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我在生物教学中的困惑及尝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谈我在生物教学中的困惑及尝试
第一篇:谈谈我在生物教学中的困惑及尝试
谈谈我在生物教学中的困惑及尝试
XXX中学XXX 从教二十多年以来我一直从事初中生物的教学。

从前两年开始,又恢复了中考考生物学科,生物学习也在学生与家长心中增加了一定的份量,对于初中生物老师来说,是件好事,这也有利于今后初中生物的教学。

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在学习生物课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是共性的,值得我们关注和反思。

一、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困惑
1、学生不重视生物学科的学习。

另外,我们的某些从事生物学科教学的教师课堂教学平淡无味,让人提不起兴趣,这同样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2、学校领导对初中生物教研工作重视不够。

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过程中,素质教育往往停留在口头上。

一般少数民族农村初中没有专门的生物教研组,而大多与化学合并在同一教研组,在教研组开展活动时主要讨论的也是统考科目的问题。

另外不少学校对教师和学生学习成绩的考核依据仍然是以学生统考成绩和升学分数作为量化的主要指标,导致学校不重视生物学科的教学和教研工作,课时上虽按上级要求安排,但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时常被其他统考科目挤占,生物教师的工作量的认定与其他学科不等量问题,导致部分生物教师自信心不足。

3、学生在学习生物课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1)、死记硬背,思维僵化
部分学生反映出基础知识死记硬背,对一些生物现象缺乏全面的表述,思维比较僵化。

(2)、理解障碍,无从下手
抽象的概念比较难懂,一些有关的图像不易理解,部分学生在听课时有点模模糊糊,做题时感到无从下手。

(3)、实验设计,束手无策
生物探究实验设计是一种综合能力的体现,生物教学中十分重视对探究实验能力的考查,如对探究目的,探究设计,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等内容的分析,归纳和总结,用以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综合能力,收集处理信息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等。

探究设计对学生的能力要求比较高,很多学生却并未重视,单纯的等待老师讲述分析实验,只停留在听老师讲后明白了,但是对于每节练习后面的实验题只是机械的拷贝答案,没有积极地思维,进而导致面对新的实验设计时又变得束手无策,缺乏可重复性。

二、我在生物教学中的尝试
1、营造和谐平等的课堂氛围
学生学习的基本过程是激发学习动机—领会知识—巩固知识—运用和检查知识。

尽管教学过程没有单一的、固定的模式,但激发学习动机是前提。

因此,教师必须重视学生情感、意志等心理因素在提高教学效果中的积极作用,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

我在生物教学过程中采用各种各样的教学方式、方法,根据教学内容创设适宜的情境,激发学生情绪,引起学生注意,使课堂教学效果得以优化。

2、做好观察与实验,上出生物课的学科特色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观察和实验是生物学基本的研究方法。

现在使用的生物教材,都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选编了大量的观察和实验内容。

生物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发动学生,克服困难,创造条件,搞好教材中所选编的每项观察和实验的教学。

通过这些观察和实验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养成他们客观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我在七年级上册的显微镜的使用这节中,就使每一位同学都能独立完成显微镜的规范操作。

上实验课前请每一位同学做好实验预习,课堂上两位同学一台显微镜,老师演示完后两位同学一个当监督员一个操作,并向老师汇报完成情况,然后两位同学的角色互换再做一遍。

3、寓学法指导于生物学教学中
学生的学习从感性认识开始,以感知为基础,而观察是一种有目
的、有计划的感知活动。

生物学科的直观性很强。

教者除了提供挂图、模型、标本、实物、录像等丰富的感性材料外,还应指导学生多接触动植物和大自然,留心生活中的生物学知识。

如指导学生多观察花草树木、虫鱼鸟兽,参观动物园,观看《动物世界》和《人和自然》等电视节目,拓宽观察的广度。

4.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整体素质
(1)加强培训和继续教育、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

西双版纳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中学要吸引外来人才比较困难,最有效办法是鼓励在职人员积极参加学历培训和继续教育,特别是要积极组织生物教师参加新课标培训。

培训内容不仅是教育理念的传播和探讨,而且要把新的教育理念贯彻到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去,让教师从“教会学生”到“会教学生”。

