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课程标准的高中地理教学案例设计方法——以“因地制宜对于区域发展的重要意义”为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学研究 教学参考43
_■■■■■■■2021 年第4 期.上
基于课程标准的高中地理教学案例设计方法—以“因地制宜对于区域发展的重要意义”为例
俞峰1张丹丹2
(1•徐州市教育教学研究室,江苏徐州;2.中国矿业大学附属中学,江苏徐州)
摘要:案例教学是将某些概念、原理、观念和事实等学习内容置于一定的实际情境中开展教学的方式。

文章介绍了案例教学与举例说明教学的区别,指出了高中地理教学案例设计的方法,认为教师应充分
重视案例教学。

关键词:课程标准;案例教学;地理事实;地理原理
起源于哈佛大学的案例教学法是一种有效的教 学方式,近年来被诸多学科教学采用。

《普通高中地 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2017版课标”)对案例学习方式极为重视,在各模块“教学提示”一 栏中多次明确强调了案例的重要性,如“地理2”认为 要“采用案例学习的方法,具体分析体现人类活动与 自然环境关系的典型实例”,“选择性必修1”中“提倡 使用‘任务驱动’‘案例分析’‘专题研讨’等方法”,“选择性必修2”则明确要求“通过典型的或身边的案 例,让学生了解区域及其发展的多样性,以及人地协 调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等[1]。

可见,课程 标准要求高中地理教学能够运用案例还原地理的学 科本质,案例已成为教学的重要素材。

教师如能从现 实生活中寻找教学素材,组织和编写合适的案例并运 用于教学,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认识社会活动与地理 环境的关系、理解社会活动现象和过程背后的地理原 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体会地理知识的实 用性,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一、案例和案例教学的概念
案例是包含有问题或疑难情境在内的真实发生 的典型性事件[2],具有情境性、事件性、真实性、典型 性、问题性和完整性等特点。

将案例运用于教学中的 案例教学方法是将某些概念、原理、观念和事实等学 习内容置于一定的实际情境中开展教学的方式[3],即案例教学是教师有目的地将学生带人一个包含问题、体现学科原理的特定现实情境中,引导学生对特定案 例展开探究活动,解决现实问题并发现规律、提炼原 理,最终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指导实践,是提升学 生实践能力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

二、案例教学与举例说明教学的区别
在高中地理教学实践中,教师会使用大量实例来 说明课程中的概念和原理,然而“举例说明”与“案例 教学”却有着本质的区别,其最主要的区别表现在以 下两个方面。

1.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的差异
举例说明的本质是“例证”,其基本步骤为“概念 和原理的界定一概念和原理的阐释一概念和原理的 应用”,即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实例证明已讲述概念和 原理的科学性和正确性,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例证”主要是为传授理论服务。

案例教学的本质是一种体验式的学习,它以案例 为基础,通过典型案例,将学生带人特定事件的场景 和情境中进行案例分析,通过对案例蕴含现象和问题 的分析发现规律、提炼理论,并应用已提炼的理论指 导实践。

案例教学的过程是观察和体验现实世界中 的现象和事实,并通过对现象的剖析,形成、构建、阐释概念和原理,最终再将概念和原理应用于新的场景。

这与举例说明在教学方法和过程上有着明显的
作者简介:俞峰,高级教师,江苏省徐州市教育教学研究室地理教研员,江苏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获中国地理学会 全国优秀中学地理教育工作者”称号。

不同
2.学生和教师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不同
案例教学是以案例为研究对象,以案例中所包含 的问题为导向,以探究为基本方法,以提高学生提取 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标的学习方 式,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在学习中学生需要通过自己 对真实情境的分析挖掘案例所蕴含的学科原理,对较 为复杂的问题,还需要通过与他人的合作与互助共同 完成对问题的探究,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完成学 习任务,其团队协作能力、交往能力、竞争意识和创新 意识都能得到相应的提高。

举例是说明问题的一种方法,举例说明的教学过 程一般是教师先讲解原理,然后再举例对原理进行验 证和说明。

举例说明是知识传授的一种重要手段,在 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处于被动接受状态,教师是课堂 的主体,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易得到充分发挥,在提 高学生协作精神、团队意识、创新能力等综合素养方 面与案例教学存在一定的差距。

三、高中地理教学案例设计方法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应从纷繁复杂的现实 生活中寻找教学素材,编写合适的案例进行教学。

