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政治一轮总复习第三单元全面依法治国第七课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课件部编版必修3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断加强法治中国建设 努力增进人民美好福祉 材料 2021年12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五次集体 学习,就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 话,是继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后对加快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 又一重大战略部署,是习近平法治思想又一重大理论成果,是指导新时代法治中 国建设的又一纲领性文献。我们要深学笃行习近平法治思想,始终坚持党的领导 这个根本保证。只有在党的领导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坚持党领导 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健全党领导全面依法治国的制度和工作 机制,才能确保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行稳致远。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 个根本定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是扎根中国文化、立足中国国情、解
2.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原则 (1)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 原因
最根本的保证 ①必须坚持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把依法治 要求 国与依法执政统一起来。②作为执政党,中国共产党必须切实尊重宪 法法律权威,模范遵守宪法法律,坚持依宪执政和依法执政
治道路,①③符合题意。故选C项
考向二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原则
[典例2] 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必须坚持厉行法治,推进科
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为深化依法治国实践,成立了中央全
面依法治国领导小组,加强对法治中国建设的统一领导。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
①必须坚持法治建设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护人民 ②总目标是纠
【综合提升】 准确理解法的政治职能与社会职能的关系
项目
政治职能
社会职能
含义 法维护一定阶级统治的作用 法管理一定社会公共事务的作用
体现国家政权的性质,确认统 ①维护人类社会的基本生活条件。
区别
治阶级的统治地位;镇压被统 ②发展社会生产力。
表现
治阶级的反抗;调整统治阶级 ③发展社会文化。
内部关系;维护经济基础
正一些党政领导干部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 ③保证人民享有权利承担
义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共同富裕 ④旨在促进部分维权意识薄弱的公民
学法、懂法、守法、用法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A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坚持法治建设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护人
民,以保障人民根本权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保证人民享有权利承担义务,维护
[典例2] 当代我国法治建设的进程如下:
年份
法治建设的进程
1954年 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颁布,初步奠定我国法治建设的基础
1997年 党的十五大第一次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方略
2014年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对法治建设作出全面部署
从中可以看出( ) ①人民是依法治国的主体和力量源泉 ②我国人权的法治保障取得巨大成就 ③我国依法治国的水平不断得到提高 ④目标与原则
1.准确认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①法律是治国之重器,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 ②要推动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不断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
原因 业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全 面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③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革 命,关系党执政兴国,关系人民幸福安康,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
(5)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根本 原因
遵循 必须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同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相适应,总结和运用党 领导人民实行法治的成功经验,围绕社会主义法治建设重大理论和实践 要求 问题,推进法治理论创新,发展符合中国实际、具有中国特色、体现社 会发展规律的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为依法治国提供理论指导
④发挥好党在依法治国中的主体作用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错误项:资本主义法治思想有糟粕也有精华,不能一概防范,②错误;
人民是依法治国的主体和力量源泉,党是领导力量,④错误 方法 技巧 直接选:“走适合自己的法治道路,决不能照搬别国模式和做法”,启
示我们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
【综合提升】 1.准确理解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
2.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关系
项目
依法治国
以德治国
实施方 以国家强制力作为实施的 主要靠社会舆论、内心的道德信念和修
式不同 后盾
养等力量来获得实施和维护
侧重点是保证各项工作都

侧重点是通过社会舆论与内心信念促使
发挥的 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

人们自觉养成良好习惯和规范良好道德
④规范某些技术指标
联系
政治职能是法的作用的核心,决定社会职能;社会职能是政治职 能的基础和体现,二者是统一的
考向一 马克思主义是我国法治建设的理论基础 [典例1] 马克思、恩格斯指出:“你们的观念本身是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和所有 制关系的产物,正像你们的法不过是被奉为法律的你们这个阶级的意志一样,而 这种意志的内容是由你们这个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来决定的。”对这段话认识正 确的是( ) A.法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 B.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离不开各种社会规范 C.法体现统治阶级意志,生产方式是其决定性因素 D.社会主义法比资本主义法更能够适应经济基础
(5)法的功能:法在国家治理中既具有政治职能,又具有社会职能。 ①政治职能:即法维护一定阶级统治的作用。 ②社会职能:即法管理一定社会公共事务的作用。
3.新中国法治建设的成就 (1)一国法治的决定因素:由该国的国情和社会制度所决定并与其相适应。 (2)中国人民的法治实践: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中国人民的主张、 理念,也是中国人民的实践。 (3)巨大成就。 ①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②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水平不断提高。 ③人权的法治保障取得巨大成就。
社会公平正义,促进共同富裕,①③符合题意;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②错误;任何公民都需要
