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技术经济的的认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技术经济的的认识
技术经济学是一门应用理论经济学基本原理,研究技术领域经济问题和经济规律,研究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科学,是研究技术领域内资源的最佳配置,寻找技术与经济的最佳结合以求可持续发展的科学。
技术经济学研究的不是纯技术,也不是纯经济,而是两者之间的关系,即把技术与经济结合起来进行研究,以选择最佳技术方案。
烽火猎头专家认为技术经济学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将技术更好地应用于经济建设,包括新技术和新产品的开发研制、各种资源的综合利用、发展生产力的综合论证。
一、技术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技术经济的产生与西方的管理科学和工程经济、苏联的技术经济分析的发展有密切的关系。
20 世纪30 年代以来,在西方工业发达国家曾先后产生了对工程项目和生产经营决策进行分析计算的一些方法,如可行性研究、价值工程等。
这一时期,苏联在规划、设计和工程建设项目中也开展了技术经济论证、分析工作,后来又将论证分析方法普遍用于生产企业,逐渐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技术经济静态分析方法。
这套方法于50 年代传入中国,并应用于重点建设项目的论证和生产企业经营状况的分析。
50 年代末期开始,中国经济学界认真总结经济建设中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广泛地开展了对经济效果理论及其分析、评价方法的研究。
60 年代初期,创立了中国的技术经济学。
70 年代后期和80 年代初,先后成立了全国的和部门、省、市、自治区的技术经济研究会,在一些大专院校创办了技术经济专业,开设了技术经济学课程。
二、技术经济学发展的特点技术经济学发展的特点技术经济学发展技术经济学是一门技术科学与经济科学相互渗透交叉的边缘学科,在中国,它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理论基础,广泛应用数学、电子计算机和各种技术科学进行研究。
技术经济学的主要特点是:①综合性。
它研究的不是纯技术,也不是纯经济,而是两者之间的关系,即把技术与经济结合起来进行研究,以选择最佳技术方案。
② 应用性。
它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将技术更好地
应用于经济建设,包括新技术和新产品的开发研制、各种资源的综合利用、发展生产力的综合论证。
③系统性。
它把研究的技术问题置于经济建设的大系统之中,用系统的观点、系统的方法进行各种技术经济问题的研究。
④定量性。
它把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结合起来,并采用各种数学公式、数学模型进行分析评价。
⑤比较性。
在研究中采用两种以上的技术方案进行分析比较,并在分析比较中选择经济效果最好的方案。
三、技术经济学发展趋势技术经济学发展趋势技术经济学将伴随中国经济建设的实践需要而不断发展。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技术经济学方法的应用范围将不断扩大,广泛应用于各种技术政策、产业政策的论证与评价;生产力布局、转移的论证与评价;经济规模的论证与评价;资源开发利用与有效配置的论证与评价;企业技术改造的论证与评价;技术转移与技术扩散的经济分析与技术引进的论证与评价;企业技术创新、新技术开发、新产品研制的论证与项目评价;企业技术经济潜力的分析、论证与评价;技术发展战略的研究、论证与评价等等。
技术经济理论方法也将应用于环境研究领域中,如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的经济损失估算,绿色GDP 核算体系,环境政策与管理的经济分析。
在资源技术经济领域,将研究节能技术的经济评价,替代能源及新能源技术开发的经济分析,重大能源项目的经济分析。
人力资源配置,技术进步,增长方式转变与就业形势分析等。
在信息经济领域,将应用于技术进步与信息化战略,企业信息化技术经济评价理论与方法等。