如 在教学实践中,根据2017版课标“选择性必修2区域 发展”中“2. 2结合实例,从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区域关 联的角度,比较不同区域发展的异同,说明因地制宜 对于区域发展的重要意义”这一课程标准要求,教师 选择“湖南省花垣县十八洞村精准扶贫”中的一个真 实故事作为教学案例,该案例的基本背景如下。

湖南省花垣县十八洞村是一个偏僻贫穷的村庄, 2013年人均纯收入1668元,是当年全国农民人均纯 收入的18.75% ,全村有贫困户136户,共542人。

十八洞村村民施全友一家五口人,两个哥哥成家 后家中因贫穷无法为施全友娶亲,他到浙江打工期间 认识了重庆姑娘孔铭英。

但跟随施全友来到十八洞 村的孔铭英,看到村庄的贫穷落后非常失望,独自去 了广东打工。

2013年,国家在十八洞村进行精准扶 贫,施全友回到家乡,随后孔铭英也来到十八洞村,施 全友脱贫致富并与孔铭英成婚。

依据该背景进行案例设计和教学的基本方法 如下。

1.研读课程标准,选择适切的案例
课程标准是课程实施的纲领性文件,是师生进行
44 教学参考響学研究
202丨年第4期•上
教学活动的依据。

教师在进行教学案例的编写和设 计时,应深入研究课程标准,领会和理解课程标准的 要求,依据课程标准确定教学目标、组织教学内容、实 施教学、设计评价方式、反思和改进教学。

本案例对应的课程标准是“结合实例,从地理环 境整体性和区域关联的角度,比较不同区域发展的异 同,说明因地制宜对于区域发展的重要意义”。

区域 各要素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使其构成一个整体,而 不同区域之间由于各地理要素的不同导致区域发展 存在极大差异,不同区域之间的物质、能量、信息等的 联系构成了区域的关联,因此需要根据不同区域的特 点选择不同的发展方式,即因地制宜。

由于区位特征、自然环境、资源禀赋、发展历史和 政策等方面的差异,我国不同区域在经济发展中存在 明显的不均衡现象,如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地带的差 距、沿海地区和内陆地区的差距、城市和乡村之间的 差距等。

以2013年农民人均纯收人2736元的国家 农村扶贫标准为识别标准,2013年底全国农村贫困 人口为8249万人[4],主要集中连片分布在我国中部 和西部山区的14个地区,这些地区脱贫致富是实现 区域协调发展、维护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

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湘西土家族 苗族自治州花垣县十八洞村考察时提出“实事求是、 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在这一思想的指导 下,十八洞村充分利用当地特有的资源和环境优势, 在外界的帮助下因地制宜脱贫致富,实现了区域经 济、社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十八洞村可复制、可推 广的脱贫致富案例可满足本条课标教学需求,通过对 其脱贫过程的分析,可以引导学生从地理视角看待身 边的事件,并进一步分析解决其他地区所面临的类似 问题。

2.依据课程标准,把握课程重点
“结合实例,从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区域关联的角 度,比较不同区域发展的异同,说明因地制宜对于区 域发展的重要意义”这条课程标准的重点是“因地制 宜”,在本课例中,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如何因地制宜 使十八洞村脱贫致富,并通过对十八洞村脱贫致富的 分析掌握区域因地制宜发展的方法。

因地制宜是指结合区域的自然和人文特点,选择 和创造不同的人类活动形式。

要实现因地制宜,首先 要了解区域的特点,而区域特点可以通过区域比较发
现,之后确定因地制宜的主题和发展主体关注的区 域[5]。

本案例的设计从十八洞村的位置人手,首先分 析与十八洞村贫困密切相关的区域自然因素和人文 因素,确定与十八洞村因地制宜发展相关的区域自然 与人文因素,分析区域的整体性;其次,确定与脱贫相 关的区域因素,如地形、气候、水源、土壤组成等自然 地理环境,使十八洞村具有适宜种植猕猴桃、发展独 特的民族文化旅游业等特点;再次,确定区域整体性 中不可移动的要素,即十八洞村自身的自然地理特 点,以及历史积累下来的人文地理景观、发生在十八 洞村的历史事件,这些都成为十八洞村发展的客观条 件,具有特殊性;最后,通过发达地区不同专业人员的 对口帮扶,将以上客观条件转化为区域发展的优势资 源,从而实现因地制宜下的脱贫致富。

