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筒温度场研究

合集下载

高凝原油井筒温度场影响因素研究

高凝原油井筒温度场影响因素研究

高凝 原 油 井筒 温 度场 影 响 因素研 究
姚传 进 雷 光伦 吴 川 ● , , 达 蒋 宝云 刘 海庆 高 , ,
(.中 国石 油 大 学 ( 东 ) 1 华 石油 工 程 学 院 , 东 青 岛 2 6 5 ;.中 国 石化 胜利 油 田鲁 明 油 气 勘 探 开 发有 限公 司 , 山 6552 山东 东 营 2 7 0 ) 5 0 0
摘 要 : 凝原 油 由 于含 蜡 量 高 、 固点 高 , 高 凝 井筒 结 蜡 严 重 , 开采 效 果 差 。根 据 传 热 学基 本 原 理 , 立 了高 凝 原 建
油 井筒 温 度 场 数 学模 型 , 并选 取 了潍 北 油 田的 4口生 产 井 , 影 响 井 筒温 度 场 的 因素 进 行 了 分析 。 结 果 表 明 , 井 对 油 产 液 量 、 积含 水 率 、 管 导 热 系数 和 电 热杆 加 热 功 率 对 井 筒 温 度 影 响 较 大 , 产 时 间 对 井 筒 温 度 的 影 响 较 小 ; 体 油 生 油
井产 液 量 、 管 导 热 热 阻 和 电 热杆 加 热 功 率 的增 加 对 改善 井 筒结 蜡 状 况有 利 , 体 积 含 水 率 ( 化 水 ) 增 加 对 井 油 而 乳 的
筒 结 蜡 具 有 恶 化 作 用 , 筒 电 热杆 加 热 存 在 最 优 的加 热 参 数 ; 取 增 产 ( 提 液 、 裂 、 水 等 ) 原 油 破 乳 、 温 油 井 采 如 压 泣 、 保 管 以及 井筒 电热 杆 加 热 等 措 施 , 可有 效 改善 高凝 原 油 的流 动 性 , 实现 高凝 原 油 的正 常举 升 。
do g, 6 5 5 Ch n ; . Lu ig Oi a d Ga plr to & De eo me tLt , n pe h n l Oi— n 2 6 5 , ia 2 m n l n sEx o a i n v l p n d. Sio cS e g i l

井下电潜式往复泵举升系统的井筒温度场分布研究

井下电潜式往复泵举升系统的井筒温度场分布研究
+ h R 焘 +o ) t ( 2
其 中 : 为 井 筒 内流 体 的对 流 换 热 系 数 , ( ・ a w/ m。 K)a为油 管 管 壁 的 导热 系 数 , ( ・ ; 为 油 ; w/m K)

套环空内流体 的对流换热系数 , ( ・ , 为套 w/m K)
传 热 学 和能 量守恒 原理 , 建立 了井 下 电潜 式往 复泵 系统 的井 筒温度 场模 型 。 型 中考虑 了不 同井段 的传 模
热 热阻 情况 和 电机 、 电缆 和泵 的 热 量产 生规律 , 为准确 的体 现 了井 筒温度 场 的 实际 情况 , 较 为油 田中井 下 电潜 式往 复泵举 升: 下 电潜 式往复 泵 I 筒温度 场 ; 井 井 影响 因素
中图分类号 : E 3+ 3 T 93 .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06 7 8 (0 1 1一O 3一O 10- 912 1 )4 1 3 3 如图1 所示, 在某一深度取一长度为d 的微元 , z
建 立能 量平衡 方 程 :
,T {
井下 电潜式往复泵举升系统是一种用直线 电机 作为井下动力源的举升系统 。整个系统不包含抽油
度 , m。 w/
3 计 算结 果分析
对于井下 电潜式往复泵 , 产液量与泵功率成 比 例 , 电缆产 生的热 流 密度与 电流 平方 成 比例 , 以 而 所
电缆产热 可 以作为产 出流体 的加热 电源 。 同时 , 电机 也 是产 出流体 的热源 。这 对于 举升 稠油 和含 蜡原 油 十 分有利 。
杆 , 以有 效地 减小 偏磨 , 高 系统效 率 。为 了对该 可 提 系统 进 行 优 化设 计 , 必须 对 井 简 温 度 场 的分 布 进 行

海上稠油热采井井筒温度场模型研究及应用.

海上稠油热采井井筒温度场模型研究及应用.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2012年 6月第 34卷第 3期Journal of Southwest Petroleum University (Science &Technology EditionV ol. 34No. 3Jun. 2012编辑部网址:http ://文章编号:1674– 5086(2012 03– 0105– 06DOI :10. 3863/j.issn. 1674– 5086. 2012.03. 015中图分类号:TE355文献标识码:A海上稠油热采井井筒温度场模型研究及应用 *李伟超, 齐桃, 管虹翔, 于继飞, 隋先富中海油研究总院, 北京东城 100027摘要:海上稠油油田的开发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多元热流体吞吐是一项集热采、烟道气驱等采油机理于一体的新型、高效稠油开采技术, 该技术在渤海油田进行了现场试验并取得了成功。

以渤海 M 油田多元热流体吞吐实验井为例, 介绍了海上稠油油田多元热流体吞吐工艺的特点; 研究了热流体吞吐井各传热环节及井筒温度场分布模型, 建立了井筒综合传热系数的计算方法, 并以海上实际热流体吞吐井为例进行了计算。

在此基础上, 模拟了隔热油管导热系数、下入深度、多元热流体组成等工艺参数对热采效果的影响, 并得到了一些有益的结论, 为海上稠油油田规模化热力采油工艺方案优化设计起到指导性作用。

关键词:海上油田; 稠油; 多元热流体; 吞吐; 热采网络出版地址:http :///kcms/detail/51.1718.TE.20120517.1604.015.html李伟超, 齐桃, 管虹翔, 等. 海上稠油热采井井筒温度场模型研究及应用 [J ].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 34(3 :105– 110. Li Weichao, Qi Tao, Guan Hongxiang, et al .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of Wellbore Temperature Field Models for Thermal Recovery Well in Offshore Heavy Oilfield [J ]. Journal of Southwest Petroleum University :Science &Technology Edition , 2012, 34(3 :105– 110.引言在海上油田稠油开采过程中, 由于受到环境条件、作业空间、操作成本等因素的影响, 陆地油田常规热采开发方式和工艺技术 [13]的应用受到很大限制, 其开采难度远远高于陆上稠油油田。

