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高中必修一-人教版-《沁园春·长沙》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岁月”指的是什么?
往日不平凡的斗争生活
(2)“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 岁月稠”在全文结构中起什么作用?
本词上阙写独立寒秋,故 地重游而看到的景色,自然而 然地想到以前同学携手来游的 情景,承上启下,起过渡作用。
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 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 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 激扬文字, 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 到中流击水, 浪遏飞舟?
长沙是湖南的省会,是毛泽东求学和早年从事革命活动的地方,一 九二五年二月他从上海回湖南开展农民运动,八月从韶山到长沙,九月 前往广州主持全国农民运动讲习所。在长沙逗留期间重游橘子洲,面对 湘江上美丽动人的自然秋景,联想起当时的革命形势,便以『长沙』为 题写下了这首《沁园春》,形象地指出主宰中国革命的领导力量是用马 列主义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
在毛泽东的一生中,游泳是 他最喜欢、最擅长的体育项目。 他对游泳总结出独到的体会: “游泳最大的好处是可以不想 事,让大脑很好地休息。吃安 眠药、散步、看戏、跳舞都不 行,就是游泳可以做到,因为 一想事就会下沉,就会喝水。”
下阕写了什么?
主要抒情。通过追忆 往事,表现革命青年的 战斗风姿和远大抱负。
长 沙
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 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 中国人民的领袖,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 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军事家,诗人, 书法家。
他创作的许多诗词气魄雄浑, 意境壮阔,记载着近半个世纪的 革命生涯,有着博大精深的思想 内涵。代表作有:《沁园春·雪》 《沁园春·长沙》《七律·长征》 《念奴娇·昆仑》《清平乐·六盘 山》等。
重点字:
沁(qìn)园春 百舸(gě) 寥廓(kuò) 峥(zhēng)嵘 挥斥方遒(qiú) 浪遏(è)飞舟
寒秋、湘江 万山、层林
漫江、橘子洲
宋《太平寰宇记》载:“橘 洲在长沙县西南四里江中, 诸洲皆没,此洲独浮,上多 美橘,故以为名。”
百舸
飞鹰 游鱼
上阕写了什么?
主要写景。即描绘了 绚丽的湘江深秋景色, 突出“万类霜天竞自 由”的精神。顺流而 下,自然地提出苍茫大 地应该由谁来主宰的问 题。
适应诗词格律的要求,正常语序为:寒秋 独立橘子洲头 湘江北去
(3)词人看到了什么? “看”之后七句 (4)作者抓住了哪些典型景物来描写?山、林、江、舸、鹰、鱼→️万物 (5)词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描绘的? 远眺、近观、仰望、俯视 (6)哪些词具有表现力? 万、遍、层、尽、漫、透、争、击、翔、竞 (7)词人描绘出了一副怎样的画面? 生机盎然、色彩绚丽壮美的
这首词是怎样把写景、抒情完美结合起来的?
(一)意象美
从空间:山上的“层林”,江中的“百舸”,空中的雄 鹰,水底的游鱼。
从状态:静态的火红的枫林,动态的“争流”的百舸等。 这些景物或广博,或宏伟,或雄峻,竞相向上、生机勃勃, 与毛泽东积极向上,昂扬奋进的立意契合,可谓“以壮景抒 豪情”。
湘江秋景图
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 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 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 激扬文字, 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 到中流击水, 浪遏飞舟?
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 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 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 激扬文字, 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 到中流击水, 浪遏飞舟?
(3)词中如何体现“同学少年”这个意象? 他们的形象如何?
战斗岁月:携来百侣曾游,峥嵘岁月稠
年龄气质: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精神状态: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战斗行动: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 土当年万户侯
他们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 治者,敢于改造旧世界,积极进取, 斗志昂扬。
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 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 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 激扬文字, 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 到中流击水, 浪遏飞舟?
赏析上阙,小组讨论:
(1)作者在上阙交待了哪些情况? (2)前三句的词序同一般词序不同,为什么? (3)词人看到了什么? (4)作者抓住了哪些典型景物来描写? (5)词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描绘的? (6)哪些词具有表现力? (7)词人描绘出了一副怎样的画面?
