量是( ) A .3.18g B .2.12g C .4.22g D .5.28g
参考答案:
A
解:固体混合物加热至恒重时,剩余固体为Na 2CO 3, 100mL 溶液,其中c (Na +
)═0.6mol·L ﹣1
. 则n (Na +
)═0.1L×0.6mol?L ﹣1
=0.06mol , n (Na 2CO 3)=0.03mol ,
m (Na 2CO 3)=0.03mol×106g/mol=3.18g, 故选A .
11. 下列各分子中所有原子都满足最外层8电子稳定结构且共用电子对发生偏移的是 A. BeCl 2 B. PCl 3 C. PCl 5 D. N 2 参考答案:
B
12. 已知:H 2(g)+F 2(g)===2HF(g) ΔH =-270 kJ/mol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氟化氢气体分解生成氢气和氟气的反应是放热反应
B .1 mol H 2与1 mol F 2反应生成2 mol 液态HF 放出的热量大于270 kJ
C.在相同条件下,1 mol H2与1 mol F2的能量总和大于2 mol HF气体的能量
D.该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可用右图来表示
参考答案:
BC

13.
参考答案:
D

14. 酒后驾车是引发交通事故的重要原因。

交警对驾驶员进行呼气酒精检测的原理是:橙色的K2Cr2O7酸性水溶液遇乙醇迅速生成蓝绿色Cr3+。

下列对乙醇的描述与此测定原理有关的是
①乙醇沸点低②乙醇密度比水小③乙醇有还原性④乙醇是烃的含氧化合物
A.②④B.②③C.①③ D.①④
参考答案:
C

15. X、Y、Z三种气体,取X和Y按1:1的物质的量之比混合,放入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
X+2Y2Z,达到平衡后,测得混合气体中反应物的总物质的量与生成物的总物质的量之比为3:2,则Y的转化率最接近于()
A.33% B.40% C.50% D.66%
参考答案:
D

二、实验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16. 实验:将硫酸亚铁晶体(FeSO4·7H2O)加入如图1中所示的干燥试管A里,隔绝空气加强
充分反应后,试管A中得残留固体甲,在试管B内得到无色液体乙。

取出甲放在图2中的石英管C中,连接好其他部分的仪器后,开启旋塞K,逐滴滴加乙醇使C左部石棉绒(一种纤维状硅酸盐材料,很稳定,不燃烧)浸润吸足,关闭K,然后加热,几分钟左右(加热过程中还可以较快地开启、关闭旋塞K来补充乙醇并使之通入石棉绒里),可观察到甲的颜色由红棕色逐渐变为黑色。

反应停止后,取试管E中的液体0.5ml,逐滴加入到含新配制的银氨溶液的试管F中,振荡后,把试管放在水浴中温热,不久会观看到试管内壁上附着一层光亮如镜的金属银。

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如图1所示的干燥试管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反应原理请你评价图1实验装置的主要缺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试管C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简述如何检验图2所示装置气密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试管D安装在此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写出E试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三、综合题(本题包括3个小题,共30分)
17. 设计实验检验红色砖块中含有三价铁离子
参考答案: ① 取砖块碾碎
②溶于稀盐酸
③倾析式过滤
④在滤液中加入KSCN 溶液。

18. 质子核磁共振谱(PMR )是研究有机物结构的重要方法之一。

在研究的化合物分子中:所处环境完全相同的氢原子在PMR 谱中出现同一种信号峰:如(CH 3)2CHCH 2CH 3在PMR 谱中有四种信号峰。

又如CH 3-CHBr =CHX 存在着如下的两种不同空间结构:
因此CH 3-CHBr =CHX 的PMR 谱上会出现氢原子的四种不同信号峰。

(1)化学式为C 3H 6O 2的物质在PMR 谱上观察到下列两种情况下氢原子给出的信号峰:第一种情况
出现两个信号峰,第二种情况出现三个信号峰,由此可推断对应于这两种情况该有机物质结构式可能为: ;
(2)测定CH 3CH =CHCl 时:能得到氢原子给出的信号峰6种:由此可推断该
有机物一定存在 种不同的结构:其结构式
为: 。

参考答案:
(1)第一种情况为CH3COOCH3,第二种为CH3CH2COOH 或HCOOCH2CH3 (2)二
19. 固体A 的化学式为NH 5,它的所有原子的最外层都符合相应的稀有气体原子的最外层电子结构。

该物质适当加热就分解成两种气体。

溶解于水也有气体放出。

试回答下列问题:
(1)固体A 属于晶体,它的电子式为
(2)A 溶于水后,溶液呈性(酸、碱或中性),其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参考答案:
(1)离子晶体(2)碱NH 5+H 2O=NH 3?H 2O+H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