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鄂东南省级示范高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3年春季鄂东南省级示范高中期中联考
高一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最近开始玩ChatGPT,的确很惊人。

"一位科学家近日在社交媒体上感慨。

在他展示的向ChatGPT 发起的挑战中,提出的问题包括如何运营公司、如何管理孩子、为何生育率下降,再到中国的文化和政策问题,GhatGPT大多能应对流畅。

这款当今最火爆的Al语言模型,是美国OpanAI公司旗下的智能聊天工具,属于人工智能应用,其本质属于自然语言处理模型。

从技术原理上来看,ChatGPT背后由大量数据和强大算力做支撑,通过高质量的训练数据,对程序回复进行标注,基于人工反馈的强化学习方法对模型进一步进行微调,使得程序学习人类对于模型回复的评价方式;并对给定的上文与生成回复排序,使其生成结果更符合人类预期。

ChatGPT拥有了认知能力,有了自己的理解力和一定的判断力,它理解自己在说什么,并不是基于已有的文档来匹配问题,而是根据自己学习的知识和推理能力来组织问题,例如它可以做一些解题类的任务,也用来写作诗歌、创作故事、撰写新闻、回答客观问题、聊天、写代码和查找代码问题等。

ChatGPT是自然语言处理(NLP)中一项引人瞩目的进展,它阅览了互联网上几乎所有数据,并在超级复杂的模型之下进行深度学习。

因为语言是人类智慧、思维方式的核心体现,因此,自然语言处理被称作"Al皇冠上的明珠"。

而ChatGPT的出色表现,被认为可能是迈向通用型Al的一种可行路径——作为一种底层模型,它再次验证了深度学习中"规模"的意义。

刘少山谈到,Al科学家们最初的猜想是,Al大发展后,一些蓝领岗位、重复性的工作会首先被取代。

然而,ChatGPT、AlphaFold等工具出来后,人们发现,最先感受到Al冲击的,反而是创造性的工作,而送餐这一类涉及劳动力的工作却没能被取代。

他解释说,在机器人、自动驾驶等领域,机械与智能是两个基本的模块。

现实进展来看,机械部分有很多物理上的限制,很多技术目前尚未突破;得益于深度学习等模型的发展,智能部分反而突破更快。

这些涉及创造力、知识探索、信息获取的行业,是人文领域的核心,是人类最担心被机器化的部分。

(摘编自“中国新闻周刊”)
材料二:
人类在人工智能面前,大可不必自惭形秽。

迄今为止,虽然ChatGPT看似“聪慧异常”,但也有不少"硬伤";而我们人类在文明演进中形成的智慧,更是这世界上独一份的珍贵。

在官网上,ChatGPT 早已在"自我介绍"中坦言了自身不足∶可能偶尔产生不正确的信息,可能偶尔产生有害的指示或有偏见的内容,对2021年之后的世界认知有限,并且还不具备对复杂和抽象系统的理解能力。

这些不足,有些随着技术进步能迭代修复,有些则注定无法超越人类。

ChatGPT再"神通广大",也只是人工智能实验室OpenAl 开发的语言模型,其流畅对话的背后是大量文本数据,机器智能一旦被概念框架限定,就只能在既有框架内运行,有时难免落入"模式化"“套路化”的窠臼。

而我们人类,生而不同,正是这些“独一无二”的差异性才让人类文明得以绵生生不息。

ChatGPT可以写关于“童年”的文章,但我的童年里有蝉鸣、有星星、有蒲扇,你的章年里也许有糖葫芦、补习班、游戏机,这些又怎么能用固定的
答案来形容呢?
人工智能的“智能”更多是一种理性能力,而人类的智能还包括价值判断、意志情感、审美情趣等非理性内容。

就像ChatGPT在回答中所说"我不具备自主意识,我的回答不包含意见或情感"。

换言之,它可以模拟杜甫的写作风格,却模拟不出“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忧国忧民:它可以解出一道客观题,但无法洞悉你此刻快不快乐;它可以提供事实信息,但无法代替人类作出任何判断和选择。

