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笔记 (1)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5.1《数松果》课堂笔记(1)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5.1《数松果》课堂笔记(1)一、课堂导入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一幅小松鼠采集松果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松果的数量。
二、探究活动1. 数松果教师提出问题:“同学们,小松鼠采集了很多松果,我们怎样才能又对又快地数出松果的数量呢?”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学生回答:“可以五个五个地数。
”教师:“很好,我们一起来试着数一数。
”2. 总结规律教师提出问题:“同学们观察一下,当我们五个五个地数松果时,会发现什么规律?”学生回答:“数到第五个松果时,又回到了第一个松果。
”教师:“没错,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乘法。
五个五个地数,就是5的乘法。
”3. 乘法算式教师:“当我们五个五个地数松果时,实际上就是在进行乘法运算。
比如,5个5是多少,我们可以写成5×5=25。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写出乘法算式。
4. 乘法口诀教师:“同学们,我们还可以用乘法口诀来记住这个规律。
5的乘法口诀是‘五五二十五’。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念乘法口诀。
三、巩固练习1. 数松果教师提出问题:“同学们,如果我们继续数松果,六个六个地数,会得到什么结果呢?”学生回答:“会得到30个松果。
”2. 乘法算式和口诀教师:“同学们,六六三十六,就是6的乘法。
我们一起来写出6的乘法算式和口诀。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写出6的乘法算式和口诀。
四、课堂小结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5的乘法。
通过数松果的活动,我们知道了五个五个地数可以得到25个松果,五个五个地数可以得到30个松果。
我们还学习了5的乘法口诀‘五五二十五’和‘六六三十六’。
希望大家课后继续练习,掌握5的乘法。
”五、课后作业1. 数松果请同学们继续数松果,尝试七七四十九和八八六十四的结果。
2. 乘法算式和口诀请同学们写出7的乘法算式和口诀,以及8的乘法算式和口诀。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数松果的活动,让学生体验了乘法的意义和必要性。
学生在探究活动中积极参与,通过观察和总结,掌握了5的乘法。
数学必修1笔记
2.用二分法求方程解的近似值
☆:映射是原象集中无剩余元素且象为一的对应.
4.映射的分类:
①满射:象集B中无剩余元素的映射(A,B均无剩余)
②单射:一对一的映射(B中可以有剩余)
☆既满足单射又满足满射的映射叫一一映射。
课题:函数的单调性(增减性)
增函数:在某区间D 定义域,任取x1,x2 D,且x1<x2, f(x1)<f(x2)
课题:函数与方程
一.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
1.方程f(x)=0有实数根
函数y=f(x)的图像与x轴有交点
函数y=f(x)有零点
☆: 当且仅当(又叫作充要条件)
2.零点:函数值(y)等于0的点,图像与x轴的交点
3.一般的,如果函数y=f(x)在区间[a,b]上的图像是连续不断的一条曲线,并且有f(a),f(b)<0,那么,函数y=f(x),在区间(a,b)内有零点,即存在c( ),使得
③ n=nlogaM( (正数的幂的对数等于幂的底数的对数乘以幂指数)
④loga = logaM
课题:对数函数
1.定义:形如y=logax的函数,其中定义域(0,+∞),值域为R
2.图像
a>1:
均过(1,0)点
增函数
X大于0
y
2.3幂函数
一般地,函数y=xα叫做幂函数,其中x是自变量,α是常数(α
4.集合相等的定义:两个集合的元素完全相等
1.1.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1.子集:A中任何的一个元素都在B中,A为B的子集,记作:
2.子集的性质:① ②传递性(例 )③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例 )④空集是一切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高一年级数学必修一知识归纳笔记
高一年级数学必修一知识归纳笔
记
1.高一年级数学必修一知识归纳笔记篇一
指数函数
(1)指数函数的定义域为所有实数的集合,这里的前提是a大于0,对于a不大于0的情况,则必然使得函数的定义域不存在连续的区间,因此我们不予考虑。
(2)指数函数的值域是一组大于0的实数。
(3)函数图形都是下凹的。
(4)a大于1,则指数函数单调递增;a小于1大于0,则为单调递减的。
(5)可以看到一个显然的规律,就是当a从0趋向于无穷大的过程中(当然不能等于0),函数的曲线从分别接近于Y轴与X轴的正半轴的单调递减函数的位置,趋向分别接近于Y轴的正半轴与X轴的负半轴的单调递增函数的位置。
其中水平直线y=1是从递减到递增的一个过渡位置。
(6)函数总是在某一个方向上无限趋向于X轴,永不相交。
(7)函数总是传递(0,1)。
(8)显然指数函数无XX。
