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培养低年级数学计算能力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如何培养低年级数学计算能力

计算是小学数学中一项重要的基础知识,低年级学生计算能力的强弱与否直接关系到今后学生的进一步学好数学和成长的关键。低年级计算能力的高低主要表现在计算是否正确、迅速。怎样提高低年级学生的计算能力。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几点体会。

一、创设情境与理解算理

低年级学生尤其是一年级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因此,教学时要特别注意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事物的感知来理解算理。例如:“9加几”的教学时,可以让学生通过实物操作来感知“凑十的过程和方法,进而理解“凑十”的算理。首先在引入环节设置情境。小猴子要请客,它为好朋友准备了桃子,出示共有10格的盒子,其中已经装了9个桃子的盒子与外面有4个桃子。猴子一共准备了几个桃子,小朋友你能帮小猴子算一算吗?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小动物进行引入,学生会感到很有意思,愿意帮助小猴子算一算,学生的兴趣就被激发出来了。让学生通过观察,动手摆一摆,知道为了能很快算出一共有多少个桃子,只要把盒子外面的4个桃子拿出一个放在盒子的空格里凑成一整盒,10个盒子外面的桃子由于拿走1个,还剩下3个即把4分为1和3。进而说出9个和1个凑成10个,10个再加剩下来的3个就是13个,接着列出下列算式9+4=13。学生从动手操作中很快并且很直观地理解了凑十法的算理。同样教学“9+7”、“9+8”先出示实物图,让学生画一画凑成十再相加。“9+3”、“9+5”要求学

生动手摆小棒边操作边说过程边计算。这样使学生在“动一动、画一画、摆一摆”中充分感知“看大数分小数,凑成十再相加”的计算过程,进而理解“凑十”的算理。所以在数学教学中设置生活情境,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理解算理是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基础。

二、从实际出发选择练习形式,提高课堂练习效率

在引导学生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上,形成数的概念,领会计算方法以后,还必须通过及时的充分的练习,逐步形成熟练的计算能力。为了提高课堂练习的效率,而又不加重学生的负担,我十分注意选择练习形式,尽可能使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有较多的练习机会,同时又便于教师及时检查。除了采用集体视算、听算之外,还改进了过去教师出几张卡片选几个同学口答的练习形式,要求学生制作

1-20的数字卡片,并统一涂色要求。例如:教师出“9-6”的卡片,学生就纷纷举起黄色的“3”卡片作答,学生人人动脑动手,教师

从卡片颜色上很容易检查。我们还要求学生根据黑板上出示的一些算式,找出相应的数字卡片,然后请找得又对又快的学生把数字卡片贴在相应算式上。这种练习形式很受学生欢迎。

三、开展竞争,形成技能

开展竞赛符合儿童好胜、不甘落后、喜欢表扬的年龄特点,通过竞争可以促使学生计算技能的形成。常见的竞赛形式有:夺红旗、数学接力计算、抢答等。“夺红旗”比赛,就是将山画在黑板上,山上有3条路,每条路上有6道算式题,抽出18位“登山队员”,分成3组,每组一人算一道,最先完成且全对的一组为赢,可夺得一面小红旗。这样,让

学生在“玩”中练,既能达到复习旧知提高计算能力的目的,又能培养学生集体主义观念。“数学接力计算”比赛,分组进行,每组人数相等,各组竞赛题相同,开始各组由第一个计算,接着交给第二、第三……直到做完为止,看哪一组算得又对又快。学习结束前,还可以出示这一样一组口算抢答题:

9+2+1 8+6+2 5+7+3

5+4+5 7+4+6 2+5+8

通过教师的点拨,让学生初步知道像这样的连加题也可以“凑成十再相加”,同时又初步渗透了加法的交换律,这样的竞赛题有利于学生计算技能的形成。

三、培养学生计算的兴趣

计算枯燥乏味,学生很容易产生厌倦情绪。一个班级的学生学习成绩又参差不齐,课堂情境不适合全体学生的学习要求,就会造成一部分学生跟不上,就不能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而,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是非常重要的。老师要改变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从“要我学”变成“我想学”。根据低年级学生好动、好胜心强的心理特点,采取以游戏、竞赛等多种训练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计算。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没有良好的计算习惯是学生计算错误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是十分重要的。计算时,一定要严格要求学生做到以下几点:第一,看清数字和符号。有些学生在计算时不看清楚就下

笔,如:把“3”写成“8”、“84”写成“48”、“十” 写成“一”,抄上一行窜到下一行。因而,做题前,先要完整地看清每个数字和每个符号,决不抄错题目,这是正确计算的前提。第二,书写认真,不潦草。第三,认真思考,确定运算步骤。第四,认真计算。低年级学生在计算时往往不是加法忘了进位,就是减法忘了退位,或加法当减法做,乘法当除法做。因而在确定运算步骤后,要认真地计算。第五,养成验算的好习惯。平时学生除了对规定的验算题目进行验算外,基本上不能自觉验算每一步,所以要强调学生算完每一步要及时“回头看”,检查是否正确,一步一回头,及时检查验算,及时纠正错误,保证计算的正确,做到每题必检查,每题必验算。

五、安排专门的改错课

学生初次练习时产生的错误,在教师的指导下比较容易纠正和克服,如果是多次重复的某种错误,特别是这种错误在头脑中已生根,则纠正起来就比较困难了。所以,我们要下到学生中间,特别是要下到中等以下的学生中间去备课,要有针对性地把学生经常错的题目类似的题目作为典型错例与学生一起分析、交流。做好知识链接环节,并在此基础上创设适合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课堂情境,确保学生跟得上,学得会。这样才能使全体学生都有信心,能自主学习和相互交流,从而焕发学生积极的学习热情。如在学习完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时,学生在计算36+5时,往往会出现这样的错误,36+5=31忘进位,或36+5=86,用十位上的3与5相加。针对这样多次出现的错误,安排了一次专门的改错课,要求学生先判断对错,再找出错误处,

其次分析错误原因,然后改正。通过这样的分析、交流集体“会诊”,达到了既“治病”又“防病”的目的。

六、练习要有针对性,更要帮助学生发现计算中的规律

虽然多练是提高计算能力的方法,但一味地注重数量,只会损伤学生计算的兴趣最后得到的是适得其反的效果。因而练习一定要

有针对性,针对那些易错、易混的题目进行练习让学生,在辨析中

真正提高计算能力。这里所说的针对性可以是针对教材中的重点和

难点,也可以是本班学生经常出现的错误,还可以是一些不同题型

的计算题,如直接写出得数,看谁算的有对又快,在圆圈中填上大

于号、小于号或等号,在方块中填上合适的数……在不同的题型中

既可以提高学生计算的能力,也可以使学生灵活掌握所学知识。

有很多计算题都有它的规律可循,让学生掌握这些规律,既可以提

高计算的正确率、提高计算的速度,又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和归纳推理的能力。例如:教师可以出示这样一些题目2-2、7-7

9-9、10-10、13-13、4-0、6-0、8-0、0+2、3+0、11+0……先让学生计算,算完后思考你能把这些题目分类吗?怎样分,你的理由是什么?在分类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学生在这一系列的活动和思考中,学生可以发现相同的两个数相减必得0,一个数与0相加还得这个数,一个数减去0还得这个数……这些规律。

总之、计算是人们生活、学习、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数学方法。因此,在小学阶段,以养成教育为立足点,了解孩子不同年龄阶段的认知特点,以精心设计课堂教学为台阶,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