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试题答案及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地理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试题答案及解析
1.我国城市化不应该过快的主要原因是()
A.人口素质还不高B.科技水平不高
C.城市建设经验不足D.经济发展水平不高
【答案】D
【解析】我国城市化进程与经济发展不相应:人口增长过快,农村劳动力过剩造成与经济发展水
平不相适应,城市化速度过快,使城市发展不合理,大城市迅速膨胀,中小城市发展缓慢,人口
聚集于大城市;城市问题突出。
城市的发展应与经济发展相适应。
选D正确。
【考点】主要考查城市化。
2.关于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城市化水平与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关系的论述,不正确的是
A.城市化水平体现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B.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高,目前城市化进程比发展中国家快
C.城市化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D.区域经济发展促进城市化进程
【答案】B
【解析】
城市化水平体现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A说法正确。
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高,但目前城市化进程
比发展中国家慢,B说法错误。
城市化能带动区域经济发展,C说法正确。
区域经济发展促进城
市化进程,D说法正确。
答案选B。
【考点】该题考查城市化水平与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关系。
3.下列关于城市化叙述正确的是( )
①城市化的发展应与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
②较之于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具有起步晚、水平低、常出现与其经济发展不符的城市化
现象的特点
③在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均出现了逆城市化现象
④城市化过程对于地理环境的影响不大
⑤城市化过程中可能出现环境质量下降、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等社会问题
A.①②④B.①②⑤C.①③⑤D.②③④
【答案】B
【解析】
城市化的发展要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
一般来说,经济越发达,城市化水平就越高,反之越低,①正确;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起步晚、水平低,城市畸形发展,常出现“虚假城市化”或“滞后城市化”等与经济发展不符的城市化现象,②正确;目前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发展速度快,处于郊区
城市化阶段,③错;城市化过程中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很大,主要表现在对生态环境和对城市居住
地环境的影响两方面,④错;城市中人类产业活动密集,长期高强度的工业生产,使城市附近地
区的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具体表现为:交通拥挤,环境趋于恶化,低价房租昂贵,就业困难,社
会秩序紊乱,⑤正确。
【考点】城市化特点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4.读“1990—2010年江苏城市化水平与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图”,完成下列小题。
【1】衡量城市化水平的主要标志是
A.人均地区生产总值
B.城市人口总量
C.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D.城市用地规模
【答案】C
【解析】衡量城市化水平的主要标志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城市人口总量增加、城市用地
规模扩大。
【2】关于江苏城市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处于成熟阶段
B.发展速度快
C.逆城市化现象严重
D.与经济发展水平完全协调
【答案】B
【解析】江苏城市化水平60%多,还没有达到成熟阶段;目前江苏城市化水平中期加速发展阶段,发展速度快,但与经济发展水平不完全协调,没有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考点】该题考查城市化水平。
5.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共同点是
A.目前城市化多在加速发展
B.城市化发展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
C.城市化进程中都会面临不同程度的城市化问题
D.20世纪70年代开始出现逆城市化
【答案】C
【解析】发达国家目前城市化减慢,甚至出现逆城市化;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相
适应;发展中国家没有出现逆城市化现象;而在城市化过程中,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会面临
不同程度的城市化问题,如:交通拥挤、环境污染等。
故选C。
【考点】城市化的过程
6.首届中国国际生态城市论坛于2010年9月28日在天津滨海国际会议中心举行,其主题为“生