2.高一年级数学必修一知识归纳笔记篇二
集合与元素
一个事物是集合还是元素,并不是绝对的,很多时候是相对的。
集合是元素的集合,元素是组成集合的元素。
例如:你所在的班级是一个集合,是由几十个和你同龄的同学组成的集合,你相对于这个班级集合来说,是它的一个元素;
而整个学校是很多班级的集合,你的班级只是其中的一个,是一个元素。
班级是相对于你的集合,是相对于学校的元素。
不同的参考导致不同的结论。
可见无论是集合还是元素都不是绝对的。
解集合问题的关键。
高等数学笔记(含数一内容)
隐函数求导
参数方程确定的函数求导
分段函数求导
先讨论关键点是否连续,确定连续后再判断函数各个部分是否可导。
求函数高阶导
一般使用数学归纳法解决。
微分
可微
定义:设y=f(x) (x∈D),x₀∈D。若∆y=A∆x+৹(∆x),则称f(x)在x=x₀处可微。
性质
可微一定可导,可导一定可微(充要条件)
若∆y=A∆x+৹(∆x),则A=f'(x₀),即dy∣₍x=x₀₎=f'(x₀)dx
二阶线性微分方程解的结构 齐+齐=齐 齐 + 非齐 = 非齐 非齐 + 非齐 = 齐 (拆解性质)对于方程**,若f(x)=f1(x)+f2(x)(即可拆成两部分),则分别构造两个二阶非齐次线性微分方程,且φ1(x),φ2(x)分别为它们的特解,则 有原方程特解为:
y=φ1(x)+φ2(x) (系数和的特点)设φ1(x),φ2(x),...,φn(x),为方程**的解,则通解的组合形式为y=k1φ1(x)+k2φ2(x)+...+knφn(x) 若y为方程*的通解,则k1+k2+...+kn=0(系数和为0) 若y为方程**的通解,则k1+k2+...+kn=1(系数和为1) (二阶常系数线性微分方程通解形式推导定理)
函数f(x)∈ c【a,b】的性质(函数在区间内恒连续)
性质1:∃最大值 M 和最小值 m (最值); 性质2:∃M₀>0,使得∣f(x)∣≤M₀(有界);
性质3: ∀η ∈【m,M】,∃ξ∈【a,b】,使得f(ξ)=η(介值定理);
性质4:若 f(a)*f(b)<0,则∃c∈(a,b),使得f(c)=0(零点定理)。 连续函数的运算
高等数学(一)学习笔记
π ,n ∈ Z)},为奇函数, π 为周期, 2
周期内单
π , 2
π ],则 y=arc sinx 为定义在区间 D 上的单值函数(即为反正弦函数。)单加 2 反余弦函数:y=Arccosx 定义域 D={ x 一 1 ≤ x ≤ 1},为多值函数,2 π 为周期。若限制值域为[0, + π ],则 y=arc cosx 为定义在区间 D 上的单值函数(即为反余弦函数。)单减 反正切函数:y=Arctgx 定义域 D={ x 一 ∞ ≤ x ≤ + ∞ },为多值函数, π 为周期。若限制值域为[-
x → x0
定理一:如果 lim
x → x0
f ( x) = A ,而且 A>0(或 A<0),那幺就存在着点 x0 的某一去心邻域,当 x 在该邻 f ( x ) = A , 那幺 A ≥ 0(或 A ≤ 0).
域时,就有 f(x)>0(或 f(x)<0). 定理二:如果在点 x0 的某一去心邻域内 f(x) ≥ 0(或 f(x ≤ 0), 而且 lim 可证明:f( x0 -0)=f( x0 +0)为 lim
x →∞
7、无穷小和无穷大 (1)、无穷小,极限为 0,则称函数为无穷小(当 x →
x0 或 x → ∞ ). x0 或 x → ∞ ),具有极限
A、定理一(无穷小与函数极限的关系):在自变量的同一变化过程中(x →
的函数等于它的极限与一个无穷小之和;反之,如果一函数可表示为一常数和无穷小之和,则这常数 即为这函数的极限。 B、运算法则:I,有限个无穷小的和也是无穷小。II,有界函数与无穷小的积是无穷小(常数与无穷 小的积是无穷小;有限个无穷小的积也是无穷小) C、无穷小的比较:
(完整版)高等数学笔记
第一章 函数、极限和连续§1.1 函数一、 主要内容 ㈠ 函数的概念1. 函数的定义: y=f(x), x ∈D定义域: D(f), 值域: Z(f).2.分段函数: ⎩⎨⎧∈∈=21)()(D x x g D x x f y3.隐函数: F(x,y)= 04.反函数: y=f(x) → x=φ(y)=f -1(y)y=f -1(x)定理:如果函数: y=f(x), D(f)=X, Z(f)=Y 是严格单调增加(或减少)的; 则它必定存在反函数:y=f -1(x), D(f -1)=Y, Z(f -1)=X且也是严格单调增加(或减少)的。
㈡ 函数的几何特性1.函数的单调性: y=f(x),x ∈D,x 1、x 2∈D 当x 1<x 2时,若f(x 1)≤f(x 2),则称f(x)在D 内单调增加( );若f(x 1)≥f(x 2),则称f(x)在D 内单调减少( );若f(x 1)<f(x 2),则称f(x)在D 内严格单调增加( );若f(x 1)>f(x 2),则称f(x)在D 内严格单调减少( )。
2.函数的奇偶性:D(f)关于原点对称 偶函数:f(-x)=f(x) 奇函数:f(-x)=-f(x)3.函数的周期性:周期函数:f(x+T)=f(x), x ∈(-∞,+∞) 周期:T ——最小的正数4.函数的有界性: |f(x)|≤M , x ∈(a,b) ㈢ 基本初等函数1.常数函数: y=c , (c 为常数)2.幂函数: y=x n, (n 为实数)3.指数函数: y=a x, (a >0、a ≠1) 4.对数函数: y=log a x ,(a >0、a ≠1) 5.三角函数: y=sin x , y=con xy=tan x , y=cot x y=sec x , y=csc x6.反三角函数:y=arcsin x, y=arccon x y=arctan x, y=arccot x ㈣ 复合函数和初等函数1.复合函数: y=f(u) , u=φ(x)y=f[φ(x)] , x ∈X2.初等函数:由基本初等函数经过有限次的四则运算(加、减、乘、除)和复合所构成的,并且能用一个数学式子表示的函数§1.2 极 限一、 主要内容 ㈠极限的概念1. 数列的极限:A ynn =∞→lim 称数列{}n y 以常数A 为极限;或称数列{}n y 收敛于A.定理: 若{}n y 的极限存在⇒{}n y 必定有界. 2.函数的极限:⑴当∞→x 时,)(x f 的极限:A x f A x f A x f x x x =⇔⎪⎪⎭⎫==∞→+∞→-∞→)(lim )(lim )(lim ⑵当0x x→时,)(x f 的极限:A x f xx =→)(lim 0左极限:A x f x x =-→)(lim 0右极限:A x f x x =+→)(lim 0⑶函数极限存的充要条件: 定理:A x f x f A x f x x x x x x ==⇔=+-→→→)(lim )(lim )(lim㈡无穷大量和无穷小量 1.无穷大量:+∞=)(limx f称在该变化过程中)(x f 为无穷大量。
