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咽管瘤的MRI诊断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颅咽管瘤的MRI诊断
肖安岭;尹波;刘莉
【摘要】目的探讨颅咽管瘤的MRI特点,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4例颅咽管瘤病例,所有患者均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分析其MRI表现.结果14例病灶中,8例位于鞍上,4例位于鞍内及鞍上,2例位于鞍旁;7例病灶呈分叶状,7例呈类圆形.病灶均为囊实性病灶,6例囊性部分呈T1WI低信号,5例为
T1WI高信号,3例为T1WI等信号,T2WI均为高信号.实性部分在T2WI呈高信号或高低混杂信号,T1WI等信号(8例)或稍低信号(6例).增强后病灶14例患者实性部分均见强化,其中11例为网格状强化,3例为均匀强化.结论颅咽管瘤具有一定的MRI 特点,结合该特点有助于在术前正确诊断.%Objective To study the MR images of craniopharyngioma for improving the diagnosis of the disease. Methods The enhancement MRI images of 14 patients with craniopharyngioma were retrospectively were analyzed. Results There were 8 cases of craniopharyngioma located in suprasellar Region, 4 cases both in sella and superasellar region, 2 cases in parasellar region. The lesios were ovoid (7/ 14) or lobular shape (7/14). All of cases were mixed cystic - solid. Signal intensities of cystic portions on Tl - Weighted images were hy-pointense (6/14) , hyperintense (5/14) or isointense (3/14) , and hyperintense on
T2WI; the solid part was of isointense (8/14) or slight hypointense (6/14) on Tl WI and hyperintenseor mixed hypo - hyperintense T2 WI. All of solid portions were enhancement, 11 cases presented reticular pattern and 3 cases presented homogeneous enhancement. Conclusion The MRI features
of craniopharygioma are characteristic , which are useful to make diagnosis of craniopharyngioma presurgery.
【期刊名称】《安徽医学》
【年(卷),期】2011(000)010
【总页数】3页(P1754-1756)
【关键词】颅咽管瘤;磁共振成像
【作者】肖安岭;尹波;刘莉
【作者单位】236015 阜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放射科;200040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华
山医院放射科;200040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放射科
【正文语种】中文
颅咽管瘤是鞍上比较常见的肿瘤,约占脑内肿瘤的3%[1]。

术前的正确诊断对
临床手术方式的选择具有重要的意义。

其中MRI在其术前诊断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探讨颅咽管瘤的MRI特点,为临床术前正确诊断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收集病理证实的患者14例,其中男性8例,女性6例;年龄6~69岁,平均29.4岁。

表现头痛5例,视力下降5例,停经4例。

全部患者均行手术治疗。

1.2 MRI检查 14例患者均行MRI平扫及增强,使用飞利浦Achieva1.5T和通用
公司 3T Signa磁共振机,16通道神经血管线圈和头部8通道线圈,矩阵
256×256,层厚3 mm,层距0.3 mm,分别行矢状位及冠状位自旋回波
(SE)T1WI和冠状位快速自旋回波(FSE)T2WI。

增强扫描使用 Gd-DTPA 0.1 mmol/kg,增强扫描包括冠状位和矢状位T1WI序列。

2 结果
14例患者经病理证实均为颅咽管瘤,其中成釉质细胞型12例,鳞状乳头细胞型2例。

共14枚病灶,均有囊液(其中3例囊液呈暗红色,5例呈黄褐色,6例呈淡黄色),病灶大小为 1.7 ~6.0 cm,平均 2.9 cm。

所有14例患者边界清晰,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楚。

7例病灶呈分叶状,其余7例呈类圆形。

病灶均为囊实性病灶,6
例囊性部分呈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5例为T1WI高信号,T2WI高信号;3
例为T1WI等信号,T2WI高信号(图1)。

实性部分在T2WI呈高信号或高低混杂
信号(钙化),8例T1WI等信号,6例为T1WI稍低信号。

增强后病灶14例患者实性部分均见强化,其中11例为网格状强化,3例为均匀强化。

囊性部分无1例强化,而9例出现囊壁强化(图2)。

8例病灶位于鞍上,4例位于鞍内及鞍上,2例位于鞍旁。

其中1例鞍底下陷,视交叉受压5例,三脑室受压4例,双侧颈内动脉未见包绕。

2例病灶向鞍背后方
生长。

图1 釉质上皮型颅咽管瘤A:T1WI冠状位示病灶位于鞍上,呈囊实性,囊性部分
呈高信号(长箭),实性部分呈稍低信号(短箭);B:T2WI冠状位示病灶位于囊性部分
呈高信号(长箭),实性部分呈高低混杂信号,术后证实其内有钙化(短箭)
图2 鳞状乳头型颅咽管瘤A:T1WI冠状位示病灶位于鞍上,呈实性为主伴微囊变,病灶呈稍低信号(箭);B:增强T1WI冠状位示病灶病灶呈网格状强化(箭)
3 讨论
颅咽管瘤是一种缓慢生长的良性肿瘤,2007版WHO中枢神经系统的分级属Ⅰ级,约占颅内肿瘤的3%[1]。

