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落的演替说课稿范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群落的演替说课稿范文
第一篇:群落的演替说课稿范文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必修三第四章第4节群落的演替。
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说作业设计和说教学反思七个方面对本课题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
《群落的演替》是新人教版必修三第四章第四节内容,是学生在前面学习了种群和群落的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分析群落的演替过程,引导学生比较初生演替、次生演替的不同。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可以加深对群落的优势种、群落结构和类型等知识的理解,为以后生态系统的结构和稳定性、多样性作铺垫。
2、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学生年龄特点、生活经验、认识问题的层次、程度、学生发展的需要等方面制定出三维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①描述群落演替的概念。
②举例说出群落演替的类型。
③举例说出阐明群落演替的过程。
④举例说明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能力目标:①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语言组织能力。
②培养学生课前预习、全面独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
情感目标:①关注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认同我国实行退耕还林.还草.还湖,退牧还草的政策。
②确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3、教学重点及难点
从教学内容、课标要求、学生实际、理论层次、对学生的作用等方面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为:
重点:群落的演替过程
难点:群落的演替过程;锻炼学生提炼重点内容进行汇报。
二、说教法
1、学情分析
学生在第四章的前三节已经学习了种群和群落的相关基础知识,对种群已有一定的了解,而且对群落演替的现象并不陌生,但由于生活经历的简单性和生活环境的差异性,学生对群落演替现象还仅停留在零散的、非系统的感性认识上,没有建立起概念与现象之间的联系。
2、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尽可能从学生熟悉的事例出发,引导学生积极开展自主性学习,综合利用视频、图片等直观教具动态地展示群落演替的过程,始终围绕着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的联系与相互作用,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群落演替的过程及本质。
并将本节课的新知内化为学生生活行为中的具体行动。
我采用的教法是①参与式教学法(学生课前自主收集并整理相关资料、教师和学生一起制作多媒体课件)、②演示法(各种图片、视频)、③读书指导法(指导学生自学教材、阅读参考书)、④谈话法。
三、说学法
1、学生课前自主收集并整理相关资料
第一小组收集影响群落演替的内外因素;第二小组在校园内观察被人踩踏成的小路周围杂草的分布特点及原因。
第三小组收集我国外来入侵物种入侵情况;第四小组收集我国实行的退耕还林、还草、还湖工程的情况。
充分体现学生间的合作学习。
2、学生课前依据学案自主预习
3、联系具体的事例,让学生自己比较、归纳和总结。
四、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创设情境,引发学习动机
利用课本78页的“问题探讨”,多媒体课件展示印度尼西亚喀拉喀托火山爆发前和后及变化的图片。
然后设疑:①生物是如何一步步地定居在新土地上的?②这一地区有可能恢复原来群落的结构吗?引出课题“第4节群落的演替”(板书)
(二)新课教学
1、例举群落演替的过程,归纳演替的类型过渡:光裸的岩石上
是如何长出森林的呢?(1)裸岩上的演替过程:学生再次阅读课本78-79图4-14“发生在裸岩上的演替” 的过程图片。
然后学生板书裸岩上的演替的几个阶段;
其次学生回答学案上的问题:①光裸的岩地上首先定居的生物为什么不是苔藓和草本植物,而是地衣?②地衣阶段为苔藓的生长提供了怎样的基础?为什么苔藓能够取代地衣?③在森林阶段,还能否找到地衣、苔藓、草本、灌木吗?取代的含义是什么?在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多媒体投影展示相应图片。
(2)建立演替的概念,由裸岩上的演替过程师生共同归纳概念。
(3)揭示群落演替的有关规律
学生回答问题④⑤【视频】:④在此演替过程中,土壤怎么变化?特别是植物的变化有怎样的特点?⑤在此演替过程中,群落的丰富度、空间结构和抵御环境变化的能力有什么变化?