本案例的重点并非施全友的故事,教学的重点是 地理现象分析、地理问题研究和解决,是因地制宜协 调区域的发展。

施全友故事的作用是调动学生的积 极性、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推动学生分析地理现 象分析、研究和解决地理问题。

可见,案例是一种传递知识、揭示原理或规律的 教学中介,案例的选择应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方向 性,而目的性和方向性取决于教学目标。

教师在进行 案例设计时,要准确把握课程重点,保证师生围绕案 例所进行的探究活动具备有效性和科学性。

3.依据案例特点,确定案例呈现方式
舒尔曼认为,应用于理论学习中的案例,其价值 在于通过栩栩如生的故事体现科学原理,使原理及理 论实例化和情境化[6]。

而沃塞曼指出,案例应有趣且 可读性高,能够触动情感,有邀约读者融入情境的作 用,案例的叙述应使用叙事文体写作[7]。

教学设计应 在课程标准要求下,以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切中学生 兴趣点,使用学生乐于接受的形式来呈现教学主题。

在影视作品中,有大量以真实事件为背景的作品,更 能打动人。

因此,笔者采用了叙事的方式来编排案例。

编写叙事性文本需要提供事件的背景和人物,以及在一定背景下人物所面临的问题,随着故事情节的 展开和发展出现故事的高潮和转折,最终解决问题。

本案例是湖南省花垣县十八洞村的精准扶贫实例,但 案例呈现并未以全村脱贫作为突破口,而是从一个普 通村民“脱单”的故事切人,以“施全友脱单记”为主题,以叙事性文本的形式呈现给学生。

本案例的背景是十八洞村的贫困导致十八洞村
青年“脱单”不易,而脱贫致富使十八洞村青年摆脱
了这一窘境,施全友恰恰是他们之中的一个典型代表。

“施全友脱单”的故事为学生所关注,以施全友
的故事作为整个课程的情境主线,贴近学生的知识水 平、生活实际和社会现实,便于学生理解,能够激发学
生的学习兴趣。

这一案例又蕴含了丰富的地理问题,
给学生提供了探究的空间。

“施全友脱单”作为贯穿
教学全过程的“链条”,有助于引导学生在充分理解
情境的前提下展开学习,并在这一故事中经历地理思
维的发展过程。

一个好的叙事性故事可以充分使阅读者沉浸其 中,有故事才会有代人感,才会有发自内心解决问题
的欲望。

“讲故事”或叙事性案例编排方式有着使学
生拥有浸入式的学习体验、高代入感的问题分析和创
造性地解决问题的优势。

4.根据案例设置有层次的问题链,建立地理事实
与地理原理的关联
叙事型案例客观地将地理事实呈现给学生,而不
对其做分析、解释和评价,也不将其与相关的地理原
理相联系,不对事实和原理的关系进行阐述,既不用
案例事实去证明原理,也不用地理原理去解释案例事
实[3],建立案例与地理原理的关联需要学生在进行案
例分析时通过探究实现。

建立案例与地理原理关联
的关键是学习活动的设计,教师可以依据教学目标和
教学案例设置有层次的问题链来完成。

本案例将施全友脱贫致富、“脱单”的全过程展
现给学生,在问题的设计上围绕施全友和十八洞村脱
贫逐步深人,问题链的基本线索为“贫困表现一贫困
原因一扶贫方案一扶贫结果一未来发展方向”。

问题
从对导致十八洞村贫困的自然环境特征分析开始,研
究自然环境对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及自然环境潜在
的资源价值,再根据十八洞村自然和人文特点确定发
展方向,提出解决发展过程中所遇困难的方法,以及
在脱贫致富后如何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

这一逻辑
线索充分体现了区域因地制宜发展的地理过程和思
想方法,学生在进行学习活动时,能够根据问题链的
引导初步形成地理学科的思想方法,即某地区某个或
某些独特的自然或者人文地理特征,导致其经济活动
受到其中不利条件的限制,但同时其经济发展也具备
•学研究f如f 教学参考45
2021 年第4 期•上
了独特的有利条件,这一辩证关系建立了地理事实与 地理原理的关联,为后续的区域发展方向及区域差 异、区域联系做好铺垫,有利于学生批判性思维、辩证 思维的形成。

需要注意的是,在问题链的最后是十八洞村脱贫 后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这是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

