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政治思想史脉络梳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方政治思想史脉络梳理
一、古希腊前期的政治思想
1、古希腊的历史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一点对于理解古希腊的政治思想是同样适用的。

(1)基本概况
①公元前12世纪,希腊以农业为主,实行部落制和贵族制。

前六世纪末,部落组织让位于城邦,其他社会等级向贵族阶层发起挑战,工商业开始发挥重要作用。

②这种巨大转变源于希腊地区的地理特点:(“巴尔干”一词就是土耳其语中“山脉”一词派生的),缺乏平整土地、大河流、自然水源(这些是农业文明的必备条件)。

而且地形将陆地隔成小块,这些由村庄扩大而成的居留地称为城邦。

提供避难处的地方称为“卫城”或“高城”。

这些城邦彼此隔离,较为独立,交通便利。

(自然主义的文明与理性主义的文明)
③早期的城邦以农、牧、渔业为主,这种自给自足的经济随着人口聚集而遭到破坏,失去土地的农民不得不到海上去当海盗、商人或殖民者。

于是在公元前5世纪,整个地中海地区环布希腊殖民地。

④殖民地与希腊城邦之间的贸易:以粮食换取希腊城邦的经济作物(酒、橄榄油),从而转向商业性农业,巨大的商船队开始形成,这时的希腊经济与19世纪的欧洲极为相似。

⑤农业商品化使小农经济受到各种伤害,不可避免导致各种激烈的阶级斗争。

城市里新富的阶层也要求获得与他们经济力量相符合的政治地位,他们获得了城市贫民的支持。

于是,所有这些对现实不满的人一致反对由拥有土地的贵族掌权的传统政治制度。

⑥在军事上,传统的决定作用的贵族骑兵让位于重甲步兵,这也提高了下层民众的地位。

经济与军事变革引起了政治变革,各邦先后由君主政体——贵族政体——僭主政体的转变。

(僭主:那些没有合法权力而进行统治,并且不感觉到受道德法谴责的人。

他们通常支持平民反对特权阶级,有助于加速民主政治的到来)
(2)斯巴达与雅典
①公元前8世纪后期,斯巴达征服了一块肥沃的平原,排除了向海外扩张的需要,也就享受不到因与外界交往而带来的经济与智力的促进,只能过一种很少变化的农业生活。

为了控制大批受管辖的居民,就把自己的国家组织像一个军营,一切服从军事需要,从而使其成为希腊最好的步兵。

②而雅典最初实行君主政体,后实行由九个执政官主持的寡头政治,全部属于贵族。

而后雅典却向民主化方向发展,原因在于商品经济创造出一个强有力的中产阶级,他们同失地农民一道要求政治自由。

公元前594年,首席执政官梭伦实行改革,让因负债而成为奴隶的所有市民重新获得自由,永远禁止债务奴隶制,准许没有财产的平民参加公民大会,富裕商人可担任执政官,设立陪审法庭代替贵族最高法院的一部分权力。

从而为以后的雅典民主奠定了基础。

(梭伦改革:社会、代议、行政、司法)
后经克利斯梯尼的改革,在公元前500年,雅典出现了民主政治。

(3)希波战争与伯罗奔尼撒战争
①公元前5世纪,在伯里克利时期雅典处于黄金时代,在希波战争中为打败波斯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大流士,马拉松登陆,公元前490年)(公元前480年,温泉关大战)。

希波战争使希腊人免遭东方专制主义的统治,得以保持自己的特点。

雅典海军的胜利促进了民主政治的发展,在伯里克利时期达到了最高潮。

伯里克利将最高权力转移到公民大会手中,具有最高决定权,大部分公职实行薪给制,建立由陪审团作最后决定的民众法庭,陪审法官由抽签产生。

伯里克利的演讲:“我们的城市向全世界开放,……雅典是希腊的学校,……我们的政体并不与其他人的制度相敌对。

我们不模仿我们的邻人,但我们是他们的榜样。

我们的政体确可
以称为民主政体,因为行政权不是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而是握在多数人手中(“民主”)。

