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行重行行》教学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十九首》原题为《古诗》,最早收 录于南朝梁代昭明太子萧统所编《文选》之内。 这些诗并非一人一时之作,作者属于地主阶级 中下阶层。古诗十九首奠定了五言诗的基础,
可以说代表了汉文人五言诗的最高成 就,代表了汉代五言抒情诗的最高峰。
这些古诗表现了浓重的感伤情绪,从一个侧面 反映了时代的动荡不安与黑暗。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别离愈久,会面愈难,相思愈烈。诗人 在极度思念中展开了丰富的联想:凡物都有 眷恋乡土的本性:“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 枝。”飞禽走兽尚且如此,何况人呢?这两 句用比兴手法,突如其来,效果远比直说更 强烈感人。表面上喻远行君子,说明物尚有 情,人岂无思的道理,同时兼暗喻思妇对远 行君子深婉的恋情和热烈的相思--胡马在 北风中嘶鸣了,越鸟在朝南的枝头上筑巢了, 游子啊,你还不归来啊!
• 极度相思——形容枯槁
• “老”——非实指年龄——消瘦的体貌和 忧伤的心情;心身憔悴——似衰老而已。
• “晚”,指行人未归,岁月已晚,表明春 秋忽代谢,相思又一年。
• 暗喻青春易逝,坐愁红颜老的迟暮之感。
• “弃捐”——抛弃。
• “弃捐勿复道”: • 你抛弃了我,使我如此伤心,从此我再也
不提这件事了。
艺术手法
诗歌的两个部分从内容上说分别抒发 了思妇的“离别之恨”和“相思之苦”,在手 法上写“离别之恨”时主要从空间的角度来表 现,而写“相思之苦”时主要从时间的角度来 表现,这样,时间与空间相互交织,再加上叠 音、比兴、对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把思妇的 感情抒发得充分到位,淋漓尽致。
作业
• 《行行重行行》反映的社会现实和情感内 容是什么?
——启功(元白)
唐代以前是中国诗歌的发轫期,自然天籁,朴拙浑成; 唐代是中国诗歌的黄金期,直抒胸臆,而又各具面目; 宋代是中国诗歌的转型期,思辨机趣,融情入理; 宋代以后则是中国诗歌的繁盛期,流派繁多,然而缺乏原创。
古体诗(古风)

诗 唐以前诗歌及唐以后诗人仿作

近体诗(格律诗)

形成于唐代
典 诗 歌
中国古代诗歌发展
歌——诗——词——曲
中国诗歌的发展史大致是: 歌而诗,诗而词,词而曲。
中国古代诗歌的历史沿革
•先秦
中 国
•汉
古 代
•魏晋南北朝


