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教学设计
教材品析
本单元的语文园地共安排了三项内容:一是“交流平台”,二是“词句段运用”,三是“日积月累”。

这三项内容分别指向培养学生表达、运用和积累的能力。

第一项内容主要是让学生对一个单元课文有整体认识,突出单元主旨“一花一鸟总关情”,让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表达方法,学会写出自己对一种事物的感受。

这个单元共有四篇课文,分别是《白鹭》《落花生》《桂花雨》和《珍珠鸟》。

四篇文章都是借具体的事物来抒发自己的感情,但在写法上又有不同之处:《白鹭》主要采用白描的手法,生动地描写了白鹭外形的精巧以及觅食、栖息、飞行时的韵味,给人以美的享受。

《落花生》则是通过叙述一家人种花生过收获节的经过来揭示做人的道理。

《桂花雨》通过回忆小时候摇桂花、收桂花的事,抒发自己思乡的情怀。

《珍珠鸟》以“我”的感情变化作
为文章的主线,表达人鸟相互信赖的美好感情。

第二项内容共有两道题目:一是读句子,体会它们在描写事物的方法上的相似之处;二是比较每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根据要求用“温和”写句子。

第一题中共有三个句子,仔细品读这三个句子,会发现都运用了对比的写法。

第二题共有三组句子。

第一组句子中两个“开辟”的意思是不一样的。

第二组句子中两个“姿态”的意思也不一样。

第三组要求用“温和”写两个意思不一样的句子。

第三项内容是初唐诗人虞世南的一首五言古诗《蝉》。

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借咏赞秋蝉高洁傲世的品格来自比,耐人寻味。

教学时,要让学生了解古诗大意,重点是诵读积累。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多种形式的交流,回顾单元课文的写作特点,
培养学生单元学习意识。

2.品读句段,体会它们在描写事物方法上的相似之处,进行相关写话练习;理解一个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不同意思,并用“温和”两种不同意思写句子。

3.积累古诗,感受诗人寄托的情感,激发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单元课文的写作特点,培养学生单元学习意识。

品读句段,体会它们在描写事物方法上的相似之处,进行相关写话练习。

【教学时间】
一至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回顾复习,开展交流
1.(出示四篇课文题目)本单元学习了这几篇课文,你喜欢哪一篇课文?为什么?
2.这几篇课文都是散文,抒发了作者的情感。

请快速浏览课文,回顾四篇课文分别借助什么抒发作者怎样的情感。

(1)自主读书思考。

(2)小组内交流。

(做到人人发言,互相启发补充)
(3)全班反馈。

预设:
《白鹭》:描写了白鹭外形的精巧以及觅食、栖息、飞行时的韵味,给人以美的享受,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白鹭的喜爱与赞美。

《落花生》:通过谈论花生的好处,借物喻人,揭示了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说明人要做有用的
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桂花雨》:写了“我”童年时代在家乡摇桂花的情景,表现了儿时生活的乐趣,字里行间充满了对家乡、对童年美好生活的眷恋。

《珍珠鸟》:描述了珍珠鸟在“我”的爱心呵护下,由害怕人到亲近人的过程,揭示了信赖往往能创造出美好境界的道理。

3.出示四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同学们,请你读一读,想一想,说说这四篇课文在写法上的共同之处。

预设:四篇课文都是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

4.出示单元学习要求:一花一鸟总关情。

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

5.小结:今后我们在读书的时候,要关注单元学习要求,在具体课文的学习中,能围绕单元主题开展自主学习。

二、读句品词,学会运用
1.引导学生学习第一题。

(1)请同学们读读书上的三个句子,说说它们在描写事物的方法上有什么相似之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学生自主读句子。

