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福建省漳州市重点中学高三(5月)第二次质量测试语文试题试卷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4届福建省漳州市重点中学高三(5月)第二次质量测试语文试题试卷
考生须知:
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
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
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
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1、与下列诗句中包含的传统习俗对应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①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②缠彩遥分地,繁光远缀犬
③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④魄依钩样小,扇逐汉机团
A.①赛龙舟②赏月③祭土神④观花灯
B.①祭土神②观花灯③赛龙舟④赏月
C.①祭土神②赏月③赛龙舟④观花灯
D.①赛龙舟②观花灯③祭土神④赏月
2、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各题。
木芙蓉
吕本中
小池南畔木芙蓉,雨后霜前着意红。
犹胜无言旧桃李,一生开落任东风。
中和堂木芙蓉盛开戏呈子瞻
陈襄
千林寒叶正疏黄,占得珍丛第一芳。
容易便开三百朵,此心应不畏秋霜。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两诗都写到了木芙蓉的生长环境,但环境格局不同,陈诗较吕诗阔大。
B.两诗描写木芙蓉花的特点各有侧重,吕诗写花之红艳,陈诗写花之繁多。
C.两诗赞美木芙蓉花,都用了对比手法,但吕诗对比的张力不如陈诗强烈。
D.两诗语言风格都较为平实自然,但气韵不同,吕诗偏委婉,陈诗偏豪放。
2.两诗各表现了木芙蓉花怎样的精神?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耿九畴,字禹范,卢氏人。
永乐末进士
..。
宣德六年授礼科给事中。
议论持大体,有清望。
正统初,大臣言两淮盐政久坏,宜得重名检者治之,于是推择为盐运司同知。
痛革宿弊,条奏便宜五事,著为令。
母丧去官,场民数千人诣
阙乞留。
十年正月起为都转运使。
节俭无他好,公退焚香读书,廉名益振,妇孺皆知其名。
以事见诬,逮下吏,已,得白,即留为刑部右侍郎。
屡辨疑狱,无所挠屈。
礼部
..侍郎章瑾下狱,九畴及江渊等议贬其官。
瑾婿给事中王汝霖衔之,与同官叶盛、张固、林聪等论刑部不公。
九畴、渊遂劾盛等,且言汝霖父永和死土木①,嬉笑自如,不宜居职。
时景帝新立,急于用人,置汝霖等不问,瑾如奏。
凤阳岁凶,盗且起,敕往巡视招抚。
奏
留英武、飞熊诸卫军耕守,招来流民七万户,境内以安。
两淮
..自九畴去,盐政复弛。
景泰元年仍命兼理。
寻敕录诸府重囚,多所平反。
都指挥杨得青等私役操卒,九畴劾之。
诏按治,且命诸边如得青者,具劾以闻。
边将请增临洮诸卫戍,九畴言:“边城士卒非乏。
将帅能严纪律,赏罚明信,则人人自奋。
不然,徒冗食耳。
”乃不增戍。
边民春夏出作田,秋冬辄徙入塞。
九畴言:“边将所以御寇卫民也,今使民避寇失业,安用将帅?”因禁民入徙,有被寇者,治守帅罪。
布政
使许资言:“侍郎出镇,与巡按御史不相统,事多拘滞,请改授宪职
..便。
”乃转右副都御史。
大臣镇守、巡抚皆授都御史,自九畴始。
有旨市羊角为灯,九畴引宋苏轼谏神宗买浙灯事②,事乃寝。
灾异求言,请帝延儒硕,公赏罚,择守令,简将帅,优诏报焉。
天顺初,议事京师。
帝顾侍臣曰:“九畴,廉正人也。
”留为右都御史。
