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论文
如何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论文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论文吧,论文对于所有教育工作者,对于人类整体认识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
你写论文时总是无从下笔?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如何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论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如何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论文篇1
[摘要]
朗读能力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过程中应该具备的基本能力,良好的朗读能力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语文知识,而且也是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直接体现。
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确立明确的朗读能力培养目标;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有效提升学生朗读能力;制订科学合理的朗读能力培养规划。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朗读能力;培养策略
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知识的趣味性与学生接受程度成正比,也就是说,新知识点的趣味性越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会越高,接受和理解的程度也会越好。
[2]但是,受传统教学模式中不利因素的影响,教师的教学枯燥无味、教学手段单一,因此,学生非常容易产生一定的厌学情绪,这不利于教师有效地开展后续教学。
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
教师可以在充分关注教学趣味性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通过朗读课文,学生能借助词典理解词语的意义,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理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并体会表达效果。
学生能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
学生在交流和讨
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做出自己的判断。
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弥补传统教学模式中的缺陷,帮助学生消除厌学情绪,从而达到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目的。
(二)符合教育发展趋势的整体要求
在当前的教育发展趋势下,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给传统教学形式带来了全新的发展契机,素质教育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为了跟随教育形式发展的主流趋势,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教学形式的创新和变革势在必行。
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形式逐渐暴露出了较多的不和谐因素,如应试教育观念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难实现自主学习,思维能力也受到了较大的局限,这显然不符合当前教育的主流趋势。
[3]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可以让学生在学习基础知识的同时突破能力提升的瓶颈并逐渐形成自己的独立思维能力,这突出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符合当前教育发展的整体要求。
(三)对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升教学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参与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
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学的实际作用,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索新知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但是,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由于教师的讲解占据课堂的大部分时间,学生普遍缺乏学习信心,长此以往,严重影响教学效率。
[4]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可以改变这种低效率的教学形式,有效挖掘学生的潜力,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探索欲望,使学生逐渐树立起良好的主体意识,从而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此外,教师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消除对新知识的恐惧心理从而不断提升综合素质。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有效策略
(一)确立明确的朗读能力培养目标
当前,培养小学生朗读能力的教学目标不明确是影响学生朗读能力培养质量的主要问题之一,为了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在教
学前应该树立明确的朗读能力培养目标。
[5]具体来说,教师应该以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为指导,在符合小学语文教学标准的前提下,深入了解学生的语文学习情况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然后结合课程标准制订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
教师应摒弃以往按照自己的意志随意安排课时的错误教学方式,带领学生复习学过的知识,让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既能温故也能知新,如此一来,可以形成一个良性的教学循环,从而逐渐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朗读能力,促进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
(二)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有效提升学生朗读能力
学习环境对学生学习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因此,教师在培养学生朗读能力时,应该重点关注教学环境。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教师应该积极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方式,给学生创造最适合学习的教学环境,以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6]随着教学方式的优化升级,各种全新的教学形式不断出现,这些教学形式对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提升教学的整体质量都具有十分明显的作用。
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以多媒体技术为主要载体积极开展朗读能力活动,这既能消除传统教学形式的枯燥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在一定程度上活跃课堂教学氛围,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进而提升教学质量。
比如,教师在教《触摸春天》一文中“在春天的深处,安静细细地感受着春光”一段时,可以播放小提琴曲《沉思》。
教师先让朗读较好的学生示范朗读,再让学生配乐朗读。
宁静悠远的乐曲令学生如临其境,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下能够体会文章描述的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形象。
教师在运用多媒体时有针对性地培养、引导学生的朗读欣赏能力,可以使学生体会到朗读的音韵美、节奏美。
学生体会到朗读的美妙之后,就会从内心深处激发朗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制订科学合理的朗读能力培养规划
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
因此,为了有效提升学生的朗读能力,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应该制订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
教师应该在深入了解学生学习特点的基础上,结合学
生的成长和心智发展特点制订教学计划。
此外,教师应该在制订教学计划的过程中考虑学生学习的个性和共性,明确合理的朗读能力培养目标并且根据教学计划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合理安排课时进度,及时解决其中存在的问题,以确保学生在充分学习和理解新知识的情况下体验学习的成就感。
这有助于实现语文教学与能力发展、情感态度养成的有机结合,切实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质量。
综上所述,朗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予以重点关注的问题。
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对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给予足够的重视,不断创新和改进朗读能力培养形式,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从而不断提升小学生的朗读能力。
参考文献:
[1]于泽林,汪莉.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策略探讨[J].新课程研究,2018(4):103-104.
[2]薛海莲.小学低年级学生语文朗读能力的培养[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5(4):46-47.