知识经济研究也将把技术与经济互动关系的研究带入到一个新的天地,相关的研究针对知识经济的发展背景、概念,知识经济与高技术产业的关系,知识经济与工业化现代化的关系,国家技术创新体系等展开。
技术经济学方法还将应用于以下一些方面:企业绩效评估,证券投资基金绩效评估,资产评估,资源、生态与环境的价值评估,资本效率与经济增长分析,人力资源开发,政府公共工程项目评价理论与方法,大型区域开发项目经济分析与社会分析,技术产权交易和金
融挤兑的博弈分析等等。
技术经济学作为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汇合联盟的典范、技术与经济相互交叉集
成的新兴学科,在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过程中,既将面临新的机遇,又要应对新的挑战。
为此,本文基于科学发展观,回眸我国技术经济学科发展的历程,坎坷曲折,喜忧交加;总结技术经济学科发展现状,基础欠宽厚、原理欠清晰、方法欠完善、应用欠规范,并从认识、思想、目标等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探究;论述技术经济学科发展的对策方略,内容主要涉及技术、经济、管理交叉集成与技术经济学科,技术经济学科体系构建与发展,技术经济学科发展的本土化与国际化,技术创新与经济发展相互关系,项目可行性研究与后评价等。
一、技术经济学发展的新特点
技术经济学创立之初是为了解决经济建设不讲经济效果的问题,因此,在学科传统上以成本效益分析理论和方法为主线,以技术方案比选和建设项目经济评价为主要内容。
大体上与西方国家的工程经济学和项目评价理论相仿。
随着改革开放,市场经济体系的不断完善,技术和经济发展的实践推动着技术经济学的研究范畴也在不断拓展。
主要特点和动向如下:(1)专项研究领域不断增加。
技术经济工作者几乎对各行各业均有涉猎并建立了专门的研究领域。
如已经形成规模的不同行业的项目评价、资产评估等咨询工作,资源类(土地、能源、人力资源等)技术经济研究,环境经济研究,技术经营(管理),软技术,技术进步,技术创新,生产力研究,循环经济,知识经济,等等。
这些领域的研究往往与该领域的其他经济学科或管理学科高度融合,虽然可以看到技术经济学的影子,但已经很难用技术经济学传统理论来概括。
(2)从微观领域向宏观领域不断渗透。
传统技术经济学本质上属于微观经济学的应用学科,主要涉及厂商、市场、价格、成本、所得等微观经济学概念。
目前相当多的研究涉及投资与消费、就业、社会福利、产业结构等宏观经济领域,如技术进
步与产业结构演进,经济全球化下的技术转移与技术扩散,国家技术创新战略和技术创新体系等。
即便是项目评价中的区域经济与宏观经济影响分析,也主要以宏观经济学的理论为指导。
(3)从简单定量分析向应用复杂系统模型深化。
技术经济学首先要解决现实经济活动中量大面广的“技术的经济性”问题,要满足通俗性的要求,坚持采用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分析方法。
所采用的定量分析方法比较简便易懂,以利于普及。
当前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一方面,这些技术经济学常规方法已经从大学、研究院所进入企业和市场咨询机构,发挥着重要作用;另一方面,一些国家重大技术经济课题,往往借助模型化的数学方法,将系统分析,最优化理论、运筹学、计量经济学与技术经济学融为一体,构造更加复杂系统的数学模型进行分析和模拟,如投入产出模型、系统动力学模型、动态系统计量模型、CGE模型等,大大提高了分析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二、技术经济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技术经济学科目前的研究现状是,摊子铺得太大,比较散,没有形成自己的特色,一些领域的研究急需加强。
存在的主要问题是:(1).技术经济学科发展忽视自然辩证法的指导作用自然辩证法作为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以“自然观——科学观——技术观——科学技术与社会”为构成体系,以“自然——科学——技术——社会”为研究领域,以自然、科学、技术、社会、生态和价值等构成的复杂巨系统为研究对象。
显然,它不仅关系到技术经济学的学科性质和研究对象,而且影响着技术经济学的学科体系和研究内容。