态城市与绿色复苏”,生态城市是目前现代城市建设的新潮流,它以环境为中心,注重可持续发展,强调资源的高效低耗和生态优先等原则。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目前城市生态环境恶化的根本原因是()
A.城市地域结构模式不合理
B.城市人口、工业的膨胀产生大量废弃物,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
C.城市所在地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条件太差
D.城市环境是人类改造自然最彻底的地方,自净能力最强
【答案】B
【解析】城市生态环境恶化的根本原因是人口增长、城市发展和环境之间的矛盾。
【2】将天津建设成为生态城市的合理措施有()
①增加城市绿地面积②控制城市化进程③积极发展城市轨道交通
④限制高耗能高污染产业的发展⑤集中布置城市用地⑥分散城市职能
A.①③④⑥B.②③④⑤C.①②⑤⑥D.①③④⑤
【答案】A
【解析】城市建设的同时要保护生态环境,要建设生态城市,不能以减缓城市化进程为代价。
城
市化进程中,应分散城市职能,而不能集中布置城市用地。
【考点】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7.下图为城市化进程中产生的问题之一。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4分)
(1)这一问题被称为城市________效应,产生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只考虑这一效应,说出该城市的近地面风向。
并分析城市上空云量多于郊区的原因。
(3)既可行又能减轻这一问题的措施是()
A.扩大绿地面积B.破墙透绿
C.完善排水系统D.多建高楼
【答案】(1)热岛城市地面硬化和人为热量的排放
(2)由郊区吹向城市。
由于城市气温高形成低气压,垂直气流上升,加之城市空气中尘埃较多,所
以上空云量多于郊区。
(3)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城市化进程中产生的城市热岛效应问题。
所谓热岛效应是指由于城市人为
热量的排放,致使城区温度高于郊区的现象。
由于城区上空凝结核增多且受热岛效应现象的影响,城区气流上升,多云天气增多;减轻这种问题的有效措施之一就是扩大城市绿地面积。
8.城市等级的划分标准通常是
A.城市占地规模B.城市人口规模C.城市化水平高低D.城区建筑规模
【答案】B
【解析】城市等级的划分标准通常是城市人口规模。
一级城市:人口在500万以上或经济发达、
消费水平较高省会城市或大城市。
二级城市:人口在300万以上或经济较发达、消费水平较高的大中城市或一般省会城市。
三级城市:人口在100万以上或经济较发达、消费水平较高的中小城市。
四级城市:除以上三级以外的其他城市。
【考点】本题考查城市等级的划分标准。
9.近年来,发达国家出现“逆城市化”现象,其原因并不是
A.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提高B.乡村、小城镇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C.城市经济发展缓慢D.地铁、高速公路等交通事业的发展
【解析】
本题考查逆城市化形成的原因。
城市环境污染严重,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而乡村基础设施完善,环境质量好,地价低,所以人们追求生活质量,从城市迁往乡村,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考点】本题考查逆城市化形成的原因。
10.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特点
A.起步早,发展慢B.出现逆城市化C.城市发展较合理D.城市化水平低
【答案】D
【解析】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特征:起步晚,水平低,发展速度快;城市发展不合理;故选D项。
【考点】本题考查城市化特点。
11.下列现象中,与城市化进程有必然联系的是( )
A.绿化面积不断减少B.非农业人口比重增加
C.住房紧张与交通拥挤D.环境污染日趋严重
【答案】B
【解析】城市化是指人口和产业活动在空间上集聚、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的历史过程。
在
此过程中,大量农业人口转变为非农业人口,必然导致非农业人口比重增加。
故B项正确。
绿化
面积不断减少、环境污染日趋严重、住房紧张与交通拥挤是城市化过程中城市规划不合理,城市
化速度过快导致的,并非城市化的必然结果。
故A、C、D三项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城市化产生的影响。
点评:该题难度中等,主要考查同学们对城市化所产生影响的综合分析能力。
另外学生还要掌握
城市化过程的基本标志,即城市面积扩大,城市人口数量增加,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上升等。
注意城市化不一定会产生住房、交通或环境污染等环境问题,只有不合理的城市发展才带来了一
系列的城市环境问题。
12.图为“某城市发展阶段图”,读图回答题。
【1】图中能正确反映Ⅱ阶段都市人口密度与距离市中心的远近两者之间关系是
A.A B.B C.C D.D
【答案】A
【解析】Ⅱ阶段随着人口的增加以及城市问题的增多,中心区人口外迁,城市功能区向郊区扩展,出现逆城市化,正确答案答案选A。
【2】Ⅱ阶段城市不会发生的现象有
A.居住条件得以缓解B.交通拥堵得以缓解
C.郊区地价不断下降D.农业用地不断减少
【解析】随着郊区出现城市化,城市环境特别是大气污染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减轻,这得益于工业分散,居住条件得以缓解,交通拥堵得以缓解,农业用地不断减少,郊区地价不断上升。
Ⅱ阶段城市不会发生的现象是郊区地价不断下降。
正确答案选C。
【考点】主要考查了郊区城市化和逆城市化及伴随的地理现象。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
