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德州市陵城一中2023年高三压轴卷生物试卷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3年高考生物模拟试卷
考生请注意:
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

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

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

)
1.除草剂敏感型的大豆经辐射获得抗性突变体,且敏感基因与抗性基因是1对等位基因。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突变体若为1条染色体的片段缺失所致,则该抗性基因一定为隐性基因
B.突变体若为1对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的片段缺失所致,则再经诱变可恢复为敏感型
C.突变体若为基因突变所致,则再经诱变不可能恢复为敏感型
D.抗性基因若为敏感型基因中的单个碱基对替换所致,则该抗性基因一定不能编码肽链
2.为治理蝗灾,古代劳动人民想出了很多办法,如唐人的“利用柴火诱杀成蝗”,宋人的“挖卵灭种”等;当代生态学家则提出,采取“改治结合”,即通过垦荒、修坝改变蝗虫的产卵环境,同时结合化学、生物防治等措施,可获得良好的治蝗效果。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柴火诱杀成蝗是利用行为信息传递的作用
B.“挖卵灭种”的主要目的是改变蝗虫种群的性别比例
C.“改治结合”治蝗措施的主要目的是降低蝗虫种群的K值
D.生物防治的优点之一是导致蝗虫种群的抗药基因频率降低
3.下图所示DNA分子片段中一条链含15N,另一条链含14N。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DNA连接酶和DNA聚合酶都催化形成①处的化学键
B.解旋酶作用于③处,而②是胸腺嘧啶脱氧核糖核苷酸
C.若该DNA分子中一条链上G+C=56%,则无法确定整个DNA分子中T的含量
D.把此DNA放在含15N的培养液中复制两代,子代中含15N的DNA占100%
4.如图①②分别表示不同的细胞,A表示相应物质。

不符合该模型的是
A.①效应T细胞②靶细胞,A抗体
B.①传出神经元②肌肉细胞,A神经递质
C.①胰岛B细胞②肝细胞,A胰岛素
D.①甲状腺细胞②垂体细胞,A甲状腺激素
5.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分为格里菲斯的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格里菲斯认为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含有某种基因使R型活细菌转化为S型活细菌
B.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没有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C.艾弗里认为DNA是使R型细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即DNA是遗传物质,而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D.艾弗里最关键的实验设计思路是设法把DNA与蛋白质分开,单独地、直接地去观察DNA或蛋白质的作用。

6.桔小实蝇是热带和亚热带瓜果的主要害虫,某种群雌雄比例为1∶1,研究人员分别在2010年和2013年采用诱捕器诱捕桔小实蝇雄成虫的方法来调查该种群的个体数量,结果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010年l-6月份桔小实蝇种群数量基本呈“S”型增长
B.2013年1-6月份桔小实蝇种群数量基本呈“J”型增长
C.2013年6月桔小实蝇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约为640头
D.推测可知,温度对桔小实蝇种群数量变化没有影响
7.某实验小组将野生型小鼠的促甲状腺激素受体基因敲除后获得了促甲状腺激素受体缺失突变型小鼠,研究了不同浓度的葡萄糖刺激对野生型小鼠和突变型小鼠胰岛素释放量的影响,结果如图所示。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突变型小鼠的血浆甲状腺激素浓度低于野生型小鼠的
B.敲除促甲状腺激素受体基因可能提高了胰岛B细胞对血糖的敏感程度
C.突变型小鼠体内血糖浓度较高会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
D.突变型小鼠甲状腺激素的负反馈调节作用明显减弱
8.(10分)广东地区高发的β地中海贫血症属于常染色体遗传病。

研究发现,由正常基因A突变成致病基因a,患者的β珠蛋白(血红蛋白的组成部分)合成受阻,原因如图所示(AUG、UAG分别为起始和终止密码子)。

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A.β地中海贫血症是β珠蛋白第39位氨基酸的编码序列发生了基因突变所致
B.该病体现了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合成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C.若异常mRNA进行翻译产生了异常β珠蛋白,与正常β珠蛋白相比,则该异常蛋白肽链更短
D.正常基因A发生了碱基对的替换,改变了DNA碱基对内的氢键数,突变成β地中海贫血症基因a
二、非选择题
9.(10分)2019年6月17日,新华社发布《屠呦呦团队放“大招”:“青蒿素抗药性”等研究获新突破》,屠呦呦团队近期提出应对“青蒿素抗药性”难题的切实可行治疗方案,并在“青蒿素治疗红斑狼疮等适应症”方面取得新进展。

