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测试题及答案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9届万学·海文钻石卡学员基础阶段测试
此卷共33道题,满分100分。
(单选16题,每题2分,共32分;多选17题,每题4分,共68分)
一、单项选择题:1~16小题,每小题2分,共32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商品的二因素是由:
A.商品的自然属性所决定的 B.商品的社会属性所决定的
C.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决定的 D.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决定的
[答案] C
[命题分析]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劳动二重性的内涵。
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是指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具体劳动是生产不同使用价值的不同性质和不同形式的劳动。
具体劳动是根据劳动的目的、对象、操作方法、劳动资料和劳动结果来区分的。
作为生产使用价值的具体劳动,是同人类社会一起存在的,它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
抽象劳动是指撇开劳动的具体形式的一般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在商品经济条件下,抽象劳动作为人类劳动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形式,它形成商品的价值。
抽象劳动反映的是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
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选项。
2.交换价值是指它能够用于交换别的商品,并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数量上的关系或比例,其基础或内容是:
A.使用价值 B.价值 C.价格 D.价格标准
[答案] B
[命题分析]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或内容。
交换价值是价值的必然表现形式。
它首先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
各种不同商品可以按一定比例互相交换,表明存在一种可以使它们相等的同质的东西。
这个同质的东西不可能是使用价值,因为使用价值千差万别无法比较。
撇开商品的使用价值,撇开创造使用价值的劳动的具体形态,那么劳动产品剩下的东西,只是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的凝结,在它们的生产上耗费了人类劳动力,积累了人类劳动。
这种相同的抽象的人类劳动的凝结,就是价值。
各种商品所以能按一定比例进行交换,就是因为它们有同质等量的价值。
所以,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内容,交换价值是价值的必然表现形式。
一个商品的使用价值可以由商品体本身得到表现。
而价值则不能由自身来表现,它必须通过交换,在其他商品体上得到表现,即表现为同另一种商品相交换的比例,也就是说价值通过“交换价值”而得到独立表现。
交换价值作为价值的表现形式或价值形式,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从简单的价值形式,经过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的价值形式,直到最后发展为货币形式。
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选项。
3.在货币的职能中,包含了经济危机可能性的两种职能是:
A. 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
B. 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C. 价值尺度和贮藏手段
D. 贮藏手段和世界货币
[答案] A
[命题分析]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货币的职能。
在流通手段中,假如一方有货币而不购买,则商品的生产者必然会得不到价值的实现,从而可能引发经济危机。
同样,在支付手段中,假如到期应支付货款一方不能按期支付,则容易引发连锁债务危机,造成经济危机的出现。
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选项。
4. 某资本家经营的企业通过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使其生产商品花费的劳动时间比社会必
要劳动时间少10%,由此形成商品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那部分是:
A.超额剩余价值 B.绝对剩余价值 C.相对剩余价值 D.剩余价值
[答案] A
[命题分析]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超额剩余价值的形成。
超额剩余价值是商品个别价值同社会价值之间的差额。
超额剩余价值生产的条件是个别企业首先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使之高于部门平均劳动生产率。
这样,生产它的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按社会价值出售商品,就能够比其他企业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即超额剩余价值。
试题的题干正好提供了超额剩余价值概念的基本要素,并指出超额剩余价值形成的途径。
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选项。
5. 某企业投入到企业的资本是100万元,其资本有机构成是3:1,经过生产过程生产出的商品价值为130万元,其剩余价值率是:
A.20% B.80% C.100% D.120%
[答案] D
[命题分析]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通过资本有机构成考察剩余价值。
资本有机构成可用C∶V表示。
企业投入到企业的资本是100万元,其资本有机构成是3:1。
因此,资本的有机构成中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关系可以表示为:C∶V=3∶1,即C=3V。
又由C+V=100(万元),可以计算出:C=75(万元),V=25(万元)。
由试题得知经过生产过程生产出的商品价值为130万元,因此可以得出不变资本创造的剩余价值为130-100=30(万元)。
再根据剩余价值率M’=M/V=30/25=120%,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 选项。
6. 某棉纺厂因棉花价格上涨而增加了资本的垫支,它影响该厂的:
A.资本技术构成 B.资本价值构成 C.资本物质构成 D.资本有机构成
[答案] B
[命题分析]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马克思的资本有机构成理论。
资本的构成可以从物质形式和价值形式两方面考核:从物质形式上看,资本由一定数量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构成,两者的比例关系由生产的技术要求和水平决定,叫做资本的技术构成。
从价值形式上来看,资本由一定数量的不变资本(即生产资料的价值)和可变资本(即劳动力的价值)构成。
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比例叫做资本的价值构成。
资本的技术构成和价值构成之间存在着内在的有机联系。
一般情况下,资本技术构成的变化会引起价值构成的变化。