(3)同桌互相说一说。

(4)全班交流反馈。

预设:
第一句话把花生和桃子、石榴、苹果作对比,赞美花生不炫耀自己、默默奉献的品格。

第二句用粉红的朱鹭、灰色的苍鹭和白鹭作对比,突出白鹭在色素的配合和身段的大小上,恰到好处,美得妙不可言。

第三句把瓜、藤、叶构成的风趣的装饰和高楼门前的一对石狮子、两根大旗杆作比较,突出风趣的装饰在作者眼中是多么可爱
(5)一起读一读这三个句子,体会写法的妙处。

(⑥)拓展练习:下面,我们也来学着写写这样的语句。

出示:
妹妹很乖巧,不像弟弟
月亮的光辉是柔和的,
学生练习写句子,交流评价。

2.引导学生学习第二题。

(1)比较含有“开辟”和“姿态”的两个句子,联系语境说说它们的意思有什么不同。

(2)交流反馈。

预设:
第一组句子:第一句中的“开辟”指开发、开拓,句中指开垦田野;第二句中的“开辟”强调从无到有的一种创建,句中指开创了一片新天地。

第二组句子:第一句中的“姿态”是指姿势、样子,句中是说桂花样子没有梅树样子好看;第二句中的“姿态”是指态度,句中是说大家要拿出新的态度迎接新年。

(3)联系刚才的两个句子,按照要求试着完成第三组写两个句子的练习:一句用“温和”形容气候,一句用“温和”形容性格。

交流评价。

(4)在不同的语境中,一个词语意思不同的例子还有很多,试着说说下列句子中同一词语的不同意思。

我的奶奶无论什么时候,对人都很和气。

和气
妈妈说:“咱们别为这点小事伤了和气。


游客怎么能在古建筑上随意刻画呢?
刻画
鲁迅先生成功地刻画了阿Q这个形象。

(谜语的答案)
谜底
(事情的真相)
骄傲
(⑤)小结。

一字多义、一词多义,是我们汉语的一大特色,它让我们的语言拥有更加丰富的内涵,给人更多回味的空间。

三、熟读成诵,日积月累
1.今天我们要积累的一首古诗叫《蝉》,请大家自由地读一读。

2.指名读,齐读。

3.说说诗的大意。

预设:
蝉垂下像帽缨一样的触角吸吮着清澈甘甜的露水,响亮的声音从挺拔疏朗的梧桐树枝间传出。

蝉正是因为在高处发声,它的声音才能传得远,并非是凭借秋风的力量。

首句“垂绣饮清露”,“缕”是古人结在颔下的帽带下垂部分,蝉的头部有伸出的触须,形状好像下垂的冠缨,故说“垂委”。

古人认为蝉生性高洁,栖高饮露,故说“饮清露”。

次句“流响出疏桐”,写蝉声之远传。

梧桐是高树,一个“疏”字,更见其枝干的高挺清拔,且与末句“秋风”相应。

“流响”写蝉声的长鸣不已,悦耳动听,一
个“出”字,把蝉声传送的意态形象化了,仿佛使人感受到蝉声的响度与力度。

“居高声自远,非是籍秋风”,它是在上两句的基础上引发出来的议论。

蝉声远传,一般人往往以为是借助于秋风的传送,诗人却别有会心,强调这是由于“居高”而自能致远。

这种独特的感受蕴含一个真理:立身品格高洁的人,并不需要某种外在的依靠(例如权势地位、有力者的帮助),自能声名远播。

两句中的“自”字和“非”字,一正一反,相互呼应,表达出对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美和高度自信,表现出一种雍容不迫的风度气韵。

4.这个单元的几篇课文,都是借助具体事物抒发作者独特的感情。

再读读这首诗,说说诗人是借助什么事物来抒发感情的。

古人以蝉居高饮露象征高洁,作者以比兴和寄托的手法,表达自己的情操。

5.指导背诵《蝉》。

参考资源
《蝉》赏析。

这是初唐名臣虞世南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是首托物寓意的诗。

作者托物寓意,句句写的是蝉的形体、习性和声音,而句句又暗示着诗人高洁清远的品行志趣,物我互释,咏物的深层意义是咏人。

一、二句以蝉的栖高饮露、蝉声远传暗喻人的清朗俊秀、高标逸韵;
三、四句分别用一“自”字、“非”字,正反相生,充满张力,表达出对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美和高度自信。

这首诗关键是把握住了蝉的某些别有意味的具体特征,从中找到了艺术上的契合点。

全诗简练传神,比兴巧妙,以秋蝉高洁傲世的品格自况,耐人寻味。

古人以蝉居高饮露象征高洁,作者以比兴和寄托的手法,表达自己的情操。

清施补华《岘佣说诗》云:“三百篇比兴为多,唐人犹得此意。

同一咏蝉,虞世南‘居高声自远,端不藉秋风’,是清华人语;骆宾王‘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是患难人语;李商隐‘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是
牢骚人语。

比兴不同如此。

”这三首诗都是唐代托咏蝉以寄意的名作,由于作者地位、遭际、气质的不同,虽同样工于比兴寄托,却呈现出殊异的面貌,构成富有个性特征的艺术形象,本诗与骆宾王的《在狱咏蝉》,李商隐的《蝉》成为唐代文坛咏蝉诗的三绝。

实际上,咏蝉这首诗包含着诗人虞世南的夫子自道。

他作为唐贞观年间画像悬挂在凌烟阁的二十四勋臣之一,名声在于博学多能,高洁耿介,与唐太宗谈论历代帝王为政得失,能够直言善谏,为贞观之治作出独特贡献。

为此,唐太宗称他有“五绝”(德行、忠直、博学、文词、书翰),并赞叹:“群臣皆如虞世南,天下何忧不理!”从他不是以鲲鹏鹰虎,而是以一只不甚起眼的蝉来自况,也可见其老成谨慎,以及有自知之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