要求学生熟练从图中提取有效信息、掌握城市化的相关知识。
13.城市化必然会带来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环境问题。
【答案】错误
【解析】城市化过程中,若不注意城市规模的发展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则可能导致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而若是城市化过程中,做好城市环境的合理保护,则城市化发展将与生态环境和谐。
【考点】本题考查城市化的影响。
点评:本题难度低,学生只要掌握城市化发展与环境问题产生的关系即可判断。
14.在城市化过程中
A.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持续上升
B.劳动力由第一、二产业向第三产业逐渐转移
C.城市数目增多,规模缩小
D.城市数目减少,规模扩大
【答案】A
【解析】在城市化过程中,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持续上升;劳动力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逐渐转移;城市数目增多,规模扩大。
正确答案选A。
【考点】主要考查了城市化的表现。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
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城市化的表现。
15.有关世界城市化进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目前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减慢表明这些国家城市化水平已低于发展中国家
B.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速度超过发达国家
C.城市规模越大,经济效益越好,因此,应积极推动城市向大型化方面发展
D.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是和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与人口增长没有关系
【答案】B
【解析】目前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减慢表明这些国家城市化水平已高于发展中国家;城市规模越大,往往城市问题突出,应限制城市规模的扩展;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快于经济发展,与经济发展不适应;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速度超过发达国家。
故选B。
【考点】城市化
点评:本题考查世界城市化的进程,试题难度中等,解题关键是掌握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的差异。
16.下图为我国东部地区甲、乙两城市三个年份的常住人口密度分布图,图中楼高表示2000年城市商务楼相对高度。
读图回答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982~2000年,两城市的市中心人口密度变化特征相同
B.1982~2000年,两城市的边缘区人口密度变化特征不同
C.2000年甲城市的人口规模比乙城市的小
D.2000年乙城市的服务范围比甲城市的小
【答案】D
【解析】读图可知,1982—2000年,甲城市的市中心常住人口密度在逐渐下降,乙城市的市中
心常住人口密度在逐渐上升,故A项是错误的;1982—2000年,两城市的边缘区常住人口密度
都在上升,故B项是错误的;2000年甲城市的人口密度不论在哪个地段都大于乙城市,且甲城
市的占地面积远大于乙城市,说明2000年甲城市人口规模大于乙城市,故C项是错误的;比较甲、乙两个城市,不论人口还是占地面积,甲城市都远远大于乙城市,说明甲城市的等级高于乙
城市,故乙城市的服务范围比甲城市小,正确答案选D。
【2】关于2000年两城市功能区分布的推断,最有可能的是()
①甲城市的中心商务区位于M处②乙城市的中心商务区位于P处
③甲城市的卫星城位于N处④乙城市的卫星城位于Q处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答案】B
【解析】根据图中2000年甲乙两城市的商务楼相对高度可知,甲城市的M处不是商务楼最高处,说明M不是中心商务区,故①错误;乙城市的P处是商务楼最高处,说明P处是中心商务区,
故②正确;甲城市的N处人口比周围地区多,且商务楼的高度比周围地区高,说明N处分布着卫
星城,故③正确;乙城市的Q处人口数量不比周围地区多,商务楼高度也不比周围地区高,说明
没有卫星城分布,故④错误。
正确答案选B。
【考点】主要考查了城市等级比较、中心商务区和卫星城的判断。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
以我国东部地区甲、乙两城市三个年份的常住人口密度分布图和2000年
城市商务楼的相对高度为材料,考查了学生对城市等级比较、中心商务区和卫星城的判断掌握情况。
17.读图,回答以下问题。
(1)甲图E—F阶段反映了城市化进程的现象。
简述其成因。
(4分)
(2)图中曲线a代表的国家按经济发展水平属于国家,其城市化起步________,水平
________。
(3分)
【答案】(共7分)
(1)逆城市化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提高(或郊区环境质量较好);乡村和小城镇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城乡间交通运输的发展,私人小汽车的普及和交通、通信的现代化,缩短了城市与郊区的距离。
(3分)
(2)发达国家早高
【解析】
第(1)题,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是城市化水平高低的标准,而E—F阶段反映城市化后期,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下降,判断为逆城市化。
