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缓和曲线在道路设计中的取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缓和曲线在道路设计中的取值
曾祥玉
【摘要】This paper introduced the function and form of transition curve,analyzed the elements of transition curve,and combining with the val-ue habit to transition curve length of each design institute in road design,elaborated the application of transition curve in each level highway,so as to realize the road traffic safety and comfort.%介绍了缓和曲线的作用与形式,分析了缓和曲线的要素,并结合各大设计院在道路设计中对缓和曲线长度的取值习惯,阐述了缓和曲线在各等级公路中的应用,从而实现道路行车的安全舒适性。
【期刊名称】《山西建筑》
【年(卷),期】2016(042)024
【总页数】2页(P151-152)
【关键词】缓和曲线;道路;超高缓和段;超高渐变率
【作者】曾祥玉
【作者单位】陕西通宇公路研究所有限公司,陕西西安 71006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U412.3
在我国道路平面设计中,平面线形主要由直线、圆曲线和缓和曲线组成,部分学者把直线看成是半径无穷大的圆曲线,在这种理论下,平面线形则只有圆曲线和缓和
曲线两种形式,由此可见,设置缓和曲线的重要性。
缓和曲线是曲率连续变化的曲线,设在直线与圆曲线间,作用在于车辆由直线进入曲线时,顺应离心加速度的逐渐变化,避免线形突变带来的安全隐患,使线形顺畅、美观的同时,保证超高及加宽的逐渐过渡,使线形连续圆滑、行车更加平稳、减轻横向冲击力和方向盘扭矩的突然变化,造成的冲击感受和司乘人员的不舒服感觉、减小车辆因离心力造成的横向偏移及倾覆力,保证车辆安全、舒适的行驶。
常用的缓和曲线形式主要有回旋线、三次抛物线,除此之外,还有多次抛物线、双扭线及正旋形曲线等形式,我国道路设计中使用频率最高的为回旋线,而三次抛物线足够满足高等级公路和铁路设计的需求。
由于缓和曲线的存在,与圆曲线进行配合,则可组成S形、C形、复曲线、卵形等多种线形,既可使道路线形优美、多样化,还可通过灵活的组合,最大化的顺应地形,减小工程量及对环境的破坏,让公路与自然完美的结合,同时可实现各种复杂的线形变换,让互通以各种完美的形式得以展现,如图1所示。
缓和曲线的要素主要有长度及回旋参数,我国对于缓和曲线的研究与使用已非常成熟,其计算公式及理论也非常完善,不管哪种推导方式及衍化都万变不离其宗。
关于缓和曲线长度的取值也不外乎从行驶舒适、超高加宽渐变、最短安全行驶时间及视觉诱导等几个方面来考虑。
1)从行驶舒适的角度考虑。
在曲线路段上行驶会产生离心力(as=v2/(rt)),离心力的大小与曲线半径等因素有关,在速度一定的情况下半径越小,车辆做匀速圆周运动需要的向心力越大,离心
力越大,行驶过程中的不适感就越明显,通过对离心加速度的变化率研究发现,在
单位时间内车辆由缓和曲线起点到达终点,曲率半径r由无穷大逐渐变化到圆曲线半径R,离心加速度的变化率一般为0.5 m/s3~0.6 m/s3,通过换算及推导可得: 2)从超高加宽渐变的角度考虑。
当平曲线小于不设超高半径时,圆曲线外侧需要设置超高,由直线路段双向横坡逐渐过渡到单向全超高形式时,需要设置超高过渡段。
若过渡段太短则会导致因坡度的急剧变化形成扭曲的面,对行车和路容均不利。
通过研究得出过渡段最小长度公式:
3)从最短安全行驶时间的角度考虑。
车辆由直线进入曲线时,由于曲率的变化会导致方位角急剧变换,为防止驾驶员紧张,应给予充足的反应时间采取相应措施,通过国内外研究发现,从司机反应到采取相应措施,所需的最短时间为3 s,因此我国也将3 s行程作为设计的一个重要指标,通过3 s行程计算最小缓和曲线长度。
各设计院和科研院所在缓和曲线长度取值方面的习惯各不相同,有些设计院直接以
规范要求的最小缓和曲线长度为标准,只要不小于最小缓和曲线长度就行,这种取值
方法在低等级道路及现有道路改造,受地形限制时应用较多。
回旋线最小长度见表1。
该取值方法的弊端在于,当受地形限制而采用极限圆曲线半径时,最小缓和曲线长度
将达不到超高加宽过渡段最小长度的要求,半径越小,所需的超高加宽过渡段长度就越大。
一般情况下,低等级公路中Ls>Lc,高等级公路中Ls≥Lc,若出现Ls<Lc,这表明平面线形设计不满足要求,将造成急剧超高加宽过渡,无法满足横向排水要求及合成坡度的要求,这种情况下反算超高渐变率),即可发现此时的超高渐变率
远远大于1/330,甚至远远大于规范规定的超高渐变率,为了克服超高过渡段长
度不足的问题,必须将过渡段延伸至直线或圆曲线内,而对于“S”形曲线而言,将变曲点处超高设计为零,过渡段仅向圆曲线延伸的方式进行解决,这就会导致超高加宽数据文件编制的工作量加大,同时也存在最小曲线长度不满足要求的风险,特别是采用凸型曲线时,所以低等级道路应尽量避免采用最小缓和曲线长度。
第二种取值方法是按照该道路的最大超高值所对应的圆曲线半径,通过计算得出的
结果作为最小缓和曲线长度取值标准。
设计速度、超高和圆曲线半径之间关系见表2。
Ls=A2/R,回旋线的参数宜符合R/3≤A,该方法可保证线形协调、顺畅、连续、美观,但会导致半径越大,所需A值也越大,缓和曲线长度也就越大,反之,半径越小,缓和曲线长度也越小的现象。
为避免超高渐变率p过小导致排水不畅,需要对缓
和曲线进行分段计算,分段超高,导致计算量大大增加,见图2。
超高渐变率为:
第三种取值方法是通过曲线长度和A值来综合确定,计算各曲线半径所需要的最
小超高加宽渐变段长度,然后力争回旋线与圆曲线的长度之比在1∶1~1∶3之间,R/3≤A≤R,A值的大小确定为:当R在100 m左右时,通常取A=R;如果
R<100 m,则A选择等于R或大于R,当R较大或接近3 000 m时,A选择
R/3,当R>3 000 m时,A选择小于R/3,超高渐变率p过小导致排水不畅,则
对缓和曲线进行分段计算,分段超高。
通过对不同设计院关于缓和曲线长度取值习惯的总结,三种方法各有利弊,具体应根据不同的道路等级、地形条件,结合构造物和视距来具体灵活设计。
根据不同的超高过渡方式及旋转轴位置,在设计中应反复研究,选择最优的超高过渡方式,从而实现公路本身所具有的快速、经济、安全、舒适的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