通过学生的回答,师生共同总结群落演替的有关规律:①群落演替是有顺序的过程,是有规律地向一定方向发展,因而是能预见的;
②虽然演替受物理环境所制约,但演替是受群落本身所控制的,演替前期为后期物种的入侵与繁荣准备了条件;③演替的最后阶段是稳定的系统,往往生物量最大,种间关系最紧密。
(4)与导入呼应:喀拉喀托火山爆发后,这一地区还有可能恢复原来群落的结构吗?这部分的设计意图是: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新获得的知识,层层深入地分析解决问题。
过渡:演替只能从裸岩开始吗?(5)弃耕农田上的演替
学生再次阅读课本80页图4-15“弃耕农田上的演替” 过程图片并思考:所有弃耕农田都能演替成树林吗? 学生板书弃耕农田上的演替的几个阶段并回答问题。
(6)演替的类型
教师用多媒体投影展示“发生在裸岩上的演替”和“弃耕农田上的演替”的过程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比较两者的不同点。
并思考为什么这两个演替过程的起点不相同呢?师生共同归纳:群落演替的类型——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概念及分类依据。
并展示相应图片。
(7)第一小组同学汇报,影响群落演替的内外因素【视频】。
教师总结:在这个演替的漫长过程中,不论是内因还是外因都可成为引起演替的重要条件。
说明群落是一个开放的、动态的生命系统。
它时时刻刻都发生着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总是向着相对稳定状态的方向进行。
这部分的设计意图是:培养学生比较、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
过渡:影响群落演替的内外因素中不可忽略的还有人类的活动。
你了解的有哪些人类的活动会影响群落的演替呢?
2、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1)教师出示图片,引出鲁迅先生的话:“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第二小组的同学汇报校园内小路周围杂草的观察结果【视频】。
(2)教师:随着国际间交流的日益频繁,人类有意或无意的活动使物种的迁移也越来越频繁。
①第三小组展示相应信息【视频】。
学生思考:从资料的描述中,你知道外来物种入侵后,增长有什么特点?会造成怎样的危害吗?
②教师出示图片,了解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其他负面影响。
③人类的活动都是破坏现有的各种生物群落的吗?——视频展示宁夏治理沙漠情况【视频】。
师生共同总结:人类的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人类活动往往是有目的、有意识地进行的,可以对生物之间、人类与其他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加以控制,甚至可以改造或重建起新的关系。
这部分的设计意图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分析图片资料的能力,及利用生物学知识解释现实生活中现象的能力
过渡:以前为了扩大耕地面积,不惜毁林开荒、围湖造田。
带来的后果就是大量水土流失,洪涝灾害频繁发生。
我们如何解决呢?
3、退耕还林、还草、还湖
第四小组汇报我国有关退耕还林、还草、还湖的情况【视频】。
从退耕还林、还草、还湖这件事上,你得到了哪些启发?
总结:与大自然和谐相处,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在我们的努力下,地球一定能为我们人类提供更好的生存环境!
