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4地表形态的塑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4 地表形态的塑造
(2018·新课标Ⅰ卷)图2示意某河流上游河段的单侧断面。

该河段两岸依次分布着海拔不同的四个平坦面T0、T1、T2、T3,平坦面上均堆积着河流沉积砾石。

砾石的平均砾径T3>T0>T2>T1。

洪水期河水仅能淹没T0。

据此完成6–8题。

6.面积仍在扩大的平坦面是
A.T0 B.T1 C.T2 D.T3
7.该断面河流流速最大的时期为
A.T3形成时期B.T2形成时期C.T1形成时期D.T0形成时期8.推测该河段所在区域的地壳经历了
A.持续下降B.持续抬升C.间歇性下降D.间歇性抬升【答案】6.A 7.A 8.D
【解析】6.本题考查河流地貌的形成。

图中河流岸边四个平坦面均堆积着河流沉积砾石,说明其是因河流堆积作用形成;材料显示现阶段河流洪水期仅能淹没T0,说明只有T0这一平坦面仍有河流堆积作用,其面积仍在扩大,故选择A项。

7. 本题考查流水作用及其表现。

河流搬运和堆积作用与流速相关;流速越大,河流的
搬运作用越强,堆积物的颗粒越大;四个平坦面堆积的砾石砾径最大的是T3,说明该河流流速最大的时期是T3形成时期,故选择A项。

8.阶地的形成经历两个过程,一是河流侵蚀作用,然后在上面堆积,二是地壳抬升,使已经形成的阶地向上移动。

据图可知,四个阶地的高度位置不同,故地壳抬升是间歇性抬升。

(2018·新课标Ⅲ卷)贝加尔湖(图2)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监测表明湖水深度还在加大。

贝加尔湖湖底沉积物巨厚,可达8千米。

据此完成第6题。

6.贝加尔湖形成于
A.地壳断陷集水B.火山口集水C.河流改道D.滑坡阻断河流
7.(2018课标Ⅲ,7,4分)贝加尔湖湖底沉积物巨厚,且湖水深度还在加大,说明 ( )
A.湖区降水量加大
B.入湖径流增多
C.湖盆在加深
D.入湖泥沙增多
【答案】6.A 7.C
【解析】6.本题考查地质作用与地貌。

由“世界上最深的湖泊”可推测其成因是地壳断陷集水成湖。

火山口集水形成的湖泊应大致呈圆形,而河流改道和滑坡阻断河流形成的湖泊应该深度较小。

7. 贝加尔湖位于高原山地,降水量加大和入湖径流增多的水量溢出会往海拔较低的
地方流,不会使湖水深度加大。

入湖泥沙增多会增加湖底沉积物,反而使湖水深度减小。

只有湖盆加深才会使湖水深度加大。

(2018·天津卷)读图文材料,回答3—4题。

3.依据图3中信息判断,造成甲、乙、丙三地地貌类型不同的最主要原因是A.年降水量的差异B.地质构造部位不同
C.植被覆盖率不同D.地表岩石种类不同
古河床沉积物是某地质历史时期河流位置的标志。

在乙地不同高度上分布着两个地质历史时期的古河床沉积物。

4.这反映了自古河床形成以来,该地区地壳经历过
A.间歇性抬升B.持续性抬升
C.间歇性沉降D.持续性沉降
【答案】3.D 4.A
【解析】3.本题考查地质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由地质剖面图可知,该地区有页岩、砂岩和石灰岩分布,在页岩、砂岩分布地区,流水作用主要表现为流水侵蚀(下切)作用,形成河谷地貌;而在石灰岩地区,流水作用主要表现为流水溶蚀作用,即水的溶解和冲刷,形成峰林等喀斯特地貌,图中甲、乙、丙三处的岩石种类不同,流水作用差异明显,D项正确;该地区小范围内年降水量差异较小,A项错误;由图中岩层弯曲状态可以判断,该地区为向斜构造,甲、乙两处均位于向斜的侧翼但地貌不同,B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显示该区域植被状况,C项错误。

4.本题考查内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图示区域河流形成了两级阶地,阶地是
地壳运动和流水作用共同作用的产物,当地壳抬升时,河流下切作用明显,形成深切河谷;当地壳相对稳定时,流水下切作用减弱,堆积作用增强,形成河流阶地。

由此可知,该地地壳经历了间歇性抬升,A项正确;持续抬升不会形成两个地质历史时期的古河床沉积物,B项错误;地壳沉降,该地区河流下切作用较弱,图中古河床较现代河谷的位置明显偏高,说明有明显的下切作用,C、D项错误。

(2018·北京卷)图2为地的地质平面示意图,读图,回答第4题。

4.图中
A.甲处的物质主要来源于地壳B.断层发生在花岗岩形成之后
C.岩浆侵入可能导致乙处岩石变质D.丙处的溶洞景观由岩浆活动造成【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地壳物质循环与地质作用。

甲处为花岗岩,属于岩浆岩,物质来源于地幔中的软流层,A项错误;读图可知,甲在丙之后,断层在丙之前,故甲在断层之后,B项错误;乙在岩浆岩附近,高温高压下易变质,C项正确;溶洞景观由流水溶蚀作用造成,D项错误。

(2018·海南卷)图4为某区域的地质剖面图。

该区域由地表平坦的X区和地表略有起伏的Y区组成。

X区的玄武岩岩层较厚,Y区的玄武岩岩层较薄。

据此完成14~15题。

14.导致该区域分异为X区和Y区的主要原因是
A.流水侵蚀B.岩层褶皱
C.风沙侵蚀D.岩层断裂
15.X区和Y区的玄武岩厚度存在差异是因为
A.喷发物质差异B.冷凝环境差异
C.外力侵蚀差异D.地壳运动差异
【答案】14.D 15.C
【解析】14.要求考生推测X区和Y区分层的主要原因,据图可知,图中显示X区和Y区岩层性质相同,只是位置有高低,岩层中有断裂面且同一岩层沿断裂面错开,应为内力作用所致,故D正确、A、C错误。

图中岩层没有弯曲形变,因此不属于褶皱,故B错误。

15.要求考生推测X区和Y区的玄武岩厚度存在差异的原因,难度中等。

依据上题推理过程,X区和Y区地表的玄武岩层在形成初期理应厚度基本一致,当前厚度存在差异的最可能原因是Y区海拔高于X区,再加上Y区地表起伏大于X区,外力侵蚀作用更为强烈,故C选项正
确。

(2018·江苏卷)图3为“某区域地质简图”。

该区沉积地层有Q、P、C、D、S2、S1,其年代依次变老。

读图回答5~6题。

5.从甲地到乙地的地形地质剖面示意图是
6.为揭示深部地质状况,在丙处垂直钻探取芯,可能发现的地层是
A.志留系B.石炭系C.二叠系D.第四系
【答案】5.A 6.A
【解析】5. 由等高线图可看出,甲乙之间最高海拔为185米,甲、乙两地的海拔均小于100米,因此甲乙之间的地形为山峰,排除C和D选项。

再由图可知,甲乙之间地表地层为P、甲地和乙地的地表地层为C,与A选项的剖面图相符,故A项正确。

6.沉积地层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布规律一般是老地层在下,新地层在上。

丙处地表为D
地层,比其老的地层为志留系地层,故A项正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