十八洞村所在的武陵山特困区是中国亚热带森林系 统核心区,是生物多样性的宝库和长江流域的重要生 态屏障,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应如何保护生态环境,特 别是如何进行森林生态保护与水源涵养,实现社会、 经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交通条件的改善,改变了 十八洞村闭塞的区位特点,促进了产业发展,但随着 与外界交流的逐步加深,应如何保护和继承民族特 色?在对十八洞村这一案例的研究中,从时间尺度继 续进行深入分析,充分体现出“地理学研究目标不仅 在于解释过去,更重要的在于服务现在、预测未来” [8] 的学科价值。

5.提供新的案例,验证地理事实与地理原理关联 的建立
案例学习的核心是学习者能够在地理事实与地 理原理之间建立关联,学习者是否建立了这种关联, 需要在对其他案例的分析过程中加以验证。

在本课中,十八洞村的可持续发展是精准扶贫的
一个典型和样本,其脱贫致富策略给学生提供了可供 参考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学生如果能够将 这种分析方法迁移运用到其他案例中,才能说明他们 真正掌握了该类问题的解决思路。

因此,在本案例教 学的最后,教师又提供了陕西省榆林市靖边县脱贫致 富的案例让学生在课后做进一步分析,以此验证和巩 固地理事实与地理原理的关联。

在新的案例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精选的研究素 材。

教师在充分搜集资料的前提下整理和选择合适 的素材,使学生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对区域自然和人文 地理特征有较为完整的了解,引导学生从区域地理背 景中提取有效信息,分析区域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 为区域发展提出建议。

这些素材应包括文字材料和 图像信息。

此外,还需要提供相应区域的景观照片, 景观照片是对局部现实世界的真实反映,也是地理教 学中常用的图像材料,它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对客观世 界的感性认识,而且图像本身往往就是“复杂的、具有 不良结构的情境”,具有研究的价值。

在对新的案例进行分析时,还应注意研究区域空 间尺度给差异。

如十八洞村空间尺度较小,自然和人
46
f r 处雀f 教学参考馨学研究
■■■■■■I 2021 年第 4 期•上
文环境相对单一;而靖边县跨长城内外,相较于十八 洞村,空间尺度较大,区域内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 件差异较大。

对靖边县的分析,不应仅对县域进行整 体研究,更应注重局部研究,突出对其贫困人口集中 分布的贫困乡村的研究。

新案例的选择需要在把握研究区域空间尺度和 时间尺度的基础上,为学生提供充分的素材,使学生 能够进一步建立地理事实与地理原理之间的关联,提 高解决真实复杂情境下地理问题的能力。

综上所述,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案例能够给学生 提供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平台,提高学
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度;教学案例也是师生互动的 中介,搭建了地理原理学习与地理问题解决之间的桥 梁,缩短了地理原理与地理事实之间的距离,可以有 效提升学生的地理素养。

同时,对地理案例的搜集、 整理、编写和实施,不仅有助于教师提高语言组织、表 达、讨论能力,更能够使教师在对案例的研究过程中 深刻理解课程标准的内涵,促进对教学的分析与反 思,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提升专业水平。

在高 中地理教学实践中,应充分重视案例教学的重要作 用,通过案例教学有效实现教学相长。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
'(2017年版)[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11-14.
[2] 郑金洲.案例教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新途径[J ].
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7) :36M 1.
[3] 林培英,朱剑刚.试论以案例分析的方法编写教
材:以高中地理教材为例[■!].课程•教材•教 法,2006,26(6) :62-66.
[4] 国务院扶贫办.国务院扶贫办关于印发《扶贫开
发建档立卡工作方案》的通知[EB /OL ]. (2014- 04-11 ) [ 2020-04-11 ]. http ://www . cpad . gov . cn /
art /2014/4/l l /art _624_l 4224. html .
[5] 韦志榕,朱翔.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
版)解读[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〇18:
100-101.
[6] SHULMAN L . Knowledge and teaching : foundations
of the reform [ J ]. Harvard Educational Review , 1987,29(7) :4-14.
[7] WASSERMANN S . Introduction to case method
teaching : a guide to the galaxy [ M ]. New York : Teacher College Columbia University , 1994 : 25.[8 ]
傅伯杰.地理学:从知识、科学到决策[J ].地理学 报,2017,72( 11) : 1923-1932.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