罪人系都察院狱者不给米九畴为言乃日给一升遂为令已上疏陈崇廉耻清刑狱劝农桑节军赏重台宪五事帝皆嘉纳。
(节选自《明史·耿九畴传》)
(注)①土木:指发生于明朝正统十四年(1449年)明英宗朱祁镇北征瓦剌的兵败事变。
②苏轼谏神宗买浙灯事:宋神宗赵顼命令减价收买浙灯四千余盏,并将市场上的灯尽数拘收,苏轼上书劝谏,希望神宗务从俭约。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罪人系都察院/狱者不给米/九畴为言/乃日给一升/遂为令/已/上疏陈崇廉耻/清刑狱/劝农桑/节军赏/重台宪五事/帝皆嘉纳
B.罪人系都察院狱者/不给米九畴/为言/乃日给一/升遂为令/已上疏陈崇廉耻/清刑狱/劝农桑/节军赏/重台宪/五事帝皆嘉纳
C.罪人系都察院/狱者不给米/九畴为言/乃日给一/升遂为令/已上疏陈崇廉耻/清刑狱/劝农桑/节军赏/重台宪/五事帝皆嘉纳
D.罪人系都察院狱者不给米/九畴为言/乃日给一升/遂为令/已/上疏陈崇廉耻/清刑狱/劝农桑/节军赏/重台宪五事/帝皆嘉纳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
...的一项是()
A.进士,是中国古代科举考试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的称呼。
B.礼部,古代六部之一。
六部各司其职,如工部掌管工程营造、屯田、水利、漕运等事务。
C.两淮,是个方位地理概念,泛指今天江苏和安徽两省长江淮河之间的地区。
D.宪职,负责弹劾纠察的官吏,一般都相当于都御史、御史一类官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
A.耿九畴能把握全局,清廉公正。
他得到大臣们的推荐担任盐运司官员后,痛下决心改革遗留问题,所提建议被皇上定为法令。
B.耿九畴办案能力强,能刚正执法。
他曾多次辨析办理疑难案件,还不惧怕给事中王汝霖等的诬陷,对章瑾和王汝霖加以弹劾。
C.耿九畴善于治理地方,安抚灾民。
当凤阳遭受灾荒、快要产生盗贼时,他奉命前往巡视招抚,招来七万户流民,安定了地方。
D.耿九畴敢于直言,多次提出合理建议。
他曾建议皇帝停止购买羊角为灯,他在灾异发生时提意见曾被皇帝下诏书加以褒奖。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事见诬,逮下吏,已,得白,即留为刑部右侍郎。
(2)请帝延儒硕,公赏罚,择守令,简将帅,优诏报焉。
4、阅读右图,对钱伯斯的“阅读循环圈”理论的解说不正确
...的一项是()
A.所有的阅读从选择开始,开始阅读前,必须有足够的图书储备可供选择。
B.图中的“阅读”加引号,意在强调阅读并不等于拿着书,让印刷体的文字在眼前晃过这样的活动。
C.“反应”指的是阅读感受,它可转化为一种阅读动力,引导阅读者不断阅读。
D.位于图中心的“有能力的成人阅读者”表示这个理论仅适用于成年人。
5、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有美堂暴雨①苏轼
游人脚底一声雷,满座顽云拨不开,
天外黑风吹海立,浙东飞雨过江来。
十分潋滟金樽凸,千杖敲铿羯鼓催。
唤起谪仙泉酒面②,倒倾鲛室泻琼瑰。
[注)①有美堂:在杭州吴山最高处,左眺钱江,右瞰西湖。
照宁六年初秋,时任杭州通判的苏轼和几位诗友,设宴小饮于此,忽遇暴雨,即兴写下此作。
②据传,唐玄宗在沉香亭召李白赋诗,李白己醉,玄宗命以清水洒其面使之醒来,李白醒后掇笔写成《清平调》三章。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脚底一声雷”和“顽云拨不开”既写出了雨中的景象,凸显了有美堂的环境特点。
B.颔联用动词连缀意象,摹写风雨在空间的纵横之状,给予读者强烈的立体感和动态感。
C.颈联连用两个比喻,分别诉诸视觉与听觉形象;前句写江水的高涨,后句写雨声的响亮。
D.诗歌以雄奇的笔调描写诗人于有美堂所见:骤至之雨由远而近、横跨大江、呼啸奔来。
2.诗歌的尾联化用传说和典故,与其他各联正面描写雨景的写法不同,这样写在情感抒发和结构安排方面有什么作用?