这部分的设计意图是: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把新知识内化为学生生活行为中的具体行动。
五、说板书设计
这样设计能直观形象地体现知识结构、突出重点难点、利于巩固新知识。
六、说作业设计
1、课本P80练习——常规作业,主要为巩固和落实认知目标服务。
2、活动与探究:以“警惕外来物种入侵”为题,写一篇科普文章。
——开放性作业,学生在自主完成任务的同时,可以相互合作,通过自主学习所获得的成果经共享,共同整理、归纳、分类,得到一种比较完整的答案。
七、说教学反思
1、本节教学过程主要重视运用“动态发展观”来组织实施教学,用历史性的眼光从纵向进行寻踪,综合利用视频、图片等直观教具动态地展示群落演替的过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群落演替的过程及本质。
2.从学生的讲述过程中发现,学生能按照提示大概说出主要内容,但是胆量不足,表达能力不强,逻辑思维不够严密。
我在今后的教学中会更加重视这些方面的教育,并给与学生更多的机会去锻炼这些方面的能力,让学生大胆的去展示自己的风采,这样才能更好的体现学生素质的教育。
第二篇:群落的演替说课稿
说课
大家好,我的说课题目是《群落的演替》。
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四章《种群与群落》的第四节内容。
本节课建立在群落结构的基础上,继续学习群落的演替,以发展的观点从时间角度认识群落的变化过程,也为下一章生态系统的学习打下基础。
根据课标,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描述群落演替的概念,阐述初生演替的过程。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课前预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
情感目标:认同群落演替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根据三维目标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群落演替的过程。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群落的基础知识,且对群落演替的现象并不陌生,只是没有建立起概念与现象之间的联系。
高中学生已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教学过程中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在不断的思考、分析的过程中实现教学目标。
3教法与学法
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特点,对于演替概念的学习我将主要采用讲授法,然后用多媒体展示初生演替的过程,通过这种直观教学法加深学生感性认识,最后由学生思考、讨论、归纳出初生演替的概念,从而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下面我重点说一下我的4教学过程设计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利用课本的“问题探讨”,多媒体课件展示印度尼西亚喀拉喀托火山爆发后及变化的图片。
通过生活实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新授教学深入分析火山爆发后几十年间岛屿上生物种类的变化,引出这种变化过程就是群落的演替,从而归纳出演替的概念。
然后,以“光裸的岩地上是怎样长出森林的呢?”作为过渡,引出裸岩上演替过程的学习,通过多媒体一一展示演替的各个阶段,加深学生感性认识,使学生感受到演替的动态发展性,始终围绕着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的联系与相互作用这条主线,对演替的本质进行学习。
这个过程中提醒学生在群落演替中,一个群落取代另一个群落通常是“优势取代”,而非“取而代之”。
从而避免学生产生误解。
然后由学生思考试着归纳初生演替的概念。
最后以“演替只能发生在裸岩上吗?”结束本节课的学习,同时也为下节内容的学习做好铺垫。
5教学反思本节课利用多媒体展示了大量图片和材料,增强了课堂感性认识和容量,培养了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群落演替的过程和本质。
第三篇:群落演替
第4节
群落的演替
一、教学目标知识技能:
1.阐明群落的演替过程。
2.说明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3.关注我国实行退耕还林、还草、还湖,退牧还草的政策。
过程与方法
先前的知识是从现时性角度横向剖析群落的结构,而在本节学生要学会用历史性的眼光,从纵向进行寻踪,以“动态发展观”思考群落的演替本质。
充分理解群落是一个动态系统,它时时刻刻都在发生着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明白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应该遵循自然规律,否则会危及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
只有正确处理人与资源和环境的关系,才是人类唯一正确的选择。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群落的演替过程。
三、课时安排:计划一课时完成。
四、教学设计复习提问:
群落水平研究的问题有哪些?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是什么?种间关系包括?群落的空间结构指的是?(点评)
导入:
同学们,我们上节课主要从现实性、静态的角度共同学习研究了群落的结构,而事实上一定自然区域中的群落和它的组成单位一样也是处于动态变化的,而这种变化主要表现为群落中物种组成的改变(主要是优势种),从而使这一自然区域中的群落变成了令外一个群落,即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替代,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群落的演替。
一.概念: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替代的过程。
特征:(1)长期变化累积的体现,主要标志是群落在物种组成上发生了变化。
(2)在演替过程有规律有顺序。
过渡:那是不是所有的演替都相同呢?下面我们看一下演替的类型。
二.类型:按演替的起始条件分,分为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
1.初生演替
①定义:在从未有过生物生长或虽有过生物生长但已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②发生区域:沙丘、火山岩和冰川泥等。
③实例:裸岩上的演替过程
学生活动:分析教材中图4-14,让学生归纳演替过程。
讲解:地衣—藻类和真菌的共生体。
(藻类没有根茎叶的分化,无法在裸岩环境获得水分;真菌为异养型生物,需要有机物才能生活,它们都不能单独在裸岩环境中生存,藻类通过光合作用为真菌提供有机物,真菌则为藻类提供水分,形成互利共生的种间关系。
地衣对环境污染敏感,可以作为重要的指示生物)生物能适应环境并影响环境,地衣使裸岩中土壤颗粒和有机物逐渐增多,使苔藓有了生存空间,并借助自身的高度,在与地衣争夺阳光的竞争中处于优势,逐渐扩展并进一步使土层加厚,有机物增多,微生物群落越来越丰富。
土层的增厚使土壤的保水能力大增,为草本植物的生长提供了条件,并在与苔藓和地衣的竞争中占据优势,植被的繁茂吸引小动物进入,土壤中有机物越来越丰富,通气性越来越好。
以后有发展
成灌木和森林,生活其中的动物和微生物种类进一步增加,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含种间关系)变得更加丰富多样,演替成为相对稳定的阶段,这就是初生演替过程的一个典型例子。
裸岩→地衣阶段→苔藓植物阶段→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
可酌情添加水生演替类型:
“自由漂浮植物阶段→沉水植物阶段→浮叶根生植物阶段→直立水生植物阶段→湿生草本植物阶段→木本植物阶段”
过渡:那什么是次生演替呢?