某课题组为得到青蒿素产量高的新品系,让青蒿素合成过程的某一关键酶基因fps在野生青蒿素中过量表达,其过程图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酶1是____________,酶2分别是____________。

利用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时,使反应体系中的模板DNA
解链为单链的条件是加热至90-95℃,目的是破坏了DNA分子中的______键。

在构建重组Ti质粒的过程中,需将目的基因插入到Ti质粒的____________中。

(2)检验目的基因是否整合到青蒿素基因组,可以将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________________做成分子探针与青蒿素基因组DNA杂交。

理论上,与野生型相比,该探针与转基因青蒿素DNA形成的杂交带的量_________(填较多或较少)。

(3)据图分析,农杆菌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判断该课题组的研究目的是否达到,必须检测转基因青蒿素植株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14分)请回答基因工程相关问题:
(1)限制酶切割DNA分子时,断裂的是___________键。为了保证目的基因与载体的正确连接,通常用两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同的限制酶同时处理含目的基因的DNA片段与载体。
(2)若要通过反转录得到胰岛素基因,可从人体的___________细胞中提取mRNA。提取mRNA时,在提取液中一般要加入RNA酶抑制剂,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要在体外得到大量胰岛素基因,可采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技术,该技术过程中设计引物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需要”或“不需要”)知道胰岛素基因的全部序列。
(3)将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时,大肠杆菌本身___________(填“含有”或“不含有”)质粒。一般情况下不能用未经处理的大肠杆菌作为受体细胞,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14分)2019-nCov是2019年在武汉首次发现导致肺炎的新型冠状病毒(RNA病毒),世卫组织将其引发的疾病正式命名为2019冠状病毒病。

回答下列问题。

(1)2019-nCov能和细胞膜上的结合位点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结合从而入侵细胞。

从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功能方面分析,该现象说明____________。

(2)2019-nCov入侵机体后,引发机体产生_____细胞并与靶细胞结合,使靶细胞裂解死亡,吞噬细胞在特异性免疫过程中的作用______________。

(答出2点即可)。

(3)病愈后的病人在短期内一般不会再被感染的原因是___________ 。

一段时间后,制备出的该病毒疫苗不一定能发挥作用,其原因是____________。

12.在异彩纷呈的生物世界中,微生物似乎有些沉寂,但它们无处不在,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请回答下列问题:(1)处理由无机物引起的水体富营养化的过程中,好氧异养菌、厌氧异养菌和自养菌这三种类型微生物发挥作用的先后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菌落对微生物研究工作有很大作用,可用于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项即可)等工作中。

(3)营养缺陷型菌株因丧失合成某些生活必需物质的能力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

进行NH3→HNO2→HNO3的过程的微生物是____________(填“自养型”或“异养型”)。

(4)在腐乳制作过程中必须有能产生________的微生物参与,后期加入香辛料既能调节风味,还具有______________的
作用。

(5)果酒发酵装置内要留1/3空间,在发酵期的用途是初期______________,耗尽O2后进行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

)
1、A
【解析】
A、若突变体为1条染色体缺失导致,则可能是带有敏感型基因的片段缺失,原有的隐性基因(抗性基因)得以表达的结果,A正确;
B、突变体为1对同源染色体的片段都缺失导致的,经诱变再恢复原状的可能性极小,B错误;
C、突变体若为基因突变所致,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再经诱变具有恢复的可能,但概率较低,C错误;
D、敏感型基因中的单个碱基对发生替换导致该基因发生突变,也可能使控制的肽链提前终止或者延长,不一定是不能编码蛋白质,D错误。

2、C
【解析】
对农业害虫的防治主要有三种方式,分别为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和机械防治。

其中生物防治是最常用的一种防治手段,其优点也最明显。

对害虫防治手段之一是降低害虫种群K值。

【详解】
A、柴火诱杀成蝗主要利用了光这种物理信息,A错误;
B、杀死蝗虫的卵并不能针对雄性或雌性,没有改变种群的性别比例,B错误;
C、垦荒、修坝改变蝗虫的产卵环境可以影响蝗虫生存的环境,降低种群的K值,C正确;
D、生物防治是利用生物的种间关系来治理害虫,不会用到杀虫剂等药物,因此不会对蝗虫的抗药性进行选择,D错误;
故选C。

3、C
【解析】
分析题图:图示表示DNA分子片段,部位①为磷酸二酯键,是限制酶、DNA聚合酶和DNA连接酶的作用部位;②
处是碱基对;部位③为氢键,是解旋酶的作用部位。

