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黑龙江省北安市第一中学高三语文第一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试题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3-2024学年黑龙江省北安市第一中学高三语文第一学期期
末学业质量监测试题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1.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1)我们知道,人的情绪、心理、性格极易受到周围世界的影响。

(2)那么,清旷灵秀的江南山水又对人的文化心理产生着怎样的影响呢?
(3)学者常常引用孟德斯鸠的观点来阐述气候对人的精神气质的影响。

孟德斯鸠认为:“人们在寒冷气候下,便有较充沛的精力”,“有较强的自信,也就是说,有较大的勇气。

”相反,如果把一个人放在闷热的地方,由于上述原因,他便会感到心神萎靡,缺乏勇气。

孟德斯鸠的观点虽然有绝对化的倾向,但其独特的视角却给人以启发。

我们可以这样认为:在一般的情况下,寒冷的气候使人勇敢、豪爽,炎热的气候使人敏感、消沉,而长期在湿润的气候条件下生活的人们,则具有和谐、平衡、机敏、细腻的心理特征。

江南文化在其发展过程中,虽然经历着千门万户的变换,但基本的心理图景却由其地理环境所规定。

(4)再就地形地貌的影响来看,黑格尔曾以地形地貌为依据将地理环境分成三种类型,即高原、平原和海岸区域。

在黑格尔看来,三种不同的地理环境分别形成了牧业、农业和商业等不同的文化形态。

我们在讨论江南文化结构中的精神层——亦即江南文化精神的时候,同样可以通过比较江南江北地形地貌的差异来进行阐述。

(5)不同的自然风貌会影响到人的审美心理。

我们知道,就普遍的情况来看,北方多崇山峻岭和高原,植被和色彩都显得相对单调。

但另一方面,这单调却又是严峻、崇高和阔大的,生活在那里的人们,目光所及,是巨大而高远的世界,所以,生活在北方的人其心胸也就随之扩展,喜好刚毅雄强、粗犷豪迈的美感类型;而江南则有丰饶的物产、秀美的山川,其植被繁密而多彩,景观变化细微而多端。

生活在这里的人们,长期感受着的是温山软水、莺飞草长,是一川烟草、满城风絮,因此,其文化心理极易被导向精细和柔婉,沈谦评辛弃疾词云:“稼轩词以激扬奋励为工,至‘宝钗分·桃叶渡’一曲,呢狎温柔,魂销意尽,才人伎俩,真不可测。

”正指出了凄迷温婉的江南对人的
心理与性格的柔化。

(6)除了地理环境以外,在其基础上形成的有着区域特点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对人的文化心理也产生着极大的影响。

而最能代表江南地区生产和生活方式的,一是稻作,二是舟船。

(7)“霜落吴江,万畦香稻来场圃”、“十里西畴熟稻香,槿花篱落竹丝长”所描绘的就是金秋时节江南地区处处稻谷飘香的美景。

((淮南子·坠形训》这样认为:“汾水浊宜麻,济水和宜麦,河水调宜菽,洛水轻利宜禾,渭水多力宜黍,江水肥宜稻。

”这些都指出了江南是比较适合生长水稻的地区。

但在这样的生产方式下形成的是什么样的文化心理呢?
(8)正如黑格尔所认为的那样,以航海为生产方式的海岸民族,就容易培育起敢于冒险的精神和机智沉着的品格;草原的游牧民族,在长期的迁徙不定和马上生涯中,比较容易形成自由奔放、粗犷彪悍的性格。

而处于农耕社会的民族,需要的则是对“秩序”的认可与遵从,滋养出的是稳定、平和。

当然就整个中国古代社会而言,其主要的社会形态是农耕社会,,在大的民族性上——不管是江南还是江北,都有着一定的共通性。

我们以为,江南地区的稻作方式使得民族性的某些方面凸显得更为明显,而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为文化的区域特性。