法律对所有人一视同仁(“法治”),公正调解私人争端,民主政体的优越性也得到确认。

一个公民只要有任何长处,就会受到提拔,担任公职,与特权是两码事(“平等”)。

贫穷也不再是障碍物,任何人都可以有益于国家,不管他的境况有多黯淡。


美国总统就职演说:“上帝赋予我们每个人以平等和自由,以及每个人尽全力去追求幸福的机会。

”(两者对比,可以窥视当代西方文明的源头所在)
②希波战争确立了雅典霸权,组织形式是提洛同盟。

其宗旨是防备波斯人的进一步进攻,确保盟邦的共同安全。

随后同盟也变成了一个帝国。

雅典的扩张引起斯巴达的恐惧,公元前431年,在海上强国和陆上强国之间爆发了伯罗奔尼撒战争,连续数十年之久。

前404年,由于雅典瘟疫及海战失败,雅典战败投降,民主政治随之丧失,整个希腊世界陷入民穷财尽的困境。

各邦陷入有战争造成的混乱之中,使外来强国得以征服希腊,这在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变成现实。

于是希腊古典时代结束,开启了希腊化时代。

(4)造就古希腊独特文明的原因:
①希腊离埃及与两河流域等最早的文明很近,既能从其成就中得到好处又能保持自身的特点。

②城邦的出现并持久存在,为文化繁荣等提供了必需的制度上的好处。

具有直通大海的便利,能促进智力经济的发展,并享受了好几个世纪的自由。

③不受约束的自由思想使希腊人产生了世俗的人生观,他们坚信,人活着最主要的事是完满的表现人的个性。

理性主义与现实主义相结合,使希腊人能自由地,富有想象力地思考有关人类和社会的各种问题,并在伟大的文学、哲学和艺术创作中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希腊人独有的特点在他们的宗教思想和习俗中清楚地反映出来。

2、古希腊早期的政治思想:
(1)基本特点
①伦理的政治观:
政治与道德相结合,集中表现为对“正义”的追寻,即如何过城邦生活这一主题。

②团体的国家观:
城邦优于个人,整体高于个体。

③政治生活的自然起源论(自然法思想)
在古希腊,由于海上贸易和工商业的繁荣,民主制的发达,使雅典成为古希腊的中心,在那里形成了系统的古代政治学说,开创了近代西方政治思想的传统。

④政体学说:城邦的优劣由政体决定。

(2)基本内容
①主题:如何过好城邦生活。

②正义观:正义是指一种永恒的不可逾越的界限,借此维护事物和人的平衡关系。

──赫拉克利特:正义就是斗争,斗争达到和谐,然后实行严格的等级制度,认为统治者的意志就是法律、正义。

(“人不可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事物是绝对运动的。

”)
──毕达哥拉斯:数学家,毕达哥拉斯定理。

他认为正义就是和谐,各等级各安其位就是和谐。

因此,正义以不平等为基础,正义就是法律。

(提出了勾股定律,奇数、偶数、质数)──德诺克利特:(第一个百科全书式人物)正义就是恰如其分,就是节制。

(世界起源于原子)
──苏格拉底:美德即知识,只有最优秀的人才能治理好国家。

(认为自己是神送给雅典的礼物,“认识你自己”)
③自然法:
──赫拉克利特:命运是一切事物的根源,就是必然性,是贯穿于宇宙实体的逻各斯(logos,
规律、规则、事物的根本),是自然的必然性。

