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歌《美丽的夏牧场》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唱歌《美丽的夏牧场》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歌曲《美丽的夏牧场》
教学目的:
1.通过学唱歌曲《美丽的夏牧场》,培养学生富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学会采用不同的演唱形式表现歌曲的美。
2.了解与哈萨克相关的音乐文化。
教学重点:学会正确且有表情地演唱歌曲《美丽的夏牧场》。
教学难点:最后一乐句的词曲结合;有表现力地演唱歌曲。
解决方法:通过范唱、分析旋律、自主探究、教师暗示、音画同步等方法,介绍哈萨克民族文化,帮助学生理解、表现歌曲。
教材简析:
《美丽的夏牧场》是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美丽的草原”歌曲教学内容。
《美丽的夏牧场》是一首抒情优美的儿童歌曲,4/4拍、单乐段,四个乐句具有明显的“起、承、转、合”的作曲手法。
歌曲词、曲都体现了一幅美丽生动的草原牧场情。
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设
计
意
图
一、了解新疆哈萨克族风情
播放歌曲《美丽的夏牧场》(课
件)
第二遍听赏,同时出示歌词。
师:我们一起看看这首歌曲的
歌词,唱到了什么山?什么河?
聆听音乐,
说说这是哪个
民族的歌曲。
听赏并说
说歌曲中唱到
的景致。
学
生
通
过
听
一
听、
哪些景色?你觉得这是哪个地方?
结合这些景致,你觉得是我国的哪个民族?
介绍新疆哈萨克族。
师:哈萨克族生活在天山脚下,以游牧为生,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民族乐器主要有冬不拉、手鼓(出示实物)。
边听音乐边打节奏。
学生欣赏
画面。
学生拍打
铃鼓(随意的)。
跟随老师
的节奏打一打
铃鼓。
看
一
看,
直
切
本
课
主
题。
多
媒
体
课
件
的
播
放
使
视
听
结
学
生
产
生
好
奇心。
结
合
民
族
音
乐
文
化
(
手
鼓
等
演奏)
学生走进哈萨克族的神奇土地。
在了解歌曲的同时
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新歌教学
师:我们今天就来学习歌曲
《美丽的夏牧场》。
请同学们一起
来哼唱旋律,同时观察旋律中哪
个音出现的最多?
哼唱旋律,
总结出歌曲中
“6”音出现
最多,结束音
通
过
范
唱、
师:是的,在歌曲中,以“6”音为主的旋律都给我们感觉比较优美,再加上中速的演唱速度,让歌曲更加抒情了。
我们一起来唱第一段歌词,找出你认为最难唱的地方。
师:请大家跟着老师的琴声再把第一段歌词完整地唱一遍,你能找出你觉得最抒情的一句吗?为什么?讲述音乐知识“”。
单独哼唱“啊”(第三乐句)指导声音。
教师钢琴伴奏。
师:同学们,这段歌词中出现了“阿肯”一词,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也在“6”上。
带着优美、
抒情的声音再
次哼唱旋律。
初步学唱
第一段歌词,
并找出难点。
找出最能
抒发感情的乐
句。
用连贯、圆
润的声音哼唱“啊”。
带着感情
直接唱第二段
歌词。
分
析
旋
律、
朗
读
歌
词、
音
画
同
步
等
方
法,
介
绍
哈
萨
克
族
民
解释“阿肯”、相关音乐文化。
总结旋律结构特点,出示图谱。
族文化,帮助学生理解、表现歌曲,理解旋律特色,暗示歌
曲
调式。
运用图、文、声、色
并
茂
的
效
果
启
发
学生,层
层
深
入,逐步展开,为学生唱好歌曲提供了较好的平台。
让学
生
了
解
“
阿
肯”;哈
萨
克
族
的
地
方
民俗、风
情。
三、分析、处理歌曲
师:我们完整地把歌曲演唱一
遍,找出歌曲中旋律相同的乐句,
你能用自己的图谱来表示吗?
老师出示图谱。
采用不同的形式表现歌曲。
师:如果你是阿肯,你会怎样
唱这首歌呢?
二度范唱。
师:这首歌曲也可以用这种形
式来演唱,请听。
学生分小
组设计(可以
用颜色、数字
等)。
说说为什
么这样设计?
跟随图谱
唱一唱。
(领唱、齐
唱。
)
加入手鼓。
通
过
小
组
合
作、
分
析、
讨
论,
在
享
受
自
己
创
作
快
乐
的
同
师:如果加快速度,又会带给我们怎样的感受呢?
播放歌曲《玛依拉》(课件)。
师:我们再来欣赏一首哈萨克民歌《玛依拉》,与《美丽的夏牧场》作一下比较。
听赏完后
作两声部练习
(轮唱)。
豪放、热
情。
学生边听
边从速度、情
绪上比较《玛
依拉》和《美
丽的夏牧场》
时,
感
受
歌
曲
“
起、
承、
转、
合
”
的
作
曲
手
法,
充
分
培
养
和
提
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创造能力、合作能力等综合音乐素
质。
同时
暗
示
歌
曲
曲式。
将
音
乐
知
识
和
音
乐
技
能
等
教
学内容有机的渗透在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中。
四、总结
师:同学们,我们一起来回顾
一下,今天这节课,我们学到了
什么?
学习了一
首新疆哈萨克
民族的歌曲,
了解到新疆哈
萨克民歌的特
色。
同一首歌
曲速度变化
了,情绪也会
跟着发生变
化。
以“6"音
为主的小调歌
曲。
教学反思
接到要为人教版小学音乐教材拍摄录像课的通知,我喜忧参半。
我庆幸自己有这样难得的机会,但如何来上好这节课,我不得不冷静下来深入思考。
如何体现《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所要求的以“音乐为本”的原则?如何使学生的潜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在设计课时,我针对以上问题,又结合高年级学生心理和年龄特征,进行了以
下几种教学尝试。
一、坚持以审美教育为核心
当今音乐教学的第一任务,应该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
我认为高年级的音乐教学应力求简单的音乐知识技能教育与高度的审美艺术教育相结合。
设计这节课时,我把侧重点放在了思想情感的挖掘上,最大限度地简化知识技能。
在师生共同感受、创造、表现音乐美的同时,引导学生对音乐作品结构特征和情感内涵的整体把握,领会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二、媒体运用要恰当得体
我们常看到在一些课堂上,为了“丰富”教学内容,把多媒体课件做得花里胡哨,人为地加入与教学不相干的画面,表面热热闹闹,实际却没达到音乐教学目的。
在本节课中,我始终抓住了明晰的教学主线,通过多媒体的多种感官刺激,使学生了解哈萨克民族相关的音乐文化,在有限的时间内,捕获了大量的信息,排除了在教学形式上摆花架子的问题。
使多媒体的运用在此处起到了较好的“辅助”与“提升”作用。
三、坚持民主与创新的教学原则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营造一种民主的教学气氛,发现学生的创新潜能,捕捉学生创新思维的闪光点。
在本节课中,我让学生自己设计图谱来表现歌曲旋律特征,孩子们有的用数字来设计,有的用颜色来设计,创新思维的火花在课堂上不断涌现。
此时此刻的课堂已成了探讨学习的研究基地。
四、注重对比欣赏在教学中的运用
本节课中,我通过不同歌曲的对比、同一首歌曲中不同速度的对比等手段来使学生感受、理解、判断音乐作品中的音乐要素,培养学生对节奏、旋律、调式等的敏感反应。
使学生懂得音乐文化内涵,学会求异,学会欣赏,学会吸取,促使学生的音乐素养全面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