6、把下列句子补写完整。
(1)可堪孤馆闭春寒,______________。
(秦观《踏莎行·郴州旅舍》)
(2)_____________,玉垒浮云变古今。
(杜甫《登楼》)
(3)渐霜风凄紧,___________,残照当楼。
(柳永《八声甘州》)
(4)万里归船弄长笛,________________,(黄庭坚《登快阁》)
(5)___________,不破楼兰终不还。
(王昌龄《从军行》)
(6)分野中峰变,____________。
(王维《终南山》)
(7)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山河表里潼关路。
(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①随着用人行政的制度由“辟署制”向“招聘制”的转变,幕府制度也出现了个从“幕僚制”向“幕客制”或“幕友制”的变化。
辟署制所形成的幕府制度是“幕僚制”;招聘制所形成的幕府制度是“幕客制”或“幕友制”。
幕府制度两种形态的共同点在于二者都是长官自主用人行政的产物。
不同点则在于前者在用人行政上是“辟后又署”,因而存在于官僚体系之内;后者在用人行政上是“辟而不署”,因而存在于官僚体系之外。
②在辟署制下,辟署是一种政府行为。
“主与宾”之间所形成的是一种长官与佐僚之间的行政隶属关系。
而在招聘制下,主官自主辟士,则纯粹是官员的私人行为;由于无权署为佐僚,官员与幕客之间也就只能停留在“主与宾”的初始关系状态,即二者之间是一种单纯的“主人”与“宾客”的关系。
③大体说来,“幕僚制”和“幕友制”是中国幕府制度的两种存在形态,也是中国幕府制度史的两个发展阶段。
然而,这种区分并不绝对。
实际上,在整个幕府制度史上,一直存在着上述两种幕制形态并存的状况。
④在幕僚制阶段,如汉代京兆尹孙宝以恩礼请故吏侯文为“布衣友”;唐代凤翔观察使邢君牙引布衣张汾为“上客”,其主宾之间就只是一种单纯的主人与宾客的关系。
在幕僚制阶段,更为普遍的情况是入幕之士同具“宾”和
“僚”两种身份。
其中“僚”的身份,因“署”而来;“宾”的身份,则因“辟”而来。
“辟”或曰“辟召”,本质上是一种政府行为;但这种行为又是以长官私人的名义实施的。
从程序上说,先辟后署,在形成官与僚的关系之前,首先形成的是主宾关系。
同时,就辟召的对象而言,虽然往往沾亲带故,但大抵是“贤能之士”。
因此,辟召还必须加之以“礼”,即所谓“聘”。
所以,辟召又叫做“聘召”。
⑤同样,在幕友制阶段也是两种幕制形态并存。
清代督抚两司官员往往因事需能员而“奏调”甚至自行差委在职属官和候补官员入幕佐治,使之所为“幕员”。
其主宾之间既是朋友关系,又是官僚关系。
著名的曾国藩幕府中有不少人物是“宾”与“僚”两种身份兼具的。
⑥由于幕府制度在用人制度上由一种政府行为变成了一种私人行为,它也就从一种官僚制度变成了一种非官僚制度。
大体说来,传统的政治制度,在幕僚制阶段,官僚体系与行政体系是重合一致的;而在幕友制阶段,由于幕府已属于官员的私人组织,官僚体系与行政体系就不再一致,行政体系大于官僚体系。
幕府制度以自主用人为基本制度,其实质是建立长官或主官与幕僚或幕友之间的私人或亲信关系。
在传统时代,任用私人或亲信始终是一种政治需要。
(节选自郭润涛《中国幕府制度的特征、形态和变迁》)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幕僚制”和“幕友制”是中国幕府制度的两种存在形态,二者都是长官自主用人行政的产物。
B.在“幕僚制”下,长官与所辟署的佐僚之间有行政隶属关系,长官和佐僚都存在于官僚体系内。
C.幕友制阶段也事实上存在幕僚制,虽然长官以私人名义招聘,但其主宾间兼具朋友和官僚关系。
D.在幕府制度实践中,“辟”是私人行为,“署”是政府行为,两种行为区分明显,一般是“先辟后署”。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先界定概念,再具体举例,结构清晰层次分明地介绍中国幕府制度的形态、阶段和特征。
B.第④段从入幕之士的身份、辟召程序及对象方面论证了在幕僚制阶段,幕僚制与幕客制并存。
C.汉孙宝请侯文、唐邢君牙引张汾的例子,论证了幕僚制下主宾间普遍只有单纯的主宾的关系。
D.文章先把“幕僚制”和“幕友制”做比较,分析了二者的异同,最后指出二者均是政治需要。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辟署制是政府行为,招聘制是官员私人行为,两种制度区别在于入幕之士是否取得主官认可。
