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的民族政策与科举制度》繁荣与开放的社会—隋唐PPT课件2 (共17张PPT)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想一想 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 朕独爱之如一。”他的话是什么意思? 体现了什么样的民族政策?
1、意思是说,“自古以来的统治者,都重视 中原的汉族,而轻视那些少数民族,而我 (朕),却对他们一视同仁!”
2、体现了他比较开明,开放的民族政策
二、科举制度的确立
1、科举制的诞生
科举制是在哪个朝代诞生的? 隋朝
民族
生活区域
当代什么民族 的前身
少数民族与唐朝的 交往
唐太宗:文成公主入藏
吐蕃人 青藏高原
回纥人 色楞格河流域 南诏人 云南苍山洱海 一带 靺鞨族 东北地区 突厥人 天山南北
藏族 维吾尔族 白族和彝族
唐中宗:金城公主入藏
唐穆宗:“唐蕃会盟碑”
唐玄宗封“怀仁 可汗”
唐玄宗封“渤海郡 王” 西迁融入中东及 设立安西、北庭 中亚民族 都护府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 译:作为君子,应该有坚强的意志,永不止息的奋斗精神,努力加强自我修养,完成并发展自己的学业或事业,能这样做才体现了天的意志,不辜负宇宙给予君子的职 责和才能。 2.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三国志》刘备语 译:对任何一件事,不要因为它是很小的、不显眼的坏事就去做;相反,对于一些微小的。却有益于别人的好事,不要因为它意义不大就不去做它。 3.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论语》 译:见到好的人,生怕来不及向他学习,见到好的事,生怕迟了就做不了。看到了恶人、坏事,就像是接触到热得发烫的水一样,要立刻离开,避得远远的。 4.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论语》 译:干活抢重的,有过失主动承担主要责任是“躬自厚”,对别人多谅解多宽容,是“薄责于人”,这样的话,就不会互相怨恨。 5.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论语》 译:君子总是从善良的或有利于他人的愿望出发,全心全意促使别人实现良好的意愿和正当的要求,不会用冷酷的眼光看世界。或是唯恐天下不乱,不会在别人有失败、 错误或痛苦时推波助澜。小人却相反,总是“成人之恶,不成人之美”。 6.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 译:见到有人在某一方面有超过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就虚心请教,认真学习,想办法赶上他,和他达到同一水平;见有人存在某种缺点或不足,就要冷静反省,看自己 是不是也有他那样的缺点或不足。 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 译:自己不想要的(痛苦、灾难、祸事……),就不要把它强加到别人身上去。 8.当仁,不让于师。 ——《论语》 译:遇到应该做的好事,不能犹豫不决,即使老师在一旁,也应该抢着去做。后发展为成语“当仁不让”。 9.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论语》 译:君子不会夸夸其谈,做起事来却敏捷灵巧。 10.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周易》 译:同心协力的人,他们的力量足以把坚硬的金属弄断;同心同德的人发表一致的意见,说服力强,人们就像嗅到芬芳的兰花香味,容易接受。 11.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周易》 译:君子就算有卓越的才能超群的技艺,也不会到处炫耀、卖弄。而是在必要的时刻把才能或技艺施展出来。 12.满招损,谦受益。 ——《尚书》 译:自满于已获得的成绩,将会招来损失和灾害;谦逊并时时感到了自己的不足,就能因此而得益。 13.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论语》 译:如果我有了某些成就,别人并不理解,可我决不会感到气愤、委屈。这不也是一种君子风度的表现吗?知缘斋主人 14.言必信 ,行必果。 ——《论语》 译:说了的话,一定要守信用;确定了要干的事,就一定要坚决果敢地干下去。 15.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论语》 译:讲事实,不凭空猜测;遇事不专断,不任性,可行则行;行事要灵活,不死板;凡事不以“我”为中心,不自以为是,与周围的人群策群力,共同完成任务。 16.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译:三个人在一起,其中必有某人在某方面是值得我学习的,那他就可当我的老师。我选取他的优点来学习,对他的缺点和不足,我会引以为戒,有则改之。 17.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论语》 译:君子总是责备自己,从自身找缺点,找问题。小人常常把目光射向别人,找别人的缺点和不足。 18.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论语》 译:君子心胸开朗,思想上坦率洁净,外貌动作也显得十分舒畅安定。小人心里欲念太多,心理负担很重,就常忧虑、担心,外貌、动作也显得忐忑不安,常是坐不定, 站不稳的样子。
武则天
武则天首创殿试、武举 武则天也大力提倡科 举。她将应举的人,集 中到洛阳宫殿,亲自出 题面试,从而开创了Biblioteka 试制度。她同时还开创 了武举制度。
隋唐科举制的历程表
隋文帝 隋炀帝 唐太宗 武则天
开始用分科考试方法选拔官员,科举制度起源。
正式设置进士科,科举制度正式诞生
初创
扩充国学的规模,重视人才培养和选拔 发展 开始殿试和武举
4、隋唐实行科举制的积极意义不包括 B A.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 B.对皇帝的专制权力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C.促进了文学艺术的繁荣 D.改变了传统的用人制度 5、隋唐以来的历朝统治者都沿袭使用科举制度, B 其根本原因是科举制度 A.有利于选拔人才 B.有利于巩固专制统治 C.以儒家思想为核心 D.科举制度比较完善
唐太宗见到到新科进士们从金殿大门鱼贯 而出,兴奋地说:“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请回答: (1) “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是什么意思?