完整版新人教版高中数学课堂笔记必修一
完整版新人教版高中数学课堂笔记必修一一、函数与三角函数1.1 函数的基本概念定义1.1.1:函数从一个集合A中的每一个元素a,都唯一地对应到另一个集合B中的一个元素f(a),则称这样的对应f为一个函数。
定义1.1.2:自变量和因变量在函数f中,元素a称为自变量,元素f(a)称为因变量。
定义1.1.3:定义域和值域f的定义域是由自变量构成的集合A,f的值域是由因变量构成的集合B。
1.2 函数的表示方法1.2.1 显式表示法在一个函数的定义域内,用公式或者算式来表示函数的因变量和自变量之间的关系。
例如,函数f(x)=x^2-2x+1就是一个用显式表示法表示的函数。
1.2.2 隐式表示法在一个函数的定义域内,无法用公式或者算式来表示函数的因变量和自变量之间的关系,只能通过复杂的方程或者不等式来描述函数。
例如,方程x^2+y^2=1就是一个用隐式表示法表示的函数。
1.2.3 参数表示法在一个函数的定义域内,用一个参数表示函数的因变量和自变量之间的关系。
例如,函数f(x)=sin(x)就是一个用参数表示法表示的函数,其中sin是一个参数。
1.2.4 函数图像函数图像是函数在坐标系中的图形。
如果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都是实数集合,那么可以用二维笛卡尔坐标系来表示函数的图像。
例如,函数f(x)=x^2-2x+1的图像是一条开口向上的抛物线。
1.3 三角函数1.3.1 弧度制弧度(radian)是表示角度大小的一种单位。
一弧度表示角度中圆心角对应的弧长等于半径的长度。
例如,一个半径为1的圆的周长是2π,那么一弧度对应的角度大小就是360°/2π≈57.3°。
1.3.2 三角函数的定义令在单位圆上顺时针旋转的角度为θ,则定义三角函数为:sinθ=纵坐标(y)cosθ=横坐标(x)tanθ=纵坐标(y)/横坐标(x)cotθ=横坐标(x)/纵坐标(y)secθ=1/cosθcscθ=1/sinθ1.3.3 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sin^2θ+cos^2θ=1tanθ=sinθ/cosθcotθ=1/tanθ1.3.4 三角函数的性质周期性:sin(x+2π)=sinx,cos(x+2π)=cosx,tan(x+π)=tanx,cot(x+π)=cotx。
七年级上册数学笔记第一单元
七年级上册数学笔记第一单元一、有理数。
1. 有理数的定义。
- 有理数就像一群规规矩矩的数。
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
整数呢,就像我们平常数的那些数,像 -3、 -2、 -1、0、1、2、3等等,它们可正可负还可以是0。
分数呢,就是那种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数,比如(1)/(2)、-(3)/(4)之类的。
2. 有理数的分类。
- 有理数可以分成两类,按定义分的话,就是整数和分数。
整数又能分成正整数、0和负整数;分数也能分成正分数和负分数。
- 要是按照正负性来分呢,有理数可以分成正有理数、0和负有理数。
正有理数包括正整数和正分数,负有理数包括负整数和负分数。
这就像把一群小动物按照不同的特点分类一样,可好玩啦。
二、数轴。
1. 数轴的定义。
- 数轴就像一条有魔法的直线。
它有三个重要的元素: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
原点就是0所在的位置,就像数轴这个小世界的中心。
正方向呢,一般规定向右是正方向,就像我们走路时的前进方向。
单位长度就是用来衡量数轴上的点之间距离的标准,就像我们用尺子量东西一样。
2. 数轴上的点与有理数的关系。
- 每一个有理数都能在数轴上找到一个对应的点。
比如说,3这个正整数就在原点右边3个单位长度的地方, -2这个负整数就在原点左边2个单位长度的地方。
分数也一样,(1)/(2)就在原点右边(1)/(2)个单位长度的地方。
反过来,数轴上的每一个点也都表示一个有理数,它们就像一对对好伙伴,谁也离不开谁。
三、相反数。
1. 相反数的定义。
- 相反数就像一对双胞胎,但是性格相反。
两个数只有符号不同,像3和 -3,(2)/(3)和-(2)/(3),它们就是互为相反数。
0的相反数就是0自己,它比较特殊,就像一个独来独往的大侠。
2. 相反数的性质。
- 在数轴上,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位于原点两侧,并且到原点的距离相等。
比如说3和 -3,它们到原点的距离都是3个单位长度。
而且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等于0,就像3+( -3)=0一样,这是它们之间的小秘密哦。
数学笔记知识点总结
数学笔记知识点总结一、代数1. 代数基本概念代数是数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数与数量关系、结构和变化规律的一种数学学科。
