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语文二轮总复习第1部分考点精讲复习板块2古代诗文阅读专题2古代诗歌阅读考点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点练透3 鉴赏形象要到位
考查热点1 鉴赏人物形象
高分技法
一、古代诗歌人物形象类型
1.主人公形象
主人公形象,即诗歌中描写的人物形象。
如《氓》刻画了对家庭不负责任、始乱终弃的“氓”的形象。
又如《孔雀东南飞并序》刻画了同封建家长制做斗争的刘兰芝、焦仲卿的形象。
2.诗人自我形象
类型示例
忧国忧民、心系社稷的
形象“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杜甫《春望》)描写了一片萧条的景象;诗人感时落泪,展现了其忧国忧民、心系社稷的形象
历经磨难、坚持追求的
形象“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屈原《离骚》)再现了诗人不愿同流合污,不低头,不屈服,执着地追求真理的形象
胸怀宽广、豪放洒脱的
形象“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苏轼《定风波》)让我们看到了词人在风雨中拄着竹杖,穿着草鞋,吟啸徐行,豪放洒脱的形象
金戈铁马、征战沙场的
形象“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王昌龄《出塞二首(其一)》]我们仿佛看到了一位英勇的战士形象,战争的艰辛与磨难不能改变他保家卫国的雄心壮志
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
形象“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这是一个归隐田园、从事农耕的诗人形象,他热爱田园生活、安贫乐道
藐视权贵、傲岸不羁的
形象“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表现了诗人淡泊名利、傲视权贵的品质,也反映了他傲岸不羁、豪放洒脱的性格
寂寞愁苦、身世飘零的
形象李清照的《声声慢》中,描绘了一个流落无依、形影相吊、漂泊江南的词人形象,亡国之痛、孀居之悲、沦落之苦齐上心头
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
形象“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陆游《书愤》)诗人大志落空,而揽镜自照,却是年华不再,衰鬓先斑。
此二句刻画了一个悲怆、郁愤的不遇之士的形象
1.看标题、注释,初步揣摩形象
有的诗歌标题有极强的暗示性,对于形象、情感都有提示。
如安徽卷《最爱东山晴后雪》(杨万里),很明显通过标题就可以大体揣测出本诗塑造了一个热爱自然美景的诗人形象。
有的诗歌注释也有暗示性。
如湖北卷《劳停驿》(欧阳修)的注释“此诗为欧阳修被贬峡州夷陵令时作。
劳停驿,驿站名”,据此可以揣摩,诗中所塑造的人物形象大体是“被贬蛮荒、漂泊在外”的形象。
2.赏景物(意象),分析形象
要抓住诗歌中所描写的景物、运用的意象来分析形象。
景物描写能够对人物的心理起烘托作用,是人物心境的直接流露。
比如诗歌中若出现“菊”“三径”“柴门”等意象,则极可能是“远离官场、热爱自然的隐者形象”。
3.抓描写,分析形象
要抓住诗歌中人物的“肖像”“动作”“语言”“神情”“心理”等描写,特别是细节描写,仔细分析相应的关键词,探寻人物的形象特点。
如“醉眼千峰顶上,世间多少秋毫”一句中,“醉眼”就是一个神态描写,很明显这个描写能够体现出人物的“旷达洒脱”。
4.析典故,分析形象
引用古籍中的故事或词句,借他人(事)来比况自己,为用典。
比如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一句用典,作者以廉颇自比,雄心不减当年,渴望为国效力,叹无人前来问讯,徒有英雄豪情。
四、鉴赏人物形象3步骤
典题试做
(2022·浙江省普通高中强基联盟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登科后
孟郊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急,一日看尽长安花。
请简要分析这首诗塑造的人物形象。
这首诗塑造了一个无比喜悦、得意洋洋的及第抒情主人公(诗人自身)形象,寄寓了作者对皇恩浩荡的赞颂。
/状元支招/
第一步:概括形象特点
采用性格+身份的格式,这首诗塑造了一个无比喜悦、得意洋洋的及第抒情主人公形象。
第二步:具体分析形象
一、二句即直抒胸臆,从今昔对比中突出及第后的狂喜之情态,三、四句通过用“疾”“看尽”等词,夸张地写出了内心的得意。