[3]王红霞.浅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对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8(5):241.
[4]孙桂玲.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方法浅谈[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8(8):70-71.
[5]黄菊.朗读:让语文教学充满生命力———面向语文核心素养的小学低年段学生朗读能力训练[J].教育观察,2018(4):43-45.[6]黄蜀瓶.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2017(5):14.
如何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论文篇2
【摘要】
阅读能力是人们在生活中一定要具备的一种特殊能力,是学习、工作生活都不可少的能力。
终身教育的提出和信息时代的到来,对人们的阅读能力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
新课程背景下必须重视学生的朗读能力训练。
【关键词】
语文课加强学生朗读能力训练
新课程标准下,笔者发现了这样一些现象:语文课堂朗朗的读书声听不到了,到处是教师滔滔不绝的讲解声,学生低头冥思苦想地做题。
这种违背教学规律的现象为什么会出现呢?让学生在浩如烟海题海中穷于奔命,从根本上说是教师没有认识到朗读在素质教育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通过对新课标的学习,实践和研究,笔者认为新课程标准下的素质教育必须重视朗读能力的训练。
语文能力包括听、说、读、写、看等方面。
随着素质教育进一步的发展,在全国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口语表达、语言运用艺术在现代社会的作用起着越来越重要,而且这些能力的提高和培养,必须依靠于朗读。
所以,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一定正确处理培养朗读能力和其他能力的关系,强化训练朗读能力,这样,才能真正发挥语文这一学科的社会功能,切实把语文素质教育抓实抓牢。
一、预习时要朗读
我姑且称为“预读”,必须做到“声出口,笔在手”值得注意的是,诵读课文不能简单的开口就念,一定要与认、辨、疏的紧密结合。
认、辨、疏也就是注音、辨字、疏句,方法是拼音注在字头上;辨字与解词统一在一种固定格式里;
疏通教科书中有关句子,达到文章里的意思能基本理解。
诚然,在预读这一阶段,需要发现问题,这也是大多数语文教师的共同看法。
有经验的语文教师,都把“导读”看作语文教学中极其重要的环节,学生在教科书的貌似无疑之处生疑、发疑。
只有生“疑”,才能有“悟”,朱熹云:“大疑则大悟,小疑则小悟,不疑则不悟”。
因此,发疑在预读中的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二、反复朗读
加深理解文章的内容,实践识字悟义的目的朗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精华。
它的重要性是由语文学科的性质决定的,特别是与汉族语言的特点有紧密的联系。
汉语是由一个一个单音字的方块字组成的,汉字是由音、义的有机结合,字音由声、韵、调三部分构成。
语言文字的有机结合,表意明了。
所以,必须反复朗诵,才能实实践识字悟义”
的目的。
宋人朱熹说:“观书先须读书,使其言若出于吾口,继以深思,使其意皆若出吾心。
”朗读和理解是紧密结合的,必须读才能理解,必须理解才能更好地读。
反复诵读,既能感受到文章中的丰富形象,也能领悟文章的妙处,品尝语言文字的意义、哲理和情味。
朱熹说:“此语或中或否,皆出臆度,要这未可遽论,且涵泳玩索,久之,当有自见。
”在朗读中积极调动学生的情感,让学生沉浸在艺术空间里,从而实践外部语言的'内化,学生在不知不觉中驾驭了文章的内容。
这样,经过多次反复朗读,既了解篇章结构,也掌握了微言大义。
三、反复朗读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感受美、欣赏美的能力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必须采用美读的手法,融合学生和作者的情感交流。
叶圣陶先生说:“所谓美读,就是把作者的感情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这无非如孟子所说的以意逆志,设身处地,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诸如此类。
美读的方法,所读的若是白话文,当如戏剧演员读台词的那个样子。
若是文言文。
……务期尽情发挥作家当时的情感。
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说些什麽,而且与作者的心灵相通了,无论兴味方面或受用方面都有莫大的收获。
”(《中学语文学习法》)叶圣陶对美读阐述了详细的要求,也是朗读训练的一把钥匙。
叶圣陶否定了了“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的阅读手段,阐明要做到出于口,闻于耳,记于心,调动所有的感官,强化读者与作者的情感交流。
反复朗读对学生来说是终身受益的。
只有多次反复朗读,才能感受到汉语特有的审美表现力,另外如词汇美、句式美等,也需要在反复朗诵中体会。
四、训练学生朗读的方式
范读:教师示范朗读。
教授诗歌,散文,文言文时,借用磁带和正确的语调,节奏的抑扬顿挫,浓厚的感情,速度的缓急,给学生示范出一个朗读的楷模,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领读:学生初次学习文言文,阅读会遇到学习阻碍。
教师通过领读让学生感知规律和技能,从而让学生也消除了阅读文言文的心理恐惧。
学生的个别朗读:要求学生对重点课文自己认真准备,阅读以后自己制成磁带,交给老师评定,对读得非常好的,把磁带在课堂上放给同学们听,对全体学生的阅读起着启发辅导作用。
齐读:短小的课文,有特点的段落,句子让学生一起朗读,这样可以让学生相互促进,相互发展。
其语调既调节了课堂的氛围,又激发了后进生的阅读兴趣。
默读:让同学用眼,不出声,不动唇阅读。
它是一种特殊的读书方法,它不受阅读速度的限制,周围环境的制约,便于思考,从而体会文章的深刻内涵,这种方法的运用,既培养了学生阅读兴趣,又为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打下了基础。
速读与跳读:小说类的课文篇幅较长,教学时间又短,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指导学生掌握速读与跳读的技能,提高效率找主题,抓重点,掌握文章的思想。
快速而有效地获得各种有价值的社会信息。
参考文献:
[1] 王晓珊 . 浅谈语文教学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J].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 ,2011.1.
