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优生优培课件:3古代诗歌鉴赏客观题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词为一首送别词,送别对象是志同道合的好友李正之;从注释④可知,作者写 此词时正处于壮志难酬的赋闲期。从上述分析看,这里的“万里雪深”,明指李正 之入蜀的时间,暗写作者与李正之所处的政治环境;而“梅花”是作者形容自己与 李正之人格的。所以结尾两句并不是“怀念过去与李正之雪中赏梅的情 景”。
【小结】作品的注释,诗前的小序,甚至标题,都是解读作品的重要信息, 一定要认真品读,深入分析,不可忽视。
【选项】词的结尾两句,怀念过去与李正之雪中赏梅的情景,表达对友谊 的珍惜与赞美。
解析 结尾两句,点明入蜀时间“正梅花万里雪深时”,表达相互勉励,记 得互通消息之意,并非“怀念过去与李正之雪中赏梅的情景”。对选项的理解必 须结合辛弃疾其人及词后注释。从对作者的理解来看,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中原 为志,以功业自许,虽然命运多舛、备受排挤、壮志难酬,但他恢复中原的爱 国信念始终没有动摇,这也是其大多数词作的情感主旨。从题目及注释①可知,
儿女泪,君休滴。荆楚路,吾能说。要新诗准备,庐山山色。赤壁矶头千 古浪,铜鞮陌③上三更月。正梅花万里雪深时,须相忆。
(辛弃疾《满江红·送李正之提刑入蜀④》) 【注】①绣衣:官服。②相如檄:指司马相如所作《喻巴蜀檄》,主旨是 安抚巴蜀百姓。③铜鞮陌:代指襄阳。④这首词作于宋孝宗淳煕十一年 (1184),当时辛弃疾闲居江西上饶。提刑,官名,主管地方司法、监察等事 务。
【小结】分析诗句蕴含怎样的思想感情,除了要准确理解诗句的意思,还 离不开对作品脉络的梳理,对其前后语句的意思和思想感情的把握。判定开篇 诗句奠定了什么样的情感基调,既要准确把握这些诗句渲染的气氛,又要统观 全篇,准确把握作品的思想感情。
5.典故解析错误 例5(2018年天津卷)先师有遗训,忧道不忧贫。瞻望邈难逮,转欲志长 勤。秉耒欢时务,解颜劝农人。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虽未量岁功,既事 多所欣。耕种有时息,行者无问津【注】。日入相与归,壶浆劳近邻。长吟掩柴 门,聊为陇亩民。
【小结】要准确把握诗歌中景物的特点或景物所渲染的气氛,除了要深入 品味写景句本身,敏锐感知并精准传达其特点或气氛,还要联系语境,着眼于 整首诗的情感基调和思想旨趣,忌孤立理解。Baidu Nhomakorabea句所写的是哀景还是乐景,渲 染的是凄凉的气氛还是欢悦的气氛,务必精准确定。另外,人物形象的特点、 事物形象的特点,都需深入感知,准确概括。
(陆游《西村》) 【注】耿:微明的样子。 【选项】作者到西村“叩门求浆”,是在清风吹拂、新月初现的黄昏时分。
解析 诗歌首联写由西村思往事。第一句写西村群山环绕,仿佛是世外桃 源。第二句“往岁”点明是往年,写作者还清楚地记得往年游赏时敲门求水解渴 的情景,这一句是说作者回忆往事。而尾联“记今夕”“新月耿黄昏”,所写的“新 月初现的黄昏”是“今夕”的眼前之景,此选项对景物特征把握不当。
(李白《古风〈其十〉》) 【注】①鲁连:鲁仲连,战国齐人。他说服魏与赵合力抗秦。②平原:即 平原君,赵国重臣。 【选项】“后世仰末照”句,感叹鲁仲连的功绩如同就要落山的太阳一样将 被后人渐渐遗忘。
解析 “后世仰末照”一句承“明月出海底”的比喻而来,是形容鲁仲连的余晖 能穿过几个世纪的时空来照耀后人,令人景仰。选项对诗歌艺术手法的理解错 误。