赏析上阙,小组讨论:
(1)作者在上阙交待了哪些情况? 人物、时间、地点、环境 (2)前三句的词序同一般词序不同为什么?
峥嵘岁月图 中流击水图
“中流击水”这一幅图有何深刻意义?
暗含着能在革命洪流汹涌之时起到中流砥 柱作用的人应该是上面提到的“同学少年”, 词人巧妙地借用“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这样 的图景,回答了“谁主沉浮”的问题。形象地 表达了词人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 改造旧中国的壮志豪情。
赏析手法
远近相间、由点到面、 对照鲜明、动静结合、 象征......
1925年
一九二五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工农运动形势高涨,革 命的发展势头异常迅猛。震惊世界的『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也遍及 十几个省,各种形式的反帝反封建斗争正风起云涌地开展着。这时候, 一方面是工农革命运动在蓬勃发展,另一方面是反动势力为了维护其反 动统治x对革命力量进行疯狂的镇压。那么中华民族的命运将走向何方, 是继续维护黑暗衰退的反动统治,还是冲垮黑暗统治走向兴盛进步,谁 将成为主宰发展方面的力量,这些问题成为人们所关注的焦点。
上下阕有什么内在联系
上阕为景,下阕为情,借景抒情,景情合一。 上阕,诗人面对充满蓬勃生气之景提出“谁 主沉浮”的问题; 下阕,通过革命豪情的抒发,艺术地回答上 阕的问题,即由革命青年以及站起来的全国 人民来主宰这个世界。
思路归纳
由景到情 由实到虚 由眼前之景到追忆往昔的战斗岁月 由自然情趣到人生哲理
(4)词的下阙表现了作者当时怎样的情 感?
词人借对“同学少年”的回忆, 流露出对往事的无限怀念,表现了他 和革命战友们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 动统治派、改造旧世界的革命战斗豪 情。
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 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 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 激扬文字, 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 到中流击水, 浪遏飞舟?
往日不平凡的斗争生活
(2)“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 岁月稠”在全文结构中起什么作用?
本词上阙写独立寒秋,故 地重游而看到的景色,自然而 然地想到以前同学携手来游的 情景,承上启下,起过渡作用。
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 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 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 激扬文字, 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 到中流击水, 浪遏飞舟?
长沙是湖南的省会,是毛泽东求学和早年从事革命活动的地方,一 九二五年二月他从上海回湖南开展农民运动,八月从韶山到长沙,九月 前往广州主持全国农民运动讲习所。在长沙逗留期间重游橘子洲,面对 湘江上美丽动人的自然秋景,联想起当时的革命形势,便以『长沙』为 题写下了这首《沁园春》,形象地指出主宰中国革命的领导力量是用马 列主义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
在毛泽东的一生中,游泳是 他最喜欢、最擅长的体育项目。 他对游泳总结出独到的体会: “游泳最大的好处是可以不想 事,让大脑很好地休息。吃安 眠药、散步、看戏、跳舞都不 行,就是游泳可以做到,因为 一想事就会下沉,就会喝水。”
下阕写了什么?
主要抒情。通过追忆 往事,表现革命青年的 战斗风姿和远大抱负。
长 沙
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 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 中国人民的领袖,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 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军事家,诗人, 书法家。
他创作的许多诗词气魄雄浑, 意境壮阔,记载着近半个世纪的 革命生涯,有着博大精深的思想 内涵。代表作有:《沁园春·雪》 《沁园春·长沙》《七律·长征》 《念奴娇·昆仑》《清平乐·六盘 山》等。
重点字:
沁(qìn)园春 百舸(gě) 寥廓(kuò) 峥(zhēng)嵘 挥斥方遒(qiú) 浪遏(è)飞舟
寒秋、湘江 万山、层林
漫江、橘子洲
宋《太平寰宇记》载:“橘 洲在长沙县西南四里江中, 诸洲皆没,此洲独浮,上多 美橘,故以为名。”
百舸
飞鹰 游鱼
上阕写了什么?