代数的基本概念包括数、运算和方程等内容。
2. 多项式与因式分解多项式是由常数和变量经过有限次的加、减、乘运算得到的式子。
因式分解是将多项式表示为若干个一次或一次以上的乘积的运算。
3. 方程与不等式方程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不等式是含有未知数的大小关系式。
解方程和不等式是求出未知数满足条件的过程。
4. 函数与图像函数是一种特殊的关系,对于每一个自变量,都有唯一的因变量与之对应。
函数的图像可以用来表示函数的性质和规律。
5. 等比数列与等差数列等比数列是指一个数列中,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比值都是一个常数;等差数列是指一个数列中,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值都是一个常数。
二、几何1. 三角形三角形是几何学中的一个基本图形,由三条边和三个内角构成。
三角形的性质包括角对边关系、全等三角形、相似三角形等内容。
2. 圆圆是一个平面上到一个定点距离都相等的点的集合。
圆的性质包括圆心角、弧、切线、相交弦等内容。
3. 直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是一种特殊的三角形,其中有一个内角是直角。
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包括毕达哥拉斯定理、三角函数等内容。
4. 平面几何与立体几何平面几何是指在平面上进行的几何学研究,包括平行线、相似形、全等形等内容;立体几何是指在三维空间中进行的几何学研究,包括立体图形的体积、表面积等内容。
5. 地理计量学地理计量学是一门研究地图与地球空间信息表示方法、地理数据获取方法、空间数据分析和处理技术、地理信息系统的构建与应用的学科。
三、数与集合1. 数的分类数的分类包括自然数、整数、有理数、无理数、实数、虚数等内容。
每种类型的数都有其特点和性质。
2. 集合集合是数学中最基本的概念之一,指的是具有某种共同性质的对象的总体。
集合的运算包括并集、交集、补集等操作。
3. 数轴与坐标系数轴是一个用于表示实数的直线,坐标系是一种用于表示点的有序对的工具。
离散数学(1)复习笔记
离散数学(1)复习笔记Ch1 命题逻辑的基本概念1.1 命题命题:能判断真假且⾮真即假的陈述句。
命题的真值,真命题,假命题。
* 真值待定 *简单命题 | 原⼦命题,复合命题。
1.2 常⽤的5个命题联结词否定,合取,析取,蕴涵,双蕴涵。
* 异或 | 排斥或 | 不可兼或 * 注意语义判断。
* p→q = ﹁ p∨q ** 必要条件 * 只有……才……;仅当……,……;……,仅当……。
注意命题符号化的蕴涵⽅向。
* domain * A horse is white. (×)联结词集,⼀元联结词,⼆元联结词。
* 优先顺序 * (),﹁,∧,∨,→,↔1.3 合式公式及其赋值命题常项 | 命题常元(值是确定的),命题变项 | 命题变元(真值可以变化的陈述句)。
合式公式 | 命题公式 | 命题形式 | 公式(wff)(well formed formulas),原⼦命题公式(单个命题变项),⼦公式。
* 单个命题变项是合式公式,没说命题常项。
*赋值 | 解释,成真赋值,成假赋值。
真值表。
* 真值表要点:赋值从00…0开始,按照⼆进制加法,直到11…1为⽌;按照运算的优先次序写出各⼦公式。
*命题公式的分类:重⾔式 | 永真式,⽭盾式 | 永假式,可满⾜式。
1.4 重⾔式与代⼊规则代⼊规则。
* 1. 公式中被代换的只能是命题变项(原⼦命题),⽽不能是复合命题。
2.对公式中某命题变项施以代⼊,必须对该公式中出现的所有同⼀命题变项施以相同的代换。
* 1.5 命题形式化命题形式化 | 符号化。
* 注意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的区别 ** 注意语义是否考虑完整 *1.6 波兰表达式中置式 | 中缀式,前置式 | 前缀式 | 波兰式,后置式 | 后缀式 | 逆波兰式。
Ch2 命题逻辑的等值和推理演算2.1 等值定理等值 | 等价,等值定理:设A,B为两个命题公式,A = B的充分必要条件是 A↔B为⼀个重⾔式。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1.2《秋游》课堂笔记(1)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1.2《秋游》课堂笔记(1)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1.2节的《秋游》。
这部分内容主要通过秋游的情景,引导学生学习连减计算的过程,并能够选择合适的信息解决简单的问题。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连减计算的含义,并能够运用连减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2. 学生能够选择合适的信息,进行简单的数学计算和问题解决。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连减计算的过程,并能够运用连减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选择合适的信息,进行简单的数学计算和问题解决。
四、教学过程1. 激趣导入(1) 老师带领同学们去秋游,大家开心吗?(2) 在秋游中,我们会遇到一些数学问题,让我们一起想办法解决这些问题吧!2. 学习连减计算(1) 老师出示情景图,引导同学们观察图中的信息。
情景图:有三组游客,每组游客有10人,一共有30人。