B.幕友制阶段,幕友属于官员的私人组织,事实上参与了行政,行政体系与官僚体系不再一致。
C.在幕友制阶段,主官由于无权署幕客为佐僚,他们之间是主宾关系,幕客不具“僚”的身份。
D.幕府制度的两种形态分属幕府制度史的两个阶段,导致了用人行政由辟署制向招聘制的转变。
8、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一款名为“奔跑的兔子”的地铁隧道智能巡检机器人在“2018北京国际城市轨道交通展览会”惊艳亮相。
目前地铁隧道的巡检和安全防护主要以人工静态检查为主,少量辅之以动态检测车。
人工静态检查工作环境较为艰苦,速度
慢、效率低、占用线路时间长,同时,有些问题靠人工无法快速识别判断。
“奔跑的兔子”采用先进技术,解决了地铁隧道特殊环境带来的技术难题,现已开始产品化。
这款机器人为侧挂式机器人,不会影响列车正常行驶,能够全天性在隧道内工作,将能实现隧道检测、监控、预警三位一体,由人工巡检到自动巡检,检测项目由人工评价到基于大数据的人工智能辨识和评价,并将静态、离散、碎片信息整合为动态、实时、三维信息,极大地推动了地铁交通安全领域的智能化创新。
专家介绍:该机器人是世界轨道交通在地铁隧道安全监测与预警领域的新理念、新思路,是机器人在地铁隧道领域的创新式应用。
地铁隧道智能巡检机器人的问世,预示着地铁轨道交通运维领域开始进入AI时代。
摘编自新华网《地铁隧道智能巡检机器人问世,地铁运维进入AI时代》)
材料二:
人工智能作为一类信息技术,诞生于20世纪1年代,几乎与计算机同步。
60多年来人工智能涉及的技术和派系众多,学界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
对于大多数公众而言,从其发展目的的角度,可以简单将其理解为“与人类一样聪明的人造机器”。
将这个聪明的“机器”放入制造业中,主要的作用就是使机器能够“达到甚至超过人类技工水平”,以实现企业生产运营效率的提升。
这个放入“人工智能”的“智能化”过程,与过去制造业追求“自动化”的过程实际上有本质的差异。
“自动化”追求的是机器自动生产,本质是“机器替人”,强调大规模的机器生产;而“智能化”追求的是机器的柔性生产,本质是“人机协同”,强调机器能够自主配合要素变化和人的工作。
因此,“人工智能+制造”未来所追求的,不应是简单粗暴的“机器替人”,而应是将工业革命以来极度细化甚至异化的工人流水线工作,重新拉回“以人为本”的组织模式,即让机器承担更多简单重复甚至危险的工作,而人承担更多管理和创造工作。
(摘编自《“人工智能+制造”为人类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材料三:
未来人工智能发展到一定阶段,不断地向人类生产生活逼近,会更多涉及伦理道德问题。
比如,机器人要不要遵守人类的法律法规、机器人应不应该享受人类的权利、人类与人工智能如何和谐相处,都是国际社会和各国政府应该应对的事情。
在规范人工智能发展的指导意见方面我国走在了世界前列,2018年5月7日《中国机器人伦理标准化白皮书》评审会议召开,它首次提出了针对机器人伦理问题的解决办法——中国优化共生设计方案。
这一清晰的框架为进一步完善机器人道德伦理规范奠定了基础。
只要人工智能的发展在一定约束下进行,风险就是可控的。
跟其他任何科技的发展一样,人工智能也具有两面性,既能给人类带来巨大的财富,也可能带来不可预知的灾难,就像是一面镜子,其实都是人类自身的映射。
对于失业和贫富差距的加大,人工智能都只是起到了强化作用,解决这些社会问题的办法仍然在人类手中。
至于机器人道德伦理问题和可能攻击人类的问题,也是人类目前可以去努力防范和解决的。
人类在人工智能危机面前并不是无能为力的,而是大有可为的,正确利用人工智能是人类应该坚定的方向。
(摘编自新华网《人工智能崛起引发担忧,我们应该如何应对?》)
材料四:
2014——2024年中国人工智能行业规模发展趋势
(摘编自前瞻产业研究院《2014—2024年中国人工智能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地铁隧道智能巡检机器人技术先进,以全新的理念和思路解决了相关技术难题,极大地推动了地铁交通安全领域的智能化创新。
B.人工智能发展的60多年里,学界并无明确的定义,只是简单地将其理解为“与人类一样聪明的人造机器。
