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是0.618(二)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一元二次方程
5.为什么是0.618(二)
山东省青岛市第七中学隋淑春
一、学生知识状况分析
初三学生的思维应该说已经具有一定的水平,对于方程的理解也不是第一次接触,在学习一元一次方程及其应用和二元一次方程组、分式方程及其应用时,学生就已经经历了“问题情境-建立方程模型-解决问题”这一数学化的过程,理解了学习方程的意义,对于简单的实际问题也能够通过寻找其中的数量关系来解决。
本节内容的设置,正是《新课程标准》在知识点上呈螺旋上升趋势的具体体现。
但是学生的思维需要逐渐培养,在学生具备一定的思维水平的基础上,教师是引导学生学习的关键,在学习难度较大的知识点时,兴趣是关键。
教师还应从学生的积极性入手,努力去挖掘学生的主动性和合作性,以增强学生克服困难的决心。
二、教学任务分析
本节课的主题是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这也是方程教学的重要任务。
但学生应用意识和能力的发展不是自发的,需要通过大量的应用实例,在实际问题的解决中让学生感受到其广泛应用,并在具体应用中增强学生的应用能力。
因此,本节教学中须要选用大量的实际问题,通过列方程解决问题,并且在问题解决过程中,促进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意识和能力的提高以及方程观的初步形成。
显然,这个任务并非某个教学活动所能达成的,而应在教学活动中创设大量的问题解决的情境,在具体情境中发展学生的有关能力。
为此,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①通过分析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建立方程解决问题,认识方程模型的重要性,并总结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过程。
②经历分析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建立方程模型并解决问题的过程,进一步
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中数量关系的一个有效的数学模型,从中感受到数学学习的意义;
③能够利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有关实际问题,能根据具体问题的实际意义检验结果的合理性,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④在问题解决中,经历一定的合作交流活动,进一步发展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三、教学过程分析
本课时分为以下五个教学环节:第一环节:前置诊断,开辟道路;第二环节:做一做,探索新知;第三环节:练一练,巩固新知;第四环节:收获与感悟;第五环节:布置作业。
第一环节;前置诊断,开辟道路
活动内容:
请同学们回忆并回答利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和关键是什么?
活动目的:通过回顾,使学生进一步巩固解题的方法和步骤。
活动实际效果:学生掌握得比较理想,能够比较详细的说出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和关键。
第二环节:做一做,探索新知
活动内容:
4、数形结合问题
见课本P63页例1:
如图:某海军基地位于A处,在其正南方向200海里处有一重要目标B,在B 的正东方向200海里处有一重要目标C,小岛D位于AC的中点,岛上有一补给码头。
一艘军舰从A出发,经B到C匀速巡航,一艘补给船同时从D出发,沿南偏西方向匀速直线航行,欲将一批物品送达军舰。
已知军舰的速度是补给船的2倍,军舰在由B到C的途中与补给船相遇,那么相遇时补给船航行了多少海里?(结果精确到0.1海里)
这部分是难点,一定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体会题意,分析题意,不能急于求成。
在讲解过程中可分为几部分来分解难点:①理解题意;②找各条有关线段的长度关系;③建立方程模型、求解。
读懂题意是本题的关键,因此教师在这儿不能急于求成,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自己去理解、分析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并在这个前提下看懂图形中各条线段所表示的意思。
教师可以设置问题串分解难点:
(1)要求DE 的长,需要怎样来设未知数?
(2)如何建立以DE 为未知数的等量关系?根据已知条件能找到吗?
(3)要用勾股定理来做题,如何构造直角三角形?
(4)DE 2=DF 2+EF 2
DE ,DF ,EF 分别是多少?
学生在老师提问的基础上分组讨论找到题目中的等量关系即:
V 军舰=V 补给船×2
相遇时S 军舰=S 补给船
并知道图形中AB=BC=200海里,DE 表示补给船的路程,AB +BE 表示军舰的路程。
学生在以上基础上设未知数列方程求解,并判断解的合理性。
巩固练习:
如图:在Rt △ACB 中,∠C=90°,点P 、Q
同时由A 、B 两点出发分别沿AC 、BC 方向向点C
匀速移动,它们的速度都是1m/s ,
C
E F A P 8cm
几秒后△PCQ的面积为Rt△ACB面积的一半?
5、利润问题
新华商场销售某种冰箱,每台进货价为2500元。
市场调研表明:当销售价为2900元时,平均每天能售出8台;而当销售价每降低50元时,平均每天就能多售出4台。
商场要想使这种冰箱的销售利润平均每天达到5000元,每台冰箱的降价应为多少元?(做了改动,降低难度)
分析:本例中涉及的数量关系较多,学生在思考时可能会有一定的难度。
所以,教学时我采用列表的形式分析其中的数量关系:
本题的主要等量关系:每台冰箱的销售利润×平均每天销售冰箱的数量=5000元
如果设每台冰箱降价x元,那么每台冰箱的定价应为元。
填完上表后,就可以列出一个方程,进而解决问题了。
当然,解题思路不应拘泥于这一种,再利用上述方法解完此题后,可以鼓励学生自主探索,找寻其他解题的思路和方法。
如求定价为多少?直接设每台冰箱的定价应为x元,应如何解决?
