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组成原理知识点汇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算机组成原理知识点汇总
本文将计算机组成原理的知识点做了系统的整理,方便大家系统学习。

如果您正在学习计算机体系结构,可以按照本文的知识点进行扩展学习。

计算机体系结构
一、发展历史
1.1946 ENIAC
2.冯诺依曼EDVAC
1)计算机思想:
二进制
存储控制
2)计算机组成
控制器
运算器
存储器
输入
输出
3)时间轴
a)代际划分
第一代计算机1946-1957 电子管
第二代计算机1958-1964 晶体管
第三代计算机1965-1972 中、小规模集成电路
第四代计算机1972~至今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b)我国计算机发展
2009研发出天河一号
2010天河一号A 成为最快计算机
2017神威太湖一号位于榜首
4)辅助技术:
CAD
CAM
CAE
CAI
CIMS
二、相关计算
1.容量单位
1B=8 bit
1KB = 2^10 B= 1024 B
TB PB EB ZB YB BB NB DB
2.进制转换
1)二进制、八进制、十进制、十六进制
2)换算方法:
统一换算成十进制,在转换为其他进制
十进制转换为二进制十进制除以2 保留余数倒数
3)各个进制的小数点转换:
当前位数的值*(1/(进制^位数))
3.二进制码表示
1)原码:
表示范围-2^(n-1)-1 ~ 2^(n-1)-1
如8位的就是-127~127
2)反码:
正数的反码等于补码
负数的反码等于除符号位以外取反
3)补码:
正数的补码=反码
负数的补码=反码+1
表示范围-2^(n-1) ~ 2^(n-1)-1
如8位的就是-128~127 -128的补码是1000000 人为规定
4)移码
补码的符号位取反
5)特性
00的补码、移码相同
6)运算
原码运算
反码运算
补码运算
4.校验码
1)奇偶校验码:
根据1的位数1位数为奇数则是奇数校验码
2)循环冗余CRC:
多项式模2除法只能检错不能纠错
3)海明校验码:
有纠错功能
5.ASCII编码
1)汉字编码
6.浮点数表示
三、中央处理器CPU
1.组成结构
1)运算器
a)作用:完成算术和逻辑运算,实现数据加工与处理
b)组成:
i.算术与逻辑计算单元ALU
ii.累加器AC(为ALU提供工作区,暂存ALU的操作数或运算结果)iii.状态字寄存器PSW:
表征当前运算的状态及程序的工作方式
一个保存各种状态条件标志的寄存器
保存中断和系统工作状态等信息
iv.寄存器组
v.多路转换器
2)控制器
a)作用:
取指令
分析指令
执行指令
b)指令的组成
指令码
操作码
c)内部寄存器
i.程序计数器PC
保存下一条指令的地址
ii.指令寄存器IR
保存当前执行的指令地址
iii.指令译码器
对IR中的指令的操作码进行译码
iv.关系
从PC中取出指令地址,送入IR,由译码器译码以后执行
3)寄存器组
a)数据寄存器DR
i.暂时存放由主存储器读出的一条指令或一个数据字
ii.作用
作为CPU与外部存储设备的中转站
弥补CPU与外部存储设备的速度差异
b)地址寄存器AR
用来保存当前CPU访问的主存的地址,直到主存信息读取完毕
4)内部总线
2.指令系统
1)周期
a)时钟周期:
振荡周期计算机中最小、最基本的时间单位,一个时钟周期内,CPU只完
成一个基本动作
b)机器周期:完成一项基本操作的时间
c)指令周期:完成一条指令需要的时间
2)周期关系
一条指令周期包含若干机器周期,一个机器周期包含若干时钟周期
指令周期>机器周期>时钟周期
3)流水线技术Pipeline
程序执行时多条指令重叠进行操作的一种准并行处理实现技术
4)指令集
a)复杂指令集CISC
i.指令系统复杂,指令数目多
ii.设有专用寄存器
iii.指令字长不固定,指令格式多,寻址方式多
iv.可访存指令不受限制
v.各种指令的执行时间差大
vi.采用微程序控制器
vii.难以用优化编译生成高效的目标代码
b)精简指令集RISC
i.选取使用频度较高的简单指令以及很有用但不复杂的指令
ii.指令长度固定,指令格式种类少,寻址方式种类少
iii.只有取数、存数指令访问存储器,其余指令的操作都在寄存器中完成iv.CPU 中有多个通用寄存器
v.采用流水线技术,大部分指令在一个时钟周期内完成
vi.控制器采用组合逻辑控制为主
vii.采用优化编译技术
3.寻址方式
1)数据寻址
a)立即寻址:操作数包含在指令中
b)直接寻址:操作数位于内存中,指令中直接给出操作数的内存地址
c)间接寻址:操作数位于内存中,指令中给出操作数地址的地址
d)寄存器寻址:操作数存放寄存器中,指令中给出存放操作数的寄存器名
e)寄存器间接寻址:操作数存放在内存中,操作数的内存地址位于某个寄存器