而这些想象力、创造力、洞察力、感受力,就是“人,之所以为人”的独特标识。

关于与人类的关系,ChatGPT自己就曾给出答案:"我不会替代人类,作为一个AI程序,我可以帮助人类解决困难和提高工作效率,但我永远无法用自己的感情去了解人吴,也不能靠自己的判断去思考问题。

只有真正的人才能拥有这样的能力。

”在那条看不见前路的黑暗隧道中,也许ChatGPT 是给你提供光亮、指引方向的同伴,正视它、直面它、利用它,毕竟,人工智能的前缀依然是"人工”。

(摘自央视网《ChatGPT爆红,人工智能边界何在》)
材料三:
让人工智能不断进化演变,最终能够像人类一样思考,本是这一科研领域的终极目标。

只要时间足够长,人工智能必然能够发展具备科幻电影里所描绘的能力。

但正如科幻电影里的人工智能最终会拥有自己的想法,总会超出人类控制一样,当前基于大数据学习和给定模型下的人工智能始终存在着近乎无解的"黑箱"弊端———人们无法理解算法背后的各种逻辑,以及在这些逻辑下运行程序将会对人造成的影响。

从《弗兰克斯坦》中央控的科技怪物,到《邻家特工》中恐怖分子持有的能毁灭石油的药水,再到正在热映的《流浪地球2》中一次次制造灭亡危机的MOSS,对"科技作恶"的警惕已成为文艺生产特别是科幻作品的重要主题。

不禁让人想起霍金生前的警告:人类需要控制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兴科技,以防止它们在未来可能对人类生存带来的毁灭性威胁。

不能跨越人类社会法律、道德、伦理、制度的边界,不能跨越全人类共同价值的边界,是人工智能发展的一根红线。

(摘自“环球人物”《ChatGPT,不只是机器》)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ChatGPT作为人工智能实验室OpenAI开发的语言模型,可以用来创作故事、撰写新闻、回答客观问题、聊天、写代码等。

B.ChatGPT是自然语言处理中一项引人瞩目的进展,能在超级复杂的模型之下进行深度学习,被称作“AI皇冠上的明珠”。

C. ChatGPT作为一种底层模型,再次验证了深度学习中"规模"的意义,被认为可能是迈向通用型AI的一种可行路径。

D.AI最先冲击的不是涉及劳动力的工作,是因为目前技术难以突破机械部分的物理限制。

2. 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ChatGPT一旦被概念框架限定,就只能在既有框架内运行,有时难免落入"模式化""套路化”的窠臼。

B.ChatGPT的“智能”更多是一种理性能力,不具备对复杂和抽象系统的理解能力。

C.作为一个AI程序,ChatGPT不会替代人类的原因是洞察力、感受力不如人类。

D.只要时间足够长,人工智能必然能够到达终极目标,拥有自我思考能力。

3.根据材料内容推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人类能基于感性、基于情感,做出一些不能十全十美的判断,是作为人类的宝贵特质。

B.人工智能对世界没有自己的认知。

却可以写作诗歌以诗言志、创造故事,得益于深度学习等模型的发展。

C.人类与其担心工作被AI取代,不如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利用好新技术、新工具,
保持自身的不可代替性。

D.我们要加强对人工智能设计者的价值观教育,要避免其秉持错误的价值观或将相互冲突的道德准则嵌入人工智能中。

4. 请根据材料一第二段,给“ChatGPT”下定义。

(4分)
5.ChatGPT引爆又一波Al热潮,有人认为人工智能终将取代人类,请结合以上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5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情满西山杨林
①从武昌楼下来,沿着台阶右侧长满青苔的小路,经石门开、望江亭等景点,到达秀园的正门,正门斜对面便是当年吴王试剑的地方。

