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改革的社会视角探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改革的社会视角探析
一
建立于1952年的高考,是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适应中国的
政治、经济和文化国情而建立的招生考试制度。高考制度的建立与演变,与中国社会、
政治的变迁及传统文化的制约等密切相关。纵观高考50年的风雨历程,在高考建制与演变的过程中,从来就不仅仅是单纯的教育因
素在起作用,而是具有复杂的社会动因,与
社会政治形势变化密切相关,往往成为政治
运动的重要内容,甚至成为社会变革的“突
破口”[1]。有的论者认为:凡是强调经济建设,就重视文化科学的作用,高考也受到重视;凡是强调阶级斗争,突出政治,就贬低文
化科学的作用,高考就受到攻击,甚至被取消,这几乎成为一种规律性的现象[2]。当然,近25年来,总体而言高考改革的政治色彩日渐淡化,而教育自身的因素则越来越起作用。从宏观的角度来看,考试可分为教育考试与
社会考试两大类。教育考试是指教育系统的考试或具有教育性质的与学历相关的考试,如高考、高中会考、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等;社会考试一般是指非教育类的面向社会的
考试,如公务员考试、律师资格考试、会计师考试、外语水平考试等。另一种划分法是将考试分为校内考试与公共考试,即学校内部考试与面向社会公众的考试。
但教育考试与社会考试并非截然分开,有的考试既是教育考试,又是面向社会的开放性考试,高考即是一种兼具教育考试与社会考试性质的大规模考试。作为高等学校的入学考试,高考无疑是一种教育考试。但参加高考者不限于应届高中毕业生,社会知识青年也可报考,在放开年龄和婚否限制之后,更是向全社会开放,因此,在一定意义上高
考也是一种社会考试。同时,20世纪80年代以前的高考实际上还兼有一定程度的公务
员考试性质,因为在建国以后的长时期中,
国家干部的选用未采用考试办法,但高考却部分地发挥了考试选官的功能。既然过去大学毕业生都成为国家干部,高考便起到了干
部预筛选的作用,在一定范围内使干部的文
化素质得到保证。对高考的利弊评价,从教
育视角与从社会视角考察,会有明显的不同。这牵涉到高考职能与功能的区别。高考的职能与功能存在着较大的距离和变异,高考的
职能较简单,而功能则复杂得多,功能远远
地超过了职能的范围。职能与功能有相同之处,但也有不小的差异。职能一般是目标和
应有的作用的表述,功能则更多地倾向于实
际效应,职能是使用者的期待,功能则是实
施后的实际结果。高考的职能就是为高校选拔新生,但在重视考试的中国,其职能产生
了巨大的效能,致使高考成为指挥棒,左右
了中学乃至小学的教学。而且,高考功能还
超出教育领域,对社会风气、社会秩序甚至
政治产生影响,以至于高考制度往往成为教
育竞争和社会竞争的矛盾集合点。以下分别分析高考的教育功能与社会功能。
1.教育功能被称为“天下第一考”的
高考是典型的选拔性考试,又称常模参照性
考试。这种考试注重考试的区分度,以便从
全体考生中选拔出特定数量的优胜者。作为
一种竞争激烈的大规模选拔性考试,高考的教育功能主要有以下三点。第一,为高校选拔合格新生,保障高校生源质量。考试是一种测量工具,就像体能测试可以测出一个人的体能和体质强弱一样,高考让所有应试者接受相同的挑战,将个人的才学和能力放在首位,因而历来被视为可以客观公正地选取优秀人才的公平尺度,或称“量才尺”。与推荐制下新生良莠不齐、文化程度较低的情况大不相同,高考制度建立50年来,特别是恢复高考25年来,为高校选拔了大量合格的人才。他们中的许多人已成为现代化建设的中坚力量,“文革”后一度担心的文化断代和教育断代问题逐步得到解决。此方面的事实有目共睹,不必详论。总体而言,高考成绩与考生实际水平是呈正相关的,高分者不一定个个高能力,但低分者很少高能力。20世纪90年代前期,高校招生曾实行公费与收费双轨制,一些重点大学同一班的学生中入学分数相差上百分,任课教师便可以很明显地感觉出学生之间水平的差别。高考分数具有很强的信度和效度,对保障生源质量起到了
重要的作用。第二,促进中小学生努力向学,提高民族文化水平。考试制度的好处甚多,其中之一是求己不求人。人生求人之处居多,而求人艰难,且成功与否操决于他人。考试则提供一个反求诸己的机会,成功与否主要靠自己的奋斗,故考试选才能够促人向学、催人奋进。选拔性考试具有强大的以考促学的功能,考生水平全面提高后,为了保持一
定的区分度,不得不再逐步提高试题难度,
这种“水涨船高”的关系,促使高考试卷难度和考生水平节节上升。高考始终是激励考生奋发学习,高中不断改进教学的最实际、最强大的动力。许多参加过高考的过来人认为:“高考以它的公正,丰富了一代又一代
人的梦想,赋予我们公正平等的竞争精神,
冷静沉着的竞争意识,以及一种永恒的拼搏精神。”[3]1977年恢复高考,选拔了几十万人,却调动了几千万人。
1997年,多家中央报刊开展恢复高考20周年征文活动,从应征文章看出,无论是当
时考上的,还是落榜的,都对恢复高考唱出
发自肺腑的赞歌。不少人虽经历过高考失败,
但由于受过高考总复习的煎熬,养成了坚毅
的个性,得到了一笔精神财富[4]。第三,引导、规范中学的办学方向和教学方向,即指
挥棒功能。高考与中学教学的关系理应是教什么就考什么,但高考对中学教学又有强大
的制约作用,实际上往往是考什么就教什么,这就使高考具有指导中学办学和教学的功能。从某种意义上说,高考是国家意志和政
策与学校教育活动之间的一个中介,通过高
考的科目设置和命题设计,国家可以将政治
理论和思想意志贯彻到中学教育中去。比如在政治科考试中包括时事内容,便可以引导
考生关心时事。也可以通过科目增减和考试内容的比重调整,来调控或促进某些学科的
发展。在高考命题日益朝能力立意方向发展、材料解析题逐渐增多的情况下,高考内容往
往越出教材范围,更是会出现考什么就教什
么的情况。高考指挥棒如果运用得当,便可
以将学生引导到身心健康发展、注重能力和素质的方向上去。因此高考对实施教育方针、引导办学方向具有重要作用[5]。然而,高考是一把利弊兼具的双刃剑。在教育方面,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