天下的人才全都落到我的手中了
(2) 唐太宗为什么这么说?
因为通过科举考试,选拔了人才,有利 于加强唐朝的统治。
1 、在我国历史上,最早参加科举考试的人应生 活在 B A.南北朝 B.隋朝 C.唐朝 D.明朝 2、“天下英雄,入吾彀中”是哪个皇帝说的 D A.隋文帝 B.唐玄宗 C.唐高祖 D.唐太宗 3 、唐朝平定“安史之乱”的名将郭子仪是由武 举进入仕途。武举制创立于 D A.隋文帝时 B.隋炀帝时 C.唐太宗时 D.武则天时
科举制在隋朝的诞生与哪两位皇帝相关?
隋文帝、隋炀帝
隋唐之前的魏晋时期,我国是如何选拔官吏的?
要出自高门权贵家庭,要有地方官员和高门权贵的 推荐。
这样的选官制度有什么弊端呢?
权贵子无论优劣都可以做官,而许多出身低微但 有真才实学的人,却不能到中央和地方任高官。
隋文帝采用了什么方法来选拔官吏? 分科考试
隋文帝改革选官制度 隋文帝最早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拔官员。 这就是科举制的源头。 科举制诞生 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科举制诞生。
2、科举制的进一步发展与完善
唐朝科举制的完善与哪些皇帝有关?
唐太宗
唐太宗重视科举 唐太宗重视人才的培 养和选拔。他即位后大 大扩充了国学的规模, 扩建学舍,增加学员。 贞观年间,参加科举考 试者多达千人,而录取 者,仅百分之一二。
第四课 唐朝的民族政策与科举制度
一、唐朝的民族政策
阅读课文的第一部分,解答以下问题: 1、唐朝时期主要的少数民族都有哪些? 2、唐朝对待少数民族采取了什么政策? 3、唐朝和个少数民族友好交往的史实有 哪些?(人物、事件)
1、唐朝主要的少数民族以及分布概况
唐朝时期,在祖国辽阔的大地上,生活着许 多民族。 青藏高原一带生活着藏族的祖先吐蕃人; 色楞格河流域有维吾尔族的祖先回纥人; 云南苍山洱海一带有彝族和白族祖先建立的 南诏政权; 在东北地区则有靺鞨等族 。
南 诏
回纥 西突厥 东突厥
靺 鞨
吐蕃
南诏
2、唐朝时期民族政策的主要内容
唐朝统治者实行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注意 与少数民族搞好关系,在各民族地区设立 行政管理机构,任用当地民族首领做长官, 尊重当地的民族风俗习惯。
比如说册封、和亲、设立机构等等,贞观年间(唐 太宗),文成公主入藏,嫁给松赞干布;8世纪初 (唐中宗),金城公主入藏,嫁给尺带珠丹;9世 纪中期(唐穆宗),唐蕃会盟 ;唐太宗时期,在 设立安西都护府,管辖天山以南的广大地区;武 则天时,设北庭都护府,管辖天山以北、巴尔喀 什湖以南广大区域。
完善
常设考试科目:以进士科和明经科最为重要
3、科举制度的意义
1、扩大了选拔人才的范围,改善了用 人制度,使有真才实学的人进入仕途。 2、提高了政府各级官员的整体素质, 加强了中央集权。 3、进士科注重考诗赋,促进了唐诗的 发展。 4、科举制也隐含弊端,科举制使大批 知识分子醉于功名,集中精力应付考试 忽略了学问的实用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