但是,技术经济学科发展却忽视自然辩证法的指导作用,既造成技术经济学研究对象的纷争,又引起技术经济学学科体系的歧义,使技术经济学研究目标分散,研究现状零乱,给人以“无的放矢,乱箭齐发”之感。
只有以自然辩证法为基础,才可找到解决技术经济学研究对象纷争和到I页技术经济学学科体系歧义的思路与方法。
(2)对技术的本质、属性、特征、结构、类型、体系、价值等重视不够;无论从技术经济学的学科性质和研究对象来看,还
是从技术经济学的学科体系和研究内容来说,技术经济学显然十分关注技术问题。
技术经济学科建设发展不能只满足于对技术的朴素认识和一般理解,而应把它作为一个领域、一门科学、一种文化来对待。
随着时代的发展,应从哲学、社会、经济角度,对技术的本质、属性、特征、结构、类型、体系、价值等进行再认识与再研究,尤其对技术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技术的物质性与精神性、技术的中立性与价值性、技术的主体性与客体性、技术的正面性与负面性、技术供给性与需求性、技术的时间性与空间性、技术的跃迁性与累积性、技术的层次性与阶段性、技术的科学性与实践性、技术的收益性与风险性、技术商品性与交易性、技术与制度的互动性与替代性等有关技术的本质、属性与特征的进一步研究探讨更显重要,这不仅关系到技术经济学科发展建设,而且关系到技术经济理论方法论研究应用。
(3)需要进一步处理好学科的中国特色与国际相关学科的融合。
由于国际上没有与技术经济学完全对应的学科,影响了在这个领域与国外学术界的沟通、交流与合作,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技术经济学科的发展。
国外技术经济学研究值得关注,但是因为多为学者的兴趣小组,也没有建立起正式的学科,至今尚未能进行必要的沟通和建立起正常的联系。
国外研究技术发展,技术转移,技术扩散,以及技术创新的理论,方法,有待交流和借鉴。
(4)学科在宏观经济领域的应用需要加强。
技术经济学科的理论与方法在微观经济领域应用较为普遍和普及,今后应加强学科在国家宏观经济与重大决策中的应用,特别是在经济增长的技术要素和技术发展的经济规律领域,为科技兴国战略起到“思想库”和“智囊团”的作用。
当前,技术的发展与自主创新已经成为我国调整产业结构,克服资源紧缺,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关键。
国家科学技术发展战略规划,如果仅仅依靠科技的自然科学规律,缺少科技发展的经济学规律的指导,两条腿不一样长,将不可能发挥应有的效用,甚至冒巨大的经济风险。
当前我国正处于国际技术扩散与转移的接受地,但是,研究技术转移与扩散的专著极少,这折射出此类研究的明显不
足。
不研究透彻这些规律,可能造成国家技术创新战略取舍的偏差和执行的走样。
如何利用当前国际技术向中国扩散的历史机遇期,实施技术追赶和技术跨越战略,将技术引进与消化吸收、自主创新有机结合起来,走出一条低成本高效益的技术创新之路,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是技术经济急待加强的研究领域。
三、技术经济学发展趋势
技术经济学将伴随中国经济建设的实践需要而不断发展。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技术经济学方法的应用范围将不断扩大,广泛应用于各种技术政策、产业政策的论证与评价;生产力布局、转移的论证与评价;经济规模的论证与评价;资源开发利用与有效配置的论证与评价;企业技术改造的论证与评价;技术转移与技术扩散的经济分析与技术引进的论证与评价;企业技术创新、新技术开发、新产品研制的论证与项目评价;企业技术经济潜力的分析、论证与评价;技术发展战略的研究、论证与评价等等。
技术经济理论方法也将应用于环境研究领域中,如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的经济损失估算,绿色GDP 核算体系,环境政策与管理的经济分析。
在资源技术经济领域,将研究节能技术的经济评价,替代能源及新能源技术开发的经济分析,重大能源项目的经济分析。
人力资源配置,技术进步,增长方式转变与就业形势分析等。
在信息经济领域,将应用于技术进步与信息化战略,企业信息化技术经济评价理论与方法等。
知识经济研究也将把技术与经济互动关系的研究带入到一个新的天地,相关的研究针对知识经济的发展背景、概念,知识经济与高技术产业的关系,知识经济与工业化现代化的关系,国家技术创新体系等展开。
