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珠区江海街工作简中共江海街道工作委员会江海街道办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珠区江海街工作
简报
2009年第9期(总共第68期)
中共江海街道工作委员会
江海街道办事处2009年4月11日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系列报道之四
用科学发展眼光看江海
——江海街举办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专题辅导课4月10日下午,街道党工委书记陈海生给街道干部职工、社区居委会、经济联社两委成员上专题辅导报告课,主要是围绕“城中村”改造问题,提倡用科学发展眼光看江海,一起思考谋划江海地区的科学发展。
省、市提出广州要努力成为全省建立现代产业体系和建设
宜居城市的“首善之区”。
区
委、区政府也在《继续解放思
想,推动海珠科学发展意见》
中也明确提出今后全区发展
的“一个目标,两大任务”。
一个目标,就是建设现代化中
心城区。
两大任务,就是建立现代产业体系和建成宜居城区。
今年以来,为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省、市委全会提出“三促进一保持”工作要求,即促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建设现代产业体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区委十届六次全会也提出“促增长、促发展、保民生、保稳定、抓落实”的要求。
建街十年来,江海街逐步从城乡结合地区向海珠的中心区域转型。
区政府搬迁和区“三个中心”落户,“后发优势,海珠中心”不仅为我街未来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区位优势和战略机遇,更为我们提出了新的要求。
当前,我们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就是要以“首善之区”新目标、新定位引领江海地区科学发展,在地区经济、环境、文化发展三大方面实现优化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这是江海街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重要载体和战略重点。
一、促进地区产业升级,实现优化发展
针对地区经济发展存在的产业档次和经济效益不高等问题,积极促进产业优化升级,实现地区经济优化发展。
(一)主要问题:经济发展水平不高,产业结构需要进一步优化升级
1.经济总量不高,且第三产业比重偏低。
2008年我街辖内企业总收入约45.65亿元,在18条街道中排第14名,仅在南华西、沙园、华州、官州前,而最高的凤阳街约195.39亿元。
其中属于第三产业的贸易业商品销售、住宿餐饮业、房地产服务业、社会服务业等收入约21.98亿元,占总收入的48.15%,远低于凤阳街的84.97%和全区的76.2%。
在辖内646间
企业中,虽然有百事可乐等龙头企业,但年收入超过500万元的只有33间,其中还有22间是工业企业。
2.联社、经济社经济发展迅速,但发展水平不高。
以红卫经济联社为例,2008年经济总收入约 2.39亿元,同比增长1
3.36%;股民人均所得28389元,同比增长49.5%。
但依然存在两方面问题:第一,经济发展模式落后。
主要依赖土地和房屋出租的发展模式,通过厂房、商铺出租发展经济,缺少自有产业项目。
第二,土地使用存在问题。
现有村社物业大多没有正式的用地、建设手续,无法对物业进行升级、改造,同时,难以办理企业执照,无法进行长期性投资。
(二)对策措施:积极促进产业优化升级,实现地区经济优化发展
1.从产业空间布局上看,充分利用地缘优势,争取东部承接琶洲国际会展商务区的影响和辐射,西部纳入广州大道南新型商务中心范畴。
2.从产业升级模式上看,第一,逐步淘汰低端产业,进行“腾笼换鸟”。
结合城中村改造和专业市场升级改造等,淘汰规模小、劳动密集型、污染严重、安全生产隐患多的企业和小作坊,腾出空间发展高端产业,同时实现产业和“劳动力”双转移。
如力争在占地2.5万平方米的原“三鸟市场”地块引入五星级酒店和大型购物中心,发展现代商贸服务业。
第二,利用现有产业资源,进行“链条升级”,也就是从产业链的低端向高端升级。
如充分利用周边华南汽贸城等资源,将石榴岗路、新滘南路纳入汽车贸易商圈,引入中高端品牌汽车展销和