该肿瘤的起源尚有争议,一般认为来源于胚胎时期Rathke囊的鳞状上皮残余的胚胎细胞,好发于鞍内及鞍上,也可发生于Rathke
囊经过的任何部位,如蝶骨、蝶窦和咽顶[2]。

但是国外文献报道一般为鞍上多发,特别是起源于漏斗部,这与本研究8例位于鞍上相一致[2]。

颅咽管瘤发病率约为0.3/10万人,但是有明显的小儿好发趋势,其发病率呈现双高峰样,分别为5~14岁及50~74岁[3]。

颅咽管瘤组织学上分为两种类型:成釉质细胞型、鳞状乳头细胞型。

成釉质细胞型的肿瘤几乎都发生于儿童,成人很罕见;鳞状乳头细胞型则多见于成人。

成釉质细胞型肿瘤多为囊实性,分叶状为主,
病灶钙化多见;而鳞状乳头细胞型多为实质部分为主或囊实性病灶,以椭圆形为主,钙化相对少见[3]。

文献报道,颅咽管瘤的病灶大小一般为2~4 cm[3],本组14 例病灶>1.7 ~6.0 cm,平均 2.9 cm,与文献相符。

>5 cm的病灶复发率较高,达到80%,而<5 cm的病灶复发率只有20%。

典型的病灶形态为多为分叶状[4],本组共有
7例为分叶状结构。

影像学上,CT发现约60%的病灶伴钙化,特别是成釉质细胞型,国外报道该型钙化率达90%,且多见于环形或弧形钙化[5]。

钙化在很大的程度上是颅咽管瘤的重要诊断依据,但是MRI观察钙化不佳,多表现为混杂低信号。

颅咽管瘤多为囊实性,单纯实性病灶比较少见,本组无1例为实性病灶。

病灶囊
性部分一般以T1WI高信号比较多见,其首要原因是囊液内含脂肪、胆固醇结晶、出血、钙化,而其内蛋白质的含量是次要的因素[3]。

本组患者中囊性部分
T1WI高信号为5例,病理证实其内有胆固醇结晶或钙化存在,其中1例有出血后改变。

增强后囊壁多发生强化,而囊内容物不强化。

其原因是肿瘤周围间质微血管最多,中间网状细胞的微血管较少。

鳞状乳头细胞型的间质,特别是临近脑组织的肿瘤组织中微血管较多[6]。

实性部分多为T2WI不均匀高信号,T1WI多为稍
低信号或等信号。

增强后网格状强化是其特点,病理上认为是由于实性部分有小的坏死、角质碎片、钙化所导致[4],这与本研究基本一致。

由于颅咽管瘤多数是经颅手术,而垂体腺瘤多是经蝶手术,因此术前的正确诊断对手术方式的选择有重要意义。

鞍区囊性占位比较多见,其中Rathke囊肿、垂体瘤囊变、表皮样囊肿需要进行鉴别诊断。

①Rathke囊肿:一般位于鞍内或鞍内向鞍上生长,单独位于鞍上者少见。

病灶一般为单纯囊性,呈卵圆形、增强后囊壁部分大多数不强化,只有极少数强化,但是囊壁较薄。

Rathke囊肿一般病灶较小,且不累及双侧颈内动脉[4]。

②垂体瘤囊变:垂体瘤囊变与鞍内并上鞍上生长的颅咽管瘤鉴别有一定困难,但是垂体瘤多伴有激素分泌紊乱的症状,实性部分均匀强化较多见,而颅咽管瘤实性部分以网格状强化为主。

结合临床症状、强化特点及发病年龄等因素,可以进行鉴别诊断[4]。

③表皮样囊肿:囊内信号均匀一致,囊壁一般不强化,DWI高信号是其特点。

总之,颅咽管瘤一般好发于5~14岁及50~74岁两个年龄段,病灶多位于鞍上,病灶分叶多见,以囊实性为主,囊壁强化,实性部分呈网格状强化是其MRI特点。

认识其MRI特点及术前正确诊断对临床手术方式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相关文献】
[1]Eldevik OP,Blaivas M,Gabrielsen TO,et al.Craniopharyngioma:radiologic and histologic findings and recurrence.AJNR,1996,17(8):1427 -1439.
[2]Karavitaki N,Cudlip S,Adams CB,et al:Craniopharyngiomas.Endocr Rev ,2008,27(4):371 -397.
[3]Zada G,Lin N,Ojerholm E,et al.Craniopharyngioma and other cystic epithelial lesions of the sellar region:a review of clinical,imaging,and histopathological relationships.Neurosurg Focus,2010,28(4):E4.
[4]Choi,SH,Kwon BJ,Na DG,et al.Pituitary adenoma,craniopharyngioma,and Rathke cleft cyst involving both intrasellar and suprasellar regions:differentiation using MRI.Clin Radiol,2007,62(5):453 -462.
[5]Curran JG,O'Connor E.Imaging of craniopharyngioma.Childs Nerv Syst,2005,
21(8-9):635-639.
[6]Xu J,Zhang S,You C,et al.Microvascular density and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have little correlation with prognosis of craniopharyngioma.Surg Neurol,2006,66(Suppl 1):s20-s3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