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基础全册教案(沪科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息技术基础全册教案(沪科版)
⾼息技术(必修)教案⼀.信息与信息的特征
⼀、教材分析:
⾼中⼀年级学⽣基本上都在⼩学、初中阶段上过信息技术课.由于是第⼀节课,教师与学⽣
及学⽣与学⽣间不熟悉,学⽣对教师的教学⽅法及对本课程的学法也不了解,因此这⼀节课的教学⽅式与教师对学⽣学习⽅法的引导对整本书的容学习有开启含义,教学参考给出的参考课时0.5略低。

与以往的信息技术课程相⽐,新课程更注重的是能⼒培养,注重团队合作,注重讨论学习,改变原有的教师⼀⾔堂的教学⽅式,把课堂还给学⽣。

引导学⽣讨论为主,结合学⽣的⽣活实践,发挥学⽣的想象,⾃我构建信息的基本特征。

⼆、教学⽬标
1、知识、技能⽬标:学⽣能够列举学习与⽣活中的各种信息,感受信息的丰富多彩性;举例说明信息的⼀般特征;培养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

2、过程、⽅法⽬标:培养学⽣从⽇常⽣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出新知识的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标:让学⽣理解信息技术对⽇常⽣活和学习的重要作⽤,激发对信息技术强烈的求知欲,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三、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体验信息的基本特征。

2、难点:信息的含义。

四、教学⽅法
本节概念性强,实践性弱。

采⽤讲授法,讨论法。

五、教学容和过程
1、引⼊
问:“结绳记事”、“烽⽕告急”、“飞鸽传书”⾥都隐含着⼀个关键词,是什么呢?——信息
问:⼤家知道盲⼈摸象的故事吗?这个故事原来的寓意是什么?如果换⼀个⾓度思考,从正⾯去理解这个故事,你会怎样解释呢?
讨论交流,指导学⽣阅读教材相关容。

2、认识信息
任何事物都有多个侧⾯,信息也不例外。

那么到底什么是信息?它有什么特征呢?讨论交流,阅读课本中关于信息的定义。

课本:1、信息具有载体依附性(具有可存储、可传递、可转换等特点);2、信息具有价值性(信息只有被⼈们利⽤,才有价值);
3、信息具有时效性(信息的时效性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化);
4、信息具有共享性(信息可以被⼀次、多次、同时利⽤,不会丢失或改变)。

3、引导学⽣多⾓度认识信息
引导学⽣共同分析:信息有哪些来源?信息有哪些载体形式?信息有哪些传播途径?信息有哪
些存储⽅式?
讨论交流,推导出信息的其他特性。

如:传输性、概括性、真伪性等.
4、通过多个⽣动有趣的故事,让学⽣⾃⼰概括信息的基本特征。

案例1:天⽓预报报道明天要下⾬,这对于农民来说可能是⼀个好消息,但对于其他⼀些⼈来说可能是个坏消息。

案例2:1万只耐克鞋的故事。

问:信息除了案例中体现出来的的特征外,还有其它的⼀些特征,你能说说吗?
六、思考与练习
讨论并了解⼈们是如何利⽤信息为⽣活⽣产服务的。

七、教学反思:
⾼息技术(必修)教案
1.2信息技术及其影响
⼀、教材分析:
因为义务教育阶段的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尚未制定,各初中校对信息技术课程学习的要求标准不⼀,这导致了学⽣的基础⽔平存在差异,这就需要教师能作到因材施教;到了⾼中阶段学习的独⽴⾃主性开始增强,如果能抓住他们的兴趣点,从实际⽣活出发,就能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本节涉及到信息技术的应⽤、发展及其影响,是本课程的导⾔或概括性容,是对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的延续和加深,开好本节课,能更充分的调动学⽣对本课程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学⽬标
1、知识、技能⽬标:了解信息技术的含义及应⽤。

了解信息技术发展的历史和趋势。

2、过程、⽅法⽬标:举例说明信息技术在⽣活中的应⽤实例。

掌握分析信息技术产⽣的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标:培养良好的信息意识。

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现代信息技术,提⾼信息处理能⼒。

养成健康使⽤信息技术的习惯。

遵守信息法规,培养良好的信息情感和信息道德。

三、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能列举信息技术的应⽤实例,探讨信息技术发展的历史和趋势。