服务等,发展汽车产业链中的上游产业。
3.从重点产业选择上看,积极配合琶洲国际会展中心和官洲国际生物岛的建设,围绕会展业发展外贸服务、交通运输、仓储、信息咨询、酒店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在广州大道南周边引入高档写字楼,发展总部经济;借助毗邻珠影文化创意园的优势,发展文化创意产业。
二、促进地区环境改善,实现协调发展
切实改善地区综合环境,提高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水平,实现区域协调发展。
(一)努力营造舒适的人居环境
环境就是生产力。
谁能抢先创造良好环境,谁就能吸引更多的资源,就能掌握发展的主动权。
江海地区怎样才能营造舒适的人居环境,抓住新一轮经济发展机遇,实现环境与经济“双赢”,下来我主要结合“城中村”改造来谈。
我街辖区面积4.7平方公里,红卫、桂田两个联社面积就近3.9平方公里,超过四分之三。
“城中村”问题是制约我街科学发展的最突出问题。
当然,我们目前面临的“城中村”问题包括许多方面,其中硬环境包括“城中村”改造问题、基础设施配套问题等,软环境包括“城中村”改制遗留问题、“城中村”地区社会管理、集体经济组织管理等。
其中“城中村”改造是我们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我街红卫村改造更是作为海珠区的重点项目写入了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
在城中村改造上,我们能不能“先行先试”,成为海珠区的先行者,这里要展开来讲一讲。
1.我们为什么要进行“城中村”改造?
一是改善社员居住环境的需要。
城中村长期建设无序,建筑密度大,居住环境亟待改善。
据统计,在大塘、新村、台涌和石榴岗4个自然村共0.7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密密麻麻盖了4000多栋房子,是真正的“贴面楼”、“握手楼”。
只有通过整村改造,高起点、高标准进行重新规划和建设,才能建成像“六福华庭”那样居住与商业兼容,各种市政配套设施齐全,环境优美的城市新社区。
二是提高社员生活水平的需要。
城中村改造后将成为功能齐全的综合区域,包括酒店、写字楼、大型商场等,蕴含着巨大商机,将会给安置在该区域内的“农转居”人员提供大量就业岗位,同时为他们从事第三产业提供良好的区位优势,居民个人收入将大大提高。
举个简单的例子,目前“城中村”住宅租金大约8-10元/平方,一套100平方左右的房子月租金收入在1000元左右;而六福华庭相同面积的房子,月租金在2500元左右。
此外,目前联社、经济社工业区租金最高的大约为24元/平方,而六福华庭商业街的租金均价约45元/平方,9000平方的商业街年租金收入约500万元。
三是实现土地二次开发,提高土地利用水平的需要。
海珠是广州的中心城区,但土地利用仍属于低水平、粗放型的,必须通过二次开发来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升土地使用价值。
这个问题在我们江海街也表现得十分突出。
目前全区进行土地二次开发的方式主要有三种:一是旧城改造,二是城中村改造,三是有效利用外迁工厂用地。
对江海而言,主要是通过“城中
村”改造来实现二次开发,提高土地利用水平。
四是改善城市建设和管理的需要。
城中村地区“脏乱差”现象严重,消防、卫生等安全隐患大,违法建设屡禁不止,已成为城区发展的“绊脚石”,要彻底改变面貌,就必须走“城中村”改造的道路。
五是提高经济发展水平的需要。
正如前面所讲,通过城中村改造,淘汰规模小、劳动密集型、污染严重、安全生产隐患多的企业和小作坊,腾出空间发展高端产业,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实现可持续发展。
2.当前“城中村”改造中存在哪些问题?
一是缺乏政策指引。
目前,市对城中村改造是“一村一策”,虽然灵活,但缺少大的指导性意见。
在拆迁补偿、土地和房屋产权等方面也还没有具体政策办法,给城中村改造带来了很大的不确定性。
二是资金问题。
城中村改造所需资金巨大,单凭政府和联社难以解决,须引进社会力量投资参与改造。
三是容积率限制问题。
“城中村”改造补偿标准是合法物业“拆一补一”,改造须符合容积率标准的同时兼顾经济效益。
四是用地及物业权属问题。
城中村地区用地及物业权属复杂,工业厂房与住宅交错布局,给改造带来一定难度。
五是部分社员在思想上对“城中村”改造还存有顾虑。
3.如何更好地推进“城中村”改造?