同时有以“春风”兼喻皇恩之意。
第三步:概括形象意义
这一形象的塑造,无疑还寄寓了作者对皇恩浩荡的赞颂。
考查热点2 鉴赏景物形象
景物形象是指诗歌中描绘的自然景物和人文景物。
诗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之景,有单个景物形象,也有由多个景物形象组合成的意境。
从高考命题来看,对景物形象的考查往往有三种类型:一是画面描述题,二是意境赏析题,三是写景作用题。
前两种类型有诸多相通之处,区别主要体现在前者答案要点有“画面特点”“画面内容(意象)”两部分,对情感分析一般不作要求;后者答案要点除以上两点外,还要分析其所蕴涵的感情、所运用的艺术技巧。
高分技法
考查角度一描绘画面题
一、古诗鉴赏常见特定意象
(1)送别类特定意象
菊花象征清高
梅花象征不屈
松柏象征坚贞不屈的人格
竹象征气节
冰雪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6)战争类意象
投笔表建功立业之豪情
长城指守边的将士
楼兰代指边境之敌
柳营称纪律严明的军营
请缨喻杀敌报国
羌笛喻凄切怆然(7)闲适类意象
五柳隐者的代称
东篱表辞官归隐或闲雅的情致
三径指隐士居住的地方二、描绘画面3步骤
说明:第三步根据题干要求,有时可以省略。
典题试做
(2022·河北衡水中学二调考试)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二首(其二)
陶渊明
先师有遗训,忧道不忧贫。
瞻望邈难逮,转欲志长勤。
秉耒欢时务,解颜劝农人。
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
虽未量岁功,即事多所欣。
耕种有时息,行者无问津①。
日入相与归,壶浆劳近邻。
长吟掩柴门,聊为陇亩民。
【注】①问津:指孔子让子路向两位隐士长沮、桀溺问路的典故。
“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平旷的田野上,从远处吹来的微风,轻轻拂过禾苗。
长势良好的禾苗,焕发出勃勃生机。
/状元支招/
第一步:概括特点
本题通过明确重点词语的含义来概括画面特点。
如“平畴”指平旷的田野,“怀新”指孕育着新的生机。
第二步:描绘画面
用简洁的语言,描述出这两句诗所描绘的画面。
考查角度二赏析意境题
高分技法
一、意境特点常用术语
说明:有时有些步骤需要结合在一起运用,因此,作答时要根据题目的具体情况灵活处理。
典题试做
(2022·广东新高考预测)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度破讷沙①二首(其二)
李益
破讷沙头雁正飞,鹈泉②上战初归。
平明日出东南地,满碛寒光生铁衣。
【注】①破讷沙:沙漠名。
②鹈泉:泉水名。
请从意境营造的角度,赏析全诗。
全诗描绘了戍边将士战罢归来的图景。
前两句写大漠辽远、大雁高飞,既有胜利者的喜悦,也有征人的乡思;后两句写日出东南、铁衣生寒,既表现了壮阔背景下军容的整肃,也暗含了军旅生活的艰辛。
诗歌撷取极具边塞特色的含蕴丰富的意象,通过喜忧、暖冷、声色等的比照映衬,营造出雄健、壮美的意境。
/状元支招/
第一步:筛选诗歌中的典型景物(意象)
前两句的主要意象有辽远的大漠、高飞的大雁。
后两句的主要意象有日出、铁衣。
第二步:描述诗歌中所呈现的图景画面
把第一步中筛选出来的主要意象组合和画面描摹出来。
全诗描绘了戍边将士战罢归来的图景。
第三步:概括画面氛围特征
辽远的大漠、高飞的大雁,既有胜利者的喜悦,也有征人的乡思,构成喜忧对比;日出东南、铁衣生寒,既表现了壮阔背景下军容的整肃,也暗含了军旅生活的艰辛,构成暖冷、声色等的比照。
由此可概括出雄健、壮美的意境。
第四步:据氛围特征分析情感
根据上面的意境分析,不难概括出征人慷慨悲壮的情怀。
考查角度三分析写景作用
高分技法
写景的作用与诗歌所要表达的主旨密不可分,这一点是分析写景作用的根本。
但面对具体的诗歌、特定的要求,一定要指出其作用的独特性,若面面俱到,或牵强附会,皆不可取。
一、把握景物描写的一般作用
1.交代事件发生的时令、地点。
2.渲染气氛,营造氛围。
如《琵琶行并序》中的“枫叶荻花秋瑟瑟”句,就营造出与朋友离别时的萧瑟、落寞氛围。
3.烘托人物的形象或心理。
在表达技巧上,常用象征手法或比喻的修辞手法,如雪、竹、梅、松、鹤、荷、平仲、金风玉露等等,衬托人物品行高洁、性格坚毅、情感纯洁等。
4.在情节结构中的作用。
开篇:引出下文,为下文作铺垫,奠定情感基调。
中间:承上启下,推动情节的发展。
结尾:照应开头,使结构更加完整。
以景结情,含蓄蕴藉,回味无穷。
5.写景的作用还有寄情、寓理、显志等。
