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产业化一业兴百业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0/2021年第9/10期/3月1日
旅游产业化:一业兴百业旺
-------------责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S8-----------------------------------------------------2021年新年伊始,贵州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推动旅游业高
质量发展加快旅游产业化建设多彩贵州旅游强省的意见》(以下
简称《意见》),《意见》作为省委、省政府因势而谋、应势而
动、顺势而为的重大举措,以聚焦高质量发展为统领,以文旅融
合和旅游产业化为路径,干货满满、振奋人心。

2021年新年伊始,贵州省委、省政府印发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出台10条硬核措施,旨在统筹推动旅游产业化与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协同发展,打造国际一流山地旅游目的地、国内一流度假康养目的地,推进多彩贵州旅游强省建设。

在全国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发展阶段,《意见》作为省委、省政府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的重大举措,以聚焦高质量发展为统领,以文旅融合和旅游产业化为路径,干货满满、振奋人心。

旅游是优势所在
昔曰山高水深、偏远封闭;如今打开山门,满目绿水青山、民风淳朴多彩。

旅游对于贵州来说,是后发赶超的优势所在,亦是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

"做活农文章,坝区变景区”"走好旅游路,农民变旅商”。

从一个籍籍无名的贫困村,一跃成为贵州乡村振兴的范本,遵义市播州区枫香镇花茂村的巨大转变正是有益于农文旅融合的"动力效应"。

在贵州师范大学二级教授张晓松眼里,"动力效应”来自于旅游业"搬运市场"的客观能力。

通过"搬运”,游客走进乡村,由此展开住
宿、餐饮、购物、娱乐等消费,所带
来的"消费经济”为乡村振兴提供了
新动能。

2016年至2019年,贵州接待外
省入黔游客人次、旅游总收入年均
增长30%以上。

从产业规模上来看,
2019年,全省旅游总收入跃居全国第
3位,旅游产业增加值占全省GDP的比
重增至11.6%,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
要支柱产业。

其中,依托"1+5个100”工程
建设平台,2016年至今,贵州文化和
旅游项目累计完成投资达到1659.51
亿元,投资拉动支撑有力。

以项目为
抓手,贵州不断推动旅游要素集聚,
推进“旅游+”城镇、文化、工业、
交通、体育、康养、林业、科技、教
育、水利等融合发展。

明确打造"中国温泉省"的时间
表和任务图,2016年以来,贵州新建
设温泉旅游项目超过30个,完成投资
超过100亿元;加快山地索道项目建
设,截至目前,贵州已建成运营的索
道有12条,总长度20189.32米;不断
培育壮大市场主体,多彩贵州文化演
艺公司、贵阳市旅游投资集团、黄果
树智慧旅游公司等一批文化旅游企业
成功在新三板上市。

“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加
快旅游产业化,建设多彩贵州旅游强
省其时已至,其势已成。

这是贵州旅
游进入新发展阶段的必然选择,更是
贵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
念、融入新发展格局、推动全面开启
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而做出的战略
决策。

”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
记、厅长张玉广说。

优化产业供给
旅游一业兴,市场百业旺。


过与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联动发
展,实现产业价值倍增,这是旅游作
为综合产业备受青睐的奥义。

2008年第三届贵州旅游产业发展
大会成功举办至今,依托丰富的原生
态民族文化,西江千户苗寨的村民们
通过经营农家乐、家庭旅馆、旅游商
品等方式吃上"旅游饭”。

同时,带
动西江周边村寨进行农业、制造业的
产业分工,在科学合理的产业空间布
局之下,使得村与村之间形成相互依
托、相互支撑的产业链模式。

大众旅游时代,旅游不再是简单
地看山看水,而是更加注重体验性、
参与性、个性化。

以"民族和山地”
为特色,以游客的需求为市场导向,
《意见》从形成全域旅游发展新格
局、完善山地旅游产品、完善旅游产
业链的角度着力推陈出新,以“旅游
+"多产业融合发展,推动旅游业转
型升级。