第(2)题,图示a反映城市化起步早,水平高,故判断为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水平
应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故为C线。
【考点】本题考查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属于基础知识的简单应用,学生结合课本所学即可分析作答。
18.读下图“某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10分)
(1)从自然条件分析,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城市最有可能发展为大城市的是_____和_____,推断
依据主要有_____,_____等。
(2)图中甲段铁路沿_____分布,乙段铁路沿_____分布,影响铁路分布的主要因素是_____。
(3)C城市虽然位于河流入海口,但仍然面临严重的缺水问题,其缺水的原因可能有_____,
_____等。
(4)若该区域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则B、C等城市最容易遭受的自然灾害是______。
【答案】(1)B C 河流交汇处资源丰富(能源丰富,地形平坦)
(2)山谷海岸地形(地貌)
(3)需水量大水体污染(水资源浪费,海水入侵等合理即可得分)
(4)台风(洪涝)
【解析】(1)直接结合图示的地形、河流等自然要素判断河流的形成和发展,图示B位于两河交汇,C位于河流入海口,利于城市的形成和发展。
(2)根据图示甲段铁路位置山区,铁路线避开陡坡,故主要沿山谷延伸,乙段铁路线分布于沿海平原地区,故图示铁路线沿海岸延伸。
故反映了地形是影响铁路线分布的主要区位因素。
(3)图示C位于河流入海口,水资源较为丰富,但水资源缺乏,故判断可能为水污染型缺水,水资源用量大,也是主要原因。
(4)若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则受季风气候影响,降水量的季节变化、年际变化大,则旱涝灾害多发。
【考点】本题考查城市的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区位因素。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基础性试题,掌握影响城市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区位条件,并能结合图示分析交通线分布、城市分布等的主要区位因素等内容,注意结合图示信息综合分析。
19.读“我国华北地区某中等城市信息图”,回答下列问题。
(18分)
(1)图中a—e表示小麦种植业、花卉与乳牛业、工业、商业、住宅用地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的情况,请将字母填入表中。
(8分)
)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城市每一块土地的用途主要取决于各种活动愿意付的高低。
读图可知,在距离市中心公里范围内,最有可能形成住宅区。
(4分)
(3)根据地租水平的高低,综合考虑环保等因素,化工厂应选择在1、2、3、4四处中
的处,选择理由是。
(4分)
(4)图中数字代表的城市功能分区,正确的是(选择填空)。
(2分)
A.5——大型超市B.6——小麦种植C.7——飞机场D.8——钢铁厂
【答案】(1)
(3) 2 此处远离市区,地租较低;临近河流,水源充足;位于河流下游,避免对城市造成水污染;位于盛行风的垂直方向,避免对城市造成大气污染。
(4) A
【解析】
第(1)题,城市功能分区主要取决于它们的付租能力。
付租能力由高到低依次是商业、住宅用地、工业、花卉与乳牛业、小麦种植业。
第(2)题,由左图曲线的交点可以判断,b(12—20千米)最有可能形成住宅区。
第(3)题,华北地区盛行东南风和西北风,化工厂既有大气污染又有水污染,布局在盛行风向垂直的郊外,河流的下游,城市的外围,符合的是2。
第(4)题,5位于城市的中央,可以布局大型超市;小麦种植应布局在城市的外围,地价比较便宜,地势平坦、面积较大的地方,6位于市区的边缘,不适合;飞机场的布局应远离城市,7不符合;8位于河流的上游,不宜布局工业企业。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了城市功能分区。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城市功能分区及其布局原则。
另外本题也考查了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及学生对所学基础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
20.下列现象中,与城市化进程有必然联系的是
A.绿化面积不断减少
B.非农业人口比重增加
C.住房紧张与交通拥挤
D.环境污染日趋严重
【答案】B
【解析】城市化的标志包括:城市人口增加;城市规模扩大;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上升等。
故
城市化必然导致非农业人口即城市人口比重上升。
【考点】本题考查城市化。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掌握城市化的基本标志,注意城市化不一定会产生住房、交通或
环境污染等环境问题,只有不合理的城市发展才带来了一系列的城市环境问题。
21.下列有关城市化模式图(如下图)所代表时空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主要发生在二战以前②主要发生在发展中国家
③主要发生在二战以后④主要发生在发达国家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答案】C
【解析】20世纪70 年代以来,一些大城市人口外迁出现了新动向,不仅中心市区人口继续外迁,郊区人口也向外迁,出现了人口负增长,人们迁向离城市更远的农村或小城镇,国外的学者将这
一过程称之为逆城市化。
图中市区人口外迁,主要发生在二战后,主要发生在发达国家。