二、应对措施 1.口头复述诗歌,动笔翻译诗歌。 2.阅读鉴赏文章,仿写鉴赏文章。 选取《唐诗鉴赏词典》《宋诗鉴赏词典》的鉴赏文章作为阅读材料,让学生先学习后模 仿。 3.判断设误角度,拟写选择题项。 让学生对每个选择性进行细致分析,标注命题角度。查找鉴赏文章,拟写选项。 4.分类复习诗歌,把握规律方法。 重点复习题画诗、哲理诗、酬和诗、托物言志诗、干谒诗等,掌握必备知识,把握答题 规律。
难以企及,这也是诗人一种自谦的说法。要理解诗人的意旨,必须结合全诗特别 是诗中典故来分析。诗中涉及典故的地方有以下几处,一是“忧道不忧贫”,这是 《论语·卫灵公》中的话:“子曰:君子忧道不忧贫。”意思是说,君子只忧愁治 国之道不得行,不忧愁自己生活的贫困。二是文中注释“问津”。津:渡口。行者 问津,出自《论语》,原文是:“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
【选项】“醉翁去后”两句描写醉翁离开琅琊后,作者空对流泉,以吟诵表 达思念之情。
解析 本词主要借对流泉声音的描写来赞美欧阳修在琅琊山寄情山水、感受 天籁的悠然自得之情。“醉翁去后,空有朝吟夜怨”是说醉翁离开滁州,流泉失 去知音,只留下自然声响,但此自然声响,朝夕吟咏,似带有怨恨情绪,并没 有表达思念之情。所以这是对作品思想感情的错误分析。
6.主旨意图理解偏差 例6(2017年全国Ⅲ卷)一篇长恨有风情①,十首秦吟近正声②。每被老元 偷格律,苦教短李伏歌行③。世间富贵应无分,身后文章合有名。莫怪气粗言语 大,新排十五卷诗成。
(白居易《编集拙诗,成一十五卷,因题卷末,戏赠元九、李二十④》)
【注】①长恨:指作者的长诗《长恨歌》。②秦吟:指作者的讽喻组诗《 秦中吟》。正声:雅正的诗篇。③伏:服气。④元九、李二十:分指作者的朋 友元稹、李绅,即诗中的“老元”“短李”。李绅身材矮小,时称“短李”。
([东晋]陶渊明《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二首〈其二〉》)
【注】问津:指孔子让子路向两位隐士长沮、桀溺问路的典故。 【选项】诗人尽管尊崇孔子,但他意识到“忧道不忧贫”难以践行,因此立 志躬耕,这体现了他对孔子人生选择的否定。 解析 “他对孔子人生选择的否定”的说法不当。诗中“先师”指孔子。前两句 陈述孔子的遗训,即作为一个士人,应该以追求“道”为终极目标,不应该为贫 穷而担忧,真正应该担忧的是对“道”的追求和实践。诗人立志躬耕,并非“对孔 子人生选择的否定”,而是诗人觉得孔子的遗训可记而不可及,孔子的理想、精 神
【选项】(1)白居易在诗中称呼李绅为“短李”,也隐含着不太认可李绅诗 歌创作的意思。
(2)作者坚信自己必将因文学成就而名扬后世,因此并不介意在当时是否 得到认可。
解析 结合注释,理解诗歌的主要内容。
(1)“也隐含着不太认可李绅诗歌创作的意思”表述错误,称李绅为“短李” 既是朋友之间的戏言,也表现了元、李、白三人之间亲密无间的关系。(2)“ 并不介意在当时是否得到认可”表述有误,这里虽有对自己诗才的自许,但也蕴 含着不平和辛酸。
焉。”长沮、桀溺是古代的隐士。诗人在这里使用典故,是以沮、溺自比,意思 是在耕作休息时,没有像孔子那种有志于治理社会的人来问路。言外之意是今天 没有“忧道不忧贫”的人了。所以这里并不是否定孔子的人生选择。
【小结】在古典诗歌中,典故比比皆是。对使用了典故的作品而言,了解 典故的内容,是准确理解作品的前提。精读作品,在准确理解诗句意思的基础 上,结合全篇内容,找到典故内容与作品中人物、事件的内在关系,找到二者 的相似点或相异点,才能真正理解典故的作用。
古代诗歌鉴赏客观题命题角度和应对措施
2
一、诗歌鉴赏客观题的八种设错方式
1.错解词语意思 例1(2018年全国Ⅰ卷)鸦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衔芦鸿。麻衣黑肥冲北 风,带酒日晚歌田中。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寒风又变为春柳, 条条看即烟濛濛。