【详解】
A、DNA连接酶和DNA聚合酶作用于①磷酸二酯键,A正确;
B、题图为双链DNA分子,而解旋酶作用于③氢键,②是构成DNA的基本单位,是胸腺嘧啶脱氧核糖核苷酸,B正确;
C、若该DNA分子中一条链上G+C=56%,依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另一条链上G+C=56%,整个DNA分子中
G+C=56%,A+T=44%,A=T,则T占22%,C错误;
D、把此DNA放在含15N的培养液中复制两代得到4个DNA分子,根据DNA的半保留复制特点,其中有一个DNA 分子的一条链含有14N,另一条链含有15N,其他3个DNA分子只含15N,因此子代DNA分子均含15N,D正确。

故选C。

4、A
【解析】
抗体不是由效应T细胞分泌的,且效应T细胞直接与靶细胞结合,A错误;在反射弧中,传出神经元分泌神经递质,作用于效应器(肌细胞),B正确;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可以作用于肝细胞,促进肝细胞中物质的氧化分解和肝糖原的形成,C正确;甲状腺细胞分泌的甲状腺激素过多时,可以作用于垂体细胞,抑制其分泌活动,D正确。

5、A
【解析】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详解】
A、格里菲斯认为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含有某种转化因子使R型活细菌转化为S型活细菌,A错误;
B、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没有证明DNA是遗传物质,B正确;
C、艾弗里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而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C正确;
D、艾弗里最关键的实验设计思路是设法把DNA与蛋白质分开,单独地、直接地去观察DNA或蛋白质的作用,D正确。

故选A。

6、B
【解析】
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
“ J”型增长曲线
条件: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

(理想条件下,实验室),无限增长曲线,呈指数增长的曲线,与
密度无关;
“ S”型增长曲线
条件:资源和空间都是有限的,与密度有关。

【详解】
A、2010年,5-6月份桔小实蝇种群数增长高于3、4月份,不符合“S”型曲线增长速率先增大后减小的特点,A错误;
B、2013年l-6月份,根据曲线图估读数据,雄虫种群诱捕数量呈“J”型,而雌雄数量比为1:1,故推测
桔小实蝇的种群数量基本符合“J”型曲线增长,B正确;
C、640头只是2013年6月每诱捕器捕获的雄蝇数量,不代表种群总量,C错误;
D、根据曲线图可知种群数量变化受季节影响,可能是温度变化引起的,D错误。

故选B。

7、B
【解析】
甲状腺激素的分泌有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

从图中看出,高血糖刺激下,野生型小鼠的胰岛素含量明显比突变型小鼠高,说明促甲状腺激素受体缺失突变型小鼠胰岛B细胞对血糖的敏感度降低。

【详解】
A、根据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过程,促甲状腺激素受体缺失,导致甲状腺不能接受到促甲状腺激素的刺激,所以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A正确;
B、根据分析敲除促甲状腺激素受体基因的小鼠在高血糖的刺激下胰岛素含量较低,说明降低了胰岛B细胞对血糖的敏感程度,B错误;
C、胰高血糖素是升高血糖含量,所以血糖浓度较高会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C正确;
D、由于促甲状腺激素受体缺失,所以突变型小鼠甲状腺激素的负反馈调节作用明显减弱,D正确。

故选B。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甲状腺激素和血糖调节的知识,理解分级调节、和血糖调节的基本过程结合题干信息进行分析。

8、B
【解析】
分析图解可知,过程①表示遗传信息的转录,过程②表示翻译。

图中可以看出,基因突变后,密码子变成了终止密码子,因此会导致合成的肽链缩短。

【详解】
AD、β地中海贫血症是正常基因A发生了碱基对的替换,即由G→A,G/C碱基对3个氢键,A/T碱基对含两个氢键,
改变了DNA碱基对内的氢键数,突变成β-地中海贫血症基因a,导致β珠蛋白第39位氨基酸的编码序列发生了基因突变,AD正确;
B、该病体现了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合成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B错误;
C、图中看出,替换后的部位转录形成的密码子为UAG,该密码子为终止密码子,因此若异常mRNA进行翻译产生了异常β-珠蛋白,则该异常β-珠蛋白与正常β-珠蛋白相比,则该异常蛋白肽链更短,C正确。

