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课中创设课堂情境的几种形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数学课中创设课堂情境的几种形式
【摘要】创设生动有趣的课堂情境,对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激发学生努力学习的热情,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能力都是十分重要的。
笔者谈谈在教学实践中的几点体会。
【Abstract】It is very important to activate interesting class scene for advancing students’active and individual learning, arousing students’fervency for studying hard and cultivating students’ability to master and apply knowledge. In the paper, the writer has talked some experience got in his teaching practice.
【Keywords】Mathematics class Classroom scene Story scene Exploratory scene Game scene Question scene
创设生动有趣的课堂情境,对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激发学生努力学习的热情,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是十分重要的。
下面是我在教学实践中的几点体会。
1.创设故事情境。
学生对故事非常感兴趣,喜欢新奇,充满幻想且百听不厌。
因此,以讲故事的形式来创设情境,使学生愉快地接受教育,唤起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例如,教学“映射”一节时,我给学生讲了一个阿凡提智胜贪婪的巴依老爷的故事,然后提出这样的一个问题:阿凡提是利用什么知识赢得了巴依老爷满桌子的金币?这时候的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有的学生在相互讨论;爱开动脑筋的学生却沉默下来,开始思考问题。
很快地,一些学生得出了结论:利用对称性,也就是“一一对应”的原理,进而引出了映射的概念的本质。
这样的故事生动而且有魅力,学生学习的兴趣非常浓厚。
又如,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可给学生讲一个“猴王分饼”的故事:猴山上的小猴子最喜欢吃猴王做的饼了。
有一天,猴王做了三块大小一样的饼分给小猴子们吃,它先把第一块饼平均切成四小块,分一小块即1/4块给小猴子甲。
小猴子乙见到后说:“太少了,我要两块!”猴王就把第二块饼平均切成八小块,分两小块即2/8块给小猴子乙。
小猴子丙更贪心,它抢着说:“我要三块,我要三块!”于是猴王把第三块饼平均分成十二小块,分三小块即3/12给猴子丙。
讲完故事,我向学生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哪只小猴子分得的饼多吗?实际上分饼过程的演示,已经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验证得到结论。
这时我又问:聪明的猴王用什么方法来满足小猴子们的要求,而又分得公平呢?你们想知道吗?故事激起了学生探求新知识的欲望,使学生能在愉悦的环境中享受着学习数学知识的乐趣。
2.创设探索性情境。
课堂教学应以学生的发展为主线,以学生探索性的学习为主体,以教师创造性的教学为主导。
教师创设探索性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从多种角度去思考问题,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例如,教学“勾股定理”,公式的推导是教学的难点,如何突破难点?我对课堂教学做了这样的设计:先让学生任意画出几个直角三角形,然后,分别量出每个直角三角形各边的长度,再计算出各边长度的平方。
教师提问:每个直角三角形的三边之
间有什么关系?这时学生会自己去探索,找出结论。
这样,学生的求知欲望就被强烈地激发出来,教学效果要比教师直接告诉现成公式好得多。
又如,在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教学中,可先让学生填以下两个表:
这样新课一开始便引导学生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及形成过程,探索发现了根与系数的关系,培养了学生用数学的观点、思维方法去观察、探索和思考问题的习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创设游戏性情境。
根据数学学科特点和学生好动、好新、好奇、好胜的特点,设置游戏性情境,把新知识寓于游戏活动之中,可使学生产生求知欲望,提高学习兴趣,注意力高度集中,在游戏中学到知识,发展能力。
例如,在进行课堂训练时,组织60秒抢答游戏:教师准备若干条数学抢答题,让每组参赛的学生抢答,积分多者胜。
又如,在上“正数与负数”这一内容时,可先让学生做列队表演游戏:即请几个学生排成两个队列,并指挥一个队向前走两步,另一个队后退走两步,随后提问学生:能不能说他们都“走了两步”(在黑板上写两个“2”)?区别在哪里?让学生展开讨论。
通过讨论和教师的补充完善,学生就能充分认识到了引进负数的必要性,进一步直观形象地理解负数的含义。
这比平铺直叙、喋喋不休的说教更富有感染力,使学生觉得数学并不枯燥无味,从而对数学产生兴趣。
4.创设问题情境。
问题情境是数学教学主要且关键的环节,问题情境是学生思维的“路标”。
问题情境不但能诱导学生的思维步步深入、层层进逼,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热情。
在轴对称内容教学时,可先给出这样一个问题:
一条铁路的同一旁,有两家企业计划铺设铁路专线,商议在铁路边共建一个货运站,试问应建在何处,才能使铁路专线所用的材料最节省?学生听后跃跃欲试,但又拿不出可行的具体方案,教师因势利导地说:我们只要学“轴对称”这个内容,就可圆满地解决这个问题了。
又如,在教学勾股定理的应用时,教师可以这样道白:在一棵树的10m高的D处有两只猴子,其中一只猴子爬下树走到离树20m 处的池塘A处,另一只爬到树项后直接跃向池塘A处,如果两只猴子所经过的距离相等,试问这棵树有多高?学生听后就会积极思考、讨论,运用数学手段来理出思路、解决问题。
这样就唤起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活跃了课堂气氛。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
这就需要教师巧设教学情境,为学生创设出最适宜于自主寻求知识的意境,使教学质量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