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视野下的农民工群体教育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想文库Ideology│
高校视野下的农民工群体教育研究
高等院校参与到农民工群体教育之中,不仅有利于其积极履行社会服务方面的职能,更好地开拓成人教育的新空间,而且还能够不断提高农民工的技能培训质量,同时对推动我国的城镇化发展进程,全面满足广大农民工多元化和差异化的教育需求,加快农民工群体向城镇化转移具备了极为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持续升级,提高农民工群体的素质还能够切实提升国家的整体竞争力。本文阐述了高校参与农民工群体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了高校参与农民工群体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高校参与农民工群体教育的几点对策。黄一帆南昌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陈立江西财经大学法学院
教育培训
当前我国正在面临着经济产业转型升级,主要是从劳动密集型往集约型加以转变。农民工是在此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新的劳动力队伍,也是我国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此情况下,农民工群体素质之高下将全面关系到某个产业是否能够得到优化与升级。在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趋势下,农民工群体总体素质不高已经逐步发展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阻碍。因此,我国的高等院校应当全面参与到农民工群体教育之中,不断提高教育整体能力,更好地履行自身的社会责任,推动我国的经济结构实现全面调整。
高校参与农民工群体教育的必要性一是各大产业转型升级的迫切需求。农民工是中国产业工人队伍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素质之高下将直接关系到我国的产业结构能够得到全面改进与优化,而且还牵涉到了对经济结构如何实施全面调整。如今,在我国经济逐步转换为以服务业为主导的经济形态之中,运用廉价劳动力以及资源等粗放式产业会更快地被淘汰,这肯定就对农民工群体的总体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国高等院校是推动经济社会开发的重要力量,在农民工群体教育上具备了很大的优势,能够全面发挥出自身优势,不断提高农民工群体的文化知识与技能素质,从而推动我国产业结构实现转型与升级。
二是提高高等院校总体实力的迫切需求。高等院校应当要为所在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作贡献。为此,一定要牢固树立起服务经济社会的责任感,全面融入到当地经济发展进程之中。大学要积极参与到农
民工群体教育之中,也是切实提升服务当
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能力。与此同时也
能够为本校的可持续发展找到新的推动
力。这样一来,不仅能够得到经费上的积极
支持,用在改进本校相关硬软条件,不断提
高办学能力,而且还可运用农民工教育提
高其为社会作贡献的程度,以得到社会各
界对其的认可,进而提高本校的美誉度。
三是农民工提高自身素质的迫切需求。
各产业的转型升级容易导致农民工群体
产生失业的风险,这就倒逼着农民工加快
进行自身素质的转型。农民工教育是这一
群体增加收入和提升就业竞争实力的重
要内容。如今大量农民工对于素质提升具
有非常强的求学意愿,力求运用提升自己
的技能来找准定位,因此其对于培训质量
具有极高之要求,那些低层次、大众化的社
会培训机构无法切实满足其需求。高等院
校是高层次的人才综合性培训基地,在培
养技能型人才素质上具有很好的条件,所
以也就成了渴望提升技能素质的农民工
们的优先选择。
高校参与农民工群体教育的可行性
一是农民工希望继续提高文化水平。依
据2016年全国农民工查报告,2016年我
国农民工的总量为28171万人,其中初中
以下文化程度的有14.2%,初中文化程度
的有59.4%,高中文化程度的有17%,大专
及以上文化程度的有9.4%。从这些数据可
知,我国农民工受教育的程度集中于中学
时期,其受教育程度并不是很高。为了更好
地求职和发挥自己的才能,许多农民工都
十分渴望能够继续进行技能方面的培训。
二是高等院校的资源优势。大学与别的
社会职业培训机构比较起来,其办学的层
次更加高,也具备了较好的教育设施,高素
质的教师团队与丰富的图书资源。高等院
校由于产业结构之调整和新型行业的崛
起,必须要相应地调整自身的办学思路。这
就需要其具备更大的办学灵活性,做到日
常教学和继续教育相互结合、长时间学习
和短期培训相互结合等,这正是高校办学
的优势之所在。
三是国家政策上的大力支持。近年来,
国务院、教育部多次发文面向农民工群体
实施教育培训,鼓励其返乡创业。要大力支
持高校实施技能教育,推动技能基地的创
建工作,这就为高校实施农民工群体教育
予以了政策上的大力支持。
高校参与农民工群体教育中存在的
问题
一是教育观相当落后。缺乏服务意识
是高校致对农民工群体实施培训的主要
影响因素。因为受到传统教育观之影响,部
分大学在农民工教育上出现了封闭保守
的观念。一些高校只注重于传统的学历教
育,将农民工培训视为可有可无的副业,即
使开展了培训也往往是走走过场而已。同
时,因为农民工们的文化素质总体偏低,对
其进行管理的难度颇大,经济效益也比较
低,造成诸多高校校对农民工培训没有足
够的主观能动性。
二是教育经费较为匮乏。缺少培训经
费是高校实施农民工教育在经济上的制
约。因为农民工群体培训在招生、课程设
置
144
《经营管理者》2018.01
│Ideology思想文库│