2、难点:了解信息技术的含义,分析信息技术应⽤所带来的负⾯影响。

四、教学⽅法
以学⽣为主体,启发学⽣思考,引导学⽣分组讨论分析,⽼师进⾏总结的⽅式开展教学活动。

五、教学容和过程
1、引⼊
通过上⼀节“信息及其特征”的学习,我们知道信息所涉及的围⼗分⼴泛,新闻报道、市场⾏情、科技成果、⼀副图画、⼀照⽚、⼀个动作、⼀个微笑等等都是信息,我们每时每刻都⽣活在信息的海洋之中。

从⼈类的发展历史看,⼈类⾃古⾄今⼀直进⾏信息关于处理、存储等⽅法的研究发明和应⽤。

举例机器⼈,监控报警器等这些所⽤的⽅法、⼿段、⼯具的统称信息技术,那么什么是信息技术呢,信息技术主包括了哪些⽅⾯的技术呢?主要运⽤在哪⾥呢?(引导学⽣看书、回答、交流)
2、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主要包括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微电⼦技术和传感技术等。

1)、计算机技术:现代信息技术处理的核⼼,扩展了⼈的思维器官处理信息和决策的功能。

2)、通信技术:主要包括数字通信、卫星通信、微波通信、光纤通信,极提⾼了信息传递的速度,扩展了⼈的神经系统传递信息的功能。

3)、微电⼦技术:现代信息技术的基⽯,扩展了⼈们对信息的控制和使⽤能⼒。

4)、传感技术:包括热敏、嗅敏、味敏、光敏、磁敏、湿敏等敏感元件,扩展了⼈的感觉器官收集信息的能⼒。

在信息⾼度发展的当今社会,信息化⽣存成为新的⽣存⽅式,我们应该注意什么了,⼤家看书
体会⼀下如何迎接信息社会的挑战。

思考讨论,完成书本P16的练习。

(学⽣思虑讨论、作答)
3、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
1)、语⾔的产⽣和应⽤:语⾔产⽣于社会,产⽣于全体的使⽤者,产⽣于社会的约定俗成。

语⾔的产⽣标志着从猿到⼈进化重要标志,信息在⼈脑中存储和加⼯,利⽤声波进⾏传递。

2)、⽂字的发明和使⽤:⽂字使⼈类信息的存储和传递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局限。

3)、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和应⽤:信息可以⼤量地⽣产、存储和流通,更进⼀步扩⼤了信息交流的围。

4)、电报、电视和其它通讯技术的发明和应⽤:进⼀步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信息传递的效率和⼿段再⼀次发⽣了质的飞跃。

5)、电⼦计算机和现代通讯技术的发明和应⽤:使信息的处理速度和传递速度得到惊⼈的提⾼。

⽬前以多媒体和⽹络技术为核⼼的信息技术掀起了新⼀轮的信息⾰命浪潮。

4、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多元化:信息技术应⽤各个学科领域,产⽣了更多的交叉学科。

⽹络化:卫星通信、光缆通讯等构成了⽴体化信息传送⽹络。

多媒体化:多媒体计算机和超⽂本技术相结合,形成了集⽂本、图像、⾳、动画和视频于⼀体的超媒体技术。

智能化:信息技术与认知学科等的融合产⽣了⼈⼯智能。

虚拟化:由计算机仿真⽣成虚拟的现实世界,通过虚拟的现实情境去感知客观世界和获取有关知识、技能。

5、信息技术的应⽤
任务阅读信息技术的应⽤实例,探讨其作⽤。

例1:丰富的信息交流⼿段。

例2:办公⾃动化管理系统。

例3:计算机辅助设计(CAD)。

例4:计算机数据分析及状态模拟。

例5:专家⽹上会诊。

学⽣活动:列举信息技术应⽤实例并汇报
6、信息技术的影响
(1)信息技术产⽣的积极影响。

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对科技进步的影响。

对⼈们⽣活与学习的影响。

(2)信息技术可能带来的⼀些消极影响
引导学⽣通过例举⾃⼰所熟知的⽣活中的例⼦来说明信息技术的积极影响与消极影响。

更加辨证地认识信息技术。

7、迎接信息技术社会的挑战
(1)培养良好的信息意识。

(2)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现代信息技术,提⾼信息处理能⼒。

(3)养成健康使⽤信息技术的习惯。

(4)遵守信息法规。

在对信息技术的作⽤与影响有了⽐较深⼊的认识的基础上,引导学⽣主动参与,通过交流研讨,理解健康使⽤信息技术。

8、总结
本节课主要是对信息技术进⾏了阐述,要求⼤家提⾼⾃⾝的信息意识,主动地学习和使⽤现代信息技术,提⾼信息分析、处理能⼒。

养成健康使⽤信息技术的习惯。

遵守信息法规,培养良好的信息情感和信息道德。

六、思考与练习
讨论信息技术对社会带来哪些消极影响,你能分析其原因在哪⾥吗?如何避免信息技术消极影
响的危害?
七、教学反思:
第2章信息获取
[单元⼀]
⼀.⼆.信息需求和来源的确定
〖单元概述〗
信息需求的确定及信息的来源:学⽣围绕“策划⼀次劝告青少年不要吸烟的宣传活动”这⼀主题进⾏必要的信息需求分析,确定活动所需的信息及其来源。