城邦必须用法律武装起来,有了法律,人们才能过好城邦生活。

但是“人的一切法律都是那唯一的神圣法律所养育的”,这个神圣法律就是逻各斯,逻各斯决定国家法律。

──智者的主张:从“自然”出发,,把“自然”与“法律”相对立,认为自然高于法律。

──德诺克利特:把法律分为自然法和人为法,国家惩罚犯罪的目的是为了社会的福利。

法律对贤者是多余的,只对犯罪者适用。

④国家起源:
智者希比亚认为人们结成城邦是由于人的天性。

德诺克利特:“需要”起决定作用,“模仿”使人的需要成为现实,于是,在“需要”与“模仿”的推动下,人们组成了社会,从而以进化论说明了城邦出现的必然性。

⑤关于人的学说:
──智者普罗塔哥拉斯:“人是万物的尺度”,人决定了一切,从而明确摆脱了神对世界的影响,使古希腊政治思想奠基于从“人”出发的基础之上。

──德诺克利特:人创造了神,而不是神创造了人。

古希腊人探求一切事物,将所有的问题都搬到理性的审判台前加以考察。

苏格拉底主张,凡是为自己的理性所宣判为错误的东西,就不应该去想,不应该去做,哪怕受到当权者或任何法庭的强迫,也要不惜任何代价予以抵制。

苏格拉底还提出了自由辩论对社会的重要性,他在受审时为自己性命所作的申辩就是以这一观点为基础的。

他说:“现在,雅典人,我要争辩,可不象你们想的那样,为我自己的缘故,而是为了你们。

……因为你们要是杀死我的话,就不易找到另一个象我这样的人;假如允许我用一个可笑的比喻,我就象一只牛虻,总是整天地到处地盯住你们不放,唤醒你们,说服你们,指责你们。

……我要让你们知道,要是杀死象我这样的人,那么,对你们自己的损害将超过对我的残害”。

3、柏拉图的政治思想:(前427—347)
师承苏格拉底,创立Academy学园(即“阿克德米”学园)其政治思想主要体现在三部著作之中:
(1)《理想国》(副标题——《国家或正义论》)
①国家正义以分工为逻辑起点:分工合作组成共同生活的团体导致国家产生(把社会与国家混淆)
②国家源于分工,国家必须分工,应包括“统治”、“保卫”、“生产”三方面。

形成三个等级,各个等级具有不同的美德(各等级的美德分别是:理智——智慧、意志——勇敢、情欲——节制),承担不同的任务,居于不同的地位。

不同等级是神用不同质料创造的,并且是世袭的,因此,正义就是三个等级的人各司其职,各守其序,各得其所。

③为了保持奴隶主内部的团结一致,主张在第一、第二等级中实行两项措施:取消私有财产,取消家庭,即共产、共妻。

④要使三个等级的人保持完美品质,法律是无能为力的,只有赖于伟大人物——哲学王,这是国家的灵魂与心脏。

因此轻法治。

⑤哲学王是“真正完善的人”,原因在于其最有知识,这是对苏格拉底思想的继承。

至于选择哲学王,强调了“优生”与“优育”。

教育要从儿童抓起,分为初等教育与高等教育。

初等教育包括体育与音乐,高等教育包括自然科学与哲学,三十五岁以后再社会实践。

⑥理想国的政体是贤人政体,是符合正义的,而其余的四种整体:军阀政体、财阀政体、民主政体、僭主政体是不符合正义的(极端之专制必产生于极端之自由,僭主政体是所有政体中最坏的)。

这些政体存在循环关系,但总体而言是赞扬贵族政治,反对民主政治。

(2)《政治家篇》
①划分政体的标志:一是根据执政人数的多少加以划分;二是权力的行使是否依法办事。

②政体变更的原因:一是执政者之间不团结,闹分裂式叛变;二是由于不同的社会出生的人,由于社会地位的混淆而造成变更。

③政治是一门“科学”,是一门“艺术”,执政者应注意以下统治方法:
建国之初要制定明确的法律,使臣民知晓,依法办事;
要对臣民多奖励,少惩罚;
注意对公民实行国民教育;
对下属官吏进行经常的考核;
注意不断增强国家的实力,不要徒虚名;
国家的领土不要过大,以能统治为限;
在政治上少树敌,多交友,近交远攻;
注意选拔和使用人才;
对臣民进行团结和爱国主义教育。

(3)《法律篇》
①晚年的思想比较温和,对以前思想有较多修改,放弃了哲学王的统治,以议会团体来代替,恢复了私有财产与家庭。

由人治转向法治。

理想的政体是混合政体,即君主制和民主制的结合。

②法律是社会的行为准则,是公道与正义的标志,是人们协议的结果。

他的正义包括道德正义与法律正义,法律正义服务于道德正义,即法律服务于政治。

③法律具有调解功能,能调解矛盾,消除战争,达到和谐。

④在刑法上区分了故意与过失,提出了正当防卫的思想。

在民法上认为必须严守合同,法律应保护公民适当的财产权,私人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注:此外,柏拉图还有中庸思想、地理条件论等。