因为水稻的生长相对较为缓慢,生产技术要求更为精细,而且水稻的生产过程是按部就班的,不可急于求成,只能听其自然,耐心等待。

对水稻生长每一环节的关注很容易培养出一种把握“渐变”的能力,而这种对“渐变”的把握培育起来的是稳定、平和的文化心理。

(9)而至于舟船,无论是出门代步,还是捕捞运输,对于生活在水乡泽国的人们,其意义都不言而喻。

我们知道,骑马坐车与驾船荡舟的感觉差异是明显的,即便同样是驾船,荡舟于山水平远的江南水网与航行于激烈动荡的大海,培育出的也是完全不同的文化性格。

在大海中航行,需要冒险的精神和沉着机智的品格,激发的是人的扩张的野心和征服世界的欲望;相反,当我们轻轻摇荡于逶迤绿水、微动涟漪之际,我们的内心就不会是充满扩张与征服的想法,有的只是被细腻、柔软、温顺的水波轻抚而变得舒展、自在的心灵。

(10)当然,我们在讨论江南文化精神形成的原因时,要注意反对地理环境绝对论的倾向。

(11)江南的地理环境对江南文化精神有着先天制约性,它独特的地理背景决定了江南文化在一些基本方面都区别于其他区域。

在地理基础上形成的江南文化的原初本态构成了区域文化的核心内容。

(12)江南文化精神又不完全受制于地理环境。

江南文化精神并不是在一个封闭的系
统中自我生长起来的。

正如人的成长一样,其出生时所带有的先天种族、民族的遗传基因固然会决定着他的体格、甚至是性格,但真正影响他情感、心理和性格的是他后天的成长环境。

显而易见的是,从远古以至现代,江南的地理环境并没有太大的变化,但其文化特征却有着不同。

因此,只有结合对江南文化精神的历史整合过程的探讨,我们才有可能对其内涵和实质有一比较科学而全面的认识。

1.联系上下文,填入第8段空格处恰当的一项是()
A.如果那么
B.因为所以
C.之所以是因为
D.因此只不过
2.文章从哪两方面来说明江南文化精神产生的主要缘由。

3.稻作生产和舟船使用分别产生什么文化心理。

4.下面选项对文章内容理解和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航海、游牧和农耕文化之间没有优劣之分。

B.写农耕文化是为了凸显航海和游牧文明的自由开放和力量。

C.环境等因素对人的文化心理产生影响是就一般情况而言的。

D.文章在对事物特征及形成原因进行说明分析时具有一定的客观性。

5.第5和第7段中有诗句和文学评论的引用,其目的是为了增加文章的文学性。

你是否赞同上述说法?说明理由。

6.从全文看,文章最后一段的作用是。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亲亲土豆(节选)
迟子建
一直到了下午两点,处于极度焦虑状态的李爱杰才突然意识到秦山一定是回礼镇了。

一个要自杀的又怎么会带走饭盒、毛巾、拖鞋等东西呢?她又联想起秦山那天朝她要钱的事,就更加坚定地认为秦山回了家乡了。

李爱杰开始打点回家的行装。

“萍姐,一会儿跟我去办出院手续。

”李爱杰头也不抬地说,“秦山一定是回了家了。


“他不想治病了?”王秋萍大声叫道。

“他一定明白他的病是绝症了,治不好的病他是不会治的。

”李爱杰哽咽地说,“他是想把钱留下来给我和粉萍过日子,我知道他。


“这么善良的人怎么让你摊上了?”王秋萍抽咽了一下,“他回家怎么不叫上
你?”
“叫上我,我能让他走吗?”李爱杰说,“今天的火车已经赶不上了,明天我就往回返。


一旦想明白了秦山的去处,李爱杰就沉静下来了。

下午王秋萍陪她去办出院手续,院方开始不退住院押金,说病人已经住了一周多了,而且又用了不少药。

李爱杰说不过他们,便去求助于秦山的主治医生。

医生听明情况后,帮助她找回了应退还的钱。

晚间,李爱杰打开旅行袋,取出一条很新的银灰色毛料裤子,递给王秋萍:“萍姐,这是我三年前的裤子,就上过两回身。

城里人爱以貌取人,你去哪办事时就穿上它。

你比我高一点,你可以把裤脚放一放。


王秋萍捧着那条裤子,将它哭湿了好大一片。

李爱杰赶回礼镇时正是秋收的日子,家家户户都在南坡地里起土豆。

是午后的时光,天空极其晴朗,没有一丝云,只有凉爽的风在巷子里东游西逛。

李爱杰没有回家,她径直朝南坡的土豆地走去。

一路上她看见许多人家的地头都放着手推车,人们刨的刨、捡的捡、装袋的装袋。

邻家的狗也跟着主人来到地里,见到李爱杰,便摇着尾巴上来叼她的裤脚,仿佛在殷勤地问候她:你回来了?
李爱杰远远就看见秦山猫腰在自家的地里起土豆,粉萍跟在他身后正用一只土篮捡土豆。