f)变址寻址:
指令给出的形式地址A 与编制寄存器Rx 的内容相加,形成操作数有效地
址;
应用广泛如一组连续存放在主存中的数据
g)基址寻址
基址寄存器Rb 的内容与形式地址A 相加,形成操作数有效地址;
基址寻址和变址寻址在形成有效地址时所用的算法是相同的;
变址寻址是面向用户的,用于访问字符串、向量和数组等成批数据;
基址寻址用于逻辑地址和物理地址的变换,解决程序在主存中的再定位和扩
大寻址空间
h)相对寻址:基址寻址的一种变通,由程序计数器PC 提供基准地址
i)隐含寻址:指令中不明显地给出操作数的地址,其操作数的地址隐含在操作
码或某个寄存器中
j)堆栈寻址
2)指令寻址
a)顺序寻址:程序计数器PC +1
b)跳跃寻址:程序转移执行时的指令寻址方式,它通过转移类指令实现
4.性能指标
1)主频
a)计算机的时钟频率
b)时钟周期=1/主频
c)单位是GHz
d)时钟频率为1GHz,时钟信号周期等于1ns 时钟频率为2GHz,时钟周期为
0.5ns
2)字长8位32位64位
3)MIPS:每秒处理百万级的机器语言指令数
4)MFLOPS:每秒百万个浮点操作,反映浮点运算情况
5)CPI:每条指令的时钟周期数
6)平均无故障时间MTBF:
Mean Time Between Failure
多次相继失效之间的平均时间该指标和故障率衡量系统的可靠性
7)平均修复时间MTTR:
多次故障发生到系统修复后的平均时间间隔。

该指标和修复率用来衡量系统的
可维护性
四、存储体系
1.存储介质
1)半导体存储器
2)磁介质存储器:硬盘、软盘、磁带
3)激光光盘存储器
2.组成
1)CACHE 高速缓冲存储器
a)特点:
位于CPU与主存之间弥补速度差异
保存部分内存内容的副本
b)组成(静态SRAM):
使用晶体管存储数据不需要刷新电路就能保存数据;
性能强体积大集成度低功耗大
2)主存
a)存储器类型
i.随机存储器RAM Random Access Memory(动态DRAM):
使用电容存储需要隔段时间刷新行刷新
体积小速度不及SRAM
ii.只读存储器ROM Read Only Memory
MROM
P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
EPROM:
可擦除的可编程只读存储器
紫外线照射15-20分钟擦除信息
EEPROM:电可擦除的可编程只读存储器
闪存Flash Memory
b)构成
存储体
控制线路
地址寄存器
数据寄存器
地址译码器
3)辅存
a)SSD 固态硬盘
b)机械硬盘
c)移动存储U盘
d)光盘:
DVD-RAM
DVD-RM
CD-R
CD-RW
e)软盘
f)磁带
4)速度关系:
寄存器>CACHE>主存>辅存寄存器属于CPU CACHE不属于CPU 3.CPU与I/O交换数据的控制方式
1)程序查询方式
CPU执行查询指令查询外设的状态,等外设准备好以后进行输入、输出
CPU主动轮询
2)中断方式
外设准备好接收或发送数据时发出终端请求,CPU不需要主动查询外设状态;
外设通知CPU
3)直接主存存取DMA
数据传送过程直接在内存和外设间进行,不需要CPU参与
4)通道方式
五、总线
1.字长:同一时间处理二进制的位数8位CPU 32位CPU 64位CPU
2.基本定义:
1)位:计算机存储的最小单位
2)字节:1个字节是8个相邻二进制位组成的,是计算机存储中的基本单位,也是
数据处理的基本单位
3)字:CPU通过数据总线一次存取、加工和传送时作为一个单位的一组二进制数
4)字长:
字长是每个字包含的位数;
计算机的字长决定CPU一次处理实际位数的多少,字长越大,性能越优。

3.数据总线
1)特点
a)是CPU与内存或其他器件之间的数据传送的通道
b)数据总线的宽度决定了CPU和外界的数据传送速度
c)每条传输线一次只能传输1位二进制数据。

eg: 8根数据线一次可传送一个
8位二进制数据(即一个字节)
d)数据总线是数据线数量之和
4.地址总线
1)特点
a)CPU是通过地址总线来指定存储单元的
b)地址总线决定了cpu所能访问的最大内存空间的大小。

eg: 10根地址线能
访问的最大的内存为1024位二进制数据(1024个内存单元)(1B)
c)一根线访问一个字节1B
d)地址总线是地址线数量之和。

2)地址总线的宽度决定CPU的寻址能力;
5.内存空间与地址、数据总线的关系
1)存储器的存储总量= 存储单元个数×存储单元大小固定为8位byte
2)存储单元个数=2^地址总线位数
3)存储字长和数据总线位数有关,存储字长的意思是:一个存储单元存储一串二
进制代码(存储字),这串二进制代码的位数称为存储字长,存储字长可以是8位、16位、32位等
6.性能指标
1)位宽:能同时传送的二进制数据的位数,或数据总线的位数,32位、64位等。