如“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包孕着对晚唐衰败的叹息;“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蕴含着变化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哲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显现出对隐逸生活的快意。
二、分析写景作用4步骤
典题试做
(2023·新高考质量检测)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阮郎归
春风吹雨绕残枝,落花无可飞。
小池寒渌欲生漪,雨晴还日西。
帘半卷,燕双归。
讳愁②无奈眉。
翻身整顿着残棋,沉吟应劫③迟。
【注】①作者一作秦观。
②讳愁:隐瞒内心的痛苦。
③劫:围棋术语。
词上半阕的景物描写对全词的感情抒发起了什么作用?请结合内容分析。
①奠定了词的情感基调。
春风吹雨,残红满地,词一开始就给人以掩抑低回之感。
②接下来写风雨虽停,红日却已西沉,凄凉的氛围非但没有解除,反而又被抹上了一层暗淡的暮色。
/状元支招/
第一步:认真审题,明确答题指向
题干有两方面的限定:一是仅对上阕的景物描写进行分析,而不是全篇的景物描写;二是谈“作用”,只针对“全词的感情抒发”而言,而不是面面俱到。
第二步:弄清整首诗歌抒发的感情
显然是词中女主人公的“愁”——内心的痛苦——深闺独处的无奈和孤寂。
第三步:分析所写景物的作用
将“愁”与上阕的写景联系起来分析,景物的色调,与“愁”的色调具有一致性,所以,可认为其作用是以哀景写哀情,奠定了一种“悲愁”的基调。
第四步:梳理思路,按顺序答题
梳理思路,先谈具体作用是什么,即亮出观点,再联系具体词句作分析。
考查热点3 鉴赏事物形象
高分技法
事物形象,多指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
所谓物象,即被作者人格化了的描写对象。
这些物象大多带有诗人的主观色彩,曲折地表现诗人的品格和思想感情。
“托物言志”是其常运用的表达技巧,故此,明确“物”的特征,找出“志”的内容,即鉴赏事物形象的两个关键要素。
考查角度一鉴赏事物形象的特征、含义(内涵)
鉴赏事物形象3步骤
(2023·山东临沂模拟预测)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野菊
杨万里
未与骚人当糗粮①,况随流俗作重阳。
政②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
已晚相逢半山碧,便忙也折一枝黄。
花应冷笑东篱族,犹向陶翁觅宠光。
【注】①糗粮:干粮。
首句典出屈原《离骚》“夕餐秋菊之落英”句。
②政:同“正”。
颔联描绘了怎样的野菊形象?
①野菊生长于山野,花色清淡,香气清馨。
②不因无人欣赏而减其香,不为外部环境而改变内心的高洁。
③诗歌借野菊的形象暗示了诗人不媚俗邀宠,不孤芳自赏,且狂放不羁的情怀,表达了作者率性自然、超凡脱俗的志趣。
/状元支招/
第一步:概括物象的表层特点
“在野有幽色”体现出野菊生长于山野,散发着“幽香”的特点。
第二步:分析物象内涵
“况随流俗作重阳”说明其超凡脱俗;“肯为无人减妙香”刻画其孤傲高洁的情操,不因无人欣赏而减其香,不为外部环境而改变内心的高洁。
第三步:点出物象意义
依据物象内涵,点明诗人借助物象所抒发的感情。
短板梳理不全,形象概括理解偏颇
对诗歌形象的把握,考生容易犯梳理不全和概括不准确两方面的错误。
“梳理不全”,即不能全面梳理出诗歌中所有的形象,可能会遗漏人、事、景、物、理等中的一项或几项;或者不能对某一形象进行全面概括,比如对某景物形象的概括,可能会遗漏一点或几点。
“概括理解偏颇”,即对形象的特征和体现的含义理解有偏差,对形象进行分析时,没有联系诗歌内容或者分析不到位等。
针对突破运用2步骤、5方面概括诗歌形象
1.把握诗歌形象,可以分为两个步骤。
第一步:把诗歌的形象细化为“人、事、景、物、理”五个方面,“人”指作者或抒情、叙事的主人公,“事”指事件,“景”指自然景物或意象,“物”指具体的物件,“理”指诗歌表达的哲理。
第二步:筛选诗歌中所有有关“人、事、景、物、理”的词语,细致分析这些词语体现的形象特征。
2.从特征、情感2角度正确理解形象体现的意义
形象体现的意义可以分为两个角度:
第一:形象本身的特征,比如景物营造的意境、人物体现的性格特征、事物表现的意义等。
第二:形象体现的情感,比如景物、事物表达诗人或抒情、叙事的主人公的情感等。
对点强化
1. (2023·江苏高考语文模拟预测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浣溪沙
朱敦儒①
雨湿清明香火残,碧溪桥外燕泥寒。
日长独自倚阑干。
脱箨②修篁初散绿,褪花新杏未成酸。
江南春好与谁看?