巩固练习:
某商场将进货价为30元的台灯以40元售出,平均每月能售出600个。
调查表明:这种台灯的售价每上涨1元,其销售量就将减少10个。
为了实现平均每月10000元的销售利润,这种台灯的售价应定为多少?这时应进台灯多少个?
请你利用方程解决这一问题。
6探索与创新:
一次会议上,每两个参加会议的人都互相握了一次手,有人统计一共握了66次手。
这次会议到会的人数是多少?
活动目的:本节课是第二课时,在教学过程中我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思维为核心”的教学思想,尊重学生的人格及创造精神,把教学的重心和立足点转移到引导学生主动积极的“学”上来,引导学生想学、会学、善学。
通过发现式、启发式、讨论式等先进的教学方法,才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自觉性,激发积极的思维,采取启发、引导、积极参与等方法,指导学生独立思考,寻找问题的可能性答案;培养学生敢于批判、勇于创新的精神;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勇气和能力。
对于学生的评价,应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能否积极的参加活动,能否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等等,而不是仅局限于学生是否会列方程。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对有创新的学生要提出表扬。
鼓励学生使用数学语言,有条理的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和创新。
活动实际效果:每种类型的问题设置都经过精心准备。
通过问题串的设立,将比较复杂、难以理解的题目分成多个小的题目去理解,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克服困难,体会到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三个重要环节:整体系统的
审清题意;寻找等量关系;正确求解并检验解的合理性。
采取
的是一讲一练,从巩固练习的准确程度上来看,学生掌握得比
较好,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
第三环节:练一练,巩固新知
活动内容:
1、如图:在△ABC中,∠B=90°,点P从点A开始沿AB边向点B以1厘米/
秒的速度移动,点Q从点B开始,沿BC边向点C以2厘米/秒的速度移动,如果P、Q分别从A、B同时出发,几秒后△PBQ的面积等于8平方厘米?
2、某商场销售一批名牌衬衫,平均每天可售出20件,每件盈利40元,为了扩大销售,增加盈利,尽快减少库存,商场决定采取适当的降价措施,经试销发现,如果每件衬衫每降价1元,商场平均每天可多售出2件,若商场平均每天要盈利1200元,每件衬衫应降价多少元?
活动目的:通过两道问题的解决,查缺补漏,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程度。
活动实际效果:选用大量的实际问题,通过列方程解决问题,并且在问题解决过程中,促进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意识和能力的提高以及方程观的进一步形成。
第四环节:收获与感悟
活动内容:
通过两节课的学习,你能简要说明利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和步骤吗?有哪些收获?
活动目的:鼓励学生回顾本节课知识方面有哪些收获,解题技能方面有哪些提高,通过回顾进一步巩固知识,将新知识纳入到学生个人已有的知识体系中;并且通过对三个问题的解决,加深学生利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提高解题的能力。
活动实际效果:
学生能说出利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和步骤:
关键:寻找等量关系
步骤:其一是整体地、系统地审清问题;其二是把握问题中的“相等关系”;其三是正确求解方程并检验解的合理性。
学生通过回顾本节课的学习过程,体会利用列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技巧,进一步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五环节:布置作业
P66页随堂练习1、习题2.9 1
选作题:
某军舰以20节的速度由西向东航行,一艘电
子侦察船以30节的速度由南向北航行,它能侦察
出周围50海里(包括50海里)范围内的目标。
如
图,当该军舰行至A 处时,电子侦察船正位于A 处
正南方向的B 处,且AB=90海里。
如果军舰和侦察
船仍按原速度沿原方向继续航行,那么航行途中侦
察船能否侦察到这艘军舰?如果能,最早何时能侦
察到?如果不能,请说明理由。
四、教学反思
1、采用“创设问题情境——建立数学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过程进行教学。
在教师创设的“获得一定的利润”“面积的规划”等问题的情境下,激发学生兴趣,构建新旧知识的衔接,让学生投入自然解决问题的实际活动中,全方位展示自己的思维。
通过两种不同的解法,引发方法之间的比较;通过教师形象的比喻,使方程的出现自然流畅。
引导学生自觉运用方程建模思想去研究、探索,经历数学建模的过程,从而体会方程是现实世界的数学模型,体会数学建模的思想与方法,掌握方程建模思想的有效运用,从而提高数学的应用意识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遭遇的困惑与挑战及调整观念提升认识:
本节课面临一个时间的问题,在例1上花费的时间比较多,为了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充分的探究和讨论,教师按计划完成教学任务,从备课来看具有一定的难度,这也是新课改以后所要经常面临的一个问题:如果过分控制时间,则探究和讨论难免流于形式而不够深刻;如果让学生尽情展开探究,则教学任务完成起来就会有一定的难度。
3、针对以上问题我的思考和认识:
(1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导引作用不可忽视,应该引导学生沿着一条正确的
猜想和讨论模式进行高效率的探究和讨论,而不要在一些有歧义的无价值的问题上过分纠缠,以至于浪费了课堂时间。
(2)练习题不宜太难,但要注意抓住重点题型,只要能有效突破建模的关键即可,不然既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也加重了教师的教学负担。
此外,如果学生完成任务有困难,建议教学时对内容适度删减,或者增加一个教学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