4、亚里士多德的政治思想:
(1)生平:(前384—322年)重归纳批演绎。

父亲是马其顿国王的御医,自己又是马其顿王子亚历山大的家庭教师,两代人都与马其顿有关系。

《政治学》成书于前326年,全书建筑在对一百多个城邦改制分析比较的基础上,系统论述了政治学的基本理论,如国家的起源、目的、任务、政体等。

从体系上区分了伦理学与政治学,开创了政治学这一独立学科。

(2)主要政治思想
①关于“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的分析:过政治生活是人的本性的完成或最高形式,自然长成的人类社会不优良,只有在城邦制下才能过优良的政治生活。

因此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

从而深刻体现了古希腊的整体主义的国家观:整体优于个体、集体优于部分,这就是城邦的正义原则,这种正义是社会秩序的基础。

古希腊的整体主义是自然主义哲学的一种,存在着由自然哲学向社会哲学的转化,从而产生了自然理性与社会理性。

(理性:人的认知与理解能力。

自然理性指人对自然的认知与理解能力,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规律,是不需要证明的;社会理性指人对组成人类社会之后的关系的认知与理解,是对社会的认知能力。

古希腊时期认为社会理性超越自然理性)
②国家的起源论:自然起源论,即国家是由人类本性的要求自然发展而建立起来的。

存在着家—村落—城邦的自然转化,表明人生来就有一种合群的性情,人只有存在于团体之内才能满足其需要。

国家的目的论:追求最高而又最广的善业,包括外物诸善、躯体诸善、灵魂诸善三个方面,即每个成员都具有适量的财富、强健的体魄和高尚的道德。

亚里士多德尤为重视灵魂诸善,国家可以说是道德团体。

他的“美满幸福”“优良生活”的国家目的论对后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③政体理论:政体是指一个城邦政治权利的分配制度,由此决定最高统治机构和政权的安排。

(其政体思想包括了国体与政体,没有区分两者)
划分政体的标准:统治权执行者人数的多少;统治者的统治目的。

根据上述标准,他把政体归为正宗和变态三类。

正宗政体包括:君主制、贵族制、共和制。

(能照顾共同利益)
变态政体包括:僭主制、寡头制、平民制。

(只照顾统治者的利益)
亚里士多德认为三种变态政体都是不良的政体。

至于正宗政体,则要就社会的实际情况来决定,但就实际的可行性而言,独一无二的英豪及众多的贤明人物在大多数城邦中是难以实现的,最适合一般城邦并能容易实行的,应该是共和政体。

这是一种中间的、混合的政体。

柏拉图提倡“哲学王”,实为精英统治。

而亚里士多德存在着中产崇拜,认为“中产阶级是社会的稳定的因素,但必须扩大,才能达成稳定”。

③城邦的三个机能:现代三权的最初形态,即议会、执行和审判。

各城邦的行政制度大体是相同的,但在议会、司法上存在差别,而且行政人员的来源上也有些不同。

④政体变更的原因:一是由于人们的社会地位不平等而引起;二是由于居于高位的人企图进一步加剧社会的不平等。

他认为任何一种社会革命的成功不凭借武力就凭借欺骗或二者交替使用。

⑤执政者应具备的条件或统治术:
三条件:忠于现行的整体;以胜任他所任职务的高度的才能;适合该政体的善良的品德和正义观
十统治术:法治;依法治国;讲究忠信;警惕外敌入侵,团结大众;慎重名位,赏罚有节;禁止贪官污吏;发展本国经济,增加人民福利;注意对公民进行教育;实行计划生育,提高人口质量;官吏要廉洁守法;防止邻国的不良风俗的侵入。

⑥理想的政治制度应具备以下条件:一是人口不能太多或太少,质量以优生为前提;二是国土面积适中,不能太大或太小;三是应有一个好的地理质量;四是由中产阶级占主要地位并由其统治。

