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李白饮酒诗中酒的意象特征(初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昆明学院人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
学年论文
班级:2011级汉语言文学1班
姓名:唐莉敏学号:201121010134
论文题目:浅析李白饮酒诗中酒的意象特征
指导教师:张芹职称:副教授
2012年12月22日
摘要
中国诗歌源远流长,在唐宋时期达到了鼎盛。

纵览那几十万首的诗词,细心的读者不难发现有一类便是“酒诗”。

诗中有酒,酒中有诗,诗中总有一股浓浓的酒香。

诗人借用同一意象——酒,表达出迥异的情感。

尤其是唐朝时期的“诗仙”李白饱读诗书,受儒释道及其他思想的影响,在坎坷的人生经历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思想与性格。

诗人创作了大量反映其内心情感的酒意象诗,给我们展现了一个活灵活现、个性张扬、魅力无限又极其苦闷的诗人形象。

关键词:李白;“饮酒诗”;酒;意象;启示
目录
一、引言 (1)
二、正文........................................... (2)
(一)诗歌意象及意象特征 (2)
1、什么是诗歌的意象? (2)
2、诗歌的意象具备哪些特征? (2)
(1)内视性 (2)
(2)象征性 (2)
(3)多义性 (2)
(二)李白饮酒诗中酒的意象特征分析 (3)
1、表达的极致性,极度,夸张,非比不足以尽兴 (3)
2、以“豪”为特色,“豪”气冲天,量豪,情豪 (3)
3、其“趣”,趣味盎然,酒香四溢,散发出一片氤氲酒气 (4)
4、其“雅”,诗酒结合,即兴创作,“酒气”雅化,醉得儒雅 (4)
5、展现诗人狂傲自信,超凡脱俗,傲岸自负,率真自然的性格魅力 (5)
6、诗人饮酒以醉失天地,忘却忧愁,达到物我两忘的最高人生境界..5
7、体现诗人狂放不羁的秉性与壮志难酬的境遇以及怀才不遇的傲岸情绪 (5)
三、结语 (6)
李白的诗酒情结以及对后世的借鉴与启发 (5)
1、浓郁的诗酒情结 (5)
2、李白的饮酒对后世的启发与借鉴 (5)
一、引言
中国诗歌源远流长,其中一类诗便将酒搀和到诗歌中,令诗歌芳香醉人,酒形象临风若仙。

诗歌发展到唐宋,盛大壮观,登峰造极,酒这一意象在唐诗宋词中也是酝酿充分,品醇味久。

酒在众多诗人的众多名篇中已屡见不鲜,诗人借用同一物象——“酒”却表达出不同的情感,如欢悦、得意、失意、愁苦.......诗人通过对酒意象的描写,使自己的内心情感得到了很好的寄托和释放。

在这里,我根据自己的理解,以李白为研究的对象,谈谈在李白的诗中,诗人是如何通过对酒意象的描写来寄托自己的内心情感以及从中展现出来的诗人复杂的性格特征。

在中国古典文学中,李白被尊称为“诗仙”。

又由于饮酒成性,又称“酒仙”。

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富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对后世影响很大。

李白一生嗜酒,与酒结下了不解之缘。

其诗名也伴以酒名流芳百世。

当时,杜甫在《引中八仙歌》中,极其传神地描绘了李白:“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这四句诗,一写出酒与诗的密切关系,二写出同市井平民的亲近,三写出藐视帝王的尊严。