洗井过程中井筒温度场计算

洗井过程中井筒温度场计算

间增加变化的幅度越来越小。这是因为刚开始洗井时地 层温度与洗井液的温差较大 , 随着洗井时间的增加 , 周围 地层的温度会升高, 进而井筒温度也升高。 但是随着洗井 时间的增加 , 井筒与地层之间的热交换趋于稳定, 周围地 层的温度变化幅度逐渐变小 ,井筒温度场的变化幅度也
越来 越小 。 同时 ,比较 图 3 图 2 与 ,也可 以看 出随着洗 井
时 的洗 井 温度 场 曲 线 , 图 中洗 井 井 筒温 度 场 是一 稳 定 的
时间的增加 ,非稳态模型计算的井筒温度场与稳态模型 计算的结果的差距逐渐变小。
一 硅 收
。专| 暑 耋
啪 |晰暑 毫 未 { 批晰 晰m 毫
温度场分布曲线。洗井持续时间较短 ,一般情况下为 2 ~ 4 小时 ,在这个时间段内,随着热洗的进行 ,地层温度逐 渐变化 ,所以井筒 内洗井液的温度也是逐渐变化的,所 以, 对于洗井工艺的井筒温度场计算 , 非稳态的洗井温度
【】G. AUL W I L TE: v r— alHe tTr n — 3 P L HI O e l a a s fr Co fiin s i ta An t Wae n eto e efce t n S e m d Ho tr I jcin



_ _
We … .. . MA 16 :0 ~6 5 l JP T. Y,9 76 7 l . l
s8.S 5 5鲁 5
温度

作者简介 : 李景全 ,92 19 年毕业于西安石油大学采油工
图 2 稳态地层热阻 的洗井 温度场 曲线
程专业 ,现在河南油 田从事采油工程技术管理工作。盈 匹
5 1 不 同地 层 热 阻计算模 型 的影 响 .

注入井井筒二维瞬态温度场的数值模拟

注入井井筒二维瞬态温度场的数值模拟

[ ]何 建华 , 树 林 .高 含水 期 微 观 剩 余 油 分 布 研 究 口] 3 张 .石 油 天 然
气 学 报 ( 汉 石 油 学 院 学 报 )2 0 ,8 4 :4—4 . 江 ,0 6 2 () 3 03 4 [ ]贾 忠伟 , 清 彦 .水 驱油 微 观 物 理 模 拟 实 验 研 究 [] 4 杨 J .大 庆 石 油
地 质 与 开发 , 0 2 2 ( ) 4 — 9 2 0 , 1 1 : 64 .
余 油 以提高采 收率 。在 特 高含水 期 ,中高渗样 品 的 剩 余油少 部分分 布在 T 为 7 1 ~1 5 0ms . 9 5 . 的孔 隙 内 ,集 中分布在 T 为 2 . ~6 . 6 8 4 5ms的中孔 隙 内,
础 ,根 据 能 量 守恒 方 程 ,将 整 个 井 筒二 维剖 面 按 轴 向和 径 向 划 分 成 一 定 数 目的控 制 体 ,建 立 一 系
列控 制体 的瞬 态能量 平衡 方程 ,便 可得 到整 个井 筒在不 同注入 时 间的温度 分布 。根据 注入 井工 艺
特 点 , 建 立 注入 过 程 中 井 筒 二 维 瞬 态 温 度 场 预 测 模 型 , 给 出模 型 的 定 解 条 件 , 并 采 用 有 限 差 分 法
a T 2 ( 一 T1 I 。 l hi T ) Ql
( )模 型系 统 中的各热 物性参数 保持 恒定 ,不 2
随温 度 、时间变 化 。
( )井 筒液体 不可压 缩 ,液体 密度 、热传 导率 3
和 比热 等参 数与温 度无关 。 ( )原 始地层 温度呈 线性 分布 。 4
4 2
《 气田地 面工程》第 3 卷第 1 2 1.1 试验研究> 油 0 期(010)(

高凝油井筒温度场分析及热力参数优选

高凝油井筒温度场分析及热力参数优选
理模 型
当 不考虑循环流体的流速时, 右端为零, (3)式 简化为稳态传导方程, 这时井筒壁和井周围介质的 传热规律服从这一方程。而当循环液的流速 u : 0 A 时, 这时同时存在传导和对流两个物理过程, 产出液 流速由下至上, 循环液在内环空中由上至下, 外 再由 环空由 下而上(开式水力活塞泵循环液由油管内至 上而下, 混合液从套管内至下而上返出) 。这一过程 比较复杂, 油井的井身结构、 隔热材料的性质、 地下 介质特性、 循环液的温度流量等都会影响井筒温度 的最终分布, 用有限元法无法求解这多介质的对流
图3 开式水力活塞泵温场计算物理模型
‘ 一 ‘
{! !
- 臼卜
D ( 177.8套管
有限元网 格划分同心管柱开式水力活塞泵动力 液循环温场。如图 4 所示, 只是 MN 代表泵的下人 深度, 轴向等分 20 份, 径向不等分 12 份, 1一18 为 计算系统中 介质的分类, 为求域的外边界。 BC
扩散方程。
采用热液为动力液的开式水力活塞泵井筒温场 有限元分析的物理模型如图 3 所示。
0 62油管
{卜1.8W D ( 79 7
水力活塞泵 封隔器
2.物理模型 ( 1)热液循环同心管柱井筒温场的物理模型 计算热循环闭式同心管柱井筒温场的物理模型 如图1, 此模型为轴对称系统, 其子午面的网格划分 如图2 所示。在油管及管壁处的单元极为细长, 长 宽比 1了; l o 达
〔 作者简介」 孟庆学, 19“ 年出生, 男, 毕业于大庆石油学院, 主要研究 向为高凝油开采理论及配套的采油工艺作业技术。
油 气 井 测 试
2007 年 12 月
入 I 一, 厂 + 二下 、d r T T 一 一

电潜泵井泵下掺稀井筒温度分布计算模型研究

电潜泵井泵下掺稀井筒温度分布计算模型研究

入稀 油通 道 ,油 管 内空 问为 地层 产 出流 体与 掺入 稀 油的 混合 流体 的 流动 通道 , 掺 入 稀油 与 地层 产 出流体 的 掺入 点在 流 图1潜油 电泵井油套环空泵下
体 导 向护 罩 的最 底端 。 2 井 底至 掺入 点 的井 简流 体 温度 计算
掺稀油举升工艺结构示意图
/ m; 为 地 层 温 度 , ℃