〖课程标准〗
知道信息来源的多样性及其实际意义;学会根据问题需要确定信息需求和信息来源,并选择适当的⽅法获取信息。

〖学习⽬标〗
◆知识性⽬标
1.了解信息与载体的涵义。

2.了解信息的主要类型。

◆技能性⽬标
1.学会根据任务和问题确定信息需求。

2.学会根据任务和问题绘制信息需求表。

◆情感性⽬标
1.结合当前信息社会,能够辨证地认识信息对⽇常⽣活和学习的影响。

2.培养学⽣的逻辑思维能⼒。

〖教学过程〗
适合本单元的教学策略是问题解决式,由教师结合主题和要完成的教学⽬标设计⼀系列引导性问题,引导学⽣准确地开展活动,同时,随着学⽣的活动进展情况,不断地产⽣新的问题,经过师⽣有效地交流和讨论加以解决,再通过具体的评价,最终实现主题任务需求。

[单元⼆]
三.获取信息的⽅法
〖单元概述〗
通过因特⽹获取信息的⽅法:(选择之⼀)通过搜索引擎检索有关因特⽹⽅⾯的中⽂杂志《电脑技术》,并浏览你所感兴趣的信息;(选择之⼆)继续进⾏上⼀主题的探究,对已经确定为通过⽹络来源获取的信息进⾏检索。

通过操作和讨论交流,体会分类检索和关键词检索的操作过程及各⾃的特点。

〖课程标准〗
掌握⽹络信息检索的⼏种主要策略与技巧,能够合法地获取⽹上信息。

〖学习⽬标〗
◆知识性⽬标
1.了解信息来源的分类。

2.了解信息来源的确定因素。

◆技能性⽬标
1.正确地认识信息来源的⼴泛性。

2.认真分析信息需求,有效地使⽤信息来源。

◆情感性⽬标
1.密切关注⽇常⽣活息来源的变化,养成收集信息来源的习惯。

2.与同学交流不同信息来源的优缺点,体验不同信息来源对⼈们的影响。

〖教学过程〗
适合本单元的教学策略是案例分析教学法,针对任务的分析和分解,教师要引导学⽣围绕任务不断提出问题,通过⾃主探究、分析、分组交流讨论等案例分析的过程来实现信息检索的过程,从
[单元三]
四.信息价值的判断
〖单元概述〗
信息价值的判断:通过学⽣对“策划⼀次劝告青少年不要吸烟的宣传活动”已经获取到的相关信息的分析,归纳出信息价值的判断标准。

〖课程标准〗
掌握信息价值判断的基本⽅法,学会鉴别与评价信息。

〖学习⽬标〗
◆知识性⽬标
1.通过分类检索和关键词查询两种信息获取⽅式的学习,使学⽣掌握从⽹上获取信息的最基本⽅法。

2.学会使⽤布尔运算符搜索、短语搜索以及⾃然语⾔搜索的技巧,加快检索速度。

◆技能性⽬标
1.熟练使⽤两种检索⽅式检索信息。

2.根据主题活动的要求,运⽤合适的搜索⽅式查询检索资料。

◆情感性⽬标
1.体验不同信息检索⽅式的检索效果。

2.树⽴合法获取信息的意识。

3.充分认识到搜索技巧在搜索信息过程中的重要性,培养学⽣在⽣活、学习中充分运⽤⽹络⼯具的意识。

〖教学过程〗
适合本单元的教学策略是分析归纳论证教学法,针对任务的分析和分解,教师要引导学⽣不断提出问题,如:在⽀持“⾹烟的成分”时,为什么要采⽤⽂本和数据,⽽不采⽤其他类型的信息呢?,这些体现了信息的哪些特点?……等等。

通过学⽣的思考、讨论交流,形成对信息特点的认识。

如果把问题反过来想⼀想,这些信息能不能有效地⽀持活动的主题呢?这其实就是在根据信息的特点来判断信息价值。

最后,把这些特点整理在⼀起,就是信息价值的判断标准了。

通过采取运⽤逆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