因此,人民群众很喜欢李白,称他为诗仙、酒仙。

为了称颂和怀念这位伟大的诗人,古时的酒店里,都挂着“太白遗风”、“太白世家”的招牌,此风流传到近代。

李白的一生,共创作了高达220多首诗歌,其中的饮酒诗多达30首。

李白的这30多首饮酒诗,无论是述志抒怀,揭露现实,表达行乐思想,寄托深沉哀愁,还是展示其豪放风采,寄寓浓浓友情,他都在字里行间贯穿了自己一贯的浪漫主义风格。

虽然李白“痛饮狂歌醒复醉,飞扬跋扈为谁雄?”是对世道的一种消极反抗,但李白诗中豪放不拘的个性和鬼斧神工的艺术,足以让后人一唱三叹,流连忘返了。

他以其惊人的才华,将其“大济天下苍生”的情怀以及怀才不遇的悲愤交融在一起,“思接千载”“视通万里”,为后人创作出了惊世骇俗、万世不朽的诗篇。

在李白的诗里,诗与酒是真正融为一体的,不仅有陶渊明式的“酒中有深味”,竹林名士的洒脱风貌也在其诗中酣畅淋漓的表现了出来。

李白一生,家庭的教养、社会的环境、生活的经历以及诸家思想的影响统一在诗人身上,不断的随着时间环境的改变而变化,形成了积极用世和消极出世的思想矛盾。

丰富的文化传统,恢宏的时代精神和自身素质以及遭遇的作用,形成了李白独特的性格特征和别具一格的“诗酒”情感寄托方式。

总之,李白的饮酒诗中,酒的意象特征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1、表达的极致性,极度,夸张,非比不足以尽兴。

2、以“豪”为特色,“豪”气冲天,量豪,情豪。

3、其“趣”,趣味盎然,酒香四溢,散发出一片氤氲酒气。

4、其“雅”,诗酒结合,即兴创作,“酒气”雅化,醉得儒雅。

5、展现诗人狂傲自信,超凡脱俗,傲岸自负,率真自然的性格魅力。

6、诗人饮酒以醉失天地,忘却忧愁,达到物我两忘的最高人生境界。

7、体现诗人狂放不羁的秉性与壮志难酬的境遇以及怀才不遇的傲岸。

二、正文
(一)诗歌意象及意象特征
1、什么是诗歌的意象?
我国古代文艺批评中所使用的“意象”一语,是由“意”与“象”两个因素构成的。

“意”,是意念,指创作主体的主观情意;“象”,是具象,指表现对象的客观物态。

总之,意象是主观情感与客观物态相互融合、相互渗透所形成的审美契合的产物,是艺术品物化前的基本形态。

2、诗歌意象具备哪些特征?
(1)内视性
文学作品中的具体形象,是创作主体以主观情意感受外在物象,在头脑中形成意象,然后借助艺术表现的物质手段得以外化呈现的。

因而意象是一种心灵的产物,是一种意象形象,它可以内视。

我国古代文论家在提出“意象”这个概念时,就已经明确地认定它仅仅是尚未物化的成果,是构思时浮现在头脑中的心与物高度融合的影像。

意象的这种内视性,可以使作者“窥意象而运斤”,可以张开“心眼”去观照、去想象、去推测种种关于人物与情境的意象,也让读者鉴赏时在感性上有了种种诉诸心灵的神会。

(2)象征性
艺术的象征是属于美学范畴的概念,指以某一特定形象来表现或超越此形象原有的象外之象。

意象之象是一种象征性物象,具有艺术隐喻的作用,具有能够超越自身直观物象之外另一层意义。

意象既有直观的审美价值,也有其所代表的内在含义,远远大于其具体形象本身的客观意义,具有明显的象征性。

(3)多义性
意象的生成要靠丰富的想象力来推动物象运转,以达到意与象的反复渗透,最终达到物我合一。

想象的丰富性是造成意象多义性的重要原因之一。

因为意象之象是一种象征形象,这就意味着它的意蕴是宽泛多解、模糊复义的。

因此,意象的多义性能够产生“象外之象”、“景外之景”、“韵外之致”、“味外之旨”的艺术魅力,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意象的多义性就在于它留给读者思索的不仅仅是形象外观所显露的直接理念,而是蕴藏于深层内涵中的更为丰厚的思想意义;欣赏者很难用难以准确无误的理性语言表达它所含蕴的全部神韵,只能根据自我的艺术修养与生活体验,去品味意象所提供的审美意蕴。

(二)李白饮酒诗中酒的意象特征分析
1、表达的极致性,极度,夸张,非比不足以尽兴。

所谓极致性,是指李白的经典性的表达,无论是情感的抒发或景状的表现往往是极度的、夸张的,似乎非此不足以尽兴。

李白的饮酒是声势俱壮、酣畅淋漓的:“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襄阳歌》)、“亨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将进酒》)、“穷愁千万端,美酒三百杯”(《月下独酌》其四)。