H, 为 井深 ,m; 为地 温梯度 ,℃
( 2)
T —ml
( 1 O)
解 微 分方 程 ( 1 ),得 :

式 中: t a d 为 电机发 热 使 流体 的升 温 ,℃ ; N 为电机 的 功 率 , A 2Biblioteka , 。 : +
+ ( 一 , )
( 3 )
W ;r l 电机 效 率 ,小数 。则泵 入 口的温 度 为 :
了依 据
关 键词
电潜 泵
泵下掺 稀 稠 油 温度 分 布
稠油油藏 流体性质具有高粘度 、高矿化度 、高含硫 、高密
度 、中高 含 蜡 等特 征 ,因此 多 采 用 掺稀 降粘 举 升 一 。举 升 方 式
潜 油 电机 下端 ,此 过程 油 套环 空掺 入稀 油 与油管 内的混 合流 体之
式中: H, 为 油管 最低 端至 井底 的距 离 ,1 1 1 ; L , 为尾 管长 度 (即掺 入 点 至 电机 最底端 的 距 离 ), 1 1 ; L 为 泵体段 的 长度 ,n
其中,
件决 定 ,
) 可由公式 ( 1 3 ) 求得, C 与C : 的值可由边界条
1 潜 油 电泵 井泵 下掺 稀油 举升 工 艺井 筒流 体 温度模 型

高温高压深井产出时井筒温度场分析

高温高压深井产出时井筒温度场分析

高温高压深井产出时井筒温度场分析郑杰;张雅荣;李洁月;窦益华【摘要】井筒温度变化导致套管环空温度变化、压力变化,导致套管外束缚空间的液体受热膨胀而导致的压力升高.因此,根据井身结构及储层特点,运用质量、动量、能量守恒原理及热力学第一定律,根据井筒流体纵向传热和井筒对地层传热特点,分别建立方程并给出边界条件,采用递推法循环迭代,得到井筒及套管与井眼环空和围岩的温度场.通过研究得到:随着产液量的下降,产液温度、A环空、B环空、C环空温度都逐渐降低,且产出液温度下降最快;环空温度与地温梯度成线性关系,且随地温梯度的增加而升高;随地温梯度的增加,A环空温度升高的最快,C环空温度升高的相对较慢.当产量大于一定值时,大排量增产对井筒温度场影响较小.【期刊名称】《石油化工应用》【年(卷),期】2017(036)006【总页数】7页(P17-23)【关键词】温度场;井筒;高温高压;环空【作者】郑杰;张雅荣;李洁月;窦益华【作者单位】西安石油大学机械工程学院,陕西西安 710065;西安交通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陕西西安 710049;西安石油大学机械工程学院,陕西西安 710065;西安石油大学机械工程学院,陕西西安 71006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319在油井产出过程中,高温地层流体在地层压力下,通过油管流至井口,由于油管内地层流体的温度大于油管周围环境温度,因此,在流动过程中会向周围传热,扰乱井筒温度场稳态,引起套管环空温度上升及套管环空带压现象。

环空内压力随温差的加大而急剧的增加,将严重威胁油气井管柱的安全服役和井筒的完整性。

早在2002年,Marlin油田高温高压井开发过程中,人们就注意到了气井生产时热效应导致的外层环空压力升高现象,并在分析的基础上采取了必要的强化防范措施[1,2]。

Oudeman P等[3]建立了高温高压油气井中流体热膨胀引起的环空压力计算模型,进行了实验验证,发现温度较低时预测得到的环空带压比较准确,而当温度较高时预测的压力过高。

气举井井筒温度场分布研究

气举井井筒温度场分布研究
( ): 8 4 . 2 3 - 0
随着 注 气 时 问的增 加 ,气 举 井 井筒 温度 逐 渐 增 加 ,这 是 因为 地层 热 阻受 注 气 时间 影 响 ,注气 时间 越 长 ,地层 热 阻越 大 ,环 空 向地 层 散 热量 越少 ,井 筒 温度 越 高 ,但增 加 幅度 逐渐 减小 。
6 )注气温 度对井 筒温 度场 的影 响主要集 中在井
l 环 空 中散 热 量 越少 ,使 得 越靠 近 井 口的井段 井 筒 温 V 附近 ,影 响较 小 ,在 实际 生产 中可 以忽 略不 计 。 度 下 降 幅度越 小 。
3 5 井 筒 温 度 场 随 注 气 压 力 的 变 化 .
(): 7 6 . 2 6~ 9
[] 郭 春 秋 , 颖 川 . 井 压 力 温 度 预 测 综 合 数 值 模 拟 [] 3 李 气 J. 石 油 学 报 ,0 1 2 3 :0— O . 2 0 ,2() 1 0 14 [] 董 长 银 , 琪 , 志 芬 . . 管 掺 液 稠 油 泵 井 筒 流 体 温 4 张 李 等 油 度 分 布 计 算 [] 石 油 大 学 学 报 ( J. 自然 科 学 版 ) 20 ,6 ,0 2 2
3 7 井 筒 温 度 场 随 注 气 时 间 的 变 化 .
石 油 机 械 ,0 5 3 () 8 1. 20 ,3 2 :~ 0 [] 高 学 仕 , 立 新 , 迪 超 . . 热 采井 筒 瞬 态 温 度 场 的 数 2 张 潘 等 值 模 拟 分 析 [] 石 油 大 学 报 ( 然 科 学 版 ) 2 0 , 5 J. 自 , 0 1 2
7 )地层传 热为 非稳态 传热 ,随着 注气 时 间的增
加 ,地层 热 阻逐 渐增 大 ,使得 井 筒温 度逐 渐增 大 。 8 )井 筒 温 度 场 分 布 模 型 是 在 井 筒 中为 油 气 两

