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侯、伯、子、男西周是否存在五等爵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叫调的传说4史实>
/利簋,西周早期青铜器,
通高28厘米,口径22厘
米,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
利簋方座内底部有4行共
计32字铭文“斌征商隹
(唯)甲子朝岁……用作
檯公宝尊彝”,除了明确
提到武王伐纣时间之外,
还提到“撞公”,不过此处
的“公”应为死后尊称,非
责族身前尊号
公、侯、伯、子、男
西周是否存在五等爵制?
文I徐成
到西周的政治制度,许多人
!*•脑海中浮现的就是这样的面
^貌:以等级制度为体、礼乐制度为用的森严政治体系。
在作为制是
度基础的“等级制度”,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则是将贵族爵位由高到低依次分为“公、侯、伯、子、男”的“五等爵”制,
在五等爵划分的基础上,器用、服装、
乐舞等均以爵位高低为依据,形成了
严格而鲜明的“礼乐制度”。
人们曾经对西周存在五等爵制一
说深信不疑,并将此作为西周政治制
度的重要基石,例如朱绍侯在《军功
爵制研究》一书开篇就说:“周代确实
存在过公、侯、伯、子、男的封爵制是
无可怀疑的。
”并认为五等爵制是后世
秦汉军功爵制的滥觞。
实际上,目前我们看到的有关
MAY2021 |
71
COVER STORY
®/矢令方彝,西周青铜器,通高34.1厘米,口长19.3厘米,现藏美国弗利尔美术馆。
该器盖底各铭
187字,记周公明保赏赐头令,头令乃作器颂扬之事。
铭文中提到的明保是周公旦之子,在获得了天子 任命后才被称为“明公”,暗示明保不能宣接继承周公旦“公”的“爵位”
“公、侯、伯、子、男”五等爵制的资料, 最早仅可追溯至春秋时期,如成书于 春秋晚期的《国语》中,周襄王追溯其 先祖事迹时说:“昔我先王之有天下 也,规方千里以为甸服,以供上帝山 川百神之祀,以备百姓兆民之用,以 待不庭不虞之患。
其余以均分公侯伯 子男,使各有宁宇……”在战国时期 成书的《孟子》中也有“天子一位,公 一位,侯一位,伯一位,子、男同一位, 凡五等也。
”同时,我们也应当注意到, 孟子也承认西周的爵制“其详不可得 闻也”。
按照政治制度发展的一般规律, 一项制度的发展必然是从粗陋向精 密、从混乱向严整发展的。
而传说中 形成于西周王朝建立初期的五等爵制 则过于严整规范,让我们不得不怀疑 这项制度是否真正的存在过。
记载的五等爵制的文献最早出现 于春秋晚期,此时去西周肇建已远, 以此断言西周已经存在五等爵制似有 武断的嫌疑。
而现在,我们已经陆续 发现了上万篇西周时期的青铜器铭文 记录,这些记录均为反映西周时期社 会生活的第一手资料,我们是否能从 中找到有关“公侯伯子男”五等爵制的 记录,并证明文献中严整规范的五等 爵制确实存在呢?
先说结论,在浩如烟海的铭文记 录中,“公、侯、伯、子、男”五个代表 身份的文字确实存在,但是仔细梳理 相关记录,以“公侯伯子男”划分的五 等爵制可能并不存在。
在对此进行梳理之前,必须先对 关键问题进行定义—
“爵位”是什
么? “爵位”在社会生活中有什么表 现?笔者认为,所谓“爵位”应当指一 种特殊的贵族身份,这种身份必须是 可长期世袭的,因此其在同一家族中 应当具有相当的稳定性;而根据“H 等爵制”,爵位与政治地位、器用规格
息息相关,不同的爵位之间应当有不 同的地位,越是高等的爵位拥有的特 权也就越多,反之亦然。
按照这样的逻辑,我们来检视一 下金文铭文中与“公、侯、伯、子、男” 有关的记录,就可以搞清楚这些身份 与五等爵制是否相关了。
公爵:王朝重臣的尊称
首先是爵位之首的“公”,在金文 铭文中,“公”主要可分为两类,一类 是贵族死后拥有的尊称,另一类则是 贵族生前就拥有的尊号。