“三百杯”几乎成了李白饮酒的特色和象征。

又“人生飘忽百年内,且须酣畅万古情”(《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人生达命岂暇愁,且饮美酒酣高楼”(《梁园吟》)、“醉来卧空山,天地即衾枕”(《友人会宿》),这是何等的气势。

相对而言,像陶渊明、杜甫、苏轼、陆游诸人笔下,虽然也时时有酒,也有动人之作,但陶渊明的饮酒显得平和淡远:“舂秫作美酒,酒熟吾自斟”(《和郭主簿》);杜甫的饮酒使人感到愁苦沉重:“沉饮聊自遣,放歌颇愁绝”(《自京赴奉先县五百字》);苏轼更多的是酒中的旷达情怀:“先生独饮勿叹息,幸有落月窥清尊”(《十月二十六日》);陆游对酒则时时抒怀明志:“把酒不能饮,苦泪滴酒觴......请书一尺檄,为国平胡羌。

”(《江上对酒作》)。

显然,“三百杯”这种极致型的激情豪饮,是李白独有的饮酒方式。

在中国文人的饮酒史上,李白是淋漓酣畅的诗酒精神的最典型的代表。

其实这种极致型的特色在李白的经典性表达中随处可见。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极致性的表达,最能充分满足人性的审美需求,给人一种痛快舒畅、淋漓尽致之感。

而这种极致性的表达,也是形成李白诗歌的宏大境界和豪放风格的一个原因。

2、以“豪”为特色,“豪”气冲天,量豪,情豪。

相对而言,李白饮酒的另一种情景,概括说来是以“豪”为特色,即激荡豪情、酣畅豪饮、潇洒豪放。

第一,李白饮酒主要是为抒情,无论是喜极或悲愁,对酒高歌,倾情发之:“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将进酒》)、“人生达命岂暇愁,且饮美酒酣高楼”(《梁园吟》)、“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宣州些朓楼别校书叔云》)。

可见饮酒是他内心情感的宣泄。

第二,李白之饮,是酣畅淋漓、倾山倒海式的豪饮:“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襄阳歌》)、“穷愁千万端,美酒三百杯”(《月下独酌》)、“会须一饮三百杯”(《将进酒》),“三百杯”成了李白饮酒的标志。

此外像“涤荡千古愁,留连百壶酒”(《友人会宿》),均可见出李白饮酒之豪兴。

第三,李白之饮酒格外潇洒豪放,具有“仙”的色彩,特别是其醉态的描写,别是一番景象:“清风朗月不要一钱买,玉山自倒非人推”(《襄阳歌》)、“醉后失天地,兀然就孤枕”(《月下独酌》)、“醉来卧空山,天地即衾枕”(《友人会宿》),类似之例,不胜枚举。

另外,李白的酒趣也表现得浪漫而潇洒:“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再天;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

天地既爱酒,爱酒不愧天......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

但得酒中趣,勿为醒者传”(《月下独酌其二》)“,、“提壶莫辞贫,取酒会四邻。

仙人殊恍惚,未若醉中真”(《拟古其三》),活脱一个“酒仙”。

此外,像“愁来饮酒二千石”(《江夏赠韦南陵冰》)、“三百六十日,日日醉如泥”(《赠内》)、“人生飘忽百年内,且须酣畅万古情”(《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都是李白豪情畅饮的证明,诚可谓酒气冲
天,震撼古今,在中国古代文人之罕有其匹。

从上可见,李白的饮酒是尽情尽兴,得其豪放。

从酒文化的类型看,太白之饮是豪放潇洒的典型代表。

3、其“趣”,趣味盎然,酒香四溢,散发出一片氤氲酒气。

其诗言:“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邀云汉。

”(《月下独酌》其一)。

“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

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

天地既爱酒,爱酒不愧天......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

但得酒中趣,勿为醒者传。

”(《月下独酌》其二)。

“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

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山中与幽人对酌》)。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乘来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客中作》)。

