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四川)高考化学二轮选择题热选含答案解析(共16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四川)高考化学二轮选择题热选(1)及解析
1.(2017·长沙市长郡中学高三下学期临考冲刺训练)X 、Y 、Z 、W 是原子序数依次
增大的短周期元素,且X 、Z 原子序数之和是Y 、W 原子序数之和的12。
甲、乙、
丙、丁是由这些元素组成的二元化合物,M 是某种元素对应的单质,乙和丁的组成元素相同,且乙是一种“绿色氧化剂”,化合物N 是具有漂白性的气体(常温下)。
上述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省略)。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原于半径:r(Y)>r(Z)>r(W)
B .化合物N 、乙烯使溴水褪色的原理相同
C .含W 元素的盐溶液可能显酸性、中性或碱性
D .Z 与X 、Y 、W 形成的化合物中,各元素均满足8电子结构
答案 C
解析 乙是一种“绿色氧化剂”,乙是过氧化氢,M 是单质,所以M 是氧气;乙和丁的组成元素相同,丁是水;化合物N 是具有漂白性的气体,N 是SO 2,丙是
H 2S ,甲是硫化物;X 、Z 原子序数之和是Y 、W 原子序数之和的12,Z 是Na 元素;
X 、Y 、Z 、W 分别是H 、O 、Na 、S 。
原于半径:r(Na)>r(S)> r(O),故A 错误;SO 2使溴水褪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乙烯使溴水褪色发生加成反应,故B 错误;含S 元素的盐溶液,硫酸氢钠溶液显酸性、硫酸钠溶液显中性、亚硫酸钠溶液显碱性,故C 正确;Na 与H 、O 、S 形成的化合物中,H 元素不满足8电子结构,故D 错误。
2.(2017·绵阳市高三第二次诊断性考试)化学与生产、生活和科研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用菜籽油浸泡花椒制得花椒油的过程未发生化学变化
B .河水中有许多杂质和有害细菌,加入明矾消毒杀菌后可以饮用
C .把浸泡过KMnO 4溶液的硅藻土放在水果箱里可延长水果的保鲜期
D .对医疗器械高温消毒时,病毒蛋白质受热变性
答案 B
解析用菜籽油浸泡花椒制得花椒油的过程是萃取的过程,属于物理变化,故A 正确;明矾水解生成的氢氧化铝胶体具有吸附性,可以用作净水剂,但不可消毒,杀菌,故B错误;KMnO4溶液能够氧化水果释放的乙烯,延长保鲜期,故C正确;蛋白质在高温下能够发生变性,故D正确;故选B。
3.(2017·南阳市第一中学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某温度下,向10 mL 0.1 mol·L-1 CuCl2溶液中滴加0.1 mol·L-1的Na2S溶液,滴加过程中溶液中-lgc(Cu2+)与Na2S 溶液体积(V)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已知:lg 2=0.3,K sp(ZnS)=3×10-25
A.a、b、c三点中,水的电离程度最大的为b点
B.Na2S溶液中:c(S2-)+c(HS-)+c(H2S)=2c(Na+)
C.该温度下K sp(CuS)=4×10-36
D.向100 mL Zn2+、Cu2+浓度均为10-5mol·L-1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10-4 mol·L -1的Na2S溶液,Zn2+先沉淀
答案 C
解析CuCl2、Na2S水解促进水电离,b点是CuCl2与Na2S溶液恰好完全反应的点,溶质是氯化钠,对水的电离没有作用,水的电离程度最小的为b点,故A错误;根据物料守恒,Na2S溶液中:2c(S2-)+2c(HS-)+2c(H2S)=c(Na+),故B错误;b点是CuCl2与Na2S溶液恰好完全反应的点,c(Cu2+)=c(S2-),根据b点数据,c(Cu2+)=2×10-18 mol·L-1,该温度下K sp(CuS)=4×10-36 ,故C正确;K sp(ZnS)=3×10-25 大于K sp(CuS),所以向100 mL Zn2+、Cu2+浓度均为10-5 mol·L-1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10-4 mol·L-1的Na2S溶液,Cu2+先沉淀,故D错误。