秦山穿着蓝布衣,午后的阳光沉甸甸地照耀着他,使他在明亮的阳光中闪闪发光,李爱杰从心底深深地呼唤了一声:“秦山——”双颊便被自己的泪水给烫着了。

秦山一家人收完土豆后便安闲地过冬天。

秦山消瘦得越来越快,几乎不能进食了。

他常常痴迷地望着李爱杰一言不发。

李爱杰仍然平静地为他做饭、洗衣、铺床、同枕共眠。

有一天傍晚,天落了雪,粉萍在灶间的火炉上烤土豆片,秦山忽然对李爱杰说:“我从哈尔滨回来给你买了件东西,你猜是啥?”
“我怎么猜得出来。

”李爱杰的心咚咚地跳起来。

秦山下了炕,到柜子里拿出一个红纸包,一层层轻轻地打开,抖搂出一条宝石蓝色的软缎旗袍,那旗袍被灯光映得泛出一股动人的幽光。

“哦!”李爱杰吃惊地叫了一声。

“多亮堂啊。

”秦山说,“明年夏天你穿上吧。


“明年夏天——”李爱杰伤感地说,“到时我穿给你看。


“穿给别人看也是一样的。

”秦山说。

“这么长的衩,我才不穿给别人看呢。

”李爱杰终于抑制不住地哭着扑倒在秦山怀里。

秦山在下雪的日子里挣扎了两天两夜终于停止了呼吸。

礼镇的人都来帮助李爱杰料
理后事,但守灵的事只有她一人承当。

李爱杰在屋里穿着那条宝石蓝色的软缎旗袍,守着温暖的炉火和丈夫,由晨至昏,由夜半至黎明。

直到了出殡的那一天,她才换下了那件旗袍。

由于天寒地冻,在这个季节死去的人的墓穴都不可能挖得太深,所以覆盖棺材光靠那点冻土是无济于事的。

人们一般都去拉一马车煤渣来盖坟,待到春暖花开了再培新土。

当葬礼主持差人去拉煤渣的时候,李爱杰突然阻拦道:“秦山不喜欢煤渣。


葬礼主持以为她哀思深重,正要好言劝导,她忽然从仓房里拎出几条麻袋走向菜窖口,打开窖门,吩咐几个年轻力壮的人:“往麻袋里装土豆吧。


大家都明白李爱杰的意图,于是就一齐动手捡土豆。

不出一小时,五麻袋土豆就装满了。

礼镇人看到一个不同寻常的葬礼。

秦山的棺材旁边坐着五麻袋敦敦实实的土豆,李爱杰头裹孝布跟在车后,虽然葬礼主持不让她跟到墓地,她还是坚持随着去了。

秦山的棺材落入坑穴,人们用铁铲将微薄的冻土扬完后,棺材还露出星星点点的红色。

李爱杰上前将土豆一袋袋倒在坟上,只见那些土豆咕噜噜地在坟堆上旋转,最后众志成城地挤靠在一起,使秦山的坟豁然丰满充盈起来。

雪后疲惫的阳光挣扎着将触角伸向土豆的间隙,使整座坟洋溢着一股温馨的丰收气息。

李爱杰欣慰地看着那座坟,想着银河灿烂的时分,秦山在那里会一眼认出他家的土豆地吗?他还会闻到那股土豆花的特殊香气吗?
李爱杰最后一个离开秦山的坟。

她刚走了两三步,忽然听见背后一阵簌簌的响动。

原来坟顶上的一只又圆又胖的土豆从上面坠了下来,一直滚到李爱杰脚边,停在她的鞋前,仿佛一个受宠惯了的小孩子在乞求母亲那至爱的亲昵。

李爱杰怜爱地看着那个土豆,轻轻嗔怪道:“还跟我的脚呀?”
(节选自迟子建《亲亲土豆》,有删改)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因为李爱杰了解丈夫对土豆的情感,所以她没回家而是去土豆地找丈夫,所以丈夫死后她不用煤渣而用土豆盖坟。

