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霉菌和酵母菌的分离与纯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苹果霉菌和酵母菌的分离和纯化
摘要:从酸败腐烂的苹果上挑取霉变物用马丁氏培养基28摄氏度培养2-3天,分离出几个真菌菌株;挑取霉变物用沙堡琼脂培养基37摄氏度培养2-3天将分离菌株重新进行涂布平板,分离出酵母菌菌。
挑取马丁氏培养基单菌落表面的少许孢子继续用马丁氏培养基培养,经28摄氏度培养2-3天于低倍镜下观察,通过菌丝和孢子对分离株进行鉴定。
观察到簇生在分生孢子梗的顶端的呈扫帚状分枝的分生孢子1和有隔菌丝,可鉴定为霉菌;挑取沙堡琼脂培养基单菌落表面的少许孢子继续用沙堡琼脂培养基培养,经37摄氏度培养2-3天于低倍镜下观察观察到单细胞的芽殖孢子,并通过进一步的酵母菌生理生化测定,可鉴定为酵母菌。
关键词:真菌;菌落;菌丝;孢子
前言:真菌一词来源于拉丁文的“蘑菇”,现在真菌这一名词的概念不仅包括蘑菇,而是代表着一个相当大的生物类群。
什么是真菌?从生物学观点来看,它们是一大类真核微生物,无根茎叶,不含叶绿素,不能利用无机物来制造食物,靠寄生或腐生生活,仅少数为单细胞,其余为多细胞,大多数真菌有分枝或不分枝的丝状体,能进行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
从形态上分为酵母菌、霉菌、担子菌。
真菌不仅种类多,数量大,而且分布极为广泛,与人类生产与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
有些菌丝可引起人与畜禽疾病,有些霉菌还产生霉素,直接或间接的危害人类健康。
因此,了解真菌的培养方法,认识其形态十分重要。
近年来在真菌分类方面趋向于采用Anisworth或者bisby的《真菌学辞典》介绍的分类系统。
该系统认为真菌不属于低等植物,而是属于单独成立的真菌界,以下分为黏菌门和真菌门。
本研究从苹果中分离出几株真菌,并用真菌分类方法对其进行鉴定。
研究意义:让小组成员进一步掌握微生物分离纯化的试验方法和技术。
了解霉变苹果的微生物分布特点,种类组成,数量及优势类群等。
对所分离菌株进行简单的生物学、生理学特性研究。
进一步了解霉菌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1材料与方法
1.1实验材料与器材
1.1.1材料
酸败腐烂的苹果
1.1.2器材
无菌室、手提式高压蒸汽灭菌锅、电炉、天平、铁架台、灭菌培养皿、锥形瓶、漏斗、试管、烧杯、胶头滴管、石蕊试纸、接种环、酒精灯、量筒、玻璃棒、纱布、滤纸、试管塞、报纸、扎绳、标签、温箱、盖玻片、载玻片、显微镜、杜氏管、血细胞计数板、血细胞计数器、接种针、香柏油、乙醇乙醚、擦镜纸、灭菌滴管
1.1.3 培养基
沙堡琼脂培养基
马丁氏培养基
1.2实验的操作
1.2.1 培养基的准备
马丁氏培养基的制备、无菌水的制备、沙堡琼脂培养基的制备
1.2.2稀释涂布平板法
1.2.2.1倒平板
将沙堡琼脂培养基、马丁氏培养基溶化,待冷至55-60℃,然后分别倒平板,每种培养基倒三皿,其方法是右手持盛培养基的试管或三角烧瓶,置火焰旁边,左手拿平皿并松动试管塞或瓶塞,用手掌边缘和小指、无名指夹住拨出,如果试管内或三角烧瓶内的培养基一次可用完,则管塞或瓶塞不必夹在手指中。