4.(2017·清远市第三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下列关于有机化合物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 .所具有的官能团种类有6种
B .蔗糖、麦芽糖的分子式都是
C 12H 22O 11,二者互为同分异构体
C .乙烯和甲烷可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鉴别
D .在浓硫酸存在下,苯与浓硝酸共热生成硝基苯的反应属于取代反应
答案 A
解析
所具有的官能团有碳碳双键、羰
基、羟基、酯基、氯原子,共5种,故A 错误;蔗糖、麦芽糖的分子式相同,蔗糖是由1分子葡萄糖和1分子果糖脱水形成的,而麦芽糖是由2分子葡萄糖脱水形成的,结构不同,互为同分异构体,故B 正确;乙烯含有双键,能被高锰酸钾氧化,甲烷不能,故C 正确;硝基取代苯环上的H 原子生成硝基苯,是取代反应,故D 正确;故选A 。
5.[2017·太原市高三模拟考试(一)]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下列实验,能得出相应实验结论的是(
)
答案 C
解析盐酸易挥发,挥发出的HCl能够与硅酸钠反应生成硅酸沉淀,且盐酸不是最高价含氧酸,A错误;SO2通入硝酸钡溶液中,溶液显酸性,硝酸根能把SO2氧化为硫酸根,B错误;浓氨水与生石灰反应生成氨气,氨气通入酚酞溶液中溶液显碱性,溶液变红色,C正确;常温下浓硝酸与Fe发生钝化现象,无法观察到有二氧化氮气体生成,D错误。
6.(2017·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下学期二调考试)早在40年前,科学大师Heilbronner 经过理论研究预测,应当有可能合成“莫比乌斯”形状的芳香族(大环)轮烯分子,这一预测在2003年被德国化学家合成证实。
[18]-轮烯是一种大环轮烯,其结构简式如图所示。
有关它的说法正确的是()
A.[18]-轮烯分子中所有原子不可能处于同一平面
B.[18]-轮烯的分子式:C18H12
C.[18]-轮烯最多可与9 mol氢气发生加成反应生成环烷烃
D.[18]-轮烯与乙烯互为同系物
答案 C
解析[18]-轮烯分子具有乙烯的基本结构,其中所有原子可能处于同一平面,故A错误;[18]-轮烯的分子式为C18H18,故B错误;1 mol [18]-轮烯有9 mol碳碳双键,最多可与9 mol氢气发生加成反应生成环烷烃,故C正确;[18]-轮烯与乙烯含有的官能团的数目不一样,不能互为同系物,故D错误。
7.(2017·漳州市八校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海洋中有丰富的食品、矿产、能源、药物和水产资源等(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第①步除去粗盐中的SO2-4、Ca2+、Mg2+、Fe3+等杂质离子,加入的药品顺序:
Na2CO3溶液→NaOH溶液→BaCl2溶液→过滤后加盐酸
B.第②步结晶出的MgCl2·6H2O可在HCl气流中加热分解制无水MgCl2
C.在第③④⑤步中溴元素均被氧化
D.第⑤步涉及的分离操作有过滤、萃取、蒸馏
答案 B
解析选项中的试剂添加顺序中,钡离子最后无法除去,则加入的药品顺序为BaCl2溶液→NaOH溶液→Na2CO3溶液→过滤后加盐酸,故A错误;步骤②中的MgCl2·6H2O在脱水过程中镁离子易水解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在氯化氢气体中脱水可以抑制镁离子水解,故MgCl2·6H2O可在HCl氛围中加热脱水制得无水MgCl2,故B正确;第③步将溴离子氧化为溴单质,第④步中溴单质被还原为溴离子,第⑤步中溴离子被氧化为溴单质,故C错误;第⑤步中,溴元素化合价从-1升高到0价,被氧化,生成的单质溴溶于水,则萃取分液后蒸馏即可分离,不需要过滤操作,故D错误。
8.(2017·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Fe(CN)6]3-可将气态废弃物中的硫化氢转化为可利用的硫,自身还原为[Fe(CN)6]4-。