B.宝石蓝软缎旗袍是秦山留给妻子最美好的纪念物,它也暗示着主人公夫妇在平凡生活中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C.小说运用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以及侧面描写等多种手法刻画人物形象,使人物形象鲜明,个性突出。

D.作者通过写秦山夫妇,刻画了生活的残忍和命运的悲惨,体现了对现实的关注,小说整体呈现冷峻的独特风格。

2.有评论者说,迟子建用爱使暖意与柔情在死亡的裂痕间弥散。

请概括文中的“暖意
与柔情”表现在哪些方面。

3.土豆是小说中的重要物象,请结合全文内容,分析其作用。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中国最早的“校服”可以追溯到孔子的弟子着装“青衣青帽”;发展至明朝时期,又出现了进士服和儒士服以及其后文人士大夫的长衫。

当然,这些服装标志着当时人们的职业与社会地位,不能被视为真正意义上的校服。

到了近代,民国时期出现了西服式校服、学生制服,还有“五四青年”服、中山装等。

发展到20世纪80年代,中小学流行以运动服为主要服装。

此类运动型的校服通常款式宽松,没有性别和季节的区分;颜色多以饱和度较高的蓝、红、绿为主,配以白、灰等色;面料以涤盖棉为主;尺寸标准通常设定为大、中、小三种规格。

这类校服设计存在千篇一律的弊病,抑制了学生应有的创造力和对美感的积极追求。

(摘编自张玲玲《英美日各国校服文化发展对未来中国校服的启示》)
材料二:
服装是一种没有声音的语言,它用自身的款式、颜色、面料等向人们诉说着一定历史时期的经济发展水平、审美观念和道德情操。

校服作为服装的一个细小分支,它具备服装所有的内涵。

与此同时,在校服的身上还折射出一个时代的教育观,也能反映出一个学校、一个地区的文化特色和办学理念。

因此,校服是一种极具文化内涵的服饰,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

具体来讲,校服文化的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校服能够直观且全面地诠释校园文化。

校服是校园文化的载体,校服的款式、颜色等能够对特定的校园文化、办学理念等起到诠释的作用。

其次,可以增强学生的归属感,有效凝聚师生群体。

学生穿上具有集体标志的服装,有一种归属感和安全感,会自觉地认为自身就是集体中的一员,集体荣誉和自身息息相关。

再次,校服能够增强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有利于培养良好的行为方式和习惯。

校服不只是一种穿着的属性,它更多的是承载着育人的功能。

学生穿着统一的服装,会在无形中实现自我的约束和管控,增强意志力,养成良好的行为方式。

除此之外,校服在增强学生的平等意识、审美情趣等方面也有特殊的功能。

(摘编自雷刚《学生装文化浅析》)
材料三:
校服最重要方面选择情况
(数据来自王博洋《河北省中学生校服改良研究》)
材料四:
遗憾的是,人们对现今校服的评价并不太高。

在“不太好看”“不太舒服”的总体评价中,前者说的是审美功能,后者说的是物理功能,两者是在校服中比重有所不同的两个主要评价维度。

首先,制式服装的特征决定了“好看”要高于“舒服”。

虽然校服也需要舒服,但这种舒服是有限度的。

比如人们常说日本校服好看,可在冰天雪地里穿着短裙、光着腿的女孩会说这种校服很舒服吗?但这正是集“标识、约束、教化”功能于一身的校服,是一种优化教育环境的“服育”功能的体现。