[2] 祁云秋 . 语文教学如何提高课堂效率[J].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 ,2011.1.
[3] 林芳.“趣”谈语文教学 [J]. 中华活页文选 ( 教师版 ),2010.1.
[4] 熊友权 . 文言文教学的几点思考[J]. 中华活页文选( 教师版 ),2010.1.
如何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论文篇3
摘要:
我国非常重视教育工作,教育事业随着时代的发展在持续提升。
当前,小学语文质量持续提升,教学题材多变,培养小学生的朗读能力是学好语文的基础。
朗读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日练就的,需要学生长时间的坚持才可以有助于此种能力的形成。
该文就从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出发,来分析、探究出可以提升学生朗读能力的科学方法。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朗读能力;提升策略;培养
朗读能力的提升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非常重要,是学生在进行语文学习的时候需要具备的基础技能,那么教师必须重视此工作的展开。
学生朗读能力的发展,有助于学生可以快速地理解文章中的含义,把握文章中的关键内容,可以大幅度提升学生的表达技能,在写作的时候水准也有一定程度上的增长。
因此,当前小学语文教师需要主动进行研究,改进语文教学的策略,唤醒学生的学习动力,做好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引导工作,帮助小学生提升自身的朗读能力。
1.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能力培养出现的问题
目前,小学语文教学的策略已经有了很大的改进,朗读教学在课堂当中的地位不容忽视,大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已经意识到朗读教学带给学生的积极影响。
但是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朗读教学占据的时间还是非常短,教学成效不高,学生的基本能力也没有增强。
当前在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当中还具备以下问题。
1.1缺少朗读时间
长期以来,小学语文教学的大纲就是缺少对朗读教学的时间给出详细的标准,但是朗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据着关键地位,所以,课堂上应该有一部分的时间用来朗读。
经过实践教学发现,基本上没有教师会占用课堂上的时间来要求学生进行朗读锻炼。
在大部分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是学生的课后复习的任务或者是课前预习的任务,课堂当中朗读时间严重不足[1]。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没有意识到朗读的重要性,没有正确地引导学生,致使学生没有形成朗读意识。
1.2朗读学习方式单一
朗读教学与语文课堂中的其他内容是一致的,教师需要使用多种丰富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朗读,保证每一位学生都有朗读的机会。
在课堂中唤醒学生朗读的主动性,有助于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循序渐进地掌握文章中的中心思想,从根本上提升了语文学习成效。
但是在实际教学的时候,教师通常将朗读看作是检查学生基础知识的一种方式,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引导学生进行朗读锻炼。
部分教师注重语文课本上的内容,单将此作为朗读工具,直接阻碍了朗读内容的多样化。
除此之外,在朗读的时候,教师想要教学工作展开得更加顺利,只挑选阅
读能力强的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朗读[2]。
这虽然推进了教学进度,但是却忽略了其他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没有给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会从源头上遏制其他学生的朗读兴趣。
1.3朗读评价形式化
在小学朗读教学中,教师的评价直接关系着学生的朗读热情。
在小学语文课程授课的时候,教师会安排学生进行段式朗读锻炼。
可是教师在评价学生朗读水准的时候,形式过于单一,通常会使用“读得不错,继续保持”“读得不错”,此类简单的评语直接打击了学生的热情。
形式化、模糊,缺乏详细、认真的评价,没有达到新课程标准对教师工作的要求。
教师没有根据学生朗读的声音、感情给到学生合理的建议以及客观的评论,学生不知道从哪方面来提升自己朗读能力,缺乏针对性。
形式化的朗读评价,直接打击了学生进行朗读学习的主动性,不利于小学生朗读能力的提升。
2.强化小学生朗读能力的措施
2.1保证朗读时间,监督学生多朗读
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没有留够学生朗读时间,一节课40min,预留给学生的朗读时间甚至达不到10min。
因此,教师必须提升自身对朗读教学的认识,意识到朗读教学的作用。
教师理应将传统的教学方式摒弃,创新教学模式,改变自身的观念,意识到朗读教学带给学生的积极作用,全方位提升学生的朗读能力[3]。
教师要科学的划分课堂仅有的40min,依照课本内容的多少给学生提供相应的朗读时间。