”C.人工智能是把双刃剑,有利有弊。
面对人工智能崛起引发的担忧,我们应客观理性地对待,如何正确利用人工智能才是人类努力的方向。
D.2015年中国人工智能市场规模69.3亿元,2016年达到96.2亿元,此后快速发展,增幅也逐渐增大。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地铁隧道智能巡检机器人具有人工巡检无法企及的优势,它的问世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不久的将来它定会代替人工巡检。
B.材料二将人工智能的“智能化”与传统制造的“自动化”做了比较,指出了“人工智能+制造”的本质是追求“人机协同”,而非简单的“机器替人”。
C.人工智能的使用强化了人类社会的失业和贫富差距,但这并不能阻碍其发展,只要努力防范与解决,就可以避免风险。
D.《中国机器人伦理标准化白皮书》首次直面机器人伦理道德问题并提出解决之道,为完善人工智能伦理道德规范奠定基础,可谓意义重大。
3.人工智能的前景如何?未来该怎样发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本报北京11月29曰电:总投资12亿余元的蛋白质科学研究(北京)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顺利通过国家验收。
该设施的建成并投入运行,将为国内外生命科学和健康产业的发展再添强劲原动力。
该设施汇聚了生物质谱、生物大数据与超级计算、冷冻电镜等尖端技术平台,为深度解析蛋白质组及蛋白质复合体的结构和功能,全景式揭示人类、重要动植物与微生物等生理、病理、药理、毒理等相关分子机制,提供高通量分析、高时空分辨、高复杂度覆盖、大数据解析、智能化知识发现等一站式综合技术体系。
该设施将为通量发现与重大疑难病症的诊断、预防、治疗紧密相关的功能蛋白质和药物靶标提供独到的强大技术支撑。
据不完全统计,该设施调试运行3年多来,已直接支撑了近400项国家级课题研究,产出了300余篇发表于国际权威杂志的高水平科学论文、100余项发明专利和软件著作权。
项目首席科学家贺福初院士和王志新院士表示,蛋白质科学是生物科技与信息科技的交叉学科,是未来科技的战略制高点。
将努力把该设施建设成为国际生命科学领域高端人才的集聚和培养平台。
(摘编自《蛋白质科学研究(北京)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通过国家验收》《人民日报》2018.11.29)
材料二:
和以往走进的国家大科学工程相比,上海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的设施没能在视觉上给人造成强大冲击。
“我们这里主要是一些体量相对较小的生命科学研究的仪器集群,以至于在立项之初,是否将上海设施列入大科学工程都存在争议。
”雷鸣说道。
可别小瞧这里的“仪器集群”。
上海设施自2014年5月试运行以来,前来参观的10多位诺贝尔奖得主和其他国际知名专家对设备的先进性纷纷“点赞”。
雷鸣回忆道,十多年前,我国在蛋白质科学研究领域虽然已取得一批达到国际一流水平的研究成果,但整体上仍落后于国际先进水平。
科研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是制约蛋白质科学发展的关键因素。
在科学家们的不懈努力下,蛋白质科学研究设施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于2008年被批准立项,成为我国生命科学领域第一个大科学工程项目。
蛋白质科学研究设施分为上海和北京两部分,上海设施以建设蛋白质结构解析能力为主。
围绕从生物体的空间尺度和生命过程的时间尺度来研究蛋白质,上海设施构建了由规模化蛋白质制备系统、蛋白质晶体结构分析系统、核磁分析系统、集成化电镜分析系统、蛋白质动态分析系统、质谱分析系统、复合激光显微成像系统、分子影像系统和教据库与计算分析系统组成的9大技术系统,具备规模化蛋白质制备、多尺度结构分析、多层次动态研究、修饰与相互作用分析以及数据库与计算分析5大能力。
(摘编自《探秘蛋白质的“前世今生”——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上海》《科技日报》)
材料三:
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执行者。
对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相互作用和动态变化的深入研究,将有助于揭示生命现象的本质。
蛋白质研究取得的众多成果也将是新药创制、传染病防诊治、农作物改良、生物能源转化、工业生物催化等各个领域的重要创新源泉。
蛋白质研究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引领了我国蛋白质研究,目前已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成果,包括解析了一批具有重要生物学功能的蛋白质及其复合物的空间结构,建立了国际上最大的人类正常肝组织、肝病和肝癌系列的蛋白质
表达谱和相互作用网络图;发现200余种针对人类重大疾病的潜在药物象标或诊断标志物等。
但是,与国际蛋白质研究的先进水平相比,我国的蛋白质研究源头创新能力有待加强,重点需要促进多学科交叉合作研究、关注蛋白质研究的原创性新技术新方法、提升解决重大科学问题的合力。
(摘编自《蛋白质研究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十二五”专项规划》百度百科)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蛋白质科学研究(北京)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汇聚了生物质谱等尖端技术平台,为专门研究蛋白质提供高通量分析等一站式综合技术体系。
B.科研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严重制约我国蛋白质科学发展,经过科学家们不懈努力,蛋白质科学研究国家级基础设施项目在2008年被批准立项。
C.上海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的设施主要围绕从生物体的空间尺度和生命过程的时间尺度来研究蛋白质,由9大技术系统组成,具备5大能力。
D.对蛋白质的深入研究,将有助于揭示生命现象的本质,有助于重大疑难病症诊断、防治,新药创制以及工业、农业、生物等诸多领域的创新。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蛋白质科学研究设施上海和北京两部分都是我国生命科学领域的大工程项目,北京设施落成较晚,从2008年立项到落成,经过了十年的建设。
B.上海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的设施是一些体量相对较小的仪器集群,明显落后于北京蛋白质科学研究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一站式综合技术体系。
C.我国蛋白质科学研究成果丰硕,但整体上仍落后于国际先进水平,主要表现在源头创新能力不足,解决重大科学问题的合力没有形成等方面。
D.蛋白质科学是生物科技与信息科技的交叉学科,是未来科技的战略制高点,建设上海和北京两个设施是国家抢占生命科技前沿的战略部署。
3.三则材料报道的侧重点分别是什么?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10、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扁鹊者,勃海郡人也,姓秦氏,名越人。
少时为人舍长。
舍客长桑君过,扁鹊独奇之,常谨遇之。
长桑君亦知扁鹊非常人也。
出入十余年,乃呼扁鹊私坐,间与语曰:“我有禁方,年老,欲传与公,公毋泄。
”扁鹊曰:“敬诺。
”乃悉取其禁方书尽与扁鹊。
扁鹊以此视病,尽见五藏症结,特以诊脉为名耳。
为医或在齐,或在赵。
在赵者名扁鹊。
其后扁鹊过虢。
虢太子
..死,扁鹊问中庶子曰:“太子何病?”中庶子曰:“太子病血气不时,交错而不得泄,是以阳缓
而阴急,故暴蹶而死。
”曰:“其死何如时?”曰:“鸡鸣
..至今。
”曰:“收乎?”曰:“未也,其死未能半日也。
”“言臣齐勃海秦越人也,闻太子不幸而死,臣能生之。
”中庶子曰:“先生得无诞之乎?何以言太子可生也!”终日,扁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