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精选初中历史第一册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人教部编版练习题二十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精选初中历史第一册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人教部编版练
习题二十七
第1题【单选题】
总结概括某一时期的阶段特征是学习历史很重要的方法。

下面是一位初一同学在学了某一时期历史后作的概括,你认为这一时期是( )
A、先秦时期
B、春秋战国时期
C、秦汉时期
D、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民族关系是社会安定团结的基础,民族融合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

以下史实符合这一主流的是( )
①孝文帝实行汉化政策
②修建万里长城
③文成公主、松赞干布联姻
④设立宣政
⑤左宗棠收复新疆
⑥民族区域自治
⑦改革开放
A、①②③⑤
B、②④⑤⑥
C、①③⑤⑦
D、①③④⑥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北魏孝文帝喜好读书,遍览经史,深受儒学影响,并通过改革,有力地促进了鲜卑与汉族的交融。

下列措施与孝文帝改革无关的是( )
A、迁都洛阳,采用汉族官制
B、重农抑商,推行县制
C、说汉话,穿汉服,改汉姓
D、鼓励鲜卑族与汉族通婚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魏晋南北朝时期最高的艺术成就是( )
A、书法艺术
B、石窟艺术
C、绘画艺术
D、佛教艺术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淝水之战中前秦战败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前秦军队战斗力不强
B、前秦军队战线太长
C、前秦军队不习水战
D、前秦军队不得人心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中国古代,“衣服有制”。

正朔服色,向来被视为国家根本之所系,是传统礼仪制度的重要内容……变易服饰,往往是古代社会制度和风俗习尚变迁的一个标记。

下列哪位帝王的统治措施可体现这一特点( )
A、秦始皇
B、汉武帝
C、北魏孝文帝
D、隋文帝
【答案】:
【解析】:
第7题【单选题】
吕思勉在《两晋南北朝史》中写道:“魏初风俗至陋……迁都之后,于革易旧俗,亦可谓雷厉风行……民族根柢,莫如语言,语言消灭,未有不同化于他族者……”与材料所反映的现象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张骞出使西域
B、商鞅变法
C、文成公主入藏
D、孝文帝改革
【答案】:
【解析】:
第8题【单选题】
北魏孝文帝改革以后,北方主要的通用语言是( )
B、汉语
C、氐族语
D、羌族语
【答案】:
【解析】:
第9题【单选题】
龙门石窟中的佛像建于北魏迁都洛阳后,洞中主佛服饰已具有明显的汉化特征,这一特点形成的历史原因是( )
A、昭君出塞
B、北魏孝文帝改革
C、文成公主入藏
D、成吉思汗统一蒙古
【答案】:
【解析】:
第10题【单选题】
“草木皆兵”、“风声鹤唳”等成语发生在下列哪一次战役中( )
A、巨鹿之战
B、马陵之战
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
【解析】:
第11题【判断题】
淝水之战后前秦瓦解,北方重新陷入割据混战局面,南方社会取得暂时安定。

A、正确
B、错误
【答案】:
【解析】:
第12题【材料分析题】
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

改革是社会进步的永恒主题,中国历史上的多次改革,也深刻影响王朝的兴衰,推动社会的发展。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管仲提出)“相地而衰征(按照土质好坏、产量高低来确定赋税征收额),则民不移(迁移)……无夺民时(不要侵占生产的时间),则百姓富。


——《国语·齐语》
材料二:行之十年,秦民大说(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

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三: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

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

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

诸功臣旧族自代(代:郡名,今山西省东北、河北省西北一带)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


——《资治通鉴》
概括材料一中体现的改革内容,结合材料和所学分析改革的历史作用。

材料二记载的是中国历史上哪次改革?改革中的哪项经济措施实现了“家给人足”?改革中的哪项措施激励人们“勇于公战”?这次改革对该国历史起到了什么作用?
材料三中的“魏主”是谁?诏令规定了他的哪项改革措施?诏令中提出进行这一改革的论据是什么?结合所学指出该历史事件的积极作用。

请结合以上改革,并联系现实,谈谈你对改革的认识。

【答案】:无
【解析】:
第13题【材料分析题】
改革在人类历史进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

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

孝公曰:“善。

”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司马迁《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魏主(孝文帝)下诏:“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如语音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


——司马光《资治通鉴》
材料三:鲜卑姓氏改为汉姓
材料一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这一事件产生的主要影响。

材料二和材料三共同反映了哪次改革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这场改革的历史作用。

综合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并联系现实,谈谈你对改革的认识。

【答案】:无
【解析】:
第14题【材料分析题】
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公元3—6世纪),我国历史虽然处于政权分裂、南北对峙的大分裂时期,但是我国历史前进的脚步并没有停止。

请回答:
420—589年,中国南方政权更迭频繁。

相继出现了宋、齐、梁、陈都是定都在哪里(今天)?历史上统称为“南朝”。

这一时期南方经济呈现什么特点?
这一时期特别是北朝后期北方历史发展最突出特点是什么?那一次改革促进了这个特点的形成?
魏晋两晋南北朝时期我国科技文化成就之大,异彩纷呈。

请分别在农学、数学、书法、绘画四个方面各举出一个代表人物。

【答案】:
【解析】:
第15题【材料分析题】
改革是社会进步的永恒主题。

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出现过多次变法改革,推动了中华民族的发展与进步。

学完七年级上册历史,七年级(1)班历史兴趣小组开展了主题为“中国古代史上的变法与改革”的探究活动,请你来参加。

材料一:“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


——《战国策》
材料二: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后五月而秦孝公卒,太子立……秦惠王车裂商君以殉,曰“莫如商君反者!”遂灭商君之家。

材料三:皇帝说:“……现在要禁用鲜卑语,统一使用汉语。

那些年龄在30岁以上的人,使用鲜卑语已成为习惯可以允许他们不立即改变。

但是30岁以下的人和在朝廷做官的人,不得使用鲜卑语,明知故犯,就要降职或罢官。


材料四:魏晋南北朝时期,黄河流域出现了“胡人汉服”“汉人胡食”的多元文化融合景象。

材料一中“商君”指的是谁?根据所学知识,商君变法后的秦国百姓要想获得爵位与赏赐土地,最佳方法是什么?
最新教育资料精选
根据材料二分析导致商鞅悲惨结局的原因是什么?
材料三中“皇帝”指谁?体现了哪一项改革措施?再列举出该事件中的一项措施此次改革起到了什么积极作用?
通过对上述材料的分析,你认为古代历史上各民族之间关系的主流是什么?
通过上面的分析与探究,谈谈你对改革的认识。

【答案】:
【解析】:
11/ 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