地热井井筒径向热传导研究与计算_徐家年

地热井井筒径向热传导研究与计算_徐家年
] 7-8 ” 。 钻头钻至 3 下入筛管完井 [ 2 0 0 0 m 左右 , 1. 2 地热井筒热传导机理 由于井筒具有径向对称的性质, 故可以将三维井 筒模型转化为只涉及到轴向和径向的二维坐标模型 。 由于地热井井深远大于井筒热传递的径向距离 , 而且 所以分析 井筒热损失主要由蒸汽通过井筒传向地层 , 井筒热传导时可以将其近似为径向一维传热模型 。 在 蒸汽到水泥环的稳态传热 中 , 在 套 管 内 外 壁 之 间、 水 都以热传导的方式进行传热 , 其间各层的 泥环之间 , 热流是连续传递的 , 类似于电阻的串联 。 2 地热井井筒热传导分析 2. 1 地热井井筒热传导模型 傅立 叶 定 律 是 热 传 导 的 基 本 定 律 , 表达热传导 流量与温度梯度以及垂直于热流方向的截面积成正 9] 。 对于地热井 长 圆 筒 壁 的 稳 态 热 传 导 , 傅立叶 比[ 定律改写为 : t t t t d t t () 1- 2 1- 2 Δ ( ) = Q=-λ 2 l = = 1 π d n r b R 2 l n / 2 l π λ Am λ r 1 2 : , ; ; 式中 Q- 热 传 导 流 量 W A- 导 热 面 积 , m t 温度梯度 , / ; 热导率 , / 2 ·K) 。 - K mλ - W ( m n 对于多层圆筒壁 :
水泥材料热导率为051032ktlnr0rir为套管壁或水泥环内外的热传导热阻mmkt为套管壁或水泥环的导热系数r0为套管壁或水泥环内壁半径mm套管壁或水泥环外壁半径mm因此可以计算第一段井筒中技术套管内外壁之间的热阻r1技术套管外水泥环内外壁之间的热阻r12表层套管内外壁之间的热阻r2表层套管外水泥环内外壁之间的热阻r23导管内外壁之间的热阻r3导管外水泥环内外壁之前的热阻r3w第一段井筒的总热阻为

稠油有杆泵电加热井的井筒温度场预测

稠油有杆泵电加热井的井筒温度场预测
正 常 的生 产 过 程 便 难 以 进 行 ,这 就 要 求 通 过 加 热 手
场预测 模型 ,做 出如下 简化假设 条件 :①环 空介质
在整个 油管 中均匀 分布 ,且热 物理性 质不 随压力下 降而变 化 ;②模 型 系统 中的热 物理 参数恒 定 ,不随
段 使稠油 温度 始终位 于拐点 温度 以上【 。 】 j
加速 度/ 6 O 4O . 9 0 4 8 O 1 1 E . 2 3 2 8 7 . 2 . 9
计算 表 明 ,炉体 上各点 位移基 本一 致 ,炉体 的
位 移很小 。烟 囱的位 移变化 较大 ,烟 囱顶点 与底点 的最大相 对位移 见表 2 。最大 应力 发 生在 烟 囱底部 与 炉体交 点处 ,最 大应 力见 表 3 。
( )火筒 式加 热炉 在地震作 用下 易在 烟 囱与炉 3
加 速度 / 64 37 . 6 O 4 4 O 1 3 0 l 4 O 18 g . 8 3 597 . 4 . 5 , 6 . 0
Tat波激 励 下 f
体相交 处产 生破坏 或烟 囱位移过 大倒 塌 ,抗 震设计
时应加 强烟 囱与炉 体相交 处 的抗 震构 造 ,并 考虑 防 止烟 囱倒塌措 施 。
资少 ,可连续 加热等 优点 而成为 稠油或 高凝油 开采 的重要 工艺手 段之一 。通 常对 电加热参 数 的选 择依 据 经验 ,往往 造成能 源浪 费 。
型 。用有限 差分法 求解数 学模 型 ,并 综合 考 虑 导热 系数 、液体 密度 、比热等 热物 性参数
的 影 响 。 对 井 筒 温 度 的 模 拟 预 测 可 为 稠 油 开
1 9. 9 5
[ ]李 权 . Ns s在 土木 工 程 中 的 应 用 [ .北 京 : 民 邮 电 出 版 3 A Y M] 人

二氧化碳驱注入井井筒温度分布规律研究

二氧化碳驱注入井井筒温度分布规律研究
通过井筒油管壁、套管壁和水泥环的热流是以热传导方式发生 的,根据多层圆筒壁的传热原理,通过每个层的热流速度与圆筒壁介 质中的温度梯度成正比,此比例系数?n就是介质(及圆筒壁)的导热 系数。因此,在井筒径向系统中,径向热流速度为:
式中:dQrg-水泥环外壁向地层传递的热流量,kcal/h;Te -地层内某处温 度,Te=f(r,t),℃; e-地层导热系数,kcal/(m2h℃);a-地层热扩散系数,
2 二氧化碳传热模型建立
(1)井筒稳态传热模型。根据传热学原理,在稳定热流状态 下,井筒径向热流量可表示为[4]:
式中:hf-油管内流体对流传热系数,kcal/(m2h℃);hc-环空流体自然对流 及传导热传热系数,kcal/(m2h℃);hr-环空流体辐射传热系数,kcal/(m2 h℃);
Tub-油管导热系数,kcal/(m2h℃); cas-套管导热系数,kcal/(m2h℃)。 cem-水泥 环导热系数,kcal/(m2h℃);rti-油管内半径,m;rci-套管内半径,m;rco-油管 外半径,m;rh-套管与水泥环交界面半径,m;n-套管及水泥环的层数,本模 型中为1。
每 一 计 算 步 长 的 起 点 位 置 z0的 函 数 值 yi(z0)记 为 y i0, 取 步 长 为
4 结论
(1)本文运用传热学、流体力学计算方法,对井筒传热过程进 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建立井筒传热数学模型,可以预测不同时间沿井 深的温度变化规律。
(2)根据能量守恒原理,建立注入二氧化碳过程中井筒温度分 布数学模型,并可以求出该数学模型的解析解。
学术研讨
内江科技 2012年第12期 18
二氧化碳驱注入井井筒温度分布规律研究
李 明① 刘 杰② 秦大伟①
①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南石油大学) 610500 成都;②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川东钻探公司