工业上常采用如图所示的电解装置,通电电解,然后通入H2S加以处理。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电解时阳极反应式为[Fe(CN)6]4--e-===[Fe(CN)6]3-
B.电解时阴极反应式为2HCO-3+2e-===H2↑+2CO2-3
C.当电解过程中有22.4 L标准状况下的H2生成时,溶液中有32 g S析出(溶解忽略不计)
D.整个过程中需要不断补充K4[Fe(CN)6]与KHCO3
答案 D
解析A项,电解的目的是[Fe(CN)6]4-转化成[Fe(CN)6]3-,阳极失电子,化合价升高,[Fe(CN)6]4--e-===[Fe(CN)6]3-,故说法正确;B项,阴极上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HCO-3电离产生H+放电,即电极反应式为2HCO-3+2e-===H2↑+2CO2-3,故说法正确;C项,电解后通入H2S,发生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2[Fe(CN)6]3
-+H 2S +2CO 2-3===2[Fe(CN)6]4-+S ↓+2HCO -3,因此有H 2~2CO 2-3~S ,产生1
mol H 2,有1 mol S 的产生,因此产生22.4 L H 2时,溶液中有22.422.4 mol S ,即32 g S ,
故说法正确;D 项,根据选项C ,2[Fe(CN)6]3-+H 2S +2CO 2-3===2[Fe(CN)6]4-+S
↓+2HCO -3,K 4[Fe(CN)6]与KHCO 3不需要补充,故说法错误。
9.(2017·湖南省高考冲刺预测卷)浓差电池中的电动势是由于电池中存在浓度差而产生的。
某浓差电池的原理如图所示,该电池从浓缩海水中提取LiCl 的同时又获得了电能。
下列有关该电池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电池工作时,Li +通过离子电子导体移向b 区
B .电流由X 极通过外电路移向Y 极
C .正极发生的反应:2H ++2e -===H 2↑
D .Y 极每生成1 mol Cl 2,a 区得到2 mol LiCl
答案 A
解析 加入稀盐酸,在X 极(正极)上生成氢气,发生还原反应,电极方程式为2H ++2e -===H 2↑,为正极反应,Y 极生成Cl 2,为负极反应,电极方程式为2Cl --2e -===Cl 2↑,原电池中电流从正极流向负极,阳离子向正极移动,则电池工作时,Li +向a 区移动,A 错误;电流由正极X 极通过外电路移向负极Y 极,B 正确;在X 极(正极)上生成氢气,发生还原反应,电极方程式为2H ++2e -===H 2↑,C 正确;Y 极每生成1 mol Cl 2,则转移2 mol 电子,有2 mol Li +向正极移动,则a 区得到2 mol LiCl ,D 正确,答案选A 。
11.(2017·四川省双流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二次适应性考试)下列实验现象和结论都正确的是( )
答案 C
解析 向无色溶液中滴加稀硫酸,产生白色沉淀,该白色沉淀可能是硫酸钡,也可能是硫酸钙等,故A 错误;向CuSO 4溶液中滴加氢硫酸,产生黑色沉淀,是因为生成的硫化铜不能溶于稀硫酸,不是因为酸性H 2S>H 2SO 4,故B 错误;向KSCN 和酸性FeCl 2溶液中滴加H 2O 2溶液,过氧化氢将亚铁离子氧化生成铁离子,溶液变红色,说明氧化性:H 2O 2>Fe 3+,故C 正确;向5 mL 0.2 mol·L -1 NaOH 溶液中滴几滴0.1 mol·L -1 MgCl 2溶液,反应后氢氧化钠过量,再滴加饱和FeCl 2溶液,生成红褐色氢氧化铁沉淀,不能证明氢氧化铁和氢氧化镁溶解度的大小,故D 错误。
2018年(四川)高考化学二轮选择题热选(2)及解析 1.(2017·山东省实验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A 、B 、C 、D 、E 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分布在三个不同周期。
X 、Y 、Z 、W 为这些元素形成的化合物,X 为二元化合物且为强电解质,W 的水溶液呈碱性,物质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由A 、
B 、E 三种元素共同形成的化合物都含有共价键,水溶液都呈酸性
B .