【注】①朱敦儒(1081—1159),洛阳人,“南渡以词得名”,此词作于流落江南之时。
②箨:竹笋的壳皮。
【鉴赏人物形象】从词中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请作简要分析。
答:_①这首词塑造了一个内心悲凉凄苦、落寞怅惘的爱国词人形象。
②清明时节,凄风苦雨,寒气难耐。
白日渐长,一个人寂寞地倚着栏杆,这时光怎么过得如此缓慢?③天寒人心更寒。
词人遭遇离乱,故国已亡,流落江南,内心的悲愤凄凉由此可见。
__ 【解析】词的上阕写清明时节,凄风苦雨,寒气难耐。
白日渐长,一个人寂寞地倚着栏杆,这时光怎么过得如此缓慢?透露出词人的寂寞、惆怅。
下阕以反诘句“江南春好与谁看?”收结全词,表达了失国亡家、忧念时事而无心观赏的沉痛心情。
再结合词下注解可知,本词是词人流落江南所作,联想到当时的时代背景,可知词人遭遇战乱,流落江南,内心自然充满悲愤凄凉。
由此可得人物形象,按答题的一般步骤回答即可。
2. (2023·浙江嘉兴二模)阅读下面这两首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寒食①书事
[宋]赵鼎②
寂寞柴门村落里,也教插柳记年华。
禁烟不到粤人国,上冢亦携庞老家③。
汉寝唐陵无麦饭④,山溪野径有梨花。
一樽径籍青苔卧,莫管城头奏暮笳。
【注】①寒食:在清明节前两天(一说前一天),寒食节,据传为纪念介子推而设立。
②赵鼎:字元镇,因反对与金议和,被贬广东。
③庞老家:指庞德公一家。
庞德公,东汉襄阳人,隐居在岘山种田。
此泛指一般平民百姓全家上坟事。
④麦饭:用磨过的麦子连皮做成饭,用于祭祀。
[双调·折桂令]寒食新野道中
[元]卢挚
柳濛烟梨雪参差,犬吠柴荆,燕语茅茨。
老瓦盆①边,田家翁媪,鬓发如丝。
桑柘外秋千女儿,髻双鸦②斜插花枝。
转眄移时,应叹行人,马上哦诗。
【注】①老瓦盆:指民间粗陋的酒器。
②髻双鸦:即双髻,髻色黑如鸦羽,称鸦髻。
【鉴赏景物形象】这两首作品中,“梨花”所起的作用并不相同。
请作简要分析。
答:①赵诗以开放在山溪野径的“梨花”和前句帝陵无人祭祀形成对比,表达了诗人轻名利、泄怨情和向往山村生活的心情。
②卢曲把“梨花”比喻成白雪,写出了明媚的春光,表达作者对自然村野景物的喜爱之情和出游时的喜悦心情。
3. (2023·河南三门峡阶段性考试)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次韵黄斌老所画横竹①
黄庭坚
酒浇胸次不能平,吐出苍竹岁峥嵘。
卧龙偃蹇雷不惊,公与此君俱忘形。
晴窗影落石泓处,松煤浅染饱霜兔。
中安三石使屈蟠,亦恐形全便飞去。
【注】①此诗是黄庭坚贬戎州(今四川宜宾)时,为黄斌老送他一幅横竹画而作。
【鉴赏事物形象】黄斌老笔下的竹子为全诗的情感抒发起了什么作用?请结合诗句进行分析。
答:①所画竹子活灵活现,栩栩如生,对黄斌老高超画技的赞赏之情。
②借咏竹子峥嵘不屈,处变不惊的形象,托物言志,表达作者对时局难以平复的不平与愤懑,政治上遭受打击后不屈不挠的坚韧气度。
__
【解析】从题目来看,本诗是一首题画诗,此类诗往往含有作者对画者画技的赞美,比如“吐出苍竹岁峥嵘”。
画的内容为横竹,托物言志,抓住所描绘的竹子的特征“酒浇胸次”“峥嵘”“忘形”“雷不惊”等词,再结合注释就可以分析出作者的情感。
“酒浇胸次不能平”表达对自己被贬官的不满以及对时局难以平复的不平;“卧龙偃蹇雷不惊”表现所画横竹头角峥嵘,不为雷霆所惊,表现自己不屈不挠的坚韧气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