⑦治国思想:法治与人治相结合,但法治优于人治。

认为“法律是没有感情的智慧,实质上是情感的凝聚”。

⑧政体得以保全的方法,即政体稳定的方法:一是选好公正的官员;二是健全的法律体系;三是讲究中庸之道;四是按照政体的精神对公民进行教育。

⑨其他政治观念:认为男女结婚年龄相差20岁左右最好;认为对少年的公民教育是重中之重,公民的性格决定政体的性质,自由人的政体比任何专制统治有更多的善德;事事以求实用是一种不豁达的生活,是一种不自由的精神,要有一点不食人间烟火,要有一些懒散的人格,学会享受生活,娱乐与独处是生活的一个必要组成部分;人生的目标有二个:可能的目标与恰当的目标。

(3)主要法律思想
①首先把法分为自然法和实在法。

认为自然法是自然正义的体现,实在法是由国家制定的法律,是社会的规章和秩序,衡量行为是非、曲直的尺度。

自然法是自然存在的,平等、公平、自由、正义自然存在,实在法由人制定。

②把实在法分为良法与恶法,正宗政体下制定的法是良法,非正宗政体下制定的法是恶法。

③把法还分为成文法与非成文法,成文法又分为基本法与非基本法。

④法治的含义是守法,所守的法应为良法。

人治偏私而法治秉公而行,人治容易贻误国家大事,以人治管理国家确实比较困难。

⑥刑法学思想:认为犯罪的原因主要有三:一是由于经济上缺乏衣食,杜绝的办法是使公民财产平均;二是由于人的情欲,防止的办法是培养人的克制、守礼的品格;三是由于人们
过多的奢望而引起,防止的办法是教育人有克制、节制的品德。

⑦民法学思想:认为民事行为是私人的交涉,当事人之间自由意志的表示,当事人双方平等,是私人的行为,强调当事人意志表示的自主性。

主张配偶双方结婚年龄、生育年龄、离婚条件都应以法律加以规定。

⑧诉讼法学思想:主张公民应享有诉讼的权利,拥有进入法庭表达自己立场、观点的权利,他还把法庭作了分类,如违宪法庭、刑事法庭等。

(4)亚里士多德政治思想的特点
①维护中产阶级的利益
②提倡混合整体
③提倡中庸之道
④提倡国家的整体利益
(5)亚里士多德政治思想的理论贡献
①规范了政治学研究的主题,即人类过一种优良的、有道德的集体生活是否可能、如何可能。

是否可能属于政治哲学范畴,如何可能属于政治科学范畴。

②开创了西方传统政治学体系,即区分了政治学与伦理学,认为两者在研究对象上是有区别的,前者研究群体之善,后者研究个体之善,前者在一切学术中是最重要的学术,是最高的科学,从而使政治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但在论述中,并没有把两者严格分开,古希腊的伦理政治观对其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

③提供了研究政治问题与现象的一些方法,如经验的研究方法、比较的研究方法,在思维方法上的归纳法等,都对后世产生巨大影响。

④提出了许多独到的政治观点,如关于国家起源、目的、性质等观点,关于政体的理论及其分类等,都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

5、古希腊末期的政治思想
(1)晚期的古希腊
前338年,马其顿王国征服希腊多城邦,后打败波斯,建立了一个地跨亚、非、欧三大洲的大帝国,从而进入希腊化时期。

后帝国分裂为三大帝国。

到前146年,罗马并吞马其顿,希腊被划入罗马版图而终于灭亡。

这种社会条件的变化引起了政治思想领域的变化:其一,城邦的解体,人与城邦密不可分的关系消失了,人们关心的不再是城邦的兴衰、政治的优劣,而是个人应该如何生活、如何达到幸福。