其次,穿着体感上的“舒服”有助于“好看”。

就服装结构而言,舒服的前提是合体,合体则是满足校服“好看”的基本条件。

不过,需要提醒的是,好看的校服未必是舒服的校服,舒服的校服也未必是好看的校服,关键在于找准两者的平衡点。

好比被诟病为“面口袋”的校服尽管是很舒服的,但肯定不好看,因为它不合体。

因此,相对于校服的“好看”和“舒适”来说,应该首先让校服好看起来,才能使校服有一个很大的改观。

(摘编自《光明日报》2018年7月25日《迎接中国校服2.0时代》)
1.下列对材料中校服功能的理解和阐述,正确的一项是
A.运动型校服款式宽松,颜色多以蓝、红、绿为主,男女适用,体现了校服的审美功能。

B.校服主要是一种穿着的属性,舒适度是最主要的,它承载的育人功能是极其有限的。

C.家长最为注重校服的面料质量与使用功能,表现了对校服实用功能的重视。

D.校服能够标识学生身份、约束学生行为,具有优化教育环境的教化作用。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校服应该肯定学生对“美感”的积极追求,体现学生的心理欲求,在款式、面料和
颜色等方面给学生更多选择的权利。

B.就调查表看,社会群众最注重校服款式是否美观,对加强其功能关注度相对不高,与学生、家长存在着认知差异。

C.“好看”与“舒适”本身存在矛盾,学生的需求很难得到满足,从制式服装的特征上看,“好看”是第一位的。

D.校服的款式、颜色等能够诠释特定的校园文化、办学理念等,从某种程度上说,校服是校园文化的载体。

3.怎样的校服更受欢迎?校服生产商向学生和学校征求建议。

请你根据文意从学生和学校两个角度进行概括。

(1)学生:
(2)学校:
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裴楷字叔则,弱冠知名,尤精《老.》《易>,少与王戎齐名。

钟会荐之于文帝,辟相
国掾。

贾充改定律令,以楷为定科郎。

事毕,诏楷于御前执读,平议当否。

武帝
..为抚军,妙选僚采,以楷为参军事。

石崇以功臣子有才气,与楷志趣各异,不与之交。

长水校尉孙季舒尝与崇酣燕,慢傲过度,崇欲表免之。

楷闻之,谓崇曰:“足下饮人狂药,责人正礼,不亦乖乎!”崇乃止。

楷性宽厚,与物无忤。

不持俭素,每游荣贵,辄取其珍玩。

虽车马器服,宿昔之间,便以施诸穷乏。

尝营别宅,其从兄衍见而悦之,即以宅与衍。

梁、赵二王,国之近属,贵重当时,楷岁请二国租钱百万,以散亲族。

人或讥之楷曰损有余以补不足天之道也安于毁誉其行己任率皆此类也
楷子瓒娶杨骏女,然楷素轻骏,与之不平。

骏既执政,乃转为卫尉。

及骏诛,楷以
婚亲
..收付廷尉,将加法。

是日事仓卒,诛戮纵横,众人为之震恐。

楷容色不变,举动自若,索纸笔与亲故书。

赖侍中傅祗救护得免,犹坐去官。

太保卫瓘、太宰亮称楷贞正不阿附,宜蒙爵土,乃封临海侯。

代楚王玮为北军中候。

玮怨瓘、亮斥己任楷,楷闻之,不敢拜,转为尚书。

楷长子舆先娶亮女,女适卫瓘子,楷虑内难未已,求出外镇,垂当
发而玮果矫诏
..诛亮、瓘。

玮以楷前夺己中侯,又与亮、瓘婚亲,密遣讨楷。

楷素知玮有望于己,闻有变,单车入城.匿于妻父王浑家,故得免难。

楷有渴利疾,不乐处势。

王浑为楷请曰:“楷受先帝拔擢之恩,复蒙陛下宠遏,诚竭节之秋也。

然楷性不竞于物,安于淡退,有识有以见其心也。

楷今委顿,臣深忧之。

光禄勋缺,以为可用。

”不听。

及疾笃,诏遣黄门郎王衍省疾。

卒,时年五十五,谥曰
元。

(选自《晋书·裴楷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人或讥之/楷曰/损有余以补/不足天之道也/安于毁誉/其行己任/率皆此类也/
B.人或讥之/楷曰/损有余以补不足/天之道也/安于毁誉/其行己任率/皆此类也/
C.人或讥之/楷曰/损有余以补不足/天之道也/安于毁誉/其行己任/率皆此类也/
D.人或讥之/楷曰/损有余以补/不足天之道也/安于毁誉/其行己任率/皆此类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老》,指《老子》,又称《道德经》,后被纳入科举考试的经书范围中。