那些关于试剑的神秘莫测的传说,隔着花径,隔着几块早被风雨侵蚀的石头,仿佛触手可及。

许多年前,弘法传经的悲远来过,仕途失意的常建来过,探幽寻梅的苏子表过,兄弟情深的子电来过,还有追随先师脚步的黄山谷来过……一批又一批的士子文人先后聚集于此,他们难道仅仅只是想看看那个爱宝剑、爱美人的英雄吴王,看看在此行吟的屈子?站在试剑石前,回味当年响起的清冽的剑声,依稀右见电光石火处,一石三分,三分天下的神奇。

这壮观的景象,竟然连同这片迷人的山水,一起跳动成波澜起伏的乐章,在我的耳际回响。

②试剑石的旁边,是明朝正德元年,湖广兵备副使恽巍为纪念楚国诗人屈原而修建的望楚亭。

亭子不大,隐于音山绿水之间,占据着一个绝佳的远眺的位置。

去国怀乡的诗人屈子,行吟鄂诸之时,在樊山的每一个山头,想必是走了又走,选了又选,最终才选定此处的。

屈子的沽辞太深了,当登高返顾,望美人今天一方的忧思里,是不会放弃对每一寸土地的打量和挑剔的。

③毫无疑问,繁花暖阳中的那一抹亮绿装点了亭子,也装点起二千年前那位泽畔行吟的诗人美好的理想和愿望。

你不去那亭子里坐上一坐,听听从四面八方传来的捺人的清音,闭上眼睛,想象一下这座江南古城漫山遍野奔涌的情思,用手摸摸雕栏琉璃里尚木冷却的余温,用脚踩踩早已斑败满是屐痕的青石台阶,甚至于用眼睛用鼻子去接受一朵山花的爱抚,都将是十足的遗憾。

④一切都远去了,一切又从未远走。

⑤从望楚亭下来,已是下午三点。

过午深深,阳光透过滚密的林子,洒落一地清辉。

朦胧的光线空灵得确如饮醉的月华,透着微醺,透着温果。

乌儿们睡去了,山林也沉沉睡去了,在这安静的山间,嗒嗒喏的脚步声格外清脆。

沿着疏密错落的青石小路向下,迤逦而行,不知不觉已到当年庞统读书处。

庞统耕读樊山,是在事主东吴做周瑜功曹期间。

这个读书庵地处西山最品深的一段,相当于谷洞的谷底。

今天,在庞统读书的草堂旁边,建起了名为凤锥庵的寺庙,古朴古香的楹木,灰瓦红墙的建筑,佛塔莲花的神韵,让人想起独对青灯,淡泊红尘的士子。

不过,当年耕读于此的庞统并不是我想象中的样子。

这上上人物,隐于樊山,其实是韬光养晦,这就和来时兀然挺立在路旁的松风阁迥然不同。

⑥松风阁的主人黄山谷未樊山旁隐居时,刚刚结束黔、找二州万死投荒的贬谪流放生活,于九月初到达武昌,定居于此一年有余。

那个饱受宦海摧残的文人,在漫长的羁旅生涯中,没少体会夜半钟声到容船的苦楚。

此时,他的老师苏子又在常州病逝,这一切有如积压在诗人心头的浓云,西山距其故乡仅七日路程,于是,秀山丽水的樊山成了黄山谷的栖息和凭吊之地。

⑦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言者无二三。

他学先师,尝试把心灵交给山水,放下红尘,放下执念。

夜宿樊山的某一个夜晚,山风袭来,松涛阵阵,竹雨潇潇,在松风阁夜读的诗人,灵感袭来,提笔写下了流芳千古的《松风阁诗序》。

这个夜晚注定是属于黄山谷的,他用一
场耕读,实现了自我的救赎和精神的重生,也永远把自己定格在了西山旷远深沉的文际中。

当然,这样的夜晚,也属于尘净光生、怀抱天下的庞统,更属于滚滚红尘,生长流的众生。

⑧在这样的时代,身处尘嚣闹市,寻得一隅安静之地,耕读晨昏,已是不易;不被名缰利锁牵绊,保有一颗初心,在西山的深涧沟谷,青苔瓦砾中,拾报岁月的沉香,打捞散落在时光村落中的文化遗存,在一次次妥帖用心的梳理中,我寻这座城市的基因和自己最初的来向,已是幸福。