技术经济学方法还将应用于以下一些方面:企业绩效评估,证券投资基金绩效评估,资产评估,资源、生态与环境的价值评估,资本效率与经济增长分析,人力资源开发,政府公共工程项目评价理论与方法,大型区域开发项目经济分析与社会分析,技术产权交易和金融挤兑的博弈分析等。
可见技术经济学的理论与方法在指导我国经济建设的实践中发挥了
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国外有一些院校设立了与技术经济相关的学科,西方国家有关技术经济学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技术在不同企业、不同产业和不同地区之间的转移和扩散的经济规律,新技术的生成,新技术对企业获得的影响,新技术如何影响市场份额和保持竞争地位,企业的规模和特征如何影响技术创新的类型和数量,以及技术变化对产业发展和经济增长的作用等。
西方国家对技术的转移和扩散及其影响方面的研究非常重视,不仅学术界有大量的研究文献涌现,政府也对此非常关注,如2004 年在巴黎召开的OECD 国家部长级科技政策会议,其会议主题的主题:“科技和创新政策的主要挑战”。
OECD 国家非常重视国际知识的跨国扩散和进行国际合作。
强调知识和产生和扩散是创新、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福利的重要推动力。
1.在我国的发展
技术经济学是在中国技术经济学者学的研究对象界定为三个领域、四个层次、三个方面。
三个领域的技术经济问题:技术发展的内在规律;技术领域中的经济活动规律;经济领域中的技术发展规律。
四个层次的技术经济问题:项目层面的技术经济问题;企业层面的技术经济问题;产业层面的技术经济问题;国家层面的技术经济问题。
三个方面的技术经济问题:技术经济学科的基础理论;技术经济学科的基本方法;技术经济学科的基础理论、基本方法在现实技术经济活动中的应用。
2. 技术经济的主要研究问题
1、信息化与经济发展研究;
2、生产率与经济增长质量研究
3、产业结构合理化、高级化研究
4、技术进步动力与机制研究
5、产业结构变化与技术选择研究
6、资源有效利用与合理配置研究
7、环境保护与经济协调发展研究。
8、技术进步贡献度与知识进步贡献度测度理论方法研究。
9、冲突状态下多目标多准则综合评价决策理论方法研究10、人与自然协同机制与可持续发展理论方法研究
3.信息经济和知识经济与技术经济的交叉
信息经济和知识经济的出现带来了新的技术经济问题,并产生了新的部门技术经济学和新的技术经济学分支[5] 。
在技术经济应用领域,对于一些实际的技术经济问题的研究,如国家技术创新系统的建设,经济政策、技术创新政策评价,技术创新产权配置,知识产权制度的技术经济分析,高技术项目评价,技术预测、技术选择等等,也开始不断深入并构成了一项专门的技术经济研究内容。
技术经济问题在一些具体领域的研究还产生了新的部门技术经济学,如物流技术经济学、环境技术经济学、能源技术经济学、信息技术经济学、知识产权技术经济学等等。
特别是信息产业等高新技术产业的异军突起,对我国信息技术经济学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对信息技术经济学展开的一系列研究,包括信息技术项目投资效益的评价、信息技术管理,信息技术效益测度体系等等。
近几年对信息技术经济学的研究表明,其研究内容至少包括六个方面:信息技术与组织管理、信息技术项目价值评价、信息技术(软件)工程经济研究、信息技术项目组织形式、跨组织信息系统管理以及电子商务经济等。
三技术经济的前景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技术经济学作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汇合、联盟的典范,必然是以系统科学为指导,以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耗散结构理论、协同论、突变论为纽带。
由(科学)技术、经济、社会、生态及文化综合集成的大系统,必将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和严峻挑战,我们认为,在未来研究应用过程中技术经济学将会呈现如下发展趋势:①研究对象复杂化;②研究领域广泛化;③技术经济学理论集成化;④技术经济学方法智能化;⑤技术经济学系统低熵化,等等。
四技术经济学科需要关注的若干问题
进入21 世纪以来,科学技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持续发展。
特别是,中国以更深的程度融