于是,学术研究的重心由政治学转向伦理学。

其二,整体主义的国家观被个人主义所取代。

另一方面,随着大帝国的建立,又出现了“世界主义”倾向。

(2)伊壁鸠鲁的政治思想
其一,伦理思想是主题,认为人生的目的在于追求快乐。

快乐指“肉体的健康和灵魂的平静”,摆脱对神和死亡的恐惧就能达到快乐。

其二,无神论思想。

认为神是由原子构成的,并没有什么神秘之处。

神居于世界之间,本身也追求平静而快乐的生活,对神不必恐惧。

死亡不过是人的感觉的消失,当死之时,人已经不存在了,因此无须害怕死亡。

其三,基于上述观点,他把国家的基础置于个人利益至上,认为国家是人们相互制定契约建立起来的。

建立国家的目的,是为了防止彼此侵害,以避免相互间的畏惧,排除对灵魂的纷扰,实现个人安全和平静的快乐生活。

如果没有互相尊重利益的约定,人们也就没有服从公共利益的前提(是社会契约论的先导)。

启蒙思想家契约论思想来源于伊壁鸠鲁。

(3)斯多葛学派的政治思想
其一,中心议题是伦理学。

认为人生追求的目的不是快乐而是德行,德行才是至善。

这种至善就是与自然相一致,与自然保持和谐。

其二,自然法思想。

认为自然界存在“罗格斯”,即自然法,国家制定法律必须符合自然法。

从而形成了西方政治思想上最早的表达至善的关于自然法的思想。

其三,世界主义。

认为自然法是世界理性,它赋予每一个人的理性都是相同的,因此只有消除对立与差别,使所有的人组成一个共同社会,才能合乎自然法。

这个统一体就是世界国家。

其四,这一学派的自然法思想被说成是“世界理性”或“神”的安排的必然命运,是不可抗拒的,从而具有宿命论与禁欲主义,反映当时古希腊社会的悲观情绪,却符合马其顿及罗马统治者的要求。

总之,斯多葛学派的自然法与世界主义理论,突破了城邦的框框,标志着古希腊城邦制的解体,为马其顿及罗马建立大帝国提供了依据。

二、古罗马时期的政治思想
1.古罗马的历史
古罗马是典型的奴隶占有制社会,经历了五政时期(前8世纪——前510年),共和时期(前510——前27年),帝国时期(前27——476)。

前27年,屋大维在共和制的形式下建立元首制,标志罗马进入帝国时期。

476年由于奴隶暴动、行省人民的反抗、蛮族的入侵,西罗马帝国灭亡。

五政时期:国王最高权力、贵族咨询委员会、民众大会
共和时期:两名执政官、平民会议、元老院
屋大维:元老院授予其“奥古斯都”“大元帅”称号,也称为凯撒
帝国时期:早期(前27——284),后期(284——467),皇帝戴克里将帝国一分为二,公元313年,皇帝君世坦丁与基督教合作(米兰赦令),此后,皇帝的权力被认为从神那里得来的,而非公民授予的。

2.古罗马政治思想的特点:
①是希腊化影响的一部分,即罗马人用希腊现成的政治理论,为各自的政治要求服务。

②古罗马的政治思想始终与政治、军事、立法等实际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现实斗争中形成表现出来的,因此缺乏独立性与系统性。

③突破了狭隘的整体的城邦概念,从共和国的公民权利和义务出发解释国家本质。

“共和国”取代“城邦”成为政治研究的主题
3.波利比乌斯的政治思想:(前201——120)
①国家理论:描述了各种政体的起源及衰败的历史,把国家的发展看成是在自然本身规律支配下循环往复的过程。

经历了专制主义——君主制——暴君制——贵族制——寡头制——民主制——暴君制——专制主义....
他的理论是柏拉图政体循环论与亚里士多德政体分类学说的综合。

在罗马政制的起源上,认为罗马政治制度的形成不是理性思维的结果,而是一个不自觉的自然产物。

②混合政体学说:混合政体是结合君主制、贵族制、民主制三种正常政治形式的因素和优点。

认为罗马的制度不是单纯建筑在某一种政体因素基础上的,而是包含了三种政体要素,各要素平等具有各自的最高权力。

如执政官代表了君主制、元老院代表了贵族制、平民会议代表了民主制。

三者权力相互制约,防止对方无限扩张。

他认为任何单一形式的政治理论都容易走向极端,走向衰败,不利于国家的稳定与巩固。

只有以权力牵力权力,在君主制里加上“人民”因素,避免权力专横与蜕变,才能保证国家权力的稳定。

4.西塞罗的政治思想:(前106——前43)
元老院贵族代言人。

政治思想混合了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波利比的学说。

尤其是斯多葛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