这就是李白饮酒的美好境界和情趣,大约在古代文人中只有陶渊明可与之媲美,而李白的饮酒似乎更有潇洒飘然的一面,所以他赢得了超迈的“酒仙”、“醉圣”之称。

类似之例,在李白的饮酒诗中俯拾即是。

4、其“雅”,诗酒结合,即兴创作,“酒气”雅化,醉得儒雅。

李白饮酒的第三个特点是“雅”,诗酒结合,即兴创作。

其《江上吟》“兴酣笔落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州”便是夫子自道。

对此,他人笔下的李白则有更多的展示,除前文所引杜甫的“李白斗酒诗百篇”和笔记小说里在宫中醉酒而创作外,为进一步说明李白的醉态创作,再举数则前人典型的论证:
“何事文星与酒星,一时钟在李先生。

高吟大醉三千首,留着人间伴月明。

”(郑谷《读李白集》)。

“吾爱李太白,身是酒星魄。

口吐天上文,迹作人间客。

.......醉中草乐府,十幅笔一息。

”(皮日休《七爱诗李翰林》)。

显然,李白在人们的心目中已成为诗酒结合、诗酒精神的象征,在后世,只要诗酒连举,人们没有不首先联想到李白的,在这一点上,在中国古代诗人中,没有人能取代李白。

在李白身上,“酒气”已经得到雅化,而诗也得到醇化,从而真正达到诗酒完全融合的崇高境界。

因此,李白绝不是那些市井上烂醉如泥的酒徒,即使是醉,他也醉得有趣,醉得儒雅,醉得风流。

从上述四点,可见李白同一般文人的好酒不同,李白的饮酒,不仅饮得声势俱壮,酣畅淋漓,豪迈不拘,而且饮得潇洒,更饮得雅致,饮出了豪情逸兴和文化品位,诗酒精神在此得到最完美的融合。

这就是李白独特的“酒气”。

5、展现诗人狂傲自信,超凡脱俗,傲岸自负,率真自然的性格魅力。

李白毕生追求自我人格的完美。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亨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钟鼓饌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将进酒》)。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行路难》)。

这些诗歌都是李白狂放的杰作,尽显李白豪放洒脱,率真质朴的酒仙之风。

虽然怀才不遇和人生如梦的思想充斥着诗人的内心,但从诗人的处事态度上看,仍然是积极的,豪放的,傲岸的,仍然以一种乐观的笔触写道“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然而,在政坛上,在官场中,诗人处处都在碰壁,李白一生是不平的一生,是在不断地追求自己的人生理想中度过的,他的经历是坎坷的,更是百折不挠抗争的一生,这种时时刻刻兼济天下,心系苍生的理想到老仍未消减。

诗人历尽沧桑之后,对一切黑暗社会的象征,都欲扫之为快,“刬却君山好,平铺湘水流。

巴陵无限酒,醉杀洞庭秋。

”《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三首》(其三)。

正所谓“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杜甫语)。

“言出天地外,诗出鬼神哀”(皮日休语)。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诗人将即将得志时的那种自信喜悦之情毫无遮掩地表现了出来,那种豪迈坦率之情,狂傲自信之气,率真自然的性格魅力,至今犹为世人敬仰。

6、诗人饮酒以醉失天地,忘却忧愁,达到物我两忘的最高人生境界。

诗人壮心天高,一生期望“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可是几度春秋,几经风雨,总是壮志难酬,因而产生了万古之愁。

“何以解忧,惟有杜康”。

诗人认为,举杯狂欢,这是解脱人生愁苦的绝好办法,诗人的体会是:“穷愁千万端,美酒三百杯。

愁多酒虽少,酒倾愁不来。

所以知酒圣,酒酣心自开”。

“半酣更发江海声,客愁顿向杯中失”。

酒精麻醉了诗人清醒的头脑,使其暂时摆脱了种种痛苦。

于是,诗人不顾一切地尽情狂饮:“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诗人还认为,举杯狂欢不仅可以销愁,而且可以醉失天地,达到物我两忘的最高人生境界。

