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关联性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关联性研究目的探讨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与类风湿性关节炎相关的临床及
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为类风湿性关节炎的防治提供依据。

方法检测8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及50例健康者的CIMT,并收集病例组临床及实验室相关指标,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等进行分析。

结果病例组CIMT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CIMT与年龄、年龄、ACPA、ESR、总胆固醇、NT-proBNP、LDL、SCORE等指标均呈正相关关系,年龄及NT-proBNP对CIMT 的影响最大;CIMT0.05);病例组的男性、女性CIMT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此外,病例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13例(16.25%),对照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1例(2.00%),经χ2检验,两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率有统计学差异(χ2=6.502,P=0.011)。

2.3 CIMT与临床及实验室指标的关联性分析
经单因素Pearson关联性分析,CIMT与年龄、年龄、ACPA、ESR、总胆固醇、NT-proBNP、LDL、SCORE等指标均呈正相关关系(r=0.691、0.314、0.267、0.336、0.413、0.278、0.629,P均<0.05)。

经多元逐步线性回归分析,CIMT与年龄、NT-proBNP具有回归关系,该线性回归方程具有统计学意义,提示对CIMT 的独立影响最大的是年龄(β=0.647,P=0.002),其次是NT-proBNP(β=0.206,P=0.013)。

2.4 不同CIMT组患者的临床特征比较
由表1可见,CIMT正常(<0.8 mm)的患者,年龄小、SCORE值低、血清总胆固醇、NT-proBNP、CRP更低、病程更短、变脆弱的关节数越小,与C IMT≥0.8 mm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5 不同临床特征患者的CIMT比较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阳性、ACPA阳性、关节外症状阳性的患者的CIMT明显高于阴性的患者[阳性∶阴性(1.16±0.10 )vs (0.82±0.13);(0.95±0.14)vs (0.86±0.12);(0.98±0.16)vs(0.88±0.12)],病程≥4年的患者CIMT明显高于病程<4年的患者[(0.96±0.13)vs (0.81±0.1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发现,与健康对照组相比,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平均最大CIMT明显增高,该结果已经排除了传统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影响;本研究还发现,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中,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提示对于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而言,CIMT与疾病活性有关。

平均CIMT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免疫学指标和炎症指标均有一定的关系。

在具有关节外症状、病程更长、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阳性的患者的CIMT明显增高。

在剔除传统心血管危险因素后,具有动脉粥样硬化的亚临床事件的患者的关节更易于变脆,CRP升高,病
程更长,NT-proBNP升高,提示类风湿性关节炎越活跃。

另一方面,CIMT与代谢相关指标也有一定的关联性,如总胆固醇、LDL胆固醇、SCORE等,该类指标均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

提示年龄和NT-proBNP是预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心血管事件的重要指示因子。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与年龄密切相关的慢性疾病,本研究表明CIMT与患者的年龄呈正相关,与文献报道一致[8,9]。

但是,在本研究中,虽然病例组和对照组的年龄没有明显的差异,但是病例组的CIMT仍然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本研究中,纳入的研究对象已排除传统的心血管危险因素,与对照组相比,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表现出明显的动脉粥样硬化的亚临床趋势,提示传统心血管风险因素只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一部分并发症中起作用[10]。

有研究报道,对于类风湿性患者而言,动脉粥样硬化具有遗传易感性[10]。

与一般人群相似,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代谢性指标也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主要表现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表明代谢功能指标可以作为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的预测因子,并为制定初步的心血管防控策略提供依据。

综上所述,在剔除传统的心血管危险因素后,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CIMT 比对照组明显升高,并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免疫学和炎症相关指标有关;年龄升高、关节外症状、NT-proBNP浓度升高等均可能增加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性。

早期识别动脉粥样硬化的亚临床事件,对于制定最佳的治疗方案具有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付茂利. 高血压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价值[J]. 中国现代医生,2008,46(15):90-91.
[2] Simon A,Megnien JL,Chironi G. The value of carotid intimamedia thickness for predicting cardiovascular risk[J]. Arterioscler Thromb Vasc Biol,2010,30(2):182-185.
[3] 蔡波,王海燕,王飞宇,等. 超声组织定征技术对正常人颈动脉内中膜组织特性的评估[J]. 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08,24(9):814-816.
[4] Peters SA,Lind L,Palmer MK,et al. Increased age,high body mass index and low hdl-c levels are related to an echolucent carotid intima-media:The meteor study[J]. J Intern Med,2012,272(3):257-266.
[5] 余亚鹏,赵新民,司定然,等. 二维斑点追踪成像评价正常人左室心肌应变[J].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27):58-60.
[6] Takasu J,Budoff MJ,Katz R,et al. Relationship between common carotid intima-media thickness and thoracic aortic calcification:the Multi-Ethnic Study of Atherosclerosis[J]. Atherosclerosis,2010,209(1):142-146.
[7] 李发友,龚渭冰,吴凤林,等. 腔内凸阵超声探头检测颈动脉的初步研究[J].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09,29(8):1670-1674.
[8] 薛仙军,王晨霞. 颈动脉超声对预测冠心病的争论与展望[J]. 中国实用医刊,2013,40(10):82-83.
[9] 赵英. 超声评价颈动脉内膜一中层厚度及斑块与冠心病的相关性[J].中国现代医生,2010,48(8):5-9.
[10] 赵英,李建华. 超声评价颈动脉内膜一中层厚度与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关系[J].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10):62-6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