(李贺《野歌》) 【选项】诗人虽不得不接受生活贫穷的命运,但意志并未消沉,气概仍然 豪迈。
【小结】在解读作品时,望文生义、断章取义、浮于表面、主观臆断、无 中生有、脱离语境任意阐发、模式化理解等解读方式,都会使主旨意图的理解 出现偏差。
7.艺术手法辨析错误
例7(2013年北京卷)齐有倜傥生,鲁连①特高妙。明月出海底,一朝开光 曜。却秦振英声,后世仰末照。意轻千金赠,顾向平原②笑。吾亦澹荡人,拂衣 可同调。
解析 “不得不接受生活贫穷的命运”不正确。诗中“穷”意为困窘,即感到压 抑,是指理想不能实现,处境艰难,而不是生活贫困。
【小结】古诗中有大量词语为古今异义词,解读时要充分调动自己的词语 积累,并联系语境,精确理解。不可以今训诂,望文生义;也不可以脱离语 境,孤立理解。
2.曲解诗句意思
例2(2017年全国Ⅰ卷)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无哗战士衔枚勇 ,下笔春蚕食叶声。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 公鉴裁精。
4.思想感情分析错误
例4(2015年北京卷)琅然,清圆,谁弹?响空山。无言,惟翁醉中知其 天。月明风露娟娟,人未眠。荷蒉过山前,曰有心也哉此贤①。醉翁啸咏,声和 流泉。醉翁去后,空有朝吟夜怨。山有时而童巅②,水有时而回川,思翁无岁 年。翁今为飞仙,此意在人间,试听徽外三两弦③。
(苏轼《醉翁操④》) 【注】①蒉:草筐。《论语·宪问》:“子击磬于卫,有荷蒉而过孔氏之门 者,曰:‘有心哉,击磬乎!’”②童巅:山顶光秃,山无草木曰童。③徽:琴 徽,系弦之绳。此处代指琴。④据本词序,欧阳修喜爱琅琊幽谷的山川奇丽、 泉鸣空涧,常把酒临听,欣然忘归。后沈遵作琴曲《醉翁操》,崔闲记谱,请 苏轼填词。
【小结】古诗的艺术手法丰富复杂,易混淆的艺术手法较多,如比喻与比 拟、借喻与借代、正衬与反衬、白描与工笔、动与静、虚与实、正与侧、扬与 抑、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等等。
8.忽视序注致误
例8(2018年北京卷)蜀道登天,一杯送绣衣①行客。还自叹中年多病,不 堪离别。东北看惊诸葛表,西南更草相如檄②。把功名收拾付君侯,如椽笔。
【小结】准确理解诗句,既要精准理解诗句中词语的意思,又要联系诗句所 在的语境,梳理清楚诗句间的语意关系,充分借助上下句的提示和限定。忌望文 生义,抛开语境,主观臆断。另外,不少诗句存在词语错位现象,理解时要进行 恰当的语序调整,准确判定词语的组合,不可机械草率地理解。
3.景物特征(气氛)概括不当 例3(2016年北京卷)乱山深处小桃源,往岁求浆忆叩门。高柳簇桥初转 马,数家临水自成村。茂林风送幽禽语,坏壁苔侵醉墨痕。一首清诗记今夕, 细云新月耿【注】黄昏。
(欧阳修《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 【选项】(1)第三句重点在表现考生们奋勇争先、一往无前,所以把他们比 作战士。 (2)作者承认自己体弱多病的事实,表示选材工作要依靠其他考官来完成。
解析(1)第三句中的“衔枚”,是指古代军队秘密行动时,让兵士口中横衔 着枚(像筷子的东西),防止说话,以免被敌人发觉。此处形容人人肃静。本句 重在表现考生们紧张肃穆地应考的情形,因此“重点在表现考生们奋勇争先、一 往无前”,不恰当。(2)“表示选材工作要依靠其他考官来完成”,理解错误,此 处应是诗人自谦之语,不能按字面意思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