诗人的感受表现他的诗里是:“穷通与短修,造化夙所禀。

一樽齐死生,万事固难审。

醉后失天地,兀然就孤枕。

不知有吾身,此乐最为甚”;又说:“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

但得酒中趣,勿为醒者传”。

庄子在《齐物论》中认为,对立的事物都是可以统一的,“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人生的最高境界就是使我与万物融而为一,完全复归自然,与自然一样无生无死,永世长存。

诗人深受道家“道法自然”的影响,他认为举杯狂欢,即可使人们忘却自我,也忘却天地,使虚无的自我与虚无的天地融合而为一,从而使自我进入物我两忘、无生无死、无忧无虑的极乐世界。

7、体现诗人狂放不羁的秉性与壮志难酬的境遇以及怀才不遇的傲岸情绪。

有人认为,李白嗜酒主要是追求及时行乐,但我认为,这种观点难免有些偏激和极端,李白先生饮酒不排除也有及时行乐的因素,但是更为主要的是作为他的忧患意识的一种表现形式。

诗人常常通过饮酒酣歌,寄托他对黑暗现实的狂傲愤懑及济世之才不被重用的哀愁。

他进入长安,满以为济世理想可以实现,可是唐玄宗却把他视为寻欢作乐的工具,受到奸人污蔑,这时,诗人的苦闷忧虑时时
袭来,使诗人不得不拿起杯来,借酒消愁:“翳翳昏垫苦,沉沉忧恨催。

清秋何以慰?白酒盈吾杯”。

长安后期,而对小人谗言峰起,李白更加肆意纵酒。

李白“纵酒”是否就是一味“嗜其酣乐”?不是!“饮酒,非嗜其酣乐,取其昏以自富”。

诗人纵酒是为了有意麻醉自己,排解不被帝王重用的郁闷,是为了用饮酒来寄托自己的傲岸情绪,蔑视“珠玉买歌笑,糟糠养贤才”的现实,用一句话概括,是诗人排遣怀才不遇之愁的一种手段。

正如诗人自己所写道:”穷愁千万端,美酒三百杯。

愁多酒虽少,酒倾愁不来!”“涤荡千古愁,留连百壶饮”;“谁能春独愁,对此径须饮”。

可见,诗人饮酒,是因为心中有愁,饮酒主要是为了销愁,取得精神上的解脱。

离开长安到梁园、东鲁以后,诗人更热衷于以高歌痛饮来抒发自己不为朝廷重用的忧伤之情,他在《将进酒》中写道:“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钟鼓饌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用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由此可见,饮酒高歌实际是诗人倾吐胸中忧闷的代名词。

三、结语
李白的诗酒情结以及对后世的借鉴与启发。

1、浓郁的诗酒情结。

可以说,酒是李白生命的重要寄托。

其最突出的特征之一就是诗酒高度融合的诗酒精神,饮酒赋诗已成为李白最具特色的生命形式,而且一生兴致不减。

酒激诗兴,诗增酒趣,二者相得益彰。

酒是李白诗兴的最好激活物,诗是李白饮酒最美的雅化剂,醉酒赋诗是李白进入创作的最佳状态:“兴酣笔落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州”(《江上吟》)。

在李白身上,诗、酒、人完全融为一体。

现在,我们应该进一步认识到的是:李白先生的饮酒,不是单纯的行欢作乐,诗人本身也不是个整天只会喝酒的酒徒,李白诗酒情结所传递的是他的内心世界和文化内涵。

我认为,李白的诗酒情结表现得是他丰富的内心情怀和鲜明个性特征:真率坦诚、激情澎湃、任情而为、活力无限;而无论人生之途的得意或失路,诗酒都是李白宣泄情感和展示内心世界的最好的表达方式。

2、李白的饮酒对后世的启发与借鉴。

李白的酒意象诗中,无论是表现对理想的追求,还是表现对压迫的反抗,都有着火一样燃烧的激情。

在构建理想人格的过程中,李白不屈不挠,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奋斗,失意不灰心,艰难不退却。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是其自信的表现。

即使屡遭不幸,仍始终不悔。

“才力犹可倚,不愧世上雄。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突出表现了李白坚定的信念和乐观的人生态度。