试管(瓶)口在火焰上灭菌,然后左手将培养皿盖在火焰附近打开一缝,迅速倒入培养基约15ml,加盖后轻轻摇动培养皿,使培养基均匀分布,平置于桌面上,待凝后即成平板。
也可将平皿放在火焰附近的桌面上,用左手的食指和中指夹住管塞并打开培养皿,再注入培养基,摇匀制成平板。
最好是将平板放室温2-3天,或37℃培养24小时,检查无菌落及皿盖无冷凝水后再使用。
1.2.1.2制备腐烂苹果稀释液
选取苹果上的霉菌,将其放到烧杯中,加入10毫升无菌水,搅拌,将其制成悬浮液。
放入盛90ml无菌水并带有玻璃珠的三角烧瓶中,振摇约20分钟,使腐质苹果与水充分混合,将菌分散。
用一支1ml无菌吸管从中吸取1ml悬液注入盛有9ml无菌水的试管中,吹吸三次,使充分混匀。
然后再用一支1ml无菌吸管从此试管中吸取1ml注入另一盛有9ml 无菌水的试管中,以此类推制成10-1、10-2、10-3、10-4、10-5、10-6、各种稀释度的霉菌溶液。
1.2.1.3涂布
将上述每种培养基的三个平板底面分别用记号笔写上10-4、10-5和10-6三种稀释度,然后用三支1ml无菌吸管分别由10-4、10-5和10-6三管霉菌稀释液中各吸取0.2ml对号放入已写好稀释度的平板中,用无菌铁涂棒在培养基表面轻轻地涂布均匀。
1.2.1.4培养
将马丁氏培养基溶化平板倒置于28℃温室中培养3~5日,沙堡琼脂培养基平板倒置于37℃温室中培养2-3日。
1.2.1.5再接种
将各温度下培养的菌种再次接种到相应培养基平板上,倒置于原温室中培养。
1.2.1.6挑菌
将培养后长出的单个菌落分别挑取接种到上述三种培养基的斜面上,分别置28℃和37℃温室中培养,待菌苔长出后,检查菌苔是否单纯,也可用显微镜涂片染色检查是否是单一的微生物,若有其他杂菌混杂,就要再一次进行分离、纯化,直到获得纯培养。
2结果与分析
2.1结果
2.1.1各培养基上菌落数目
对涂布平板培养法培养之后的菌落数目的统计得以下结果,如表1
表1
2.1.2真菌菌落特征:
2.1.2.1霉菌菌落
将不同霉菌在固体培养基上2-3天,可见霉菌菌落有绒毛状、絮状、绳索状等。
菌落大小依种而异,有的能扩展到整个固体培养基,有的有一定局限性(直径1-2cm或更小),很多霉菌的孢子和菌丝能产生色素,致使菌落表面、背面甚至培养基呈现不同颜色,如黄色、绿色、黑色、橙色等
2.1.2.2酵母菌菌落
酵母菌在固体培养基上菌落呈油脂状或腊脂状,表面光滑、湿润、粘稠,有的表面呈粉粒状,粗糙或皱褶,菌落边缘整齐、缺损或丝带状。
菌落颜色有乳白色、黄色和红色等。
2.2分析
霉菌菌落由菌丝体和孢子组成,菌落比细菌和放线菌大,有的甚至布满整个培养基表面,
菌落较疏松成绒毛或絮状,因霉菌的基内菌丝在培养基内生长,故其菌落不易被接种针挑起:因霉菌孢子带有各种颜色,使其菌落表面也呈现黄、绿、青、橙、黑等颜色酵母菌菌落由单细胞的酵母菌组成。
其外观与细菌相似。
呈圆形,表面湿润光滑不透明,易被接种环挑起;多数菌落呈乳白色,少数为红色;长时间培养的菌落表面呈皱缩状。
酵母菌以芽殖、裂殖、掷孢子方式进行繁殖。
霉菌以无性繁殖(芽孢子、节孢子、厚垣孢子、孢子囊孢子、分生孢子)和有性繁殖(卵孢子、接合孢子、子囊孢子)进行繁殖。
霉菌菌丝体由基内菌丝。
气生菌丝和繁殖菌丝组成,其菌丝比细菌及放线菌粗几倍到几十倍,可以采用直接制片法观察。
本实验中,霉菌观察采用直接制片观察,酵母菌采用简单染色法观察。
在显微镜下酵母菌的形态特征是大而分化,而霉菌细胞的特征是粗而分化,细说就是酵母菌见芽体,霉菌可见其分生孢子与分生孢子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