主要写景。即描绘了 绚丽的湘江深秋景色, 突出“万类霜天竞自 由”的精神。顺流而 下,自然地提出苍茫大 地应该由谁来主宰的问 题。
适应诗词格律的要求,正常语序为:寒秋 独立橘子洲头 湘江北去
(3)词人看到了什么? “看”之后七句 (4)作者抓住了哪些典型景物来描写?山、林、江、舸、鹰、鱼→️万物 (5)词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描绘的? 远眺、近观、仰望、俯视 (6)哪些词具有表现力? 万、遍、层、尽、漫、透、争、击、翔、竞 (7)词人描绘出了一副怎样的画面? 生机盎然、色彩绚丽壮美的
这首词是怎样把写景、抒情完美结合起来的?
(一)意象美
从空间:山上的“层林”,江中的“百舸”,空中的雄 鹰,水底的游鱼。
从状态:静态的火红的枫林,动态的“争流”的百舸等。 这些景物或广博,或宏伟,或雄峻,竞相向上、生机勃勃, 与毛泽东积极向上,昂扬奋进的立意契合,可谓“以壮景抒 豪情”。
湘江秋景图
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 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 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 激扬文字, 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 到中流击水, 浪遏飞舟?
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 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 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 激扬文字, 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 到中流击水, 浪遏飞舟?
(3)词中如何体现“同学少年”这个意象? 他们的形象如何?
战斗岁月:携来百侣曾游,峥嵘岁月稠
年龄气质: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精神状态: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战斗行动: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 土当年万户侯
他们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 治者,敢于改造旧世界,积极进取, 斗志昂扬。
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 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 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 激扬文字, 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 到中流击水, 浪遏飞舟?
赏析上阙,小组讨论:
(1)作者在上阙交待了哪些情况? (2)前三句的词序同一般词序不同,为什么? (3)词人看到了什么? (4)作者抓住了哪些典型景物来描写? (5)词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描绘的? (6)哪些词具有表现力? (7)词人描绘出了一副怎样的画面?
赏析上阙,小组讨论:
(1)作者在上阙交待了哪些情况? 人物、时间、地点、环境 (2)前三句的词序同一般词序不同为什么?
峥嵘岁月图 中流击水图
“中流击水”这一幅图有何深刻意义?
暗含着能在革命洪流汹涌之时起到中流砥 柱作用的人应该是上面提到的“同学少年”, 词人巧妙地借用“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这样 的图景,回答了“谁主沉浮”的问题。形象地 表达了词人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 改造旧中国的壮志豪情。
赏析手法
远近相间、由点到面、 对照鲜明、动静结合、 象征......
1925年
一九二五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工农运动形势高涨,革 命的发展势头异常迅猛。震惊世界的『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也遍及 十几个省,各种形式的反帝反封建斗争正风起云涌地开展着。这时候, 一方面是工农革命运动在蓬勃发展,另一方面是反动势力为了维护其反 动统治x对革命力量进行疯狂的镇压。那么中华民族的命运将走向何方, 是继续维护黑暗衰退的反动统治,还是冲垮黑暗统治走向兴盛进步,谁 将成为主宰发展方面的力量,这些问题成为人们所关注的焦点。
上下阕有什么内在联系
上阕为景,下阕为情,借景抒情,景情合一。 上阕,诗人面对充满蓬勃生气之景提出“谁 主沉浮”的问题; 下阕,通过革命豪情的抒发,艺术地回答上 阕的问题,即由革命青年以及站起来的全国 人民来主宰这个世界。
思路归纳
由景到情 由实到虚 由眼前之景到追忆往昔的战斗岁月 由自然情趣到人生哲理
(4)词的下阙表现了作者当时怎样的情 感?
词人借对“同学少年”的回忆, 流露出对往事的无限怀念,表现了他 和革命战友们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 动统治派、改造旧世界的革命战斗豪 情。
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 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 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 激扬文字, 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 到中流击水, 浪遏飞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