前一类“死后尊称”数量较多,如
西周早期的著名青铜器利簋,其铭文 的结尾为“作檀公宝尊#”,其中的“檀 公”既然需要以“宝尊彝”纪念,自然 为“死后尊称”,这种尊称使用极为广 泛,也与政治地位没有什么联系,因 此我们不将其列入讨论;
后一类“生前尊称”的数量较少, 但是极为重要,我们首先来看西周早
期周康王时代的重要器物矢令方彝, 其铭文为:
隹八月,辰在甲申。
王令周公子明保,尹三事四方,授卿事寮。
....隹十月月吉癸未,明公朝至于成周....(大意:八月甲申.周康王命令周公之子明保统辖"三事四方”,
72
丨国家人文历史
■两周的传说与史实■
将卿事寮交给他掌管……十月癸未 早晨,明公到达了成周……)
这篇铭文中,明保是周公旦之子, 在获得了天子“尹三事四方,授卿事 寮”的任命之后,则被称为“明公”, 这样的转变暗示明保并未继承周公旦 “公”的“爵位”,只是在接受了天子的 任命之后才成为了“公”。
当然,一些历史爱好者会辩称周 公旦的长子为鲁国国君伯禽,周公旦 的“公爵”应当是传予长子伯禽,因此 明保才没有继承爵位,在天子册封之 后才晋升“公爵”。
然而,上海博物馆馆藏的鲁侯簋 铭文则表明这种说法可能并不那么站 得住脚:
隹王令明公遣三族伐东国,才 遣,鲁侯又繇功……(大意:天子命 令明公派遣三族进攻王朝东部,在 遣地,鲁侯作战有功)
在铭文里,进攻东国的总指挥是 领受了王命的“明公”,鲁侯追随明公
获得了战功。
由此可知,鲁国国君被 称为“鲁侯”,不管这位鲁侯是初代鲁 侯伯禽还是其后代,都可以证明周公 旦的所谓“公爵”并未传予伯禽一系。
综合矢令方彝的铭文,我们可以 看出,明保被尊称为“公”并非因为其 父为周公旦,而是获得了“尹三事四 方,授卿事寮”的任命,这与爵位的定 义相去甚远。
无独有偶,西周的另一件与“公 爵”有关的青铜器也可证明“公爵”与 任命有关,而非继承自父祖。
现藏于 首都博物馆的班簋为研究西周中期的 政治制度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其铭文 中有:
隹八月初吉,才宗周,甲戌,王 命毛伯更虢城公服,屏王位,作四 方亟…
王令毛公以邦冢君、徒驭、
[呈戈]人伐东国……(大意:八月 甲戌在宗周,周穆王命令毛伯接替 虢城公的职位,保护天子,率领四 方……穆王命令毛公率领各邦国君
长、步兵和车兵、[呈]戈人进攻王国
东方……)
在班簋铭文中我们也看到了和明 保称“公”相似的情况,铭文中的主人 公毛班最初被称为“毛伯”,在接受了 “虢城公服”、授命“屏王位,作四方亟” 之后,才被称为“毛公”,换言之,毛 公的“公爵”也是在接受了王命,成为 王朝重臣之后才拥有的特殊身份,而 非继承自其父祖(毛伯一系同样源自 周公旦)。
而在西周晚期的其他与毛氏相关 的铭文,如迁簋铭文中,则有:
隹二年正月初吉,王才周邵宫, 丁亥,王各于宣榭,毛伯内门……
可见毛氏通常称为“毛伯”,并不 具有“公”的“爵位”,只有毛伯班在接 受了王命统御四方之后才被称为“毛 公”,他的“公爵”并没有在他死后传 给自己的后代。
“公”原本的含义应当是对高龄长 者的尊称,如周人的先袓“公刘”、周 文王的袓父“公亶父”等,在后来的曰 子里,人们将之称呼位高权重的王朝 重臣尊称,则是“公”原始含义的延伸。
综上所述,“公”在西周的青铜器 铭文中确实出现了,但是这个称呼主 要是用于尊称王朝重臣,而与五等爵 制中最高等的“公爵”并不是一回事。
侯爵:王朝的边境重臣
在五等爵中,唯一可以称得上是 “爵位”的当是“侯”,“侯”最初的含义 应当与军事有关,有人认为“侯”原本 是指练习射箭用的皮箭靶,引申为在 行射礼时判定胜负的官员;还有人认 为“侯”原本是指作战前侦察敌情的“斥 候”,天子在王国周边建立“侯”国,正 是让他们行使“斥候”的职能,与外敌
周旋,捍卫自己的国家。
我们将西周、 春秋时期最为活跃的一群人称为“诸
公/鲁侯簋,西周早期青铜器,通高22.2厘米,口径20.7厘米,重4.1千克,现藏上海博物馆。