(2)建立教研制度。

西双版纳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中学要建立校本教研制度,创设教师间互相交流切磋、互相促进、不断学习和提高的平台。

使学校不仅成为学生成长的场所,同时也是教师成就事业、不断学习和提高的学习型组织。

(3)教育管理部门积极推行乡镇教师交流制度。

教育管理部门要积极引导、鼓励城区专业教师到乡镇农村学校支教。

让乡镇农村生物教师多听一听专业生物教师的示范课,让城乡教师结对帮扶,面对面交流,提高教学水平。

5.选择与乡镇农村学校条件相符的内容教学
新教材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较大的选择空间。

西双版纳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中学教师可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并依据学校现有条件选择适宜的教学内容进行教学;可选取不同的事实、素材或安排不同的学习活动;也可创造性地开发一些学生今后开展生产的生物技术实验内容,如“泡菜制作”、“食用菌培养”、“果树嫁接技术”等。

不仅能较轻松地完成了教学任务,而且能让学生觉得学习内容和活动贴近生活和社会实际,激发学习生物的兴趣和积极性。

6.充分利用西双版纳少数民族地区农村资源优势、搞好西双版纳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中学生物教学
(1)发挥西双版纳少数民族地区少数民族学生对自然界的感性认知优势进行课堂教学
新课程中涉及到的知识大部分是动植物、环境保护、生态知识,这些知识大部分与农业生产、农民的生活息息相关。

多数西双版纳少数民族地区少数民族学生节假日直接参加生产劳动,帮助父母种植粮食、蔬菜,养鸡、养猪等。

他们在劳作中有意无意地观察到动植物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和各种行为,脑海中积累了许多有价值的素材,对农业生产及动植物等基本知识比较熟悉。

在讲授新课时,可充分地利用“感性认知”这一优势,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发挥农村生产和生态环境优势进行生物教学
在西双版纳少数民族地区学校的周围,往往有许多生态农业示范田、农科所(站)和养殖基地,给生物教学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资源。

可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进行参观、实习和开展义务劳动;也可请农艺师、专业户讲解有关无土栽培、植物组织培养、食用菌培养等方面的知识,开展相关的实验。

(3)充分利用丰富生物资源开展实验教学
生物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少数民族学生较多的中学虽然实验设备落后于城市,却有城市中学无法比拟的生物资源,许多实验材料如大豆、玉米、鼠妇、蚯蚓、蝗虫等在城市中学准备起来非常困难,但在农村很容易找到。

尽管一些农村中学缺乏实验器材、实验装备差,只要教师思想重视、勇于创新、因陋就简,利用当地常见的材料或废弃物,还是能够开展许多生物实验。

(4)加强与城区学校之间的互动合作、实现优势互补
城乡学校各具优势:乡镇中学在生物资源、传统生物技术实验(如腐乳、果酒、果醋的制作)方面有优势,而城区学校则在先进教育设施(如多媒体)、生化、组织培养等实验方面有优势。

如果城乡中学之间建立良好的交流合作关系,可实现课程资源共享,达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2014-3-11
第二篇:我在运用尝试教学法中的问题和困惑
请教邱学华教授几个问题如次:我在教学中采用的是杜郎口中学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小组学习,小组自学,组内讲解,组间讲解,集体讲解;其中,在较前一段时期,大部分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获得了很大的激发,小组学习气氛高涨,讲解积极,互帮互助的局面基本形成,然而近期学习气氛有所下降,尤其是个别小组的组内学习积极性有所倒退,原因可能是组内个别成员,基础太差,并且纪律性差,影响小组成绩,导致整个小组士气低迷,也可能是组长的原因,原组长对组的学习领导不力,后经调换,而现组长的数学成绩较差,但人缘好。

该组学习呈下降趋势,如果把两个学困生(兼纪律不良)调到别的组,第一不情愿,第二各组都有学困生,这两名学生在数学课上的表现还差强人意,在其他课上,经常被驱离课堂,原因是我是班主任,还给点面子;这个问题如何解决?请指导。

在教学中,应当遵循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也就是主体性原则,给学生最大可能的自学机会,展示机会,勤加鼓励,善于指导,巧加点拨。