学法、懂法、守法、用法,④错误。故选A。
关键 能力
学科 素养
辨识与判断:正确区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认清任何公民都需要 学法、懂法、守法、用法,不只是部分维权意识薄弱的公民学法、懂法、 守法、用法。认清人民是依法治国的主体 本题通过考查全面依法治国必须法治建设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 民、保护人民,以保障人民根本权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保证人民依法 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承担应尽的义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共 同富裕,考查学生的科学认知与求真务实素养,也启发和引导学生进行 正确的价值判断与行为选择
原因 平等是社会主义法律的基本属性 ①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必须尊重宪法法律权威,都必须在宪法法律范围内 活动,都必须依照宪法法律行使权力或权利、履行职责或义务,都不得
要求 有超越宪法法律的特权。②必须维护国家法制统一、尊严、权威,切实 保证宪法法律有效实施,绝不允许任何人以任何借口任何形式以言代法、 以权压法、徇私枉法
(2)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人民是依法治国的主体和力量源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保证人民当家 原因
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 必须坚持法治建设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护人民,以保障 要求 人民根本权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 承担应尽的义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共同富裕
(3)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无关项:材料是法治建设的进程,未涉及人民是依法治国的主体和力量源 泉,①不符合题意;材料是法治建设的进程,未涉及我国人权的法治保障 方法 取得巨大成就,②不符合题意 技巧 直接选:通过当代我国法治建设的进程看出,我国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我国依法治国的水平不断得到提高,③④符 合题意。故选D项
(4)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原因 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 ①必须坚持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培育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 ②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以法治体
要求 现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 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实现法律和道德相辅相成、法治和德 治相得益彰
C “法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概括了法的产生,材料未涉及, A项错误。“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离不开各种社会规范”强调的是社会规范对社 会的存在和发展的作用,材料未涉及,B项错误。“你们的观念本身是资产阶级的 生产关系和所有制关系的产物,正像你们的法不过是被奉为法律的你们这个阶级 的意志一样,而这种意志的内容是由你们这个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来决定的”, 这段话强调了法的阶级性,强调了生产方式是法的决定性因素,C项正确。材料未 涉及社会主义法与资本主义法的比较问题,“社会主义法比资本主义法更能够适 应经济基础”说法笼统,要具体看适应什么样的经济基础,D项错误。
1.我国法律发展的历史 (1)法律的产生、本质和作用。 法律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法律体现着统治阶级的意志,是实 现国家职能的工具,它既维护公共管理秩序,也保障正常的社会生活。 (2)中国古代的法治历程。 我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多年文明史的古国,中华法系源远流长。春秋战国时期,我 国开始制定成文法,并通过铸刑鼎、书竹简等方式发布法律。西汉时期,儒家思 想成为政治生活的主导思想,强调礼法结合。唐朝时期,我国形成了较为完备的 封建法典,并为以后历代封建王朝所传承和发展。
作用不 法必严、违法必究,实现
行为,约束和制止不道德和不文明行为,
同 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
形成扶正祛邪、扬善惩恶的社会风气
法律化
续上表
联系
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互渗透、相互补充、相辅相成。以德治国是 依法治国的前提,德治对法治的实施具有指导和保障作用,以德治 国将更好地推动依法治国进程;法治为德治目标的实现提供一定的 法律保障,是德治的发展与延伸,法治对德治理念的弘扬也有一定 的促进作用
必修3
政治与法治
第三单元 全面依法治国
【思维导图】
第七课 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答案:①人类社会 ②统治阶级 ③源远流长 ④阶级 ⑤国家 ⑥社会物质生 活条件 ⑦生产方式 ⑧社会主义法 ⑨国家制定 ⑩国家强制力 ⑪国情 ⑫宪法 ⑬依法行政 ⑭人权 ⑮中国共产党 ⑯人民主体地位
核心考点一 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
考向一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
[典例1]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走对路,走适合自己的法治
道路,决不能照搬别国模式和做法,决不能走西方“宪政”“三权分立”“司法
独立”的路子。这给我们依法治国的启示是( )
①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②防范一切资本主义法治思想的侵蚀
③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
总目标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续上表
①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习近平法 治思想。②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 具体 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③ 要求 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 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 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2.马克思主义是我国法治建设的理论基础 (1)法的产生:法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随着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出 现而逐步产生的。 (2)法的本质:在阶级社会中,法反映的是该社会中在经济上、政治上居于统治地 位的阶级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 (3)法的决定因素:马克思主义认为,法所反映的统治阶级意志的内容最终是由社 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 (4)法是维持社会秩序、调整社会关系的一种社会规范。 ①内涵:法反映并调整一定的社会关系,用规定权利和义务的方式规范人们的行 为。法确认、保护和发展有利于统治阶级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 ②特点:A.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社会规范。制定和认可是国家创制法律规范 的两种基本形式。B.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具有普通约束力的社会规范。
关键 能力
学科 素养
辨识与判断:材料强调法的阶级性,强调生产方式是法的决定性因素, 未涉及法的产生,未涉及社会规范对社会的存在和发展的作用,未涉 及社会主义法与资本主义法的比较问题 本题通过考查对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一段话的理解,既考查了学生的分 析与综合能力,又考查了学生对不同答案的辨识与判断能力
考向二 新中国法治建设的成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