该器 的铭文中提到,鲁侯追随“明公”在进攻东国的战争中立下了功勋,由此可知,鲁国国君被称为“鲁侯”, 而周公旦的所谓“公爵”并未传予伯禽一系
MAY 2021I
73
封面故事COVER STORY
侯”,正是字面意思—众多的侯们。
实际上,许多我们认为是“公爵”的贵族,其真正的爵位应当是“侯”,例如鲁国,过去常常认为是“公国”,但是金文铭文显示其爵位为侯,可以证明这一点的除了上文中提到的明公簋铭文,例如西周时期的鲁侯熙鬲,其铭文为:
鲁侯熙乍鼻,用享«厥文考鲁公。
铭文中,作器者为鲁侯熙,作器纪念的是他死去的父亲,也就是上一代鲁侯。
他的爵位为“侯”,特别将父亲称作“鲁公”,说明我们后世看到的“鲁公”应当是对死者的尊称,而非在其生前使用。
在西周建立初期,为了同时解决“伯”作为“五等爵制”中的一个中高
级爵位应有的地位。
“伯”的地位有时候很低,例如著
名的宜侯矢簋铭文中说,周王赏赐宜
侯矢“在宜王人十又七生”以及“奠
七伯”,就是在赐予宜侯矢宜地从属
于王室的家族17个以及郑地的7个
“伯”,由此观之,“奠七伯”就算地
位不低于“在宜王人”,也地位相若,
以至于天子可以将其赏赐给新建的
诸侯。
“伯”有时候地位又很高,例如上
文中毛伯班可以被任命为“作四方亟”
的公,又如青铜器永盂的铭文中,重
臣益公将天子的命令交给“井伯、荣
伯、尹氏、師俗父、遣仲”五位大臣执
行,可见井伯、荣伯等人应当是王朝
“才乃圣祖周公繇有功于周邦。
用昏
无殳.广伐南国。
今汝率蔡侯左至
子昏邑既围城,令蔡侯告征虢仲、
遣氏....(大意:四月,號仲命令柞
伯:过去你的祖先周公旦对周王朝
有大功,昏国攻击我国的南方,现在
命令你車领蔡侯到昏邑。
柞伯率军
围住了昏邑,命令蔡侯报告虢仲、遣
氏……)
铭文中,虢仲为王朝太师,应该
是“公”,他直接命令了身为“伯”的怍
伯,柞伯在作战中率领了身为“侯”的
察侯,并a指派其通报消息,其地位
应该远高于蔡侯。
这种飘忽的地位让我们无所适
从,但是假如我们不将“伯爵”看成一
级爵位的话,问题将迎刃而解。
在中
伯爵、子爵:家族之长
在西周众多的铭文记录中,“伯”的出现频率极高,大M贵族都以“伯”为称呼,如此泛称似乎也体现不出内部地位仅次于益公的重要臣僚。
在一些铭文中,“伯”甚至能指挥
在“五等爵”体系中地位更高的“侯”,
如柞伯鼎铭文中说:
隹四月既死魄,虢仲令柞伯曰:
国古代,“伯”常常作为行辈出现,即
家中排行为“伯、仲、叔、季”,“伯”
为长子。
按照周代的嫡长子继承制度,
家中的长子“伯”就自然会成为宗族的
宗子,因此,“某伯”实际上就是某族
族长的代称。
宗族之间地位不同,有
隹王十一月既生霸丁
玄.荣季入右$卩,立中庭,荣
伯乎令卯....(大意:H■—月
丁亥,荣季引导卯进入t庭,
荣伯命令卯……)
在这篇铭文中,荣氏宗族的
族长就是荣伯,而荣季则多半是他
的弟弟,荣季虽是荣伯的亲族,却因
为没有继承权而降为荣伯的臣属,综
合51$看,这篇铭文正说明荣伯的“伯”
为行辈,而非爵位。
与“伯”相类似的则是“子”爵,
在金文中称“子”的贵族为数不少,但
殷商遗民的安置、功臣的封赏和边境的安定几大问题,以周公旦为首的周初元勋们创造出了分封制度,大封诸侯。
值得注意的是,诸侯所获得的封地均在王畿之外的边境地区,可见侯爵本身不仅是爵位,也是职事,贵族在享受侯爵带来的国内自治之权时,
也要履行镇守边疆的义务。
与上面“公”的例子不同的是,侯爵确实是可以通过父子相传的,伯晨鼎铭文中有这样的记录:
隹王八月辰才丙午王
命垣侯伯晨曰:嗣乃且考侯于垣…(大意:八月丙午,周王
命令垣侯伯晨:继承你祖父、父 亲的侯位镇守垣……)
这篇铭文证实,“侯”确实是在家族中传承的,因此“侯爵”应当是存在无疑的。
©/柞伯鼎,西周晚期青铜器,通高32厘米,重
10.02干克,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
照内有铭文