海上稠油热采井井筒温度场模型研究及应用

海上稠油热采井井筒温度场模型研究及应用


要 :海上稠 油油田的开发越 来越受到人 们的重视 , 多元热流体吞 吐是一项集热采、 烟道气驱等采油机理 于一体的
新型、 高效稠油开采技 术, 该技 术在 渤海油 田进行 了现 场试 验并取得 了成 功。以渤海 M 油田 多元热流体吞 吐实验井 为例 , 绍 了海上稠油油 田多元热流体吞吐 工艺的特点 ; 究 了热流体吞吐 井各传 热环 节及 井筒温度场分布模型 , 介 研 建 立 了井筒综合传热 系数的计算 方法, 并以海上 实际热流体吞吐 井为例进行 了计算。在此基础上 , 拟 了隔热油管导热 模 系数、 下入深度 、 多元热流体组成等工 艺参数对热采效果的影响, 并得到 了一些有益的结论 , 为海上稠 油油田规模化热 力采油工艺方案优化设计起到指导性作 用。
钳 半 {服 缸 I c
Vb . 4No 3 u . 0 2 13 . J n 2 1
编辑 部 网址 :ht N t p: www. u bt m s wp x .o
文 章 编 号 :17 —5 8 (02 0 —0 0 —0 6 4 0 6 2 1 )3 15 6 中 图分 类 号 :T 3 5 E 5
方法 [ 。 9 l
收 稿 日期 :21— 2 1 0 2 0— 6 网络出版 时 间 : 02 0— 7 2 1— 5 1
() 2 真空( 或惰性气体) 一隔热油管外管壁一油
套 管环 空氮气 ; () 套管 环空 氮气一 套管 壁一 水泥 环 ; 3油
( ) 泥环 地层 等 。 4水
关 键 词 :海 上 油 田 ; 油 ; 稠 多元 热 流 体 ; 吐 ; 采 吞 热
网络 出版地 址 : t :w . k. t c /ea/111 .E2 10 1. 0 .1.ml ht / wwc i ek ms ti5 . 8 .02 571 405 t p/ n n/ d l 7 T 6 h 李 伟超 , 桃 , 虹翔 , . 上稠 油热 采井 井筒 温度 场模 型研究及 应 用[】西南 石油 大学学 报 :自然科 学版 , 02 3 () 15 10 齐 管 等 海 J_ 2 1 , 43 :0 - 1 .

冻结法凿井施工中温度场计算探讨

冻结法凿井施工中温度场计算探讨

将 () () 8 和 9 代人 ( ) 4 得
维普资讯
20 年第 1 02 期
中州 煤炭
总第 15 1 期

( 平问中 a 。 因 面题雾=。) 为 C : t =
_ 旨 _ = |
边值 条 件为 : 当 f 0 ≤ 时 , t =0 ≤ =0 当 f x=0时 , t . 0 >0 =t = ℃ 式 中 t—— 原始 温 度 ; o t—— 冻结 温度 ; .
导热 系数 ; 比热 ;
的。式 中有 tt ,]r5个 参 数 , 中 t( … r r,2 其 盐水 温
度) r( 结 管外 半 径 ) 已知 , 在 t r r 3个 变 , 冻 为 故 , , 量 中知 道 2个 , 可求 出另一个 来 。 就 在 求 算冻 结 壁 的厚 度 时 , 须 知 道测 温 孔 的位 必 置 距 冻结 管的距离 r 测温 孔 内温 度 t在 解算 冻结 及 , 圆柱 的外半 径 1 ,1 ) " 2时 (0 式可 变为 :
() 2
() 3 () 4
将 () 3 式两边 积分 得 : :A n +c t lr 了确定 c值 , 引入 边界条 件 : 需
( ) 中 的 c是 不 定 积 分 所得 的 积分 常 数 , 4式 为
当 : fC r 筹 =} = 0 r 。  ̄ 时 J
( ) 中 r 5式 _ —— 冻结 管外 半径 ; r—— 冻结 圆柱外半径 ; 2
( ) 代人 ( ) 5式 4 得
t=A n l c l + r
0=Alr + C n2
() 6
( 7)
把不 稳定 的温度场 看 成 暂时 稳 定 的 温度 场 i 冻 结 ③

高凝油井筒温度场计算及流态转变分析

高凝油井筒温度场计算及流态转变分析

摘要 :高凝 油含蜡 量 高, 固点 高, 沿井筒 向上流动 的过程 中, 凝 在 当油流温度 低于所含蜡 的初始结 晶温度 时 , 蜡容 易析 出并
聚 集, 使原 油逐 渐失去流 动性 , 最终 阻塞管线 , 严重影响 开采效果 。为解决这一 问题 , 据传热 学基 本原理 , 根 建立 了适合 高凝 油 井的 井筒温度场数 学模 型 , 通过 实验得到 了高凝油 的黏 温曲线 , 而对潍北 油田的高凝油 井筒温度 场及流 态转 变进 行 了研 究, 选 指 出了解 决该 油田油井结蜡问题的途径 , 实现 高凝油的正常生产具有一定 的指 导意义。 对
第3 3卷 第 3期
2 1 年 5月 00I L DRI I LL NG & PRODUCTI ON TECHN OLOGY
V0 . No 3 1 33 . M a 2 1 v 01
文章 编号 : 0 0 7 9 ( 0 1) 3 0 2 5 10 3 3 2 1 0 —04 —0
关键词 :高凝 油 ; 井筒 温度场 ;黏温曲线 ;流态转变 ;隔热油管
中 图分 类 号 :T 3 5 E 5. 9 文献 标 识 码 :A W el r -e pe a ur s rbuto a c a i n lbo e t m r t edit i i n c l ul to
a d o o p te n c ng ng a l ssi i h po - o n i ls n ff w a t r ha i na y i n h g ur p i to l l wel
Y O hai,EGa l I G a u,I in A un Iu gnJN o nL H qg C j L nu ,A B y U ai n
wel o et mp r t r it b t na d f w a e c a g n i hp u - on iwel we es d e . s,h a e g r d o th o u l r—e e au edsr u i n o p  ̄ m h n i gi hg o rp i t l l r u id At a tt e p r u e u es l— b i o l n o s t l p i f t t no wa r cp t t n p o lm i i edwh c a e ti f r n ef rt ed v l p n f i h p u - o n i. i f x p e i i i r b e i t s l l i hh s r nr e e c e eo me t h g o rp it l o ao nh of i c a e o h o o

Y油田CO2驱注入井井筒温度场和相态模拟研究

Y油田CO2驱注入井井筒温度场和相态模拟研究

Y油田CO2驱注入井井筒温度场和相态模拟研究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和环境保护意识的日益提高,CO2驱注入技术作为一种有效的油田开发方式备受关注。

CO2驱注入技术利用CO2的溶解和膨胀特性,可以有效提高油井的采收率并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在CO2驱注入过程中,井筒温度场和相态的变化对于注入效果具有重要影响。

因此,对CO2驱注入井井筒温度场和相态的模拟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CO2驱注入过程中井筒温度场的变化规律。