C 、
D 分别形成的简单离子的氧化性:C>D
C .电解C 、E 形成的化合物水溶液可生成C 、E 对应的单质
D .C 元素所在周期中离子半径最小的是
E 元素形成的离子
答案 A
解析由转化关系可知两性化合物应为Al(OH)3,则D为Al,X为二元化合物且为强电解质,应为HCl,则Z为AlCl3,W的水溶液呈碱性,应为NaAlO2,则Y 为NaOH,气体单质为氢气,A、B、C、D、E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分布在三个不同周期。
X、Y、Z、W为这些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可知A为H元素,B为O元素,C为Na元素,D为Al元素,E为Cl元素。
则由H、O、Cl三种元素共同形成的化合物都含有共价键,属于含氧酸,水溶液都呈酸性,A 正确;C为Na元素,D为Al元素,金属性是Na大于Al,对应的简单离子的氧化性:C<D,B错误;电解氯化钠溶液,得到氢氧化钠、氢气、氯气,不能得到钠单质,C错误;Na元素所在周期中离子半径最小的是Al元素形成的离子,D错误,答案选A。
2.(2017·新余市第一中学高三高考全真模拟考试)常温下,取pH=2的两种二元酸H2A与H2B各1 mL,分别加水稀释,测得pH变化与加水稀释倍数有如图所示变化,则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H2A为二元弱酸,稀释前c(H2A)=0.005 mol·L-1
B.NaHA水溶液中:c(Na+)+c(H+)=2c(A2-)+c(OH-)
C.含等物质的量的NaHA、NaHB的混合溶液中:c(Na+)=c(A2-)+c(B2-)+c(HB -)
D.pH=10的NaHB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c(Na+)>c(HB-)>c(OH-)>c(B2-)>c(H2B)
答案 B
解析pH=2的H2A稀释100倍时溶液的pH变为4,说明该酸完全电离,所以为强酸,A错误;根据电荷守恒可知NaHA水溶液中:c(Na+)+c(H+)=2c(A2-)+c(OH -),B正确;根据物料守恒可知含等物质的量的NaHA、NaHB的混合溶液中:c(Na +)=c(A2-)+c(B2-)+c(HB-)+c(H2B),C错误;pH=10的NaHB溶液显碱性,说明HB-的电离程度小于水解程度,离子浓度大小:c(Na+)>c(HB-)>c(OH-)>c(H2B)
>c(B2-),D错误;答案选B。
3.(2017·庄河市高级中学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常温下,用0.1 mol·L-1NaOH 溶液分别滴定20.00 mL 0.1 mol·L-1盐酸、20.00 mL 0.1 mol·L-1醋酸溶液,得到两条滴定曲线,如下图所示,若以HA表示酸,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滴定盐酸的曲线是图2
B.达到B、D状态时,两溶液中离子浓度均为c(Na+)=c(A-)
C.达到B、E状态时,反应消耗的V(NaOH):CH3COOH>HCl
D.当0<V(NaOH) <20.00 mL 时,对应混合物中各离子浓度大小顺序:c(A-)>c(Na +)>c(H+)>c(OH-)
答案 B
解析因为滴定终点时NaCl溶液为中性,CH3COONa溶液为碱性,故滴定盐酸的曲线是图1,A不正确;达到B、D状态时的pH=7,c(H+)=c(OH-),根据溶液的电荷守恒,c(Na+)=c(A-),B正确;相同的NaOH中和相同的酸,C不正确;在醋酸溶液中滴入NaOH,pH=7时,0 mL<V(NaOH)<20.00 mL,但有:c(A-)=c(Na+)>c(H+)=c(OH-),D不正确。
4.(2017·衡水中学高三最后一卷)向下图装置中缓慢地通入气体X,若关闭活塞K,则品红溶液无变化,而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若打开活塞K,则品红溶液褪色,加热后又恢复红色。
据此判断气体X和洗气瓶内溶液Y分别可能是()
答案 A