•隋唐五代


•宋
•元明清
•《诗经》楚辞 •乐府 •民歌 •律诗绝句 •宋词 •元曲
•诗歌
关于中国诗歌:
唐以前的诗是长出来的, 唐诗是嚷出来的, 宋诗是讲出来的, 宋以后的诗是仿出来的。
《涉江采芙蓉》
•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上有弦歌声,音响一何悲! 谁能为此曲?无乃杞梁妻。 清商随风发,中曲正徘徊。 一弹再三叹,慷慨有余哀。 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 愿为双鸿鹄,奋翅起高飞。 ----《西北有高楼》
• 一、题 解 • 1、乐府古诗 。
• 2、背景:动荡岁 月中的相思乱离之 歌。
• 二、文本读讲
• 1、内容结构分析 • 以时间为顺序: • 先叙别离(难舍之苦)——路远道长——
情感煎熬(与日俱增:思、忧、怨)—— 宽慰自己(无可奈何)
• “行行”——言其远, • “重行行”——极言其远,兼有久远之意。 • 不仅指空间,也指时间。
人生的悲哀之情。诗的内容主要
是反映士子官场失意、游子思家
以及思妇的怨情。深入浅出的精
心构思,情景交融的描写技巧,
丰富深刻的思想感情,融为一体,
形成曲终情显、含蓄动人的艺术
风格。刘勰《文心雕龙》谓之
《古诗十九首》
“五言之冠冕”,钟嵘《诗品》 称颂它“天衣无缝,一字千金”。
(汉末) 文人五言诗《古诗十九首》
• “日已远”——进一步用时间去乘速度=空 间距离——无穷无尽。
• 带出“日已缓”, • 离人的相思与憔悴也是一样无穷无尽的。
浮云蔽白日 游子不顾返
“白日”就指的 是游子; “浮云”则指
的是游子在外边所遇到 的诱惑。 “浮云蔽白日,
游子不顾反”,这使女 主人公忽然陷入深深的 苦痛和彷惶之中。诗人 通过由思念引起的猜测 疑虑心理“反言之”, 思妇的相思之情才愈显 刻骨,愈显深婉、含蓄, 意味不尽。
婦丈 人夫 為不 伊知 憔戀 悴家
暗責遊子不知戀家:胡馬依北風、越鳥巢南枝
再敘長久相思之苦:相去日已遠,衣帶日已緩
明喻丈夫被人蒙蔽:浮雲蔽白日,遊子不顧反
自表宽慰: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 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诗人用质朴无华的文笔塑造了一 个丈夫远游在外因刻骨思恋却不得相见 而陷于无限痛苦之中的痴情女子的形象。
汉乐府民歌直接继承了《诗经》中民歌的现实 主义传统,较全面而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生 活和人民的思想感情 ——“感于哀乐,缘事而 发” ,以叙事为其特色。
《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末年
一批文人诗作的选辑,最早见于
南朝梁代萧统《昭明文选》。这
十九首诗没有题目,一般以每首
第一句做题目。诗作表现了动荡、
黑暗的社会生活,抒发了对命运、
《行行重行行》抒发的是一个女子 对远行在外丈夫的深切思念和对丈夫久 别不归、滞留他乡的怨情.
• 艺术特点
• 1、回环复沓、反复咏叹表现手法——浓厚 的抒情气氛
• 2、比兴手法——言近旨远,语短情长。
3、语言浅近自然,不假雕琢,含义丰富, 耐人寻味
• 4、不迫不露、句意平远的艺术风格——东 方女性热恋相思的心理特点。
词(五代宋)
小令
散曲
曲(元)
套曲
剧曲
先秦——诗歌发展的两大源头
现实主义源头:西周至春秋《诗经》
浪漫主义源头:战国后期《楚辞》 (代表作家:屈原)
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
体制:“风、雅、颂”三部分
“国风”现实主义的精华 表现手法:
赋(铺陈叙述) 比(比喻) 兴(起兴)
★句式四言为主,语言双声叠韵
中国浪漫主义的先河
在楚地歌谣的基础上创造出的有浓厚地 方色彩的新诗体——楚辞。
奠基人、最早影响最深远的爱国诗人——屈原。
代表作:《离骚》
先秦时代,《诗经》与《楚辞》双峰并峙, 是中国诗史上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两座巍然 屹立的坐标。有人说,中国历代诗“莫不同祖 风骚”,足见其对后代诗歌的影响。
汉代——汉乐府
• “弃捐”=“勿复道”。
• 与其憔悴自弃,不如努力加餐,保重身体, 留得青春容光,以待来日相会。
• 以期待和聊以自慰的口吻,结束了她相思 离乱的歌唱。
小结
行行重行行 -文章結構表
引丈 起夫 婦離 人家 情久 思遠
追敘初別情景:行行重行行,與君生別離
路途遙遠:相去萬餘里,各在天一涯 次敘
會面困難:道路阻且長,會面安可知
乐府原指音乐机关,汉武帝刘彻时扩充 为大规模的官署。其主要任务是采集民间歌 辞予以配乐,以及将文人歌功颂德之诗制谱 以供统治者祭祀和朝会宴饮之用。“汉乐府” 即是汉代的乐府诗,又称“乐府诗”或“乐 府歌辞”。
汉末文人诗——《古诗十九首》五言诗
汉乐府诗
乐府:采集民歌加以整理,配乐演唱的机构。
内容:继承《诗经》现实主义传统。 语言:朴素自然,活泼生动 句式:五言为主
• “生别离” ——活生生(生离) • “硬生生”——硬生生(痛苦 )
• “相去万余里”——君行天涯;故乡与思妇 为天涯——“各在天一涯”。
“阻”承“天一涯”——路途坎坷曲折;
“长”承“万余里”——路途遥远,关山迢 递
• 别离愈久,会面愈难,相思愈烈。
• 极度思念——联想: “胡马依北风,越鸟 巢南枝。”——飞禽走兽尚且如此,何况 人呢?
《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写作背景
《古诗十九首》中以夫妻别离、互相思念为
题材的作品占了很大比例,那么为什么在那个年 代会出现这么多表现离别的诗歌呢?这跟当时的 社会背景有很大的关系。东汉末年,游宦之风极 盛,读书人为了寻求出路,求取功名富贵,不得 不背井离乡,四处奔走。当时政治异常黑暗,社 会极为混乱,出身低下的知识分子,即使满腹经 纶,也难于施展。在这种情况下,亲人远离的痛 苦,就显得更为突出。《行行重行行》因而也成 为《古诗十九首》的序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