其中一组游客有5人离开了,另外两组游客各有3人离开了。
问现在还剩下多少人?(2) 同学们分小组讨论,想一想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3) 各小组汇报解题过程,老师引导学生总结连减计算的过程。
(4) 老师出示类似的问题,让学生独立解决。
3. 应用拓展(1) 老师出示一个新的情景:小明有10个苹果,他吃掉了3个,又吃掉了2个,问他还剩下几个苹果?(2) 同学们独立思考,解决这个问题。
(3) 老师引导学生总结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找出相同的信息。
4. 课堂小结(1) 我们今天学习了连减计算,知道了如何解决实际问题。
(2) 在解决连减问题时,要注意找出相同的信息,简化计算过程。
五、课后作业1. 完成练习册第1.2节的题目。
2. 观察生活中的一些连减现象,试着用数学方法解决。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秋游的情景,让学生学习了连减计算的过程,并能够选择合适的信息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情景图,找出相同的信息,简化计算过程。
高一数学第一章知识点笔记
高一数学第一章知识点笔记一、集合的基本概念集合是由若干个确定的元素所组成的整体。
元素是可以单独列举出来的个体,而集合是由这些个体组成的整体。
1. 集合的表示方法(1)列举法:将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用大括号{}括起来。
例如:A = {1, 2, 3, 4}(2)描述法:用文字描述集合中的元素的特征。
例如:B = {x | x是整数,0 < x < 5}2. 集合间的关系(1)相等关系:集合A与集合B的元素完全一样时,记作A = B。
(2)包含关系:若集合A中的每个元素都属于集合B,则称集合A是集合B的子集,记作A ⊆ B。
(3)真子集关系:若集合A是集合B的子集且A ≠ B,则称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记作A ⊂ B。
二、集合的运算1. 交集运算(∩):给定两个集合A和B,A∩B 表示同时属于A和B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
例如:A = {1, 2, 3, 4},B = {3, 4, 5, 6},则A∩B = {3, 4}。
2. 并集运算(∪):给定两个集合A和B,A∪B 表示属于A或者属于B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
例如:A = {1, 2, 3, 4},B = {3, 4, 5, 6},则 A∪B = {1, 2, 3, 4, 5, 6}。
3. 补集运算(-):给定一个集合U作为全集,对于集合A,A的补集表示全集中不属于A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记作A'或者A的补。
例如:A = {1, 2, 3, 4},U = {1, 2, 3, 4, 5, 6},则 A' = {5, 6}。
4. 差集运算:给定两个集合A和B,A - B 表示属于A但不属于B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
例如:A = {1, 2, 3, 4},B = {3, 4, 5, 6},则 A - B = {1, 2}。
三、数列与数列的表示方法1. 数列的定义:数列是按一定顺序排列的数的集合。
2. 数列的表示方法:(1)通项公式表示法:通过给出数列的通项公式,可以确定数列中任意一项的值。
初中数学速记笔记:1.有理数
一、有理数的意义
(一)正数和负数的意义 1.正数:大于 0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数,如+3,1.8%,3.5; 2.负数:小于 0 的数,如−3,−2.7%,−4.5.
(二)有理数的分类 1.按定义分类
2.按正负(性质)分类
(三)数轴
(四)相反数 1.定义:
这里 表示任意一个数,可以是正数、负数,也可以是 0. 2.性质: (1)数 的相反数是− ; (2)若 , 互为相反数,则 + =0; (3)若 + =0,则 与 互为相反数.
(五)绝对值
>0 , = 0 = 0 ,或
− <0 .
=
≥0 ,
− <0 .
(六)比较有理数大小的常用方法
(七)绝对值的非负性(拓展) 1.正数和零统称非负数. 绝对值的非负性:对于任何有理数 , 都有 ≥0. 2.非负数的重要性质: (1)非负数有最小值,是 0; (2)若 + + =0,且 , , 为非负数, 则 = = =0; (3)有限个非负数之和仍是非负数.
反之,若 =1,则 , 互为倒数. 2.有理数的除法法则 (1)除以一个不等于 0 的数,等于乘这个数 的倒数. (2)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 绝对值相除;0 除以任何一个不为 0 的数, 都得 0. (五)有理数的乘方 1.乘方的概念 求 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做幂. 一个数可以看作这个数本身的 1 次方. 2.乘方的意义 表示 个 相乘,即 · · ·⋯· .
个 相乘
3.乘方的法则 (1)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 (2)负数的奇数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数次幂是正数. (3)0 的任何正整数次幂都是 0.