解析若打开活塞K,品红溶液褪色,X气体只可能是SO2或Cl2;关闭活塞K,若X气体为SO2,通入饱和NaHCO3溶液后发生反应:SO2+2NaHCO3===Na2SO3+2CO2+H2O,SO2被吸收而放出CO2,所以品红溶液无变化,而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若X是Cl2,Cl2通入NaHCO3溶液时,Cl2不能被吸收,也无CO2气体放出。
显然只有A符合,故选A。
5.(2017·昌平区高三上学期期末)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下列实验,能得出相应实验结论的是()
答案 D
解析浓盐酸容易挥发,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中混有氯化氢气体,氯化氢也能使Na2SiO3溶液变浑浊,不能说明碳酸的酸性比硅酸强,也不能说明非金属性:C>Si,故A错误;电石与水反应生成的气体中往往混有硫化氢等杂质气体,也能使溴水褪色,不能证明乙炔是否可与溴发生加成反应,故B错误;浓硝酸常温下与铝发生钝化,没有气体放出,故C错误;浓硫酸与亚硫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硫,二氧
化硫具有还原性,能够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故D 正确。
6.(2017·太原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工业上利用无机矿物资源生产部分材料的流程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在铝土矿制备较高纯度Al 的过程中常用到NaOH 溶液、CO 2气体、冰晶石
B .石灰石、纯碱、石英、玻璃都属于盐,都能与盐酸反应
C .在制粗硅时,被氧化的物质与被还原的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
D .黄铜矿(CuFeS 2)与O 2反应产生的Cu 2S 、FeO 均是还原产物
答案 B
解析 用铝土矿制备较高纯度Al ,首先用NaOH 溶液将铝土矿中的氧化铝溶解转化为偏铝酸钠溶液,然后过滤、向滤液中通入CO 2气体把偏铝酸钠转化为氢氧化铝沉淀,再过滤得氢氧化铝,接着加热氢氧化铝让其分解为氧化铝,最后用冰晶石作助熔剂,电解熔融的氧化铝得到铝,所以A 正确;石英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它属于酸性氧化物不与盐酸反应,玻璃的主要成分有二氧化硅、硅酸钠、硅酸钙,组成中有盐故被称为硅酸盐产品,它也不能与盐酸反应,实验室经常用玻
璃瓶盛放盐酸,所以B 不正确;在制粗硅时,发生反应SiO 2+2C=====△Si +2CO ↑,
被氧化的物质C 与被还原的物质SiO 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C 正确;黄铜矿(CuFeS 2)与O 2反应,铜由+2价降为+1价被还原得到Cu 2S 、氧由0价降至-2价得到FeO ,所以Cu 2S 、FeO 均是还原产物,D 正确。
7.(2017·实验中学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溴化钙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制备CaBr 2·2H 2O 的主要流程如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试剂M 是HBr ,加入HBr 的目的是除去过量的Ca(OH)2
B .操作Ⅰ为过滤,滤渣为Fe 、Fe(OH)2和Fe(OH)3;操作Ⅱ为重结晶,具体操作步骤为蒸发浓缩、冷却结晶、洗涤、干燥
C .制得的CaBr 2·2H 2O 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测定纯度:称取一定量的样品溶于水,滴入足量Na 2CO 3 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将滤渣洗涤、烘干、冷却、称量,计算便得出CaBr 2·2H 2O 的纯度
D .工业上也可以将氨气通入石灰乳,并加入溴,于65 ℃进行反应,制得溴化钙,此反应中还会生成一种无色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Ca(OH)2+3Br 2+