一是加快规划的编制和上报工作。
目前红卫村改造规划已经两次修改,第三稿准备再次上报审批。
二是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社员积极性。
通过学习区外城中村改造成功经验、举办论坛等多种形式,让社员充分了解改造的有关政策、程序、效果,激发他们对城中村改造的热情。
近期街道将联合红卫经济联社举办“后发优势,海珠中心,红卫改造,惠及人民”的“城中村”改造论坛,营造良好氛围。
三是积极争取政策支持。
“城中村”改造的关键,是社员从中可以获得多大的利益,特别是与现在利益相比增加的幅度有多大。
我们要积极争取市、区有关部门的政策支持,一方面要在拆建比率上达到改造前利益与改造后利益的平衡、改造资金的投入与改造资金效益上的平衡;另一方面,在城中村改造中的税费减免,道路、河涌、排水、排污等市政设施配套建设,项目审批程序,土地和房屋产权以及历史无证建筑补偿等方面争取支持。
(二)努力营造稳定的社会环境
“城中村”地区出租屋多、流动人口多,不稳定因素也多。
有几组数据可以说明问题:一是我街现有出租屋2.3万多套;二是在册登记流动人口8.5万多人,实际人数接近10万,而户籍人口只有2.4万多人;三是2008年发生10人以上突发性劳资纠纷141宗,涉及金额460多万元。
因此,提高辖区群众安全感,营造稳定的社会环境始终是我们工作的重点、难点所在。
近年来我街在这项工作上做得比较好,各项数据均呈两位数下降,今年1-2月刑事立案与去年同比下降19.7%,入屋盗窃和盗窃机动车立案分别下降42.9%和50%。
今后还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继续努力:
一要坚持技防、物防、人防“三防并举”,依托街道综治中心,构建“大综管”格局,切实改善地区治安环境。
二要建立健全信访维稳工作机制,坚决做到把问题解决在基层,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确保一方平安和谐稳定。
三要结合“人屋车场”综合治理工作,进一步规范流动人口和出租屋管理。
四要认真落实消防和安全生产各项工作制度,保护辖区居民生命财产安全。
(三)努力营造良好的民生环境
街道一切工作的出发点、落脚点都是为辖区居民群众服务。
我街辖内有聚德花苑等解困小区,失业人员和低收低保人员多,例如低保家庭149户、363人,在二类街道中位居前列。
市还将在我街新村球场附近再开发新的解困小区,今后我们在保障民生方面的任务将进一步加大。
我们必须切实抓好广州市惠民66条、补充17条和区76项惠民措施的贯彻落实,重点做好就业社保、低保救济、居家养老等工作,确保辖区居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
三、促进地区文化软实力提升,实现可持续发展
以加强文化建设为载体,以提高居民素质为目标,以开展“五个一”工程为契机,努力提升地区文化竞争力,实现江海地区可持续发展。
(一)大力打造地区文化品牌。
我们要充分整合利用17个社区文化资源,不断丰富社区文化内涵、突出文化特色、打造文化品牌。
广泛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建设特色文明社区。
充分利用区党校、区教育发展中心等落户我街所带来的教育和
人才资源,重点加大对“农转居”和外来务工人员的教育培训力度,不断提高居民科学文化和文明素质,增强地区未来发展的人才竟争力。
(二)大力挖掘地区文化底蕴。
加大对“世界第一古海岸遗址”---七星岗古海岸遗迹等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力,积极向市、区有关部门呼吁,争取在原址修建古海岸遗址公园,并与周边的黄埔古港、琶洲塔、赤岗塔等景点联合发展文化旅游,提升地区文化影响力。
江海街道党政办公室编编校:陈瑛伍胜威杨铱宁送:方锦群副区长,区委办,区人大办,区政府办,区政协办,区纪委办,区委组织部办公室,区委宣传部办公室,区委实践办。
发:街道党政领导,各科室,经济联合社,社区居委会。
(共印8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