2.次生演替
①定义: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②发生区域:火灾后的草原、过量砍伐的森林和弃耕的农田等。
③实例:弃耕农田上的演替过程
一年生杂草阶段→多年生杂草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水分充沛才可实现)自然因素:火灾、洪水、病虫害、严寒等
人为因素:这是主要因素。
如过度砍伐、放牧、垦荒、开矿等过渡:影响群落演替的主要因素
(1)植物的入侵和定居是群落形成的首要条件,也是植物群落演替的主要基础。
其先决条件是植物繁殖体(包括种子、果实等)的传播,即入侵。
(2)环境不断变化。
(3)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的动态变化。
(4)新物种或亚种的不断发生。
(5)人类活动的影响(作用巨大)
三.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学生活动:分析教材中图4-16—19,让学生理解人类破坏后的不良后果。
简介:人类活动往往是有目的、有意识地进行的,可以对生物之间、人类与其他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加以控制,甚至可以改造或重建起新的关系;
概括: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实例:
①砍伐森林、填湖造地、捕杀动物(引导学生概括出“改变了自然演替的方向”的结论)②封山育林、治理沙漠、管理草原(引导学生概括出“改变了自然演替的速度”的结论)
四.退耕还林、还草、还湖
意义:土壤被林草覆盖,湖泊面积明显扩大,可以调节气候和洪水流量,改善生态环境。
五.生物入侵与群落演替
举例:部分外来入侵物种名单
1.紫茎泽兰
2.空心莲子草
3.豚草
4.凤眼莲
5.美国白蛾
6.非洲大蜗牛
7.福寿螺
8.牛蛙危害:危害生物多样性,破坏生态系统,改变群落组成及演替方向。
【模拟试题】
一.选择题
1、在一个发育良好的森林里,从树冠到地面可以划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地被物层,同时林下透光度不同的地点,植物种类也有所区别。
这表明群落有一定的A.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B.物种组成和数量比例
C.对群落产生重大影响的优势种
D.彼此间的直接或间接的营养关系
2、生物群落结构的概念是指
A.一定自然区域内各种生物种群的总和
B.草原上因地形起伏等因素影响的水平结构
C.森林中种群明显分层的垂直结构
D.群落中各种生物在空间上的配置状况
3、生物群落的结构在垂直方向上
A.有的有分层,有的没有分层
B.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
C.森林中的植物有分层现象,动物没有分层现象
D.池塘中的植物没有分层现象,动物有分层现象
4、大多数生物群落在空间上有垂直分层现象,称为群落的垂直结构。
引起森林群落中植物和动物垂直分层的主要原因分别是
A.温度、食物
B.温度、光照
C.湿度、温度
D.光照、食物
5、影响生物群落水平方向分布的因素不包括
A.光照强度
B.土壤类型
C.生物种群的特征
D.温度高低
6、森林里,松鼠、猫头鹰等多在上层活动,大山雀、柳莺等在灌木丛活动,而野兔、野猪则在地面生活,这种现象反映了
A.种群密度
B.适应的普遍性
C.群落的水平结构
D.群落的垂直结构
7、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群落的分层现象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B.群落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都是生物生态位分化的结果
C.生物群落的结构变化与外界环境和内在因素都有关
D.生物群落中的动物和植物都有分层现象
8、下列各项中,能说明生物群落在垂直方向上具有分层现象的是
A.鹿群中有的鹿高,有的鹿矮
B.一片竹林中竹子的高矮不同
C.森林中有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苔藓植物
D.森林中树木间隙有较多的灌木和草丛
9、生物群落空间形态结构的分化有利于
A.生存竞争
B.占据空间
C.资源利用
D.生物进化
10、下列关于生态位的叙述,错误的是