2NH 3=====△3CaBr 2+N 2+6H 2O
答案 B
解析 Fe 与溴单质反应生成FeBr 2 ,加过量的氢氧化钙,生成氢氧化亚铁沉淀,氢氧化亚铁易被氧气氧化为氢氧化铁,过滤得到滤液中主要含有CaBr 2 ,在滤液中加HBr 中和多余的氢氧化钙,然后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得到CaBr 2·2H 2O 晶体。
根据上述分析,溴化亚铁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钙,过滤得到的滤液含有溴化钙和氢氧化钙,加溴化氢除去多余的氢氧化钙,则加入的M 为HBr ,故A 正确;氢氧化亚铁易被氧气氧化为氢氧化铁,操作Ⅰ为过滤,滤渣为Fe 和Fe(OH)3,故B 错误; 称取一定量的样品溶于水,滴入足量Na 2CO 3 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生成的碳酸钙沉淀,将滤渣洗涤、烘干、冷却、称量氧化钙的质量,可以得出CaBr 2·2H 2O 的纯度,故C 正确;3Ca(OH)2+3Br 2+
2NH 3=====△3CaBr 2+N 2+6H 2O ,因此工业上也可以将氨气通入石灰乳,并加入溴,于65 ℃进行反应,制得溴化钙,故D 正确。
8.(2017·双流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二次适应性考试)双隔膜电解池(两电极均为惰性电极)的结构示意简图如图所示,利用该装置可以电解硫酸钠溶液以制取硫酸和氢氧化钠,并得到氢气和氧气。
对该装置及其原理判断错误的是( )
A .如电极材料均改为铜板,电解池的总反应方程式不变
B .向A 溶液中滴加石蕊试液显红色
C .c 隔膜为阴离子交换膜、d 隔膜为阳离子交换膜
D .相同条件下,c 隔膜附近电极产生的a 气体与d 隔膜附近电极产生的b 气体体积比为1∶2
答案 A
解析 电解硫酸钠溶液,阳极发生氧化反应,a 为氧气,A 为硫酸,阴极发生还原反应生成氢气和氢氧化钠,b 为氢气,B 为氢氧化钠。
如电极材料均改为铜板,铜为活性电极,阳极铜被氧化,电解池的总反应方程式发生变化,故A 错误;A 为硫酸,向A 溶液中滴加石蕊试液显红色,故B 正确;根据外加电源的正、负极可知有气体a 生成的一极为阳极,有气体b 生成的一极为阴极;阳离子透过d 隔膜向阴极移动,则d 隔膜为阳离子交换膜,阴离子透过c 隔膜向阳极移动,c 隔膜为阴离子交换膜,故C 正确;在阳极氢氧根离子放电生成氧气,在阴极氢离子放电
生成氢气,所以该电解反应的总方程式为2Na 2SO 4+6H 2O=====电解2H 2SO 4+4NaOH
+O 2↑+2H 2↑,a 为氧气,b 为氢气,体积比为1∶2,故D 正确。
9.(2017·南阳市第一中学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新华网报道,我国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技术研发取得新突破。
科学家利用该技术实现了H 2S 废气资源回收能量,并得到单质硫的原理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电极b 为电池负极
B .电路中每流过4 mol 电子,正极消耗44.8 L H 2S
C .电极b 上的电极反应:O 2+4e -+4H +===2H 2O
D .电极a 上的电极反应:2H 2S +2O 2--4e -===S 2+2H 2O
答案 D
解析 由图中信息可知,该燃料电池的总反应为2H 2S +O 2===S 2+2H 2O ,该反应中硫化氢是还原剂、氧气是氧化剂。
硫化氢通入到电极a ,所以a 电极是负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2H 2S +2O 2--4e -===S 2+2H 2O ;氧气通入到电极b ,所以b 电极是正极。
该反应中电子转移数为4个电子,所以电路中每流过4 mol 电子,正极消
耗1 mol O2,发生的电极反应为O2+4e-===2O2-。
综上所述,D正确。
10.(2017·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高三第三次模拟)下列实验结论或推论正确的是()
