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原城市群发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中原城市群发展
中原城市群是指以郑州为中心,以洛阳为副中心,开封、新乡、焦作、许昌、平顶山、漯河、济源等地区性城市为节点构成的紧密联系圈。

发展城市群可以在更大范围内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增强辐射带动作用,同时促进城市群内部各城市自身的发展。

中原城市群是我国中部地区城镇最为密集的地区,城市布局呈集聚型,构成中原城市群发展的最基本的空间优势。

当然中原城市群发展的背景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看:
1、历史文化背景
1.1、河南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国史”,充分说明了河南的历史文化在整个中华文明的发展中举足轻重的地位。

1.2、河南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河南是龙的故乡,仓颉造字在河南,甲骨文出土在河南,制定规范书写“小篆”的李斯是河南上蔡人,著名的活字印刷术也发明于河南,河南是中华姓氏的摇篮,此外,河南自古以来是农业、商业、科技、思想文化、医学等起源、发展和弘扬地。

1.3、河南历史文化悠久,是中国五千年文明史上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拥有数量众多的历史文化名城。

这里城市起源早、曾经发展辉煌,拥有城市发展的根基和经验,因此中原城市群的发展也是具有历史和经验双方面的可行性。

2、经济社会背景
2.1、河南经济社会发展现状
河南拥有16.7万平方千米土地,全省常住人口为94023567人,居全国第三位(根据《河南省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2010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22942.68亿元,农业、工业、第三产业发展迅速。

河南的经济总量不断扩大,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经济社会同步发展的态势初步形成。

2.2、中原城市群的经济发展优势
通过资料分析发现,中原城市群以40.2%的人口创造了全省一半以上的GDP,各项经济指标均优于其他区域。

中原城市群凭借区位优势和要素集聚效应,不仅发展速度高于其他经济区,而且在产业升级、城市化等方面,具有继续领跑全省的实力和潜力。

3、区位背景
3.1、区域位置优势
中原城市群位于河南的北部,地处全国的经济地理中心是承东启西,连南贯北的中枢地区,也是全国现代陆路交通和通信枢纽之一[1]。

区域内部基本形成了以郑州为中心、一个半小时通达的交通网络,具备了一体化发展的基础和条件。

3.2、交通设施优势
交通便利,铁路、高速公路均呈网络状,郑州、洛阳机场是省内最重要的民用机场,其中郑州新郑机场是全国五大航空门站之一。

因此,中原城市群铁路、公路、民航的交通运输体系已基本形成,综合运输网络初具规模,这为区域的经济发展提供了交通基础设施。

3.3、资源和产业基础优势
资源丰富,区域内矿产资源丰富,煤炭、铁矿石、铝土矿、钼矿等储量居全省前列,初步形成了以煤炭、电力、冶金、化工、机械、建材、食品、轻纺等产业为支撑的工业格局和较为健全的商贸、金融、会展、物流、信息等第三产业体系,产业的互补性和集群效益逐渐显现。

3.4、科研技术优势
全省90%以上的高等院校和一些具有国内一流水平的科研院所聚集此地,拥有显著的科研技术力量支撑,保证中原城市群发展和创新过程将会有借高校、科研院的人才和科研之势的坚实基础。

4、理论背景
4.1、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
区域经济一体化已成为国际经济关系中最引人注目的趋势之一,但国内外对经济一体化尚无统一定义。

有人将区域经济一体化定义为:地缘相邻或相近的国家或地区集团,为了获得最大利益,组合成为更大规模的经济集团或共同体,其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不断的从低级向高级发展。

城市群形成的过程,也就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过程,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过程也需要城市群来作为依托。

4.2、城市引力场理论
刘易斯.芒福德对城市引力场的定义是城市作为一个封闭型容器的本质功能是将各种社会成分集中起来,并为它们提供一个封闭的场所使之能最大限度地相互作用。

城市群的发展过程可以理解为一个中心城市作为一个引力场,逐步的对周围的城市“磁化”,在更大范围内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增强辐射带动作用,同时促进城市群内部各城市自身的发展的一个过程。

4.3、城市群理论
1961年,曾任牛津大学地理学学院主任的地理学家戈特曼在《城市群:美国城市化的东北部海岸》中第一次正面提出了“城市群”的概念。

这是对以“国际化大都市”与“世界级城市群”为中心的都市化进程的正式命名[2]。

在中国,自中央关于十一五规划的建议中首次提出了“城市群”的概念后,一些有条件的区域和省市开始规划和实施城市群的发展。

地处中部的河南省在该理论的指导下于2003年7月提出了“中原城市群”的战略构想。

旨在通过该战略打造以郑州为中心的中原城市群,形成以郑州为中心、产业集聚、城镇密集的大“十”字形基本构架,确立中原城市群核心区经济一体化发展的空间轮廓,进而拉动河南全省经济快速发展。

4.4、城市群的发展模式
从国内外各大城市群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主要有两大发展模式:一是核心城市带动的城市群发展模式;一是多中心齐头并进的城市群发展模式。

根据河南省经济空间结构现状,总体上应该采取不平衡发展模式,即核心城市带动的城市群发展模式,经济空间结构调控模式总体上为中心一外围模式。

在中心区,培育以郑州市为中心,包括开封、洛阳、焦作、新乡、许昌、平顶山、漯河在内的中原城市群,使其对内发展成为全省具有强凝聚力和辐射力的经济增长极,同时对外发展成为河南省对外联系的平台,参与国内外竞争,成为河南省乃至中部地区承接发达国家及中国东部地区产业转移、西部资源输出的枢纽和核心区域之一。

参考文献:
[1] 张艳,程遥,刘婧.中心城市发展与城市群产业整合——以郑州及中原城市群为例[J].经济地理,2010,30(4):579-584.
[2] 姚士谋,陈振光,朱英明.中国城市群[M].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