而在课堂上,因为经常性的遇到未在预设中的问题,或学生讲解的时间较长,节奏缓慢,这一节课的教学任务往往难以进行完。

一节课拉成一节半,或两节,或三节。

也就是一个预计5分钟就可完成的任务,有时要用10分钟或更多。

课堂进程不能很好控制,造成教案,作业,学案的混乱,经常性的混乱,作业时间批改不一致,这就很可能构成教学事故;说句实话,老师如果在休息日批改作业,而随手写上日期,就很可能受到批评或处分。

这个问题如何解决?请指导。

如果有了导学案,是不是可以废除教案?请指导。

采用尝试教学法,每堂都有当堂测试,而在实际中,当堂测试题的时间不够用,也就是问题2,当堂测试有了,是不是可以不布置作业?请指导。

我原是使用的超前尝试法,其他科老师后来跟进,把超前尝试时间挤没了。

原因诸多,各科补作业,或者作业量超多。

学生的自习时间全在做作业了,连中午的时间也要用来做作业,我的超前只有去掉了。

部分教师认识观念上的落后是个原因,关于作业的硬性规定可能也是个原因,学校认识上的原因等等,这个问题很复杂,我有个想法,想做个废除自习课教师辅导制度的课题研究,把自习还给学生,正在写报告,正在做领导的工作,想请你给予指导和
支持!还有就是请先生讲讲教师的独立人格或师格问题,阐述下教师和民工,教师和流水线工人的区别。

鄙人愚钝,请指导。

在大班额情况下,如何开展尝试教学?比如班额在65人以上,80人,90人及以上。

班容量大,优秀生少,学困生数量大,如何开展尝试教学?请先生在实际的角度,比如有些情况是教师或学校极难改变的条件,给予切实的指导和帮助。

我想多有几块黑板,给我的学生更多的展示平台,免得为黑板面积的划分经常争吵。

然而后面的黑板要做板报,不做要扣分的哦。

谢谢先生!
永年三中石攀科
2011-4-21
第三篇:谈谈我在教学实践中的的一些尝试和体会
您在新课程实践中进行了哪些尝试?有何感受?
在当前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对如何提高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质量,通过今天的学习,使我又有了新的一点看法。

反思自己在教学实践中一些尝试和体会我发现,在教学过程中,有价值、有意义的问题在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的同时还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点燃学生思考的火花,打开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培养学生能力。

多年的教学经历使我有一个传统的认识,我们可以简单的把学生的学习过程划分为“学习前”、“学习中”、“学习后”三个环节,本着这三个环节,我在这里就“学习前”和“学习后”谈谈我的做法:
学习前:我会让学生提前围绕下一节课要学习的内容进行预习,让学生自己从教材中寻找问题,设计提问,并自我解决问题。

学生直接提出问题,动脑、动手,自己作答,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体现。

我们不是都有过这样的感受吗?一旦自己通过努力解决了某个难题,喜悦之情溢于言表,成功的感觉也不由而生,更何况学生。

学习前学生提出问题,探究问题的答案,学习中教师再教什么,实际就是和学生交流学习成果,共享成果的喜悦。

在学习中让学生对预习成果进行交流、展示,是“学习中”教学引导学生探究学习的继续深化,是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根本途径,是学生自我展示的绝好机会,也可以说
是人生价值的体现。

我认为这一环节十分重要,它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其实是一件非常快乐而富有意义的事。

引导学生和同学、老师交流学习成果,通过交流分享他人的学习成果,不仅能增进友情,培养学生们的合作精神,而且还能使学生们取长补短,对照同学寻求问题的答案,找出自己的差距和不足,促使自己再次学习,深化提高,寻找出全面而又准确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思想品德课中要求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生存”,这一环节的做法不正是体现了这一要求吗?不知同仁们对我的这一做法有何意见,希望给予指导批评。

学习后:我经常给学生讲这样一个道理:“真正的学习应该是这样一个过程:开始时书阅读越薄,然后是书越读越厚。

这是一个解决问题,进而引发学习者提出更多的问题的过程。

”在这一认识上,我引导学生采取了两点做法,在学完一课后(在学完一单元后),指导学生运用课前预习时搜集的材料,在理解掌握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围绕目标,设计问题,编写问卷(或试卷),在学生间开展互换问卷(或试卷)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讨论交流巩固学习内容。

