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地球的运动第二课时(中图)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球的运动》
地球运动是地理环境形成,及地理环境各要素运动变化的基础,是高中阶段地理学习的基础,“认识地球的运动特点及其地理意义”是高中地理重要的学习目标之一。

在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习了地球的运动,但要求比较低,其学习目标为“认识地球的运动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即只要求了解现象。

高中阶段在此基础上的深化,强调现象本身的规律性及其成因。

整堂课需要学生有丰富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观察能力,但高一的学生还没有很深厚的立体几何作为基础,教学中通过一些图片、材料和生活中的事例以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

第二课时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使学生了解地球公转的概念、运动的方向、周期、速度。

2.使学生理解黄赤交角的概念及由其产生的太阳直射点移动,并能正确画图表示。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公转的运动规律。

2.黄赤交角和太阳直射点移动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教学重点】
1.公转的运动规律。

2.黄赤交角和太阳直射点移动。

【教学难点】
黄赤交角和太阳直射点移动。

投影仪、投影片、小地球仪(描出回归线)每组学生四个,教师两个,黄道面及支架每组一个,灯泡和试管架各一个、黄赤交角模型。

【复习】(1)学生演示自转,同时说出自转周期。

(2)自转的地理意义。

【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种地球运动的形式——自转,本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另一种运动形式——公转。

【演示】教师利用一个小地球仪演示公转,学生观察地球运动的方向、地轴的方向是否变化。

学生观察、讨论。

【板书】二、地球的公转
学生看书中第31页图,讨论地球公转轨道的形状。

【讲述】地球位于近日点和远日点的时间和运动速度的规律。

【板书】
【演示讲解】利用黄赤交角模型讲解黄赤交角的概念。

指导学生计算黄赤交角的度数。

【板书】
【讲解】地球上的光热来自太阳,冷热的变化也与接收到的太阳光热密切联系。

地球比太阳小得多,因此我们一般把太阳照射到地球的光线看成是一组平行光。

【投影片】平行光照射球体时直射点的图形特征
【提问】地球表面有几个直射点,在示意图上如何表示?
学生观察回答。

【小结】球面上只有一个直射点。

在图上表示的这条直射光线恰好可以把圆心和直射点相连。

【演示】演示步骤:
(1)一个小地球仪在灯泡照射下,高光(最亮)点就是直射点;
(2)在小地球仪相对位置摆放另一个地球仪,利用指图杆连接两个小地球仪的直射点,指图杆恰好通过光源中心位置,三点一条直线;
(3)旋转指图杆一周,说明所有直射光线都在一个平面上。

【展示圆盘】说明圆盘含义。

圆盘表示黄道面,圆盘与地球仪的每一个接触点都是某一天太阳的直射点位置。

盘面上的四个红箭头代表二分二至日的太阳直射光线。

学生四人一组演示实验。

学生操作步骤:
(1)用一个地球仪从A位置开始演示公转,注意观察公转过程中,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有什么变化,怎样变化的,变化范围是什么?
(2)分别用四个地球仪摆在A、B、C、D四个位置;
(3)学生将观察结果用“*”号填入表1直射点移动一栏中。

【教师指导】
【板图】教师用箭头表示直射点移动过程。

【教师指导】
【讲解】回归线的意义。

【提问】哪些地区一年可以有两次直射的机会?什么地区一年只有一次直射机会?什么地区终年没有直射机会?
学生讨论、回答。

【板书设计】
二、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
1、地球公转的基础知识
(1)定义:地球围绕太阳的运动,叫做地球公转。

(2)特征:
①中心:以太阳为中心
②方向: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呈地球的公转方向呈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方向呈顺时针。

③周期: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单位是1年,长度为1个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
④轨道:黄道平面形状:近似正圆的椭圆轨道
对地球的影响:近日点1 月初,;远日点7月初,
⑤速度:
2、黄赤交角的基础知识
赤道平面:
黄道平面:
黄赤交角:
黄赤交角的度数:23º26´.。

黄赤交角与地轴和黄道平面的夹角的关系:互余关系
3、黄赤交角的影响
4、太阳的回归运动:
①太阳直射点的概念:地表接收太阳垂直照射的点。

②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的概念: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周期性往返运动。

③太阳直射点运动规律如下表:
④运动周期:365日5时48分46秒,即一个回归年。

⑤地表各点一年中接受阳光直射的次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