让学生在课堂上有机会开口展示自己,有助于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例如,在教授《升国旗》的过程中,进行授课之后,教师引导学生花费几分钟的时间,将之前总结出来的文章中心经过朗读之后融合在文章中,直接加深了学生的记忆。
教师可以给学生下发朗读任务,利用足够的时间安排学生进行朗读锻炼,从源头上提升学生的朗读能力。
2.2丰富教学方式
在授课当中,教师不能只使用一种教学模式来传授知识,会让学生觉得枯燥乏味。
那么教师就需要展开各类丰富的朗读教学模式,给
学生进行授课,不同形式的授课模式会唤醒学生朗读的兴趣,学生便会自身陷入朗读的乐趣当中,这样才可以取得高效的教学成效,有助于学生自身朗读能力的增强。
例如,教师可以表演朗读法展开教学,表演朗读法的优势是形象生动,或者是让学生经过角色扮演融入文章当中,有助于学生快速理解文章的主旨,在教学情境当中直接提升学生的朗读技能[4]。
在教授《巨人的花园》的时候,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在朗读的时候结合表演,学生在朗读的时候感受到语文学习的趣味性,有助于学生踊跃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进一步提高每位学生的朗读技能。
在讲授《观潮》的过程中,教师带领学生进行朗读锻炼,学生经过朗读就会对潮水有一个大概的认识,脑海中会形成画面,教师引导学生将自己脑海当中的画面讲述出来,在学生描述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将视频或者是图片呈现出来,打造情境,直接达成了教学效果。
2.3积极引导,改进朗读评价
教师的合理引导,直接关系到学生朗读的主动性。
教师需要改进自身的评价机制,有针对性地给学生提出建议,鼓励学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朗读热情。
艺术性的朗读评价,需要教师在评价学生朗读能力的时候,使用委婉的方式来让学生知道自身朗读的不足之处。
教师不仅需要使用评价给学生呈现出真实、详细的朗读状态,还可以让学生知道自己从哪方面改进,有针对性地提升自身的朗读技能。
例如,有的学生在进行朗读的时候语速过快,教师就需要运用合理的语言来评价学生“你朗读的能力非常不错,说明你在上课的时候有认真地听讲,但是,你的朗读速度稍快,你可以适当地放慢节奏,等等大家”。
此种中肯的评价不仅指出了学生的不足之处,并且还没有打击学生的阅读热情,有助于学生在课后来提升自己。
激励性的评价,需要教师根据学生自身的学习状况展开分析,策划出不同的朗读评价标准。
教师需要观察每位学生,要在学生朗读的过程中发现学生的优点,鼓舞学生,并且让学生发扬自己的优点,使用鼓舞的教学评价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朗读任务,提升自身的能力。
3.结语
总而言之,朗读能力是每位小学生都需要具备的基础能力,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是教学工作的要点。
教师需要不断改进自身的教学模式,保证学生可以有效地学习。
当然,朗读能力的提升不仅是教师的任务,也是需要每位学生的努力的,教师与学生之间互相配合,才可以达到教育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党建飞.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策略探讨[J].学周刊,2018(18):40-41.
[2]王志颖.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策略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7(2):78-79.
[3]施雅萍.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20,6(4):65.
[4]杨海霞.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策略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20(8):61,122.
[5]屈雪娇.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策略分析[J].学周刊,2018(36):46-47.
[6]桑小红.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研究[J].科技资讯,2020,18(9):93,95.
[7]李培红.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策略探讨[J].科技资讯,2019,17(17):92-93.
[8]王蕾.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策略研究[J].作文成功之路:教育教学研究,2018(10):18.
[9]张春惠.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策略研究[J].新智慧,2019(7):136.
[10]李良娟.浅议学生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能力的培养[J].学周刊:C 版,2013(7):173.
[11]刘雪飞.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策略研究[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231-232.
[12]孙桂玲.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方法浅谈[J].新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