B.武帝,皇帝的谥号,帝王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给予的一种称号。

C.婚亲,有婚姻关系的亲戚。

文中指裴楷与杨骏两家儿女结为婚姻的亲戚关系。

D.矫诏,假托或假传皇帝布告臣民的文书,或者篡改皇帝布告臣民的诏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裴楷年少有名,屡获任用。

裴楷年少时有名声,经钟会推荐,被征辟为相同掾,以定科郎身份参与朝廷律令的修改;武帝精选属下,任裴楷为参军事。

B.裴楷性格宽厚,轻财仗义。

裴楷为人宽厚,与人无仇;堂兄裴衍喜欢他的别院,他就慷慨相送,还把每年索要来的几自万租钱,散发给自己家中的穷亲戚。

C.裴楷遭遇动乱,仓皇逃命。

裴楷在两位姻亲的推荐下代替楚王司马玮担任北军中侯,楚王司马玮发动叛乱,秘密派人去讨伐裴楷,裴楷藏匿在岳父家,才得以免于灾难。

D.裴楷不附姻亲,从容应变。

裴楷一向看不起姻亲杨骏,杨骏执政后,裴楷就转任卫尉,后来杨骏被杀,裴楷也被捕交付廷尉,然而他神色不变,举动自如。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楷闻之,谓崇曰:“足下饮人狂药,责人正礼,不亦乖乎!”
(2)楷受先帝拔擢之恩,复蒙陛下宠遇,诚竭节之秋也。

5.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赠王子直秀才
苏轼
万里云山一破裘,杖端闲挂百钱游。

五车书已留儿读,二顷田应为鹤谋①。

水底笙歌蛙两部②,山中奴婢橘千头③。

幅巾我欲相随去,海上何人识故侯④。

(注)①为鹤谋:被鹤谋取,意即因闲游而荒弃田园。

王子直家住鹤田山,所以这样说②蛙两部:用南朝孔稚圭故事,他不乐世务,门庭草莱不剪,中有蛙鸣,他还高兴地说:“我以此当两部鼓吹(鼓吹,犹百乐队)。

”③橘千头:用吴丹阳太守李衡的故事,李衡派人往武陵龙阳县种橘树千株,临死,对儿子说:“我州里有术奴千头,不责汝食(不向你要吃的)。

”④故侯:犹百旧时官员,作者自称。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万里云山”宏观着笔,“一破裘”细部点染,两者既形成反差,又相映成趣。

B.颔联“五车书”和“二顷田”相对应,“留儿读”与“为鹤谋”有异曲同工之妙。

C.颈联描绘王子直不同凡俗的心境:因庭草蛀鸣而赏心悦目,为千株橘树而怡然自得。

D.尾联写“我”愿意头戴幅巾随从朋友去归隐江湖,闲游天涯,海内外有谁能认识我呢?
2.诗歌在塑造隐士王子直的形象时,突出了他哪些性格特征?试简要分析。

6.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夙兴夜寐,__________________。

(《诗经·氓》)
(2)顺风而呼,__________________,而闻者彰。

(荀子《劝学》)
(3)__________________,哀民生之多艰。

(屈原《离骚》)
(4)西当太白有鸟道,__________________。

(李白《蜀道难》)
(5)__________________,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
(6)__________________,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
(7)纵一苇之所如,__________________。

(苏轼《赤壁赋》)
(8)天若有情天亦老,_________________。

(毛泽东《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7.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

180字左右。

①中华民族有着英雄书写的悠久历史。

远古时代,“鲧禹治水”“精卫填海”等故事,让我们感受到坚忍不拔和一心为民的品质与情怀;在现当代,英雄主义的书写被赋予极强的“唤醒”功能。

请从《平凡的世界》《红岩》《呐喊》《边城》中选择一个英雄人物,谈谈他(她)的“唤醒”功能。

要求:符合原著,表达清晰。

②垃圾分类是一种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助于改善生活环境,节约使用资源。

继上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