【考点】本题考查逆城市化现象等知识点。
点评:本题意在考查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记忆、读图析图、运用所学分析问题能力。
图中看出是逆
城市化现象,应该出现在发达国家目前,本题选C。
22.安徽阜阳是个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A区为古城的范围),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20世纪初以前,安徽阜阳城北商业贸易繁荣,原因是:_______河是对外交通口岸,说明
__________对城址选择有很大影响。
(2)古城区A的城市空间形态估计为___________状,20世纪20年代前,城区逐步扩展到B 区,那么此时整个城市的空间形态应为______________状。
(3)20世纪70年代后,淮南铁路、京九铁路相继建成,阜阳成为重要铁路__________城市,
火车站附近形成了河东工业区和仓库区。
(4)阜阳对外交通先后发生了多次重大变迁,市区也随之发生变化,说明交通因素
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影响很大。
【答案】(1) 泉河流 (2) 团块条带 (3) 枢纽 (4) 聚落(或城市)空间形态商业网点分布
【解析】
第(1)题,由图可知,安徽阜阳城北古代商业码头区贸易繁荣的原因是受泉河的影响,这说明
河流对城址选择影响很大。
第(2)题,古城区A城市规模较小,其城市空间形态估计为团块状,20世纪20年代前,受河
流域性,城区逐步扩展到B区,此时整个城市的空间形态应为条带状。
第(3)题,20世纪70年代后,淮南铁路、京九铁路相继建成,阜阳成为重要铁路枢纽城市,由图可知火车站附近形成了河东工业区和仓库区。
第(4)题,从图中可以看出:阜阳对外交通先后发生了多次重大变迁,市区也随之发生变化,
这说明交通因素对城市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分布的影响很大。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交通方式的改变对城市布局的影响。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只要结合图和标注说明仔细审题,就不难解答。
另外学生还需明确:(1)影响聚落形成和分布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一般包括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和政治因素等。
其中
自然因素除地形外,还包括河流、气候、矿产资源等;社会经济因素包括人口、工农业生产水平、交通条件、科学技术等;政治因素往往指政治中心的变革(如迁都)。
(2)交通运输方式的发展和
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不同地域、不同时代的交通运输方式的特
点不同,聚落空间形态及其变化也不相同。
23.读“城市六边形服务网络图”,据图判断城市等级由高到低的排列顺序为
A.甲乙丙甲丙乙
C.乙丙甲 D.丙乙甲
【答案】C
【解析】城市等级越高,数目越少,服务范围越广;城市等级越低,数目越多,服务范围越小。
【考点】主要考查了城市体系。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
以“城市六边形服务网络图”为材料,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城市体系。
24.甲城的张小姐喜好国际名牌服装,每年春季都会乘坐3小时的客车到乙城购买新上市的品牌
服装,今年她还顺便看望了专程到乙城住院的邻居。
下列关于甲城、乙城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甲城的城市等级比乙城高B.乙城的城市等级比甲城高
C.甲城的服务功能更为齐全D.甲城的城市规模大于乙城
【答案】B
【解析】从题中可以得知,每年春季张小姐都到乙城购买新上市的品牌服装且邻居还专程到乙城
住院,说明乙城的等级高,职能多,服务范围广,功能齐全。
【考点】主要考查了城市体系。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
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城市体系相关知识。
25.西安是陕西省的政治中心,体现出城市在区域中的作用是
A.行政管理中心B.商业服务中心C.经济增长中心D.交通运输中心
【答案】A
【解析】西安是陕西省的政治中心,这体现出省会城市在区域中的作用是行政管理中心。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省会城市的地位与作用。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省会城市的地位和作用,注意题文中的“政治中心”几个字,问题
就迎刃而解了。
26.下图是某城市发展阶段图,据图完成题。
【1】能正确反应Ⅰ阶段城市人口密度与距离城市中心远近两者关系的是: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据图判断城市城市人口分布的变化,试题难度中等,解题关键是结合图示判断
城市人口密度的变化。
在Ⅱ阶段,城市中心趋于衰落,人口外迁,人口密度减小,在城市中心区
外围则形成一个人口密集区,读图可知A图符合此特点。
而在Ⅰ阶段,离市中心距离越近交通通
达度越高,人口越稠密,离市中心越远,人口密度会越小。
读图可知C图符合此特点。
【2】Ⅱ阶段不会发生的现象是:
A.交通问题得以缓解B.与周边地区温差相同
C.工业污染日益严重D.农业用地不断减少
【答案】C
【解析】Ⅱ阶段城市有了合理功能分区,交通拥挤问题得到缓解;城市规模扩大,城市人口增多,城市化水平提高,农业用地不断减少;而工业布局分散,使城市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工业污染不
会日益严重。
故选C。
【考点】本题考查城市化过程及其产生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