在CO2注入井筒中,由于CO2的温度和压力特性不同于传统原油,其在注入过程中会引起井筒温度的变化。

通过数值模拟方法可以对CO2驱注入井井筒的温度变化进行模拟和分析。

通过建立适当的井井筒温度场模型和求解方法,可以有效预测CO2驱注入过程中井筒温度的分布和变化规律,为实际注入操作提供重要参考。

其次,CO2驱注入过程中相态的变化也是一个重要问题。

在CO2注入过程中,由于温度、压力和CO2浓度等因素的作用,CO2可能会从气态转化为液态或者从液态转化为超临界态。

这些相态的变化对于CO2的溶解、扩散和驱替效果均有重要影响。

因此,通过建立相态模型和进行相态模拟研究,可以有效评估CO2在井井筒中的相变行为和对油藏的影响,为CO2驱注入的优化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最后,对CO2驱注入井井筒温度场和相态进行综合模拟分析,可以更全面地了解CO2注入过程中的物理规律和工程特性。

通过综合模拟可以揭示CO2在井井筒中的传热、传质和相态转化过程,并对CO2的注入效果和影响进行综合评估。

综合模拟研究不仅可以帮助优化CO2注入方案,提高驱替效果,还可以为工程操作提供可靠的指导和决策依据。

综上所述,CO2驱注入井井筒温度场和相态模拟研究对于提高CO2驱注入效果、降低开发成本和减少环境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深入开展CO2驱注入井井筒温度场和相态的研究,可以为油田开发和CO2驱注入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重要的理论和技术支撑。

口孜东矿井壁浇筑温度场研究

口孜东矿井壁浇筑温度场研究

与原有建筑 物墙体 的连 接 , 在原墙体 上沿柱 高每隔 l00 m 应 0 m
剔 打 出深 度 为 6 0mm, 高度 为 50ml的 马牙 槎 , 清 除 干 净原 墙 0 i l 并
也有 自身的特点 , 有些 方面 的施 工难度 、 技术含 量还高 过新建 房
屋施工。所 以 , 对于房屋 的加 固改造 还需不 断总结 施工 经验 , 使
井内风矽 m・ s J 0 l 05 . J 1 面散 热系 k ( 2・ ℃) 1 1.6 I 2 .8 I 3.5 J・ m h・ 一 l 84 86 57
2 井壁及 壁后 冻土温 度场数值 模拟
2 1 模 型建 立 。
外层井壁 内边 界 R =5m, 半径 R 6 2m; 沫板 厚度 . 外 = . 泡 00 5m, .7 内半径 R = . 外半径 R =6 25m; : 6 2m, , .7 冻结壁井帮 内 边界 R = .7 外边界为冻结管 圈径 , 4 9 1m; 6 25m, R = . 原始地温按
其不 断发展 、 完善 。
参 考 文献 :
面上 的抹灰层。
[ ] 唐 业清. 1 建筑物改造与病 害处理 [ . M] 北京: 中国建筑 工业
出 版 社 ,0 0 20 .
[ ] C C 5 9 , 2 E S2 :0 混凝 土 结构 加 固技 术 规 范 [ ] s.
[ ] G 0 6 — 0 , 3 B53 72 6 混凝 土结构加 固设计规范[ ] 0 s.

9 ・ 4
第3 7卷 第 8期 2 0 1 1年 3月
山 西 建 筑
SHANXI ARCHI TECTURE
V0. 7 No 8 13 . Ma. 2 r 011

深水钻探井筒温度场的计算与分析

深水钻探井筒温度场的计算与分析

深水钻探井筒温度场的计算与分析
1深水钻探井筒温度场的基本概念
温度场是指一个区域内物理参量(如温度,气压等)的变化情况,可以将其中某一参量置于某一固定坐标系中,根据坐标的不同而得出的某种数量的分布情况,即温度场。

深水钻探井筒温度场指的是在深水钻探井筒当中,从井底层到表面的不同深度所测量的温度变化的空间参数分布情况,它可以用来了解深水钻探井筒内部的岩石结构,以及深层岩石间的热量传输情况等。

2深水钻探井筒温度场的计算方法
深水钻探井筒温度场计算主要是采用解析法或者数值计算机模拟法。

解析法是通过对深水钻探井筒形成的数学模型进行解析,将岩石层间的复杂热传输情况简化为易于解决的数学算式,用以求解深水钻探井筒的温度场分布情况。

而数值计算机模拟法则是用计算机通过仿真的方式,对岩石层间复杂的热传输方式进行较为精确的细节模拟,来模拟出深水钻探井筒的温度场分布情况。

3深水钻探井筒温度场的分析应用
深水钻探井筒温度场的分析应用可以用来探测深层岩石间的原始熔融温度、深层热水存在情况以及热水起源及流动情况等,以此来确定可利用的有利热水层及特定温度对采矿的影响等,它们可以提供必要的数据依据,有助于深水钻探采矿开发工作的顺利进行。

另外,还可以用深水钻探井筒温度场分析应用来评价现有深水钻探井筒能量开
发项目的可行性,以及针对潜在或可能出现的异常情况提前作出准备。

钻井液热物性参数测量及其对井筒温度场的影响

钻井液热物性参数测量及其对井筒温度场的影响

钻井液热物性参数测量及其对井筒温度场的影响钻井过程中,钻井液是至关重要的物质,因为它能够减少钻孔难度,并帮助保持井穴的稳定性。

随着钻井技术的不断发展,更多的关注被放在了钻井液热物性参数的测量和它们对井筒温度场的影响上。

本文将探讨这个话题。

一、钻井液热物性参数的测量钻井液热物性参数是指液体的热传导系数、热扩散系数、热容量和导热系数。

这些参数可以通过热响应测试来测量。

一般情况下,这个测试会在运用垂直井口放射技术时进行。

它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在井口处加热一段时间,然后测量液体的温度变化,推断出热物性参数。

二、钻井液热物性参数对井筒温度场的影响钻井液热物性参数的测量可以提供钻井液温度不随时间变化的前提条件下,在井深不同的地方对同一液体的特性参数进行研究并考察它们对井筒温度场的影响。

影响因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因素:1. 影响因素一:加热 Q沿着井深方向,加热 Q 是钻井液在温度场中吸收的热能,这是井轨温度升高的主要原因之一。