四年级上册笔记数学
四年级上册笔记数学数学笔记: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整数加减法1. 整数的概念:整数包括正整数、零和负整数,用”+”和”-”表示。
2. 整数的加法原则:- 正数加正数,结果为正数。
- 负数加负数,结果为负数。
- 正数加负数,结果的符号与绝对值较大的整数的符号相同,绝对值为两个数值相加的绝对值。
3. 整数的减法原则:- 正数减正数,结果为正数。
- 负数减负数,结果为负数。
- 正数减负数,结果的符号与被减数相同,绝对值为两个数值相减的绝对值。
- 负数减正数,结果的符号与被减数相反,绝对值为两个数值相加的绝对值。
第二单元:几何与图形1. 线段:一条由两个端点确定的直线段。
2. 直线:没有端点的笔直线。
3. 射线:一条起点为A的直线,经过A的所有点。
4. 角的三要素:角的三要素为顶点、起始边和终止边。
5. 角的分类:角可以分为锐角、直角、钝角等。
6. 三角形:一个由三条线段组成的图形,有三个内角和三个顶点。
7. 四边形:一个由四条线段组成的图形。
第三单元:数的拆分与组合1. 数的拆分:将一个数按照要求分成多个数的加法。
2. 数的组合:将数进行合并,得到一个数的加法。
3. 数的拆分与组合运算法则:- 拆分与拆分运算法则:可以按照拆分的规则拆分成两个或多个数再进行计算。
- 组合与组合运算法则:可以将两个或多个数合并后再进行计算。
- 拆分与组合的运算法则:可以先拆分再合并,也可以先合并再拆分。
第四单元:整百数与整千数1. 整百数:百位上为1的整数,例如100、200、300等。
2. 整千数:千位上为1的整数,例如1000、2000、3000等。
3. 整百数与整千数的加法与减法:根据进位借位的原则进行计算。
以上是我在四年级数学上册学习的笔记。
通过学习这些内容,我对整数加减法,几何与图形,数的拆分与组合以及整百数与整千数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高考数学复习笔记1第一章 第一节 集合
数学一轮总复习 第一章 集合与简易逻辑第一节 集合【考纲要求】【知识网络】【考点梳理】 一.集合的概念:集 合集 合 表 示 法集 合 的 关 系集 合 的 运 算 描 述 法图 示 法列 举 法 相 等 包 含 交 集并 集 补 集子集、真子集1.一般的,我们把研究对象统称为元素,把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做集合,简称为集。
集合通常用大写的拉丁字母表示,如A 、B 、C 、……元素通常用小写的拉丁字母表示,如a 、b 、c 、…… 2.集合中元素特征(1)确定性:给定一个集合,任何对象是不是这个集合的元素是确定的了. (2)互异性:集合中的元素一定是不同的. (3)无序性:集合中的元素没有固定的顺序. 3.集合的分类:根据集合所含元素个属不同,可把集合分为如下几类: (1)把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Ф (2)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叫做有限集 (3)含有无穷个元素的集合叫做无限集 注:应区分Φ,}{Φ,}0{,0等符号的含义 4、常用数集(1)非负整数集(自然数集):全体非负整数的集合.记作N (2)正整数集:非负整数集内排除0的集.记作N *或N + (3)整数集:全体整数的集合.记作Z (4)有理数集:全体有理数的集合.记作Q (5)实数集:全体实数的集合.记作R 注:(1)自然数集包括数0.(2)非负整数集内排除0的集.记作N *或N +,Q 、Z 、R 等其它数集内排除0的集,也这样表示,例如,整数集内排除0的集,表示成Z *二.集合的表示法:1.列举法:用来表示有限集或具有显著规律的无限集,如N +={0,1,2,3,…};2.描述法:例如,不等式232>-x x 的解集可以表示为:}23|{2>-∈x x R x 或}23|{2>-x x x , 3.韦恩图: 4.区间法:三.集合间的基本关系:1.元素与集合的关系,用∈或∉表示;属于:如果a 是集合A 的元素,就说a 属于A ,记作a ∈A 不属于:如果a 不是集合A 的元素,就说a 不属于A ,记作A a ∉ 要注意“∈”的方向,不能把a ∈A 颠倒过来写.2.集合与集合的关系,用⊆,≠⊂,=表示,当A ⊆B 时,称A 是B 的子集;当A ≠⊂B 时,称A 是B 的真子集。
五年级上册数学笔记第一单元
五年级上册数学笔记第一单元一、小数乘法。
1. 小数乘整数。
- 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都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例如:2.5×3表示3个2.5相加的和是多少。
- 计算方法:- 先按照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算出积。
例如:计算2.5×3,先算25×3 = 75。
- 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2.5是一位小数,所以从75的右边起数出一位点上小数点,结果是7.5。
2. 小数乘小数。
- 意义:表示一个数的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是多少。
例如:2.5×0.3表示2.5的十分之三是多少。
- 计算方法:- 先按照整数乘法算出积。
如计算2.5×0.3,先算25×3 = 75。
- 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
2.5是一位小数,0.3也是一位小数,一共有两位小数。
- 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75从右边起数出两位点上小数点是0.75。
- 注意:- 如果积的小数位数不够,要在前面用0补足,再点小数点。
例如:0.25×0.4 = 0.100 = 0.1。
- 积的小数部分末尾有0的,要把0去掉。
如1.25×0.8 = 1.000 = 1。
3. 积的近似数。
- 求积的近似数的方法:- 先算出积。
- 再看需要保留数位的下一位数字,按照“四舍五入”法取近似数。
例如:0.85×1.2 = 1.02,保留一位小数,看百分位上的2,2<5舍去,结果约是1.0。
4. 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
- 乘法交换律:a×b=b×a。
对于小数乘法同样适用,如0.25×0.4 = 0.4×0.25。
- 乘法结合律:(a×b)×c = a×(b×c)。
例如:0.25×0.4×0.8=(0.25×0.4)×0.8 = 0.1×0.8 = 0.08。
数学高一人教版笔记
1.交集的定义:一般地,由所有属于A且属于B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叫做A,B的交集.