故选B。

二、非选择题
9、逆转录酶限制酶氢T-DNA fps基因、fps基因的mRNA 较多农杆菌可感染植物,将目的基因转移到受体细胞中青蒿素产量
【解析】
基因工程技术的基本步骤:
(1)目的基因的获取:方法有从基因文库中获取、利用PCR技术扩增和人工合成。

(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基因表达载体包括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和标记基因等。

(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根据受体细胞不同,导入的方法也不一样。

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的方法有农杆菌转化法、基因枪法和花粉管通道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最有效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的方法是感受态细胞法。

(4)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分子水平上的检测:①检测转基因生物染色体的DNA是否插入目的基因--DNA分子杂交技术;②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了mRNA--分子杂交技术;③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

个体水平上的鉴定:抗虫鉴定、抗病鉴定、活性鉴定等。

【详解】
(1)据图示可知,酶1促进逆转录的过程,故为逆转录酶,酶2用于切割目的基因和质粒,故为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利用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时,使反应体系中的模板DNA解链为单链的条件是加热至90-95℃,目的是破坏了DNA 分子中的氢键,构建重组Ti质粒的过程中,需将目的基因插入到Ti质粒的T-DNA中。

(2)检验目的基因是否整合到青蒿基因组,可用DNA分子杂交法,即将fps基因、fps基因的mRNA做成分子探针与青蒿基因组DNA杂交。

由于产量增高,故与野生型相比,该探针与转基因青蒿DNA形成的杂交带的量较多。

(3)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中常用的方法是农杆菌转化法,由图可知,农杆菌的作用是感染植物,将目的基因转移到受体细胞中,判断该课题组的研究目的是否达到,必须检测转基因青蒿植株中的青蒿素产量,若产量增高,则说明达到了目的。

【点睛】
本题考查了基因工程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要求考生识记基因工程的原理、操作工具及操作步骤等,掌握各步骤中的相关细节,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解答。

10、磷酸二酯识别序列和切割位点胰岛B 防止mRNA(RNA)被降解PCR 不需要不含有
未经处理的大肠杆菌吸收外源DNA的能力较弱
【解析】
1、限制酶能够识别双链DNA分子的某种特定核苷酸序列,并且使每一条链中特定部位的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断裂。

2、PCR全称为聚合酶链式反应,是一项在生物体外复制特定DNA的核酸合成技术。

PCR技术的原理是DNA复制,需要的条件有:模板DNA(目的基因所在的DNA片段)、原料(四种脱氧核苷酸)、一对引物(单链的脱氧核苷酸序列)、热稳定DNA聚合酶(Taq酶)。

【详解】
(1)根据限制酶的作用可知,限制酶切割DNA分子时,断裂的是磷酸二酯键。由于同种限制酶切割得到的目的基因或质粒的两端黏性末端相同,会出现自体相连的现象,所以为了保证目的基因与载体的正确连接,通常用两种识别序列和切割位点不同的限制酶同时处理含目的基因的DNA片段与载体。
(2)由于胰岛素基因只在胰岛B细胞中表达,所以若要通过反转录得到胰岛素基因,可从人体的胰岛B细胞中提取mRNA。提取mRNA时,在提取液中一般要加入RNA酶抑制剂,其目的是防止mRNA(RNA)被降解。

可采用PCR 技术在体外扩增目的基因。

在利用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时,只需要一段已知目的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以便合成引物,而不需要知道胰岛素基因的全部序列。
(3)质粒上的抗性基因一般用作标记基因,为了便于筛选导入了重组质粒的大肠杆菌,在将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时,所选的大肠杆菌本身一般不含有质粒。若用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一般情况下,不能直接用未处理的大肠杆菌作为受体细胞,原因是未处理的大肠杆菌吸收质粒(外源DNA)的能力极弱,常用Ca2+处理使之成为易于吸收外源DNA的感受态细胞。

【点睛】
本题考查基因工程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知识点的识记、理解和掌握程度,要求考生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一定的判断能力,能构建一定的知识网络。

11、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是相对的效应T 摄取、处理、呈递抗原;吞噬消化抗原、抗体结合后形成的沉淀体内存在有特异性抗体和记忆细胞该病毒是RNA病毒,结构不稳定,容易发生基因突变
【解析】
1、细胞膜的功能特点是具有选择透过性,即可以让水分子自由通过,细胞要选择吸收的离子和小分子也可以通过,而其他的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则不能通过。

2、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两方面:细胞需要的物质进入细胞,细胞不需要的物质,不能进入细胞;细胞中的代谢废物和有害物质必须排出细胞外,细胞中重要的物质和结构不能排出细胞。