加热 Q 跟钻井过程中的一些参数有关,例如:钻头的旋转速度、井作为的温度、井的截面积和钻井液的热参数等。

2. 影响因素二:导热系数 k导热系数 k 是钻井液与钻孔土层之间的热传递速率。

因此,厚润的钻井液和导热系数大的土层之间的热传递速率就高。

在钻井过程中,液体温度升高越快,导热系数越大,井轨温度升高的速度就越快。

三、结论通过钻井液热物性参数的测量,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钻井液的特性参数,并通过研究它们对井筒温度场的影响,优化钻井工艺,提高钻井效率。

因此,在钻井过程中,必须要重视液体的热参数的测量与研究。

同时,在钻井液的选择和设计方面,也需要充分考虑液体的热物性参数,以确保钻井过程顺利,安全,高效。

四、应用钻井液的热物性参数通过研究可以有效地优化钻井,提高钻井效率和安全性。

以下是一些应用:1. 控制井轨温度井轨温度的升高会对钻井设备造成损坏,甚至可能导致钻孔的坍塌等问题。

因此,研究钻井液的热物性参数可以帮助我们有效地控制井轨温度,保障钻井设备和井孔的安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时增加,在高时������
������ ������
减少。在环状流区,在������
������ ������
—定
5
时,������������
������
的值随着������
������ ������
的增加而缓慢增加。
������
两相对流换热系数的加强是由于气相的增加, 定义为������������ 在泡流和间歇流中快速增加,在环状流中缓慢增加。 2.2.2 两相对流换热系数的相关式
2
的研究成果。 影响气液两相流流型的因素 影响流型的因素很多,主要有以下几项:流体的物理性质、流量和流道 的几何形状等。下面分别说明各因素对流型的影响。 1.流体流量 各相流体的流量及比例是影响流型的最主要因素。对于直径一定的管线 而言,流量的大小可以通过各相的表观速度来表示。不同的气液表观速度可 能导致管路中不同的流型。目前,大多数工业流型图都是根据各相表观速度 来划分的。 2.流体的物理性质 流体的流型转换与其物理性质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气液两相流动中,液 相粘度对流型的影响较大。在恒定液体流速下,液体粘度越大,由气泡流转 变为冲击流所需要的气体流量越小。另外,气相和液相的密度比也会在不同 程度上影响流型的变化。 3.管径 管径对流型过渡区的影响很大。在气液两相流中,当管径加大时,需增 大液相表观速度才能获得段塞流。此时,如果气速较小则可获得环状流。在 气体表观速度很大时,管径对流型的影响将变得很微弱。管径对流型的影响 还表现为对各相间作用力的影响,相间作用力与流体润湿角密切相关,而管 径则是决定润湿角大小的重要因素。 4.管子倾角 管子倾角对流型转变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Shoham 用实验说明了在层流向 非层流的转变过程中,即使管子倾角发生很小的改变,也会对流动型态有很 大影响。 井筒温度场研究
越大, 的增加
的值越大。在泡流区,在������
—定时,������������
而缓慢增加。在间歇流区,������
������ ������
的增加,但������������
的值保持不变直到到达
间歇一环状流过渡区。在间歇一环状流过渡区,相对来说,两相对流换热系 数的值在低������
������ ������
前言概述 井筒多相流体的物性参数和流变特性参数等均是温度的敏感函数 , 因此, 精确计算井筒多相流体的温度分布是准确预测其压力分布、进行油井生产参 数优化设计和工况分析等的重要基础。 近年来,热力采油工艺在国内外许多油田得以应用,对井筒温度场的计 算方法也越来越精确 。 目前有不少文献介绍过井筒温度场的计算方法 。 从 1962 年雷米(Ramey)的文章发表以来,国内外己经建立了许多井筒热传递的数学模 型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这些井筒温度场计算理论大多数是基于传热学和垂 直管两相流理论,温度场的计算数学模型也是根据传热学理论和两相管流模 型计算理论导出,也有些学者在流型基础上运用数学理论解析法得到相关计 算数学模型。 由于不同的气液两相流模型具有不同的水动力学和传热特性,因而研究 管内气液两相流流型对于存在气液两相流的井筒内两相对流换热系数的计算 也是十分必要的。 气液两相流的流型 2 垂直井筒气液两相流流型划分 油气混和物的流动结构是指流动过程中油、气的分布状态,简称流型。 它与油气体积比、流速及油气的界面性质有关。不同流动结构的混和物有各 自的流动规律。在垂直井筒的气液两相管路中,划分三种流型,如图 2-1 所 示。在垂直管路中,层流消失,轴向上流型更加均衡,受重力影响不大。对 于垂直管路中的泡流,其特点是气体为分散相,液体是连续相;气体主要影 响混和物密度,对摩擦阻力的影响不大;滑脱现象比较严重。对于段塞流, 它的流动沿轴向均衡,大管径的 Taylor 泡几乎相当于管径;其中气体呈分散 相,液体是连续相,气液交替出现。对于环状流,气液两相是连续的,气体 的举油作用主要是靠摩擦携带。
1
由于气液两相流动具有可变形的界面和一个可压缩的气相,使其成为两 相流动中最复杂的一种。资料分析表明,井筒气液两相垂直管流的研究大多 集中于 20 世纪七八十年代,进入八十年代后的研究较少;六十年代以后的研 究多数都集中在考虑流动型态的气液两相和油、水、气三相流动的力学模型 研究之上,有些研究是在特定条件下将油、水整体作为液相与气相组成的简 化两相流动。先期的大多数研究只是基于实验室数据或是局部现场数据的汇 总和数学处理,因而所得到的每一种模型在精度及实用性等方面都有其自身 的局限性;而近十多年的相关研究表明,依靠扩充的现场油井数据库,结合 不同流态转化的经典表达式所进行的预测,结果相当令人满意,并且能很好 地与实际数据相吻合。 Orkiszewski 对已经发表了的几种主要方法加以分析综合之后,提出了 自己的方法。Orkiszewski 认为垂直管中三相流体有四种流动型态:⑴泡流, 气体为分散相,液体为连续相; (2)段塞流,气体为分散相,液体为连续相; (3)过渡流,一段气相,一段液相,无连续相; (4)环雾流,液体为分散相,气 体为连续相。 Aziz、Govier 和 Fogarasi 提出了另一种方法:将油气井中的流动型态 划分为泡状流、弹状流、过渡型态、环状流和雾状流,建立了这些流型之间 的转变界限。并在在密度和摩擦损失项中,通过气液两相分离作用,引入当 地气相体积因素。 Ansari 等对井筒中的气液两相流动进行了研究,他们在前人工作的基 础上,给出了井筒中气液两相流的流型预测方法,并对各种流动型态的流动 机理和特点进行了分析 , 建立了描述泡状流 、 段塞流和环流流动特性的模型。 对于垂直向上流动,在理论模型方面有:Taitel 和 Duklert、Mcquillan 和 Whalley、Mishima 和 Ishii、Bilicki 和 Kestin、Hasan 和 Kabir 等人的研究。 我国西安交通大学的陈宣政等人也从各流型流动机理方面入手,取得了一定
