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颈部大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超声学评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颈部大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超声学评
析
摘要: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颈部大动脉粥样硬
化病变的特征进行研究分析。
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70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
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以62例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用彩超扫描颈动脉颅外段,观察颈部大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特征并进行研究分析。
结果 TIA组中斑块狭窄率
高于健康组,椎-基底动脉系统TIA患者斑块发生率明显高于颈内动脉系统患者,
两者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超声检查是颈部大动脉
粥样硬化病变检测的最有效、可靠的方法,对TIA的诊断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颈部大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超声学;评析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多见于老年人,是急性脑梗死的警报性症状,其颅外颈动脉粥样硬化是引起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重要原因,并已经越来越受到临床的
重视,确定血管病变的部位以及性质是制定不同治疗方案的关键。
本次研究选取
了本院收治的70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并以62例体检健
康者为对照,通过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患者进行
双侧颈动脉超声检查,来研究分析颈部大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之间的关系。
现将本次研究的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收治的70例已被确诊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患者,
其中男性患者42例,女性患者28例,年龄在50—72岁,平均年龄为
(65.31±5.18)岁。
按病变性质进行分类,其中椎-基底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
作40例,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16例;颈内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30例,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10例。
以62例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男性36例,
女性26例,年龄在46—68岁,平均年龄在(63.75±6.14)岁。
两组在年龄、性
别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两者间具有可比性。
本次研究短
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诊断均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TIA诊断标准。
1.2 方法选用美国惠普公司SONOS-1500型双功能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
选用7.5MHz相控阵探头。
受检者取仰卧位,休息5min后检查,颈后垫枕,头后仰,偏向检查侧的对侧。
从颈根部开始探查,依次为其检查颈总动脉、颈内动脉
颅外段、颈外动脉、锁骨下动脉。
取样部位在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及颈外动脉在
离开分叉处10mm;双侧锁骨下动脉中段、右锁骨下动脉起始处。
两内膜内表面
间的垂直距离为动脉内径;官腔内膜交界面到中膜与外膜交界面之间的垂直距离
即为内膜中层厚度为内膜-中膜厚度。
1.3 检测指标内径(D):两内膜内表面间的垂直距离;收缩期峰值流速(Vs);舒张去末流速(Vd);平均流速(Vm);阻力指数(RI):RI=(A-B)
/A,A为收缩期峰值流速,B为舒张期末流速;内-中膜厚度(IMT):>1.2mm
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锁骨下动脉则以局部隆起增厚、向官腔内突入为斑块;搏
动指数(PI):PT=(P-P’)/mean,P-P’为1个心动周期内最高流速与最低流速之差,mean为空间最大流速的时间平均值。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6.0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
(`x±s)表示,并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X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与健康组颈动脉狭窄率的比较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组中度颈动脉狭窄有21例(30%),健康组中有3例(4.84),两组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经统计学分析,具有统计学意义。
见表1。
2.3 颈动脉斑块的好发部位依次为锁骨下动脉起始处、颈总动脉后壁、分叉处及颈内动脉。
其中椎-基底动脉系统TIA组斑块多位于锁骨下动脉起始处(64.21%);颈动脉系统TIA组斑块多位于颈总动脉后壁、分叉处及颈内动脉。
2.4 颈动脉斑块的性质健康组以扁平斑为主,占7例(5
3.85%);TIA组以硬斑多见,有25例(51.02%),其次软斑12例(2
4.49%)、扁平斑9例(18.37),溃疡斑少见有3例(6.12%)。
3 讨论
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是动脉壁退行性病理改变,应用彩超对其进行检查,可发现动脉粥样硬化多发生在血管分叉处,如颈总动脉分叉处等血流动力学改变的地方,因系受不规则的血流干扰,产生涡流,导致动脉内膜受到损害;血流速度及压力脉动作用可使血小板受损,在血管内膜形成附壁血栓或斑块,斑块的破裂或附壁血栓脱落形成微栓子,随着血流进入脑形成微栓塞成为TIA的主要危险因素[1]。
综上所述,颈部大动脉由于位置表浅,彩超的检查干扰性小,加上高频探头的应用,使超声更容易的获得质量较高的声像图,在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诊断上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具有重要的作用[2]。
参考文献:
[1]吕达平,何志超,吴筠凡等.TIA患者颈部血管病变的超声学研究[J].安徽医学,2012,33(5):585-588.
[2]陈美芳,诸建方.血管超声分析颈部动脉血流动力学改变及颈动脉斑块的临床研究[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1,21(10):1569-15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