记作A∩B(读作”A交B”),即A∩B={x|x∈A,且x∈B}.
2、并集的定义:一般地,由所有属于集合A或属于集合B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叫做A,B的并集。记作:A∪B(读作”A并B”),即A∪B={x|x∈A,或x∈B}.
注意:2如果只给出解析式y=f(x),而没有指明它的定义域,则函数的定义域即是指能使这个式子有意义的实数的集合;3 函数的定义域、值域要写成集合或区间的形式.
定义域补充
能使函数式有意义的实数x的集合称为函数的定义域,求函数的定义域时列不等式组的主要依据是:(1)分式的分母不等于零; (2)偶次方根的被开方数不小于零; (3)对数式的真数必须大于零;(4)指数、对数式的底必须大于零且不等于1. (5)如果函数是由一些基本函数通过四则运算结合而成的.那么,它的定义域是使各部分都有意义的x的值组成的集合.(6)指数为零底不可以等于零 (6)实际问题中的函数的定义域还要保证实际问题有意义.
第一章 集合与函数概念
一、集合有关概念
1、集合的含义: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其中每一个对象叫元素。
2、集合的中元素的三个特性:
1.元素的确定性; 2.元素的互异性; 3.元素的无序性
说明:(1)对于一个给定的集合,集合中的元素是确定的,任何一个对象或者是或者不是这个给定的集合的元素。
(见课本21页相关例2)
值域补充
(1)、函数的值域取决于定义域和对应法则,不论采取什么方法求函数的值域都应先考虑其定义域. (2).应熟悉掌握一次函数、二次函数、指数、对数函数及各三角函数的值域,它是求解复杂函数值域的基础。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课堂笔记-1.4《开会了》(1)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课堂笔记-1.4《开会了》(1)一、知识回顾同学们,我们上一节课学习了关于“位置”的知识,你们还记得吗?我们学习了如何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数对的第一个数字表示列,第二个数字表示行。
我们还通过实际操作,理解了数对的意义。
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与位置有关的知识,快来让我们一起探索吧!二、课堂讲解1. 故事导入有一天,森林里要举行一场大会,小动物们都来到了会场,它们按照指定的位置坐了下来。
小明坐在第3列第4行的位置,小华坐在第5列第3行的位置,小丽坐在第2列第6行的位置。
它们都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开心地等待大会的开始。
2. 学习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我们还是用数对来表示它们的位置。
请同学们拿出练习本,把它们的位置用数对表示出来。
(学生练习)同学们,你们写好了吗?我们来看一下:小明:3,4小华:5,3小丽:2,63. 理解数对中每个数字的含义我们再来回顾一下,数对中第一个数字表示列,第二个数字表示行。
所以,小明在第3列第4行,小华在第5列第3行,小丽在第2列第6行。
4. 数对表示位置的练习请同学们用数对表示出下面几个物体的位置:(1)小猫在第7列第2行。
(2)小狗在第1列第5行。
(学生练习)同学们,你们完成得很好!现在我们已经学会了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这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非常有用。
5. 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如何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数对的第一个数字表示列,第二个数字表示行。
通过实际操作,我们理解了数对的意义。
希望大家能够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一些与位置有关的问题。
三、课堂练习请同学们完成课后练习第1题,用数对表示出下列物体的位置。
(学生练习)四、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第2题。
2. 思考一下,在生活中,你还遇到过哪些与位置有关的问题?试着用数对来解决这些问题。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希望你们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与位置有关的知识,期待你们的进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x8+1=912x8+2=98123x8+3=9871234x8+4=987612345x8+5=98765123456x8+6=9876541234567x8+7=987654312345678x8+8=98765432123456789x8+9=987654321 1x9+2=1112x9+3=111123x9+4=11111234x9+5=1111112345x9+6=111111123456x9+7=11111111234567x9+8=1111111112345678x9+9=111111111123456789x9+10=1111111111 9x9+7=8898x9+6=888987x9+5=88889876x9+4=8888898765x9+3=888888987654x9+2=88888889876543x9+1=8888888898765432x9+0=888888888很炫,是不是?再看看这个对称式1x1=111x11=121111x111=123211111x1111=123432111111x11111=123454321111111x111111=123456543211111111x1111111=123456765432111111111x11111111=123456787654321111111111x111111111=12345678987654321只有转走才不会丢,留着教孩子小学到初三的全部概念!连这个都有人整理啦!!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公式S= a×h÷2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公式S= a×a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公式S= a×b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公式S= a×h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公式S=(a+b)h÷2内角和:三角形的内角和=180度。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公式:V=abh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公式:V=abh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公式:V=aaa圆的周长=直径×π 公式:L=πd=2πr圆的面积=半径×半径×π 公式:S=πr2圆柱的表(侧)面积:圆柱的表(侧)面积等于底面的周长乘高。
公式:S=ch=πdh=2πrh 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表面积等于底面的周长乘高再加上两头的圆的面积。
公式:S=ch+2s=ch+2πr2圆柱的体积:圆柱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高。
公式:V=Sh圆锥的体积=1/3底面×积高。
公式:V=1/3Sh分数的加、减法则: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只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
异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再加减。
分数的乘法则:用分子的积做分子,用分母的积做分母。
分数的除法则: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
读懂理解会应用以下定义定理性质公式一、算术方面1、加法交换律:两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三个数相加,和不变。
3、乘法交换律:两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4、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三个数相乘,它们的积不变。
5、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结果不变。
如:(2+4)×5=2×5+4×56、除法的性质: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
O 除以任何不是O的数都得O。
简便乘法:被乘数、乘数末尾有O的乘法,可以先把O前面的相乘,零不参加运算,有几个零都落下,添在积的末尾。
7、什么叫等式?等号左边的数值与等号右边的数值相等的式子叫做等式。