在诗人的一身中,他的身心遭受了无数的磨难,然而诗人并没有被磨难压垮,而是愈挫愈奋,一直在追求建功立业。

即使是诗人晚年的饮酒诗,也保持着飞扬豪迈的气魄:“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宣州谢朓楼鉴别校书叔云》)。

可以看出,尽管李白在精神上受着苦
闷的重压,但在字里行间仍贯注着豪迈慷慨的情怀。

可以说,李白的理想人格,在政治出路遇到坎坷和阻塞之后不但没有减色,而且更加熠熠生辉,这就是李白的可爱之处,也是李白的可贵之处,更是李白的可敬之处。

李白的时代在那会儿算得上是一个开放的、多远的、盛世的时代,所以造就了李白这样一个集诗酒于一身的“诗仙”、“酒圣”。

但是,处在那样一个盛世的朝代,李白的饮酒不是单纯的行欢作乐,真正的,根本上的原因是诗人政治上的不得意,世态炎凉,故应及时行乐。

李白在政治上遭到严重挫折,但是他并没有因此而放弃,而退缩,依然持有“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雄心壮志以及“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潇洒魄气。

在诗酒中尽情地挥洒自己的才气,释放自己的苦闷,这样岂不快哉!饮酒不但可以解闷,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而且饮酒得灵感,诗人大笔一挥,天下万物尽在心中,即使官场上不达意,但诗人的精神在诗与酒中得到了高度的融合,激励着自己,更激励了后世一代又一代的华夏子民。

李白在政治上没有大展身手,尽管如此,他丝毫没有阿谀奉承,讨好君王,更不像有些奸臣宦官尽靠谗言来诬陷别人使自己得利,还整天在君王拍马屁,一个劲地使自己得势。

李白不然,他厌恶阿谀奉承,厌恶官场的丑恶嘴脸,宁愿自命不凡,傲岸自负,也不与之同流合污。

依然坚持自己狂傲自负,超凡脱俗,率真自然的个性到底,甘愿醉失天地,忘却忧愁,物我两忘。

再也找不出第二个李白了,李白先生走了,但他的诗酒精神至今仍然不衰。

但是,在如今这个物质的,金钱的,权势的,浮躁的,嘈杂的,残酷的社会里,人们为了得到物质上的满足,欲望日渐膨胀不停,为了金钱,为了权势,不惜出卖自己的人格,你争我斗,暗自较劲,冷战不停。

在这其中,有人斗赢了,有人却输了,于是赢了的尾巴翘了比天还高,输了的哭着喊着又是跳楼,又是自残,寻短见的......社会永远就是这么现实,早在李白先生那儿他就看得清清楚楚的了,诗人在官场上也输了自己,但是他没有选择跳江,更没有自己残害自己。

既然已经注定了与社会不合,又何必去强求,去自寻不愉呢?何不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抛开眼前,寻找精神上的安慰,天地之广,自然之大,岂没有自己的容身之处?失意不算什么,挫折不算什么,人活一世,什么都可以失去,什么都可以不在乎,唯独有一颗率真自然,渲尘不染的心才是最珍贵的,即使被摔到粉碎依然活力四射,魄气不减,世上独李白一人也!
作为华夏子孙的我们,当学李白的豪迈,学他失意后的洒脱,大度,不为世俗的打击而从此一蹶不振的潇洒魄气;学他的儒雅,学他“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狂傲自信;学他“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处事态度;学他的傲然自负,学他超凡脱俗,率真自然的个性特征;学他饮酒以醉失天地,忘却烦忧,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物我两忘的人生境界和天道合一的诗酒精神;学他的豪放慷慨的情怀,豪迈雄放的气概以及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总之,作为盛唐文化的巨人,李白的酒意象诗充分反映出诗人别具一格的人格力量。

“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

”这是杜甫对李白一生的概括,在中国封建社会那种个体意识受到正统思想压抑的文化传统中,李白在酒意象诗中表现出的那种个性,无疑有着巨大的魅力。

诗人在饮酒的豪情与激动中感受着生命的力量,抒发着对生命的热爱,流露出洒脱奔放的人生态度,值得后人借鉴一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