12行112字,为虢仲命柞伯率领蔡侯攻伐南国
昏邑之事。
身为“伯”的柞伯在作战中指挥身为
“侯”的蔡侯,这种反差暗示“伯”在当时可能并
兆薛仿.而为M竑陈梃的佧珎
的宗族兴旺发达,在朝廷内影响甚大,
因此“某伯”的政治地位就高,有的宗
族势小力弱,因此“某伯”的地位自然
低贱。
在卯簋铭文中,我们可以
看到这样的景象:
74丨国家人文历史
■两周的传说W史实
公/杞伯簋,西周时期青铜器,高24.5厘米,口径40厘米,现藏武汉博物馆。
内壁铸有铭文17字,记
载了杞伯嫁女到邾国的史实。
铭文中杞国君主每刃自称为“伯”的同时还自称为“子”,表明这两个“爵
位”本就是一回事,都可能只是对宗族族长的敬称而已
是细细考察,可以发现“子爵”多居住于三门峡以东的王朝东方地区,即原殷商王朝的统治核心地区。
而在殷商,“子”则是王朝身份最为显赫的贵族,如商王的亲属们被称为“多子”,子画、子渔、子央等贵族都常伴商王左右,按照甲骨文中的记录,“子某”应当是“某族”的族长,与“伯”相类。
在《清华简•系年》中曾经说“武王陟,商邑兴反,杀三监而立录子圣”,此记录与太保鼎铭文对读,可知录子圣应当就是传统文献中纣王之子武庚的称呼,武庚曾被周武王复立为殷商之主,可见“录子”远非低下的爵位。
在清代道光年间,山东省新泰曾发掘出一批青铜器,均属于名为“每 刃”的杞国君主,其中两件青铜器对解决“伯爵”“子爵”问题颇有帮助,一 件青铜簋铭文为:
杞伯每刃作邾曹宝簋,子子孙孙永宝用享。
另一件青铜鼎铭文为:
杞子每刃作鼎,其万年宝。
这两件青铜器的作器者无疑正是
杞国君主每刃,而每刃自称为“伯”的
同时还自称为“子”,表明这两个“爵
位”本就是一回事。
可以推测,杞国
位于山东半岛,正处于广义的殷商文
化的笼罩之下,在殷商过后,身为夏
王朝遗族的杞国又得到了周王朝的礼
遇,因此,这个国家的君主采用了商
周两族的礼制,因此将“伯”和“子”
混用,也丝毫不觉得有什么不对。
可见,“伯”和“子”都不是爵位,
而是对宗族族长的敬称。
男:少见的称谓
在青铜器铭文中,“男”甚为少见,
但是从仅有的一些证据来看,“男”存
在,却很难说是一个独立的爵位。
在矢令方彝的铭文中说:
明公朝至于成周。
诞令舍三事
令。
暨卿事寮、暨诸尹、暨里君、暨
百工。
暨诸侯,侯,田,男。
舍四方
令。
(大意:明公早晨到达成周,向
“三事”宣布命令,包括卿事寮、众
尹、众位里君以及百工。
向“四方”
宣布命令,包括诸侯,侯、田、男。
)
在这段铭文中,“男”出现了,但
是似乎包括在了 “诸侯”之中,是“侯”
的一种特殊的形式。
为了证实这一点,
我们来看看其他与“男”相关的铭文。
许国在《左传》中明言为“男国”,
1977年西安市发现了与这个国家有关
的青铜器:
许男作成姜桓母媵尊鼎。
这件器是“许男”为女儿成姜桓母
出嫁所作,看起来许国确实是“男爵”。
然而,在《清华简》中发现了一篇
《封许之命》,应当是周初周成王册封
许国时的王命记录:
....命汝侯于许。
汝惟臧耆尔
猷,虔恤王家,简乂四方不贡,以勤
余一人。
(大意:命令你在许为侯。
你要谨慎地贡献你的谋略,虔诚地
为王家工作,攻击四方不履行义务
的国家,服侍朕。
)
按照《封许之命》的说法,许国的
始封之君吕丁应当是侯爵,与鲁侯、
齐侯一样是为王朝镇守边疆的封疆诸
侯。
因此,许男和许侯实际上是一回
事,至于“侯”如何变为“男”则仍有
待稽考。
但是可以推测,“男”应当是
某一类特殊的“侯”,而非独立的一级
爵位。
综上,至少在西周时代,“公、侯、
伯、子、男”严整地等差排列的“五等
爵制”是不存在的,除了“侯”之外其
他“爵位”更像是一些使用随意的称
呼。
而后来我们熟知的“五等爵”,应
当是春秋时期周王朝崩溃之后,天下
诸侯们为了建立秩序采取的新制度,
在此制度中沿用了西周时期的五种称
呼,因此让后世产生了西周存在“五
等爵”的误会。
i
MAY2021 |
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