3、体液免疫的大致过程:大多数病原体经过吞噬细胞等的摄取和处理,暴露出这种病原体所特有的抗原,将抗原传递
给T细胞,刺激T细胞产生淋巴因子。

少数抗原直接刺激B细胞。

B细胞受到刺激后,在淋巴因子的作用下,开始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大部分分化为浆细胞,产生抗体,小部分形成记忆细胞。

抗体可以与病原体结合,从而抑制病原体的繁殖和对人体细胞的黏附。

在大多数情况下,抗原、抗体结合后会发生一系列变化,如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进而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

记忆细胞可以在抗原消失后很长时间内保持对这种抗原的记忆,当再次接触这种抗原时,能迅速增殖分化,快速产生大量的抗体。

【详解】
(1)细胞膜能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细胞需要的营养物质可以从外界进入细胞,细胞产生的代谢废物可以排出细胞,而细胞内的核酸等重要成分不会流出细胞;但细胞膜对物质进出细胞的控制作用是相对的,环境中一些有害物质也能进入细胞,如CO、某些病菌和病毒等。

(2)2019-nCov入侵机体后,引发机体产生细胞免疫,产生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结合,使靶细胞裂解释放病毒。

进入机体的大多数病原体经过吞噬细胞的摄取和处理,暴露出这种病原体所特有的抗原,并将抗原呈递T细胞;抗原、抗体结合后会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进而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

(3)病愈后的病人体内存在针对该病毒的特异性抗体和记忆细胞,可在抗原消失很长时间内保持对这种抗原的记忆,当病毒再次进入机体时,会迅速作出反应将其消灭清除。

2019-nCov为RNA病毒,单链RNA结构不稳定,容易发生基因突变,可能导致表面抗原改变,不能被疫苗识别。

【点睛】
本题通过2019-nCov,考查细胞膜的功能、免疫调节的相关知识,主要考查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12、自养菌—好氧异养菌—厌氧异养菌分离菌种、鉴定菌种、细菌计数、选种育种(答出两项即可) 能自养型蛋白酶防腐杀菌供菌种有氧呼吸大量繁殖酒精发酵
【解析】
1、营养缺陷型是指野生型菌株由于基因突变,致使细胞合成途径出现某些缺陷,丧失合成某些物质的能力,如氨基酸、维生素、碱基等的合成能力出现缺陷,必须在基本培养基(野生型菌株最低营养要求)中添加缺陷的营养物质(补充培养基)才能正常生长的一类突变株。

2、果酒制作的原理是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酵母菌最适宜生长繁殖的温度范围是18~25℃,因此酒精发酵的条件是无氧且温度控制在18~25℃,酸性条件下,重铬酸钾与酒精反应呈现灰绿色,因此可以用酸性重铬酸钾溶液检测发酵过程是否产生酒精;果醋制作的原理是在氧气充足的条件下,醋酸菌将葡萄糖或酒精转化成醋酸,醋酸菌是好氧菌,最适宜生长的温度范围是30-35℃,因此醋酸发酵时应该持续通入氧气并将温度控制在30-35℃;腐乳制作过程中多种微生物参与了发酵,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毛霉,毛霉等微生物产生蛋白酶能将豆腐中的蛋白质转化成小分子肽和氨基酸,脂肪酶将脂肪转化成甘油和脂肪酸;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的测定原理是在盐酸酸化的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后,与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形成玫瑰红色染料。

【详解】
(1)处理由无机物引起的水体富营养化,由于缺少有机物,所以早期是自养菌,之后好氧异养菌,最后厌氧异养菌,三种类型微生物按照这样的先后顺序发挥作用。

(2)菌落对微生物学工作有很大作用,可用于科研等很多方面,如分离菌种、鉴定菌种、细菌计数、选种育种等。

(3)基本培养基中含有碳源、氮源、生长因子、水和无机盐等营养,营养缺陷型菌株能生长。

进行
的过程的微生物是硝化细菌,是自养型生物。

(4)在腐乳制作过程中必须有能产生蛋白酶的微生物参与蛋白质的水解,后期加入香辛料既能调节风味,使口感良好。

还具有防腐和杀菌的作用,提高产品质量。

(5)果酒发酵装置内要留1/3空间,在发酵期的用途是初期菌种有氧呼吸产生大量能量,使菌种大量繁殖,耗尽O2后进行酒精发酵。

【点睛】
对于果酒、果醋、腐乳和泡菜制作的过程、原理、菌种及发酵条件的比较记忆是本题考查的重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