马克思把这种由资本技术构成决定并且反映其变化的资本的价值构成,叫做资本的有机构成,通常用C:V表示。
回答该题首先要明确两点:第一,对棉纺厂来讲,棉花是原料,属于不变资本,其价格的变化不会影响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搭配的比例关系,即资本的技术构成。
因为技术构成的变化是生产技术水平决定的,只有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每个工人可以支配的生产资料的数量的增加,才会改变资本的技术构成。
第二,棉花价格上涨,使得采购棉花需要垫支的不变资本增加,从而影响到从价值形态角度考察的资本的构成。
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选项。
7.北京王府井商场的股票,某月某日收盘价格为每股价格5元。
则该股票价格是:
A. 股票所代表的投入企业实际资本价值的货币表现
B. 股息的资本化
C. 按股票面额可从公司盈利中分得的一部分利润额
D. 社会经济、政治形势变化的晴雨表
[答案] B
[命题分析]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股票价格。
股票价格决定于股息与利息率的比值,股票价格实质上是股息收入的资本化,故B项正确。
股市行情常常是一国经济状况的晴雨表,但是,它的变化并不直接影响到政治形势的变化,故D选项错误。
A项说的是股票的票面值,C项说的是股票的收益,显然与股票价格不是一回事。
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选项。
8. 假设工业资本的有机构成是50C:30V,按照马克思的绝对地租理论,符合产生绝对地租条件的农业资本有机构成应该是:
A.60C:30V B.50C:50V C.70C:30V D.30C:10V
[答案] B
[命题分析]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绝对地租产生的条件。
绝对地租产生的条件是农业资本有机构成小于社会平均有机构成,这样,农产品的价值便高于社会生产价格,农产品实际上按照其价值出售,价值高于社会生产价格之间的差额所产生的超额利润,便形成绝对地租。
绝对地租的产生是使农产品的社会生产价格由劣等地来决定,从而优等地和中等地都可以取得超额利润。
级差地租是指租种较好土地而缴纳的有等级差别的地租。
级差地租实质上是由于优等地和中等地生产的农产品的个别生产价格低于劣等地生产条件所决定的农产品的社会生产价格而形成的超额利润。
级差地租产生的原因是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垄断使农产品的社会生产价格由劣等生产条件决定,而不像工业那样由中等生产条件决定。
在试题中,A选项的资本有机构成为:2;B选项的资本有机构成为:1;C选项的资本有机构成为:2.33;D选项的资本有机构成为:3;而工业资本的有机构成是:1.67。
通过比较只有B选项的资本有机构成低于工业资本的有机构成。
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选项。
9. 产业资本循环是指产业资本从某种职能形式出发,依次经过购买、生产、销售三个阶段,分别采取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三种职能形式。
产业资本采取货币资本形式执行的职能是:A.为生产剩余价值准备条件 B.生产剩余价值
C.实现剩余价值 D.为资本家提供剥削手段
[答案] A
[命题分析]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产业资本循环各阶段的职能形式。
资本循环就是指产业资本依次经过购买、生产、销售三个阶段,采取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三种职能形式,实现价值增殖,并回到原来出发点的全部运动过程。
产业资本的循环运动依次要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购买阶段,资本家在市场上用货币购买生产所需要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为生产准备条件;第二阶段是生产阶段,工人运用生产资料生产出产品,生产剩余价值;第三阶段是销售阶段,资本家出售商品,取得比它预付资本更多的货币,实现剩余价值。
产业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的职能形式不同。
购买阶段采取的是货币资本的职能形式;生产阶段采取的是生产资本的职能形式;售卖阶段采取的是商品资本的职能形式。
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 选项。
10. 资本的周转时间包括:
A.劳动时间和产品的售卖时间 B.产品的购买时间和生产时间
C.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 D.劳动时间和流通时间
[答案] C
[命题分析]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资本的周转时间的构成。
所谓资本周转时间,是指预付资本价值,从一定形式出发,经过循环运动,带着剩余价值,全部回到它原来出发点的形式,中间所经历的时间,即预付资本价值周转一次的时间。
资本的周转时间包括: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
资本周转的生产时间包括三部分,第一,劳动时间,即劳动者为完成某种产品对劳动对象进行加工的全部工作日。
而劳动时间的长短取决于生产部门的性质,企业的技术水平;第二,自然力独立作用于劳动对象的时间,在这个时间里,劳动过程全部或局部地中断;第三,还包括原料、材料、燃料的储备时间。
资本的流通时间,包括购买时间和售卖时间,也就是资本家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时间和出售商品所需要的时间。
流通时间的长短主要取决于市场供给和需求的状况、生产地点距离市场的远近、交通条件和通讯条件等。
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选项。
11. 某产业资本家投资100万元,资本有机构成为4:1,剩余价值率为100%,资本周转速度为一年2次,那么该资本家年剩余价值量和年剩余价值率分别为:
A.20万元,100% B.20万元,200% C.40万元,100% D.40万元,200% [答案] D
[命题分析]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年剩余价值量和年剩余价值率的计算。
年剩余价值量指的是一年资本家取得的剩余价值总量。
如果用M代表年剩余价值量,m′为剩余价值率,v为预付的可变资本,n为流动资本(包含可变资本)的周转次数,年剩余价值量则由下面公式表示:M=m′×v×n;年剩余价值率是指一年内生产的剩余价值总量同一年内预付的可变资本的比率。
如果用M′表示年剩余价值率,其计算公式为:M′= M/v=m′×v×n/v=m′×n。
由于该产业资本家投资100万元,资本有机构成为4:1,因此可知,该企业的不变资本为80万元,可变资本为20万元。
由于剩余价值率为100%,m= m′×v,所以剩余价值为20万元。
由于M=m′×v×n,而资本周转速度为一年2次,因此,年剩余价值量M=100%×20×2=40万元。
由于年剩余价值率M′= M/v,因此,年剩余价值率M′=40/20=200%。
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选项。
12. 假定资本主义社会资本家计划进行扩大再生产,第一年社会总产品的构成是:Ⅰ﹙4000C+1000v+1000m﹚=6000和Ⅱ﹙1500C+750v+650m﹚=2900。
又假定资本技术构成不变,资本家仅用剩余价值中的500来作为个人消费的部分,其余部分用于扩大再生产,则部门间交换的价值总额是:
A.1600 B.2000 C.1500 D.3000
[答案] A
[命题分析]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社会总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过程。
给定第一年社会总产品的构成是:Ⅰ﹙4000C+1000v+1000m﹚=6000和Ⅱ﹙1500C+750v+650m﹚=2900。
第Ⅰ部类的资本家把剩余价值1 000中的一半即500用作