A.草食性动物和肉食性动物占有不同的生态位
B.如果两种生物的生态位相同,可能发生激烈的竞争
C.不同种的草食性动物的生态位都是相同的
D.昼行性动物和夜行性动物占有不同的生态位
11、下图为植物群落生长的分层现象,下列对此现象的解释中,不正确的是A.分层现象是植物群落与环境条件相互联系的一种形式B.决定这种现象的环境因素除光照外,还有温度和湿度等
C.种植玉米时,因植物群落分层现象的存在,所以要合理密植
D.在农业生产上,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现象,合理搭配种植的作物品种
12、下列关于原生演替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原生演替只能在陆地上发生
B.原生演替一定是发生在从没有过生物生长的裸地上
C.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属于原生演替
D.在遭受病虫害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属于原生演替
13、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次生演替的是
A.某地海底火山爆发形成了一个新岛,后来又逐渐长出了很多植物
B.弃耕后的农田长出杂草,几年后又长出多年生植物
C.遭受严寒侵袭后的草原寸草不生,不久又长出了新的植物
D.原始森林遭受到火灾破坏后,又长出新的植物
14、群落演替的总趋势是
A.物种多样性的增加和群落稳定性的提高
B.物种多样性的减少和群落稳定性的降低
C.物种多样性的增加和群落稳定性的降低
D.物种多样性的减少和群落稳定性的提高
15、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群落是一个动态系统,一个群落可能被另一个群落所代替
B.不毛之地也有可能长出森林
C.火山爆发后在火山岩上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
D.“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反映的是一种次生演替现象
16、(多选)植物群落的特点有
A.有一定的分层结构
B.植物之间有复杂的相互关系
C.有相当数量的植物种类
D.最底层是草本植物
17、(多选)下列关于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人类活动对群落的影响往往是破坏性的
B.人类活动可以任意对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加以控制
C.人类活动可以使群落按照不同于自然发展进程的方向发生演替
D.人类活动远远超过其他所有自然因素的影响
18、(多选)在群落的演替过程中,可能会发生的现象有
A.种内个体间的竞争加剧
B.物种间的关系越来越复杂
C.群落中生物种类的增加
D.群落中个体数量的增加二.非选择题
19、下图表示我国湿润森林区及山地植被分布情况,请据图回答:
⑴图中横轴表示该群落的_________结构,表明由于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地段的_________种类往往有所差别。
⑵图中_________地区单位面积内物种最丰富。
该生物群落中植物由高到低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层次,这种群落的分层现象称为群落的 _________结构。
⑶群落的_________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群落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称为物种丰富度。
20、请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1883年8月7日,印度尼西亚某岛火山爆发,碎屑及岩浆铺天盖地厚达60m,生物全部被消灭,成了一片裸地。
一年之后,地面上稀稀疏疏地长出了草,人们还在其中找到了一只蜘蛛。
到了1909年,已有202种动物生活于这块新的土地上了。
1919年动物种类增加到621种,1934年增加到880种。
在此期间植物也逐渐繁茂起来,已经成为一片小的树林了。
上述群落演替过程属于哪一类型的演替?说出你判断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