⑨难道不是么?
(选自《散文选刊·下半月》2021年第10期,有删改)
6.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一段写到慧远、常建、苏子、子由、黄山谷等历史人物与西山的历史渊源,意在突出西山厚重的文化承载。

B.第二段“屈子的洁癖太深了,当登高返顾,望美人兮天一方的忧思里,是不会放弃对每一寸土地的打量和挑剔的",是说屈子太过纠结,曲高和塞。

C.第五段“过午深深,阳光透过浓密的林子,洒落一地清辉。

朦胧的光线空灵得确如饮醉的月华,透着微醺,透着温柔",写出了午后的西山柔和静谧的特点。

D.第八段由前文的叙述、描写转入抒情,突出表现了西山对于现代人不可言喻的意义。

7. 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作为写景状物类散文,本文在景观的描写上,有的一笔带过,有的详加叙写,注意处理好详与略的关系。

B.第一段"这壮观的景象,竟然连同这片迷人的山水,一起跳动成波澜起伏的乐章,在我的耳际回响",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写出了西山带给作者的独特审美体验。

C.第三段字里行间无不显露出一个抒情主体"我"的存在,"我"与西山与古人产生了强烈的情感共鸣。

D.第五段“古朴古香的楹木,灰瓦红墙的建筑,佛塔莲花的神韵,让人想起独对青灯,淡泊红尘的士子”,整句与散句的结合,增强了文字的节奏和韵律。

8. “一切都远去了,一切又从未远走。

”试结合文章,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6分)
9. 作者笔下的西山有着怎样的特点?在古往今来的人们眼里,又具有怎样的魅力?试结合全文作简要分析。

(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管仲夷吾者,颖上人也。

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

管仲贫困,常欺鲍权,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

已而,绝权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

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兄,管仲四焉。

绝叔逐进管仲。

管仲既用,任政子齐,齐桓公
...以霸,九合诸侯,一区天下,管仲之谋也。

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

吾尝三仕三见逛于君,绝权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遇时也,吾尝三战三走,绝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

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因受辱,抱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绝权既进管仲,以身下之。

子孙世禄于齐,有封邑者十余世,常为名大夫
..。

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蛇叔能知人也。

管仲既任政相齐,以区区之齐在海滨,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与俗同好恶。

故其称曰:
"仓凛
..不张,国乃灭亡。

下令如流水..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困。

四维
之原,令顺民心。

”其为政也,各国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

贵轻重,惧权街。

桓公实怒少姬,向袭萘,管仲因而伐楚,责包茅不入贡于周室。

桓公实北征山找,而管仲因而令燕修召公之政。

故曰:“知与之为取,政之宝也。


管仲富拟于公室,有三归、反站,齐人不以为侈。

管仲卒,齐国遵其政,常强于诸侯。

太史公曰:管仲世所谓贤臣,然孔子小之。

岂以为周道衰微,桓公既竖,而不勉之至王,乃称霸哉?语曰“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故上下能相亲也”。

岂管仲之谓乎?
(节选自《史记·管晏列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
B.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
C.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
D.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齐桓公,桓,谥号。

谥号是指社会地位相对较高的人物死之后,后人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褒扬的文字。

B.大夫,职官等级名,周代在国君下有卿、大夫、士三级,大夫之中又分上、中、下三等。

C.仓廪,中国古代仓库的名称,用于储蓄粮食,一般称贮谷的建筑为仓,贮米的建筑为廪。

D. 四维,指古代的礼、义、廉、耻四种规范,是维系社会稳定的社会道德标准和行为规范。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管仲得益于鲍叔牙的推荐,受到齐桓公的重用,他被任用以后,在齐国执政,帮助齐桓公扶正天下,成就霸主事业。