等式的基本性质:等式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等式仍然成立。
( TF-boys成员QQ公布:王俊凯QQ:225554 王源QQ:122241 易烊千玺QQ:630020,现在添加QQ即可获得签名照一张哦~快快行动吧!!!)8、什么叫方程式?答: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式。
9、什么叫一元一次方程式?答: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是一次的等式叫做一元一次方程式。
学会一元一次方程式的例法及计算。
即例出代有χ的算式并计算。
10、分数: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分的数,叫做分数。
11、分数的加减法则: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只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
异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再加减。
12、分数大小的比较:同分母的分数相比较,分子大的大,分子小的小。
异分母的分数相比较,先通分然后再比较;若分子相同,分母大的反而小。
13、分数乘整数,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14、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为分母。
15、分数除以整数(0除外),等于分数乘以这个整数的倒数。
16、真分数: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
17、假分数:分子比分母大或者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数。
假分数大于或等于1。
18、带分数:把假分数写成整数和真分数的形式,叫做带分数。
19、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20、一个数除以分数,等于这个数乘以分数的倒数。
21、甲数除以乙数(0除外),等于甲数乘以乙数的倒数。
数量关系计算公式方面1、单价×数量=总价2、单产量×数量=总产量3、速度×时间=路程4、工效×时间=工作总量5、加数+加数=和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被减数-减数=差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减数+差因数×因数=积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被除数÷除数=商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有余数的除法:被除数=商×除数+余数一个数连续用两个数除,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用它们的积去除这个数,结果不变。
例:90÷5÷6=90÷(5×6)6、1公里=1千米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1立方厘米=1000立方毫米1吨=1000千克1千克= 1000克= 1公斤= 1市斤1公顷=10000平方米。
1亩=666.666平方米。
1升=1立方分米=1000毫升1毫升=1立方厘米7、什么叫比:两个数相除就叫做两个数的比。
如:2÷5或3:6或1/3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8、什么叫比例: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如3:6=9:18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公式S= a×h÷2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公式S= a×a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公式S= a×b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公式S= a×h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公式S=(a+b)h÷2内角和:三角形的内角和=180度。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公式:V=abh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公式:V=abh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公式:V=aaa圆的周长=直径×π 公式:L=πd=2πr圆的面积=半径×半径×π 公式:S=πr2圆柱的表(侧)面积:圆柱的表(侧)面积等于底面的周长乘高。
公式:S=ch=πdh=2πrh 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表面积等于底面的周长乘高再加上两头的圆的面积。
公式:S=ch+2s=ch+2πr2圆柱的体积:圆柱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高。
公式:V=Sh圆锥的体积=1/3底面×积高。
公式:V=1/3Sh分数的加、减法则: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只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
异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再加减。
分数的乘法则:用分子的积做分子,用分母的积做分母。
分数的除法则: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
读懂理解会应用以下定义定理性质公式一、算术方面1、加法交换律:两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三个数相加,和不变。
3、乘法交换律:两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4、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三个数相乘,它们的积不变。
5、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结果不变。
如:(2+4)×5=2×5+4×56、除法的性质: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
O 除以任何不是O的数都得O。
简便乘法:被乘数、乘数末尾有O的乘法,可以先把O前面的相乘,零不参加运算,有几个零都落下,添在积的末尾。
7、什么叫等式?等号左边的数值与等号右边的数值相等的式子叫做等式。
等式的基本性质:等式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等式仍然成立。
8、什么叫方程式?答: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式。
9、什么叫一元一次方程式?答: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是一次的等式叫做一元一次方程式。
学会一元一次方程式的例法及计算。
即例出代有χ的算式并计算。
10、分数: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分的数,叫做分数。
11、分数的加减法则: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只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
异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再加减。
12、分数大小的比较:同分母的分数相比较,分子大的大,分子小的小。
异分母的分数相比较,先通分然后再比较;若分子相同,分母大的反而小。
13、分数乘整数,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14、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为分母。
15、分数除以整数(0除外),等于分数乘以这个整数的倒数。
16、真分数: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
17、假分数:分子比分母大或者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数。
假分数大于或等于1。
18、带分数:把假分数写成整数和真分数的形式,叫做带分数。
19、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20、一个数除以分数,等于这个数乘以分数的倒数。
21、甲数除以乙数(0除外),等于甲数乘以乙数的倒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