入了经济全球化、科技国际化的进程。
这皆赋予技术经济学科以新的任务,相应,技术经济学科就需要“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在以往基础上研究新的问题。
具体是:就技术发展本身,第一,“原创性技术成果稀缺”是困扰我国科技及经济发展的“瓶颈性问题”。
我们需要研究的是“技术原创的内在规律。
第二,“技术创新缺少科学依据”曾是一战后英国落后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是我国不少行业、企业面临的重要现实问题,中国要避免重蹈英国早年的覆辙,就必须搞清“技术进化的科学轨道”。
只有搞清这些问题,我们才可能进一步搞清“科技长入经济、创新植入增长”的内在规律,为政府提出更为有效的政策建议。
1. 项目层面
在项目层面,第一,新技术成果商业化前景的判断。
“科技成果商业化难”是长期困扰我们的问题,但怎样科学的判断一项新技术成果的商业化、商品化前景,实践中还没有有效的解决其中的方法论问题,企业往往难易有效的进行分析判断。
为此,学界就需要借助现代科学的方法进展,进一步研究新技术成果商业化前景的分析判断和预期方法。
第二,一项具体的投资项目给予项目实施单位带来的不仅是“现金流”“净现值”、,往往还会带来其他收益,如投资主体知识的沉淀、技术的积累、技术能力的成长、企业价值网络的改进、无形资产的增加等等。
这样,如何定量并准确预期某个项目净现值之外的“其他收益”,并附加在“净现值”测算的公式之中,就成为一个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
中国目前正处于大投资、大发展的阶段,需要对投资项目进行更为恰切的评价,技术经济学界即应就这一问题的研究有所作为。
2. 企业层面
在企业层面,我们需要关注的技术经济前沿性问题更多。
特别是,第一,技术创新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在企业内部,怎样有效的配置技术创新产权,这对于有效激励员工创新极端
重要。
关键是要让员工有创新产权的共有权、剩余价值的索取权。
第二,组织模式决定创新效率。
在特定条件下,怎样去构思有效的组织模式,需要解决相应的“构思方法”,这就是需要学术界研究的问题。
第三,企业成长的模式和速度决定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但企业创新的技术模式与企业成长路径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实践上、理论上都有不少问题没有解决,为此,我们就需要关注企业创新的技术模式与企业成长路径之间的关系问题。
第四,产品创新之后,批量化生产之前,还有相当的路要走,还需要进行大量的技术经济活动,而无论是在实践中、还是在理论研究上,就这段路程我们还有不少问题没有涉及和研究,我国企业恰恰在这段路上徘徊不前为此,我们极有必要深入研究“从创新到批量化制造的技术整合问题”,以求揭示产品创新之后、批量化生产之前的技术整合规律。
3. 产业层面
在产业层面。
第一,进入21 世纪以来,不少学者预期我国未来有可能成为新的世界制造中心,但“产业技术能力落后”迫使我们不少行业只能成为“加工中心”,而不能成为“制造中心”,这已成为制约我国一些产业在国际竞争中获胜的“瓶颈性问题”。
为此,我们迫切需要搞清“产业技术进化的技术轨道”“有、效的产业技术升级换代的决策方法”,等问题。
第二,非连续创新已成为产业技术创新的重要现象,甚至成为一国、一个产业“非常规、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途径,但其中有哪些规律,我们并不清楚。
为此,我们就需要研究非连续创新的内在规律。
第三,“技术追赶”是产业界关注的重要问题。
但某个行业具体怎样进行技术追赶,怎样的技术追赶更为有效,我们还没有搞清其中的深层问题。
这也需要我们进行深入的研究。
第四,“技术标准及其它技术壁垒”已成为一国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手段,也成为一国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障碍。
不在理论上搞清其中的规律性问题,即便我们加入了WTO,我们也无法有效的参与国际竞争。
为此,我们需要深入研究“技术标准及技术壁垒分析的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