2)带宽:单位时间上传送的数据量,即每秒钟传送的最大稳态数据传输率
3)工作频率:工作时钟频率以MHz为单位。

7.存储容量扩充
1)图例
2)位扩充:
增加存储字长
增加数据线
3)字扩充
增加存储单元个数
增加地址线
4)字位扩充
先进行位扩充再进行字扩充
地址线和数据线都增加
8.控制总线
1)特点
CPU通过控制总线对外部器件进行控制。

控制总线的宽度决定了CPU对外部器件的控制能力。

控制总线是控制线数量之和。

2)参考
六、磁盘
1.磁盘组成
1)盘片:用来存储信息
2)控制器
3)驱动器:用于驱动磁头沿盘面作径向运动以寻找目标磁道位置,驱动盘片以额
定速率稳定旋转,并且控制数据的写入和读出
4)接口
2.盘片构成
1)图例
2)记录面:硬盘中可记录信息的磁介质表面
3)磁道
a)每一个记录面上都分布着若干同心的闭合圆环
b)磁道编号按照半径递减的次序从外到里编号,最外一圈为0道,往内道号
依次增加
4)扇区:为了便于记录信息,磁盘上的每个磁道又分成若干段
5)道密度:盘片同心圆半径区域,每英寸所含的磁道数
6)位密度
a)磁道圆周上单位长度内存储的二进制位的个数
b)每个磁道的周长不同,但是其存储容量却是相同的
c)最内圈的位密度最大
3.寻址信息
1)硬盘驱动号
2)圆柱面号
3)磁头号(记录面号)
4)数据块号(扇区号)
5)交换量
4.性能指标
1)磁盘容量
a)非格式化容量=位密度*磁道周长*面磁道数*记录面数
b)格式化容量=每个扇区的字节数×每道的扇区数×每个记录面的磁道数×记
录面数
c)一般情况下格式化容量<非格式化容量
2)磁盘转速:转速越快,平均等到时间越短,扇区到达磁头下方越快
3)寻道时间(平均寻道时间):
a)磁头移动到目标磁道(或柱面)所需要的时间,由驱动器的性能决定,是个
常数,由厂家给出
b)磁头移动到磁道的时间
4)等待时间(平均等待时间)
a)等待读写的扇区旋转到磁头下方所用的时间,一般选用磁道旋转一周所用时
间的一半作为平均等待时间
b)扇区到达磁头下方所用时间
5)平均访问时间:
平均访问时间=平均寻道时间+平均等待时间
6)数据传输率
5.调度算法
1)先来先服务:
不考虑访问者要求访问的物理位置,而只是考虑访问者提出访问请求的先后次
序。

有可能随时改变移动臂的方向
2)最短寻址优先调度算法:
从等待的访问者中挑选寻找时间最短的那个请求执行,而不管访问者的先后次
序。

这也有可能随时改变移动臂的方向。

3)电梯调度算法:
从移动臂当前位置沿移动方向选择最近的那个柱面的访问者来执行,若该方向
上无请求访问时,就改变臂的移动方向再选择。

无请求时会改变臂的移动方向
4)单向扫描算法:
a)不考虑访问者等待的先后次序,总是从0号柱面开始向里道扫描,按照各自
所要访问的柱面位置的次序去选择访问者。

在移动臂到达最后一个柱面后,
立即快速返回到0号柱面,返回时不为任何的访问者提供服务,在返回到0
号柱面后,再次进行扫描。

b)根据磁道顺序依次访问
6.磁盘整理
1)分析文件卷,合并卷上的可用空间使其成为连续的空闲区域
2)提高文件、文件夹的访问效率
7.磁盘策略
1)Raid 0
a)图例
b)定义:连续的数据分散到多个磁盘上存取
c)优缺点:
磁盘使用率100%
读写性能最高
读性能:N*单块磁盘的读性能
写性能:N*单块磁盘的写性能
冗余:无,任何一块磁盘损坏数据将不可用
2)Raid 1
a)图例
b)定义:通过磁盘数据镜像实现数据冗余,在成对的独立磁盘上产生互为备份
的数据
c)优缺点:
磁盘使用率50% 成本最高
读性能:只能在一个磁盘上读取,取决于磁盘中较快的那块盘
写性能:两块磁盘都要写入,虽然是并行写入,但因为要比对,故性能单块磁盘慢;
冗余:只要系统中任何一对镜像盘中有一块磁盘可以使用,就可以使用
3)Raid 5
a)图例
b)定义:
是RAID 0和RAID 1的折中方案。

RAID 5具有和RAID0相近似的数据读
取速度,只是多了一个奇偶校验信息,写入数据的速度比对单个磁盘进行写入操作稍慢。

c)优缺点:
磁盘使用率:N-1/N,浪费一块磁盘
读性能:(n-1)*单块磁盘的读性能,接近RAID0的读性能;
写性能:比单块磁盘的写性能要差;
冗余:只允许一块磁盘损坏
4)Raid 10
a)图例
b)定义:集合Raid0 Raid1
c)优缺点
磁盘空间利用率:50%;
读性能:N/2*单块硬盘的读性能;
写性能:N/2*单块硬盘的写性能;
冗余:只要一对镜像盘中有一块磁盘可以使用就没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