以及实训设施等各个方面均需相应的资金投入,从而导致高校对于实施农民工教育显得力有不足。同时,农民工群体教育经费多元化体系还没有建好。经费主要源于政府、企业或者农民工个人缴纳,政府部门的财政投入为农民工群体教育的主渠道,企业以及农民工个人之投入比例相当小。实际上,农民工教育培训往往需要先垫资后由财政审核与批付,因为程序复杂,参与培训的高校难以拿到财政补贴,这就妨碍了高校参与农民工群体教育的主动性。
三是教育体制过于呆板。农民工群体所固有之生活方式、思维习惯以及文化观等导致农民工培训的对象相当分散、培训时间不固定、制约力不够强等特征。如今的高校教育主要采取的是全日制教育方式,学制是固定不变的,和企业生产需求之间相互脱节,过于注重理论教学,实践操作能力有所不足的方式均不符合农民群众的思维方式。在教师资源的配置上,高校中的“双师型”教师显得数量不够充足,所以高校要在教学方式、教育模式、师资安排等相关方面切实符合农民工群体教育之所需。
高校参与农民工群体教育的几点对策
(一)不断提升高校参与农民工教育的主观能动性
高等院校在处置教学、教科研与服务社会等三者之间的关系中,往往会重视前两者而忽视社会服务,导致高校丰沛的教育资源难以得到全面运用。所以,高等学校要切实打破自身所具有的封闭性特点,积极融入到社会之中以得到更好地发展。高等院校应当积极地走出去,全力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如今,我国许多城市的制造业正在从劳动密集型往技术密集型加以转变,对于劳动力素质方面的要求相当高。高等院校要积极实施好社会服务能力建设工作,把其列入到高校发展规划之中。高等学校要依据自己的办学实际,按照社会以及用人单位之需求,制定出富有针对性的农民工群体教育课程。在农民工群体教育中,应当树立起品牌责任感,确保所培养的农民工学员不管是在实际操作能力上,还是在职业道德上均能得到各界的充分认可,以建立起正面的形象。
(二)创建灵活机动的培训方式
高等院校一定要解放思想,针对市场
实际状况独立自主地开展办学,全面依据
市场机制进行合理运转,并且提供多元化
和实用化的培训产品。推动校企合作与产
教结合,切实提高实践教学所占之比例,实
施师徒教学方式培训和班级制方式培训
的彼此结合,通过手把手的指导,做到教与
学的合一。高校教师应当摆脱纯理论教学
的制约,与农民工们共同到生产一线,与农
民工们一起干,将原本复杂的理论知识变
得简易化。大学参与农民工群体技能教育
一定要兼顾短、中及长期等各类培训,切实
满足劳动者群体为了提高自身职业能力
的不同需求。可依据本地特色、用人单位需
求等实施特色化培训,通过订单式、定向式
或者定点式等各类方式来实施。比如,可设
置实训基地,或是在大学中对农民工群体
实施订单式教学等,从而培养出一批又一
批技能素质过硬的技工,以推动本地产业
实现新发展。
(三)提高对农民工群体的教育经费投入
要通过完善监督体系不断增加对农
民工群体教育经费之投入。这是大学落实
农民工群体教育的重要保障。一是要落实
政府对于农民工群体培训工作的全面领
导,健全相关扶持方针政策,增加对农民工
群体教育的经费比例。政府部门应当依据
统筹规划和提升效益之要求,全面落实农
民工群体教育专项资金统一使用体系,保
障农民工群体的教育资金能够落实到位,
并妥善用好每笔资金,真正实现专款专用。
二是要创建多元化融资途径。农民工教育
能够让国家、企业以及个人三方一起受益,
所以政府要积极鼓励各界人士参与到农
民工培训之中。运用国家、企业以及农民工
个人一起承担的形式,从不同途径募集资
金。大学要强化和企业之间的合作办学,建
立起多元化融资体系。三是要健全农民工
培训资金管理与使用体系。对农民工教育
资金应当落实全过程管理,让有限的资金
能够切实发挥出最好的成效,并对违规挪
用经费之行为加以全面打击。
(四)推动双师型教师人才团队建设
当前我国高校应当致力于强化双师
型教师人才团队建设,这不仅是服务农民
工等群体之所需,而且还是促进大学自身
全面发展之所需。一是要强化岗前教育,全
力实施职业资格证机制。要求从事技能类
课程的课教师不但要有教师资格证书,而
且还需具有有关公众的技能等级证书。二
是要推动校企合作与产学研结合,以打造
双师型教师。高校要始终坚持教研彼此相
长之理念,强化和企业之间的合作,不仅
要有计划地派送教师至合作企业进行锻
炼,而且还应当积极鼓励中青年教师人才
参与到科研之中,以培养出高素质的双师
型教师人才。三是要建立起双师型教师人
才培养基地。政府应当积极组建功能完
善、管理科学、培训水平较高的双师人才
培养基地,通过不懈努力,打造出一支专
职与兼职相互结合、素质较高的双师型人
才队伍。
结语
当前我国大多数高校所提供主要还
是学历教育,农民工群体教育还没有被列
入教育教学体系之中。与此同时,教育主
管部门对于高等院校参与农民工群体教
育也没有相应的预算经费,而且还缺少高
校实施农民工教育的具体举措与监管机
制。有鉴于此,高等学校要更加积极地承
担起自身的社会责任,全方位参与到农民
工群体的教育培训之中,推动人才培养、
科研以及社会服务等职能的同步发展,切
实体现出高等院校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巨
大价值
。
参考文献:
[1]潘家华,魏后凯.城市蓝皮书:中国城市发展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
[2]余明江.和谐社会视域里对高校农民工培训的思考[J].当代职业教育,2012(12).
[3]王兰英.基于“协同创新”的高校新生代农民工培训研究[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3(1).
[4]韩余.高校在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中的作用、模式与路径——
—以承德地区高校为例
中国成人教育[J].2013(3).
[5]李觉.经济结构转型下高校参与“90后”农民工培训教育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5(29).
145
2018.01《经营管理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