3
H.J.Ramey,Jr.和 Sater 通过建立和使用更符合实际情况的简化的井筒传 热模型,建立了井眼温度与深度和注入时间的函数关系式,它是在只有油管 或套管内有流体流动,而地层没有流体流动的条件下建立起来的。 R.J.Stefensen 和 R.C.Smith 讨论了不同注水环境下的温度分布规律以及井 喷、射孔等对井筒温度剖面的影响。 汪泓运用传热学理论,通过对稠油从井底流出井筒的温度变化、井筒原 油与地层之间热交换过程的传热机理研究,建立数学模型,可以模拟不同产 量、不同含水的井筒温度剖面,以及电加热所需功率,从而为稠油井电加热 生产方案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徐玉兵、崔孝秉对一般井况的热采工艺进行了分析计算,并根据计算结 果提出了相应的工艺原则,为注蒸汽热力工艺参数的设计提供了一定的理论 基础。他们利用两相流理论和传热学原理分别建立了基本符合现场实际的注 蒸汽井筒(包括井筒外部受热地层)的温度场分布模型及井筒内部的蒸汽流动 模型。 杨德伟、黄善波等人根据传热学和两相流原理,建立了井筒注蒸汽两相 流动的数学模型。准确地预测注蒸汽井井筒内蒸汽的压力、温度和干度等参 数的变化;选择了四种方法来计算摩阻压降,并与现场测得的实际数据进行 了比较。计算结果表明,采用分离模型的 Friedel 方法和流型模型的 B-B 方法 均能得出比较理想的结果。 曲海潮等人提出了利用简便易行的热阻热容算式取代传统使用的有限差 分法来离散建立的数学模型,模拟研究中,综合考虑了热传导、对流换热、 热辐射等传热方式,并根据实际情况将导热系数、液体密度、比热等热物性 参数当作变量来处理。 高学仕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 ANSYS 分析了井筒的瞬态传热,分析结果 表明,随着注入的进行,在模型任意位置的径向热流量均逐渐减小,能量损
/������������
������
它的值
两相对流换热系数主要体现在不同的经验或实验关系式上,主要分为以 下四个方面: 1.针对两相流传热的修正 Sieder-Tate 相关式 由于许多研究者认为两相流的传热机理与单相流非常类似,所以 Sieder-Tate 建立的单相传热相关式被修正以满足两相传热的数据。在对该式 进行修正的过程中,人们一般在因次分析的基础上引入另外的无因次量,或 者采用均相模型或分相模型的概念来修正单相流参数。 Groothuis 和 Hendal 对气液混合物(空气一水和空气一汽油)的传热进行了 研究 , 并依据结果提出了经验关联式 。 他们指出经验关联式会影响实验结果, 并将空气一水和空气一汽油的两相传热系数分别换算到 140℉和 203℉的壁 温条件下。 Shah 提出了覆盖较宽流动参数的层流和湍流条件下两相流换热系数的 相关式。Elamvaluthi 和 Srinivas 得到了非沸腾条件下两相流压降以及单相流 和两相流传热的实验数据。水一空气和空气一甘油的两相流压降数据符合 Lockhart-Martinelli 相关式。 2.传热的 Lockhart-Martinelli 型相关式 该方法中 , 两相传热数据应用 Lockhart 和 Martinelli 提出的两相流与单相 流压降之比来关联。该方法采用两个参数来反映流动特征:两相流与单相流 的压降之比 φ , φ= ������������ Ψ=������������
������ ������ ������ ������
,在确定的液体表观流速������
������ ������ ������ ������
������ ������
下与气体的表
������ ������ ������ ������
有一定的关系。一般来说,在������
������ ������
确定时,����பைடு நூலகம்� 的值随着������
������ ������ ������
/������������
������
;两相流与单相流的传热系数之比,
/������������ 。以下研究者试图利用 Lockhart-Martinelli 因子 φ 以及不同的系
数和指数来预测 Ψ。
6
Fired 研究了水平管道中空气一水混合物(两相都为湍流)的流动和传热规 律,他们采用两相传热系数与单相换热系数的比值(������ )及两相摩擦压降比率 (������ 2 )之间的关系来处理试验结果。换热系数由对数平均温差和积分平均温差 来计算,且作者认为后者更为准确。 Serizawa 等研究了径向湍流热扩散系数以分析单相流和气一水两相流内 管道中心区域气泡对传热系数的影响。他们认为在热量、动量以及气泡的传 递过程中,液相的湍流速度成分是主要的影响因素。 Vijay 等采用甘油一空气、水一空气、水一氦气以及水一氟利昂 12 进行 了垂直向上管道中的两相两组分强迫对流试验。他们采用 Fried 针对水平两 相两组分流动提出的坐标系来处理数据,并得到了 Lockhart-Martinelli 形式的 传热相关式。 3. 包含空隙率参数的两相流换热相关式 该类方法的某些相关式是基于以下假设:引入加热段的气体仅仅起到加 速液相的作用,且热量主要由液相传递和携带。这样,两相传热的机理可以 看作向加热段中以实际平均流速(而非表观流速)流动的单相液流的传热。因 此,空隙率参数便出现在两相传热相关式中。然而,研究人员在各自的相关 式中采用不同的单相流换热相关式会导致无因次系数和指数的微小差别。另 外,也有些研究者将两相流传热机理直接与气液两相的瞬时流量比相关。这 样,他们将空隙率或持液率作为两相传热的一个参数。 Hughmark 依据气相段塞速度和液相段塞雷诺数的关系建立了水平气液 段塞流的换热系数相关式。他假设全部的管壁被液相润湿且在液相和管壁之 间为连续的液体,因而也仅仅存在管壁和液相段塞之间的传热。他们在得到 两相摩擦系数的基础上采用了动量和热量传递相似的理论。 Aggour 采用不同的气体研究了气相密度对垂直管道中两相流的局部平 均换热系数、压降和流型的影响。他们提供了流型的照片以及与之相对应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