我认为这一环节既体验了知识形成的过程,深化了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又发展了实践能力,并有效地将知识、能力内化为心理素质的提高;既锻炼了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和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又使学生在生动、活泼、有趣的氛围里接受教育,调动和激发学生对本学科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实现学生的知识迁移,学以致用,提高教学效率。

在以上两点拙见的认识下,我认为要真正把学生领进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让学生主动参与思想品德课学习,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学习的主人,就要充分发挥问题的作用,“问”出学生的思维,“问”出学生的激情,“问”出学生的创造!
第四篇:我在语文教学中的困惑
我在语文教学中的困惑
方水中心学校
龚小琼
浮生若梦,红尘易老!一转眼,我在语文教学岗位上已工作了十二年。

时间越长,困惑也就越多,简单整理一下,把最困扰我的几点罗列如下,偏激不当之处,还请张老师不要见责才好:
其一,语文教学的康庄大道究竟在何方?回顾这十二年,我好像跟风学了很多先进的教学方法,如目标教学法、洋思中学教学法、分层教学法、小组合作教学法、愉快教学法以及现在搞得轰轰烈烈的尝试教学法。

但现在,我却不知该怎么教,教什么了。

我总是忙着跟随着专家的足迹,拾人牙慧,但却把自己给跟丢了。

总觉着这几年我是不进反退了。

其二,语文教学该不该给其他科让路?从私心和学生的长远发展来说,我肯定想让学生多学点,提高语文教学成绩和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但语文学科的特点(即使不怎么教,学生成绩也差不到哪里去。

)、学生的学习负担和现行的考试制度,似乎都说明语文就该少花点时间和精力,让学生有足够的精力去应付数理化和英语,提高总成绩,顺利升学。

但这样的话,很多要求就无法落实,很难实现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

其三,能否给老师提供一套操作性强的、系统的、循序渐进的作文教学教材?我们很多语文教师的作文教学都很随意、盲目,这就直接导致了作文教学难如人意。

一直以来,我都把张老师当作一位宽厚的老师,所以趁此机会把我心中的困惑呈现给你,请原谅我的莽撞!
第五篇:我在历史教学中的困惑
我在历史教学中的困惑
近几年我一直承担九年级历史的教学任务。

由于教材换来换去,课改的进一步深入,教学模式也随之有很大的变动。

不知是学生的素质差?还是我的方法,手段不对路。

总之,学生是一问三不知。

因此我感到困惑又有压力。

困惑一:如何对历史学科定位问题。

我们学校前几年将历史课比起语数外等课程称之为“副课”。

近几年在“副课”老师的反对下,
又改之为“小科”。

由于中考时历史科占得分数比较低,所以多数家长,甚至个别领导都不重视,学校有时期中考试也不考,从而导致七,八年级历史教学不到位,致使学生历史基础知识较差。

到了九年级就很难教学,很难适应中考了。

困惑二:新课改下历史课堂怎样体现“学生主体,教师为主导”的问题。

我认为像杜郎口那样让学生课外搜集大量资料,课内来展示成果(),我们学校既没有提供学生上网,上图书室的时间和空间。

去年起全县搞“课内比教学”的活动,每位教师都讲了一次公开课,体现这种新课程理念的为数不多。

今年全市历史课堂比武在蕲春举行,我听了多堂,但“满堂灌”“满堂问”的也不乏其人,还是“我的课堂我做主”,那么怎样才算真正意义上的“学生为主体,教师为知道”的教学模式呢?
困惑三:教师厌教,学生厌学。

老师或多或少有这样的经历,将手新课既没有教学用书,也没有教学挂图,就凭在黑板上比比划划,就凭一张嘴巴夸夸其谈。

有时想让学生了解一下相关历史资料,多媒体教室又不合格(听说马上搞“班班通”)。

历史教学在我校是停留在“刀耕火种”的原始状态,与当今网络时代相比,实在相距太远,学生成绩怎能提高啊?
总之,我觉得历史教学要发展,首先教育思想要革命。

什么“应试教学”,“正副课意识”,“读史无用论”这些狭隘观念必须更新。

另外,学校要配备专业历史教师,加强师资力量,搞好历史教学配套设施,我希望历史教学的春天早日到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