B.在受到齐桓公重用前,管仲经济上贪占便宜,仕途上做官不顺,军事上败战连连,遭囚禁受侮辱,但这些都得到了鲍叔牙的理解。

C.管仲北攻山戎,同时让燕国整治召公时期的政令,他懂得分别事物的轻重缓急,慎重地权衡事情的利弊得失。

D.司马迁认为管仲是贤臣,因为他顺势助成齐恒公的美德,纠正挠救他的过错,让君臣百姓之间亲密无间。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1)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遇时也。

(2)管仲世所谓贤臣,然孔子小之。

岂以为周道衰微,桓公既贤,而不勉之至王,乃称霸哉?
14.管仲为使齐国国力强大,称霸诸侯,采取了哪些措施?请简要说明。

(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15~16题。

咏白海棠薛宝钗
珍重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苔盆。

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

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

欲偿白帝凭清洁,不语婷婷日又昏。

咏白海棠林黛玉
半卷湘帘半掩门,冰为土玉为盆。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

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

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

【注】①白帝:古代神话传说中五天帝之一,掌管西方之神。

五行属白,季节属秋,故常以
白帝代指秋天。

②月窟:月宫;仙人:嫦娥。

15.下列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薛诗颔联想象这白海棠之色,是将红色胭脂洗去之后露出的洁净本色,以虚衬实,富于想象。

B. 薛诗颈联从颔联申转出来,纯系议论之笔。

"淡极"二字直承"胭脂洗出",写一个白字,又含蓄表达了诗人的人生处世态度,能使读者受到理性的启迪,引人遐思。

C.林诗首联“半卷”“半掩”写出赏花人的娇媚含羞之态,与花映衬:接着实写栽培白海棠的泥土和器具非同一般,突出了白海棠冰清玉洁的特点。

D.林诗颂联上句以梨花之蕊喻白海棠姿质洁白,下句以梅喻白海棠品性芳香,这里"偷来""借得”采用拟人手法,构思巧妙别致。

16. “众人看了黛玉之诗,都道这首为上,李纨道‘若论风流别致,自是这首;若论含蓄深厚,终让蘅稿(指薛诗)。

'"(《红楼梦》第三十七回)咏物诗讲究形神兼备,两首诗皆以花自况,各写出了诗人怎样的形象?请结合诗句分析:李纨排除众议,推举薛宝钗的诗为魁首,认为其诗"有身份",请从这一角度简要回答李纨偏爱薛诗的原因。

(注:李纨出身仕宦大家,乃国子监祭酒之女,从小接受"贞洁烈女"的传统礼法教育。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孔子认为“礼”在国家治理中有重要地位,在《侍坐》中他哂笑子路是因为认为子路: ,。

(2)《劝学》中“,”两句概括性的表达,与《红楼梦》中“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所表达的生活智慧相通。

(3)中国古典诗词的发展一直伴随着音乐的发展,古诗词中提到乐器的诗句数不胜数,如,。

三、语言文字运用(19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1(本题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对稍有文化的中国人来说,知道三峡也大多以白帝城开头的。