解析溴水中加入苯,充分振荡、静置后,水层几乎呈无色是因为大部分的溴被苯从水溶液中萃取出来了,苯与溴没有发生反应,A不正确;一小粒金属钠投入装有无水乙醇的试管中反应结束前一段时间,钠浮在乙醇表面,是因为钠表面有很多小气泡,从而使乙醇对钠产生的浮力变大了而上浮于液面,不能由此比较钠与乙醇的密度大小,B不正确;分别向盛有KI3溶液的a、b试管中滴加淀粉溶液和AgNO3溶液,a中溶液变蓝说明溶液中有I2分子存在,b中产生黄色沉淀说明溶液中有I-存在,所以KI3溶液中存在可逆反应I-3??I2+I-,C正确;分别向含Mn2+的草酸溶液X和不含Mn2+的草酸溶液Y中滴加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高锰酸钾溶液在溶液X中褪色较快,说明Mn2+可以催化草酸还原高锰酸钾的反应,D不正确。
2018年(四川)高考化学二轮选择题热选(三)及解析
1.(2017·安庆一中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R原子序
数依次增大。
m、p、r是这些元素组成的二元化合物,n、q、s是这些元素组成的三元化合物且属于离子化合物。
其中s的水溶液俗称水玻璃。
常温下0.1 mol·L-1 n 溶液的pH为13,m可制作耐火管且属于两性物质。
上述物质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R>Y
B.离子半径大小:Y>Z>W
C.W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碱性比Z的强
D.单质的熔点:Z>R>X
答案 B
解析s的水溶液俗称水玻璃,则s为Na2SiO3;m可制作耐火管且属于两性物质,则m为Al2O3;常温下0.1 mol·L-1n溶液的pH为13,则n为一元强碱溶液,应该为NaOH;n(NaOH)与m(Al2O3)反应生成r和q,且r是这些元素组成的二元化合物、q是这些元素组成的三元化合物,则r为H2O,q为NaAlO2;p是这些元素组成的二元化合物,p与n(NaOH)反应生成s(Na2SiO3)和r(H2O),则p为SiO2,Y 为O、R为Si元素。
结合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R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可知,X为H、Y为O、Z为Na、W为Al、R为Si。
非金属性越强,氢化物稳定性越强,则对应氢化物的稳定性:Y>R,A错误;Y为O、Z为Na、W为Al,三种元素的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则离子半径Y>Z>W,B正确;Z为Na、W为Al,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越强,金属性Na>Al,则W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碱性比Z的弱,C 错误;X为H、Z为Na、R为Si,其单质分别为氢气、金属钠和硅,对应晶体分别为分子晶体、金属晶体和原子晶体,Si的沸点最高,氢气沸点最低,即单质沸点:R>Z>X,D错误;答案选B。
2.(2017·银川市第二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室温下,用0.100 0 mol·L-1盐酸分别滴定20.00 mL浓度均为0.100 00 mol·L-1氢氧化钠溶液和氨水,滴定过程中溶液pH随加入盐酸体积[V(HCl)]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Ⅱ表示的是滴定氨水的曲线,当V(HCl)=20 mL时:c(Cl-)>c(NH+4)>c(H+)>c(OH -)
B.滴定氨水消耗的V(HCl)=20 mL时,溶液的pH=7 且c(NH+4)=c(Cl-) C.滴定氢氧化钠溶液,V(HCl)>20 mL时可能有:c(Cl-)>c(Na+)>c(H+)>c(OH-) D.当滴定氨水消耗V(HCl)=10 mL时,有2[c(OH-)-c(H+)]=c(NH+4)-c(NH3·H2O)
答案 B