在功能布局上,通过构建贵阳
和安顺"山地旅游+集散地+避暑度
假"、遵义"长征文化+研学培训+
茶酒文化”、六盘水"避暑康养+
冰雪运动”、毕节"山地旅游+康
当代关注•“四个轮子”一起转/51■
养度假”、铜仁"山地旅游+温泉
康养"、黔东南"山地旅游+民族
文化”、黔南"山地旅游+天文科
普”、黔西南"户外运动+康养度
假”,形成特色鲜明、多极拉动的全
域旅游目的地体系。

在产品设计上,大力推进避暑
康养、文化体验、乡村休闲、研学探
险、体育健身同步快速发展,以旅游
产品实现产业链的多次链接。

在贵
州,通过文旅深度融合,不但兴起了
一批以海龙囤世界文化遗产、镇远、
土城、隆里、肇兴为代表的文化旅游
目的地,同时推动传统手工艺品、文
创产品向旅游商品转化。

湄潭茶海、
凯里云谷、盘州娘娘山等一批集田园
观光、采摘体验、产品销售为一体的
农旅融合景区成效明显;以高端旅
游和户外运动装备、康养医疗器械为
代表的制造产业整装待发;而交通的巨变,不但为区域旅游一体化注入活力,同时变车窗为风景,衍生出更多山地旅游新产品。

"贵州山地旅游产品中已有很多观光产品,特殊的气候条件、文化资源以及特色农产品,在这些优势的支撑下,我们应该按照《意见〉要求更加突出形式和内容都十分丰富的度假产品。

这需要齐抓共管,各部门紧密配合、同频共振。

”贵州师范学院地理与资源学院党委书记吴亚平说。

激活消费市场
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无论是立足当前有效应对疫情对经济的冲击,还是着眼长远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都要将消费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发挥出来。

在此背景下,发展可以实现多层次和重复消费的旅游产业,势必成为促进居民消费回补和实现消费升级的重要抓手。

2019年我国出境游超1.5亿人次。

受疫情防控的常态化影响,旅游客源将持续"回流”,释放新的旅游消费动能。

与此同时,疫情后人们对高品
质健康旅游的追求,使得以"民族+
山地”为资源禀赋的贵州旅游发展优
势凸显。

为此贵州抢抓机遇,对内打通
食、商、旅、文、体等消费边界,及
时制定出台《文化旅游业综合引领消
费十条措施》,通过发放文化旅游消
费券,打造十大康养度假旅游基地,
推出100个游客最喜欢的特色旅游商
品,推出"一码游贵州"全域智慧旅
游平台提供"吃、住、行、游、购、
娱”全方位服务……努力形成文化旅
游多产业多领域融合互通的休闲消费
体系,把被抑制、被冻结的消费释放
出来,把在疫情防控中催生的新型消
费、升级消费培育壮大起来。

对外将美丽山水与资源市场对
接,马不停蹄地奔走于浙江、南京、
上海、广州、深圳、成都等重要客源
地展开旅游推介和招商引资活动,为
全国游客送上最新的景区优惠政策、
避暑康养旅游资源和多彩民族风情,
诚邀大家来黔旅游。

仅2020年10月,贵州接待游客
8609.62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831.34
亿元,分别恢复到疫前同期水平的
游客在雷山县西江千户苗寨观景台拍摄夜景。

(梁丈M)
90.6%和80.5%。

贵州旅游展现出强大
韧劲和巨大潜力。

疫情之后,互联网预约景区、购
买门票成为常态,提振居民旅游消费
信心的重要因素是市场秩序。

对此,《意见〉提出:把提升质
量作为重中之重,构建服务质量标准
体系,改善游客体验,提高满意度。

做深做实"互联网+旅游”,持续推
进"大数据+全域旅游智慧”建设,
以数字化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
完善提升"一码游贵州”服务平台,
提升旅游科技水平,着力发展"智慧
旅游”"满意旅游”。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在贵州,
人们欣喜地看到,旅游消费信心正在
恢复,产业创新动能正在积聚,政策
支持效应正在显现,国际合作新格局
正在形成,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征
程正在全面开启。

(责任编辑/李缨)
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