李白那首名诗,在小学课本里就能读到。

《白帝托孤》是京剧,说的是战败的刘备退到白帝城郁闷而死,把儿子和政事全都托付给诸葛亮。

①_____的声腔汉浮在回旋的江而上,撞在湿漉漉的山岩间,弥漫着一种失败的苍凉。

我想,白帝城本来就熔铸者两种声音、两番神貌:李白与刘备,诗请与战火,天真与沉郁。

它高高地矗立在群山之上,它脚下,是为这两个主题日夜争辩着的滔滔江流。

华夏河山,可以是②_____的疆场,也可以是车来船往的乐土。

可怜的白帝城多么劳累,清晨,刚刚送走了李白们的轻舟,夜晚,还得迎接刘备们的马蹄。

只是,时间一长,这片山河对于诗人们的底估力日渐减弱,他们的船楫时时搁浅。

他们的衣带经雷熏结,他们由无声走向苦吟,由苦吟走向高迈。

中国,还留下几个诗人?幸好还留存了一些诗句,留存了一些记忆。

幸好有那么多中国人还记得,有那么一个早晨,有那么一位诗人,在白帝城下悄然登舟。

他刚刚摆脱了一项政治麻烦,精神恢复了平静。

他没有任何权势,也没有任何随从。

如此平凡而寒砖的出行,却被记住千年,而且还要被记下去,直至③_____。

这里造露了一个民族的饥渴:他们本来应该拥有更多这样平静的早晨。

(节选自《文化苦旅》,有删改)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3分)
19.文中画横线部分有语病,请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4分)
20.下列选项中的冒号与文中最后一段的冒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分)
A. 质量好的文化产品应该符合以下标准:先进的政治性、思想性,较高的知识性、学术性、艺术性,较高的文字质量和印刷装帧质量。

B.正方:对方请不要搞错我的意思。

我说的是不适合旅游业,并不是说不适合发展旅游业。

反方:我看不出这两个问题有什么区别。

C.九斤老太自从庆祝了五十大寿以后,便渐渐的变了不平家,常说伊年轻的时候,天气没有现在这般热,豆子也没有现在这般硬:总之现在的世界是不对了。

D.据中央气象台发布的天气预报消息:受来自中西伯利亚较强冷空气影响,未来几天,我国大部分地区先后将有大风降温和雨雪天气。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2017年,中宣部、教育部等四部委印发《关于戏曲进校园的实施意见》,提出"到2020年,戏由进校园实现常态化、机制化、普及化,基本实现全覆盖”。

五年过去了,①_______________?我们看到:上海戏剧学院"416女团"用戏腔唱古风欲曲的视频风靡全网:游戏《原神》中探合了戏曲元素的“神女劈观”唱段甚至引起国内戏曲界各个剧种众多艺术家下场翻唱,在视频网站动辄百万播放量,成为时尚的校园文化……
随着“戏曲进校园”政策不断推进、深化以及国家对美育、戏曲教育越发重视,②__,他们不仅是"戏曲进校园"的受益者,有机会接触、认识戏曲,更自发成为传统戏由的传承者、传播者甚至是研究者。

“生旦净末丑,手眼身法步,丝竹管弦鼓,唱念做打舞。

”戏曲多演绎历史故事,讲述中华儿女的家国大义,《牡丹亭》《西后记》等不乏清丽典雅、韵味悠长的戏词……可以说,戏曲融合了文学、音乐、舞蹈、美术、舞美、服饰、武术、杂技等多种艺术。

“戏曲既体现传统文化的内在理念,③_____,同时还通过历史故事的讲述、人物形象的塑造,表达出中国人为人处世的基本价值观念。

戏曲是进入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宝库的一个很好的入口。

"文艺评论家胡一峰认为,很多青少年戏迷,对戏曲的爱如同投石于传统文化之湖,泛起层层涟漪,引发他们对更广泛的传统文化的兴趣。

“鉴今证古,舞台小天地:继往开来,天地大舞台。

”听戏、唱戏的青少年,有了文化自信,自发地在天地大舞台中做传统戏曲的传承、传播者,将传统戏曲的故事讲给更多人听。

(摘编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6分)
22.下面各项与语段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所用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B.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

C.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D.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
中华文明以《诗》《书》《礼》《易》《乐》《春秋》为文明源泉,中华民族以“天下大同”“协和万邦"的宽广胸怀,曾经谱写了驼价万里的丝路长歌,也曾创造了万国衣冠会长安的盛唐气象,也使中华文明成为人类历史上唯一一个端廷5000多年至今未曾中断的灿烂文明。

我国素以“文明古国”“礼仪之邦”著称于世,我国劳动人民历来重视礼仪修养:“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弟子规》),"不学礼,无以立"《论语》),"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千百年来的文明礼仪之风传承至今,而今的中国正面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