解析氨水是弱碱,氢氧化钠是强碱,在浓度相等的条件下氨水的pH值小于氢氧化钠的,则Ⅱ表示的是滴定氨水的曲线,当V(HCl)=20 mL时,二者恰好反应生成氯化铵,铵根水解溶液显酸性,则有c(Cl-)>c(NH+4)>c(H+)>c(OH-),A正确;氨水和盐酸恰好反应时生成的氯化铵水溶液显酸性,因此当pH=7时,滴定氨水消耗的V(HCl)<20 mL,B错误;滴定氢氧化钠溶液时,若V(HCl)>20 mL,可能有:c(Cl-)>c(Na+)>c(H+)>c(OH-),也可能是c(Cl-)>c(H+)>c(Na+)>c(OH-),C正确;当滴定氨水消耗V(HCl)=10 mL时,溶液中含有相同浓度的氯化铵和一水合氨,则根据电荷守恒和物料守恒可知有:2[c(OH-)-c(H+)]=c(NH+4)-c(NH3·H2O),D 正确,答案选B。
3.(2017·安徽省安庆一中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下图为0.100 mol·L-1 NaOH溶液分别滴定20.00 mL 0.100 mol·L-1的HA和HB的滴定曲线。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己知lg2≈0.3)()
A.HB是弱酸,b点时溶液中c(B-)>c(Na+)>c(HB)
B .a 、b 、c 三点水电离出的c(H +): a<b<c
C .滴定HB 时,不宜用甲基橙作指示剂
D .滴定HA 溶液时,当V(NaOH)=19.98 mL 时溶液pH 约为3.7
答案 D
解析 酸的浓度均是0.1 mol·L -1,起始时HA 的pH =1,HA 是强酸,HB 的pH 大于1,HB 是弱酸,b 点时HB 被中和一半,所得溶液是等量HB 和NaB 的混合溶液,溶液显酸性,说明电离程度大于水解程度,则溶液中c(B -)>c(Na +)>c(HB),A 正确;a 、b 两点酸均是过量的,抑制水的电离,HA 是强酸,抑制程度最大。
c 点恰好反应生成的NaB 水解,促进水的电离,因此三点溶液中水电离出的c(H +):a<b<c ,B 正确;由于NaB 溶液显碱性,则滴定HB 时,不宜用甲基橙作指示剂,易选择酚酞,C 正确;滴定HA 溶液时,当V(NaOH)=19.98 mL 时溶液HA 过量,
溶液中氢离子浓度是0.02×0.1-0.019 98×0.10.039 98
mol·L -1≈5×10-5 mol·L -1,所以pH 约为4.3,D 错误,答案选D 。
4.(2017·白城市高三教学质量监测)下列实验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
答案 D
解析 亚硫酸钠可以被稀硝酸氧化为硫酸钠,两者反应不生成二氧化硫,所以无
法证明二氧化硫的漂白性,A 不正确;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常温下不发生反应,所以无法制取氯气,B 不正确;氯化钠与浓硫酸反应生成氯化氢气体,是因为浓硫酸难挥发而氯化氢易挥发,并不是因为硫酸的酸性比盐酸强,所以C 不正确;蔗糖与浓硫酸反应,首先看到固体变黑,这证明了浓硫酸的脱水性,然后看到固体开始膨胀,同时观察到溴水褪色,这证明了有二氧化硫生成,说明硫酸被还原了也就证明浓硫酸表现了强氧化性,所以D 正确。
5.(2016·葫芦岛市第一高级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周考)某兴趣小组用下图装置制备气体(酒精灯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对应说法正确的是(
)
答案 A 解析 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加热反应生成的氯气中含氯化氢和水蒸气,通过饱和食盐水除去氯化氢,通过浓硫酸除去水蒸气,氯气比空气密度大可以用向上排气法收集,最后剩余的氯气有毒,通入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实验过程正确,故A 正确;稀硝酸和铜加热反应生成一氧化氮,气体中含硝酸蒸气和水蒸气,通过烧碱溶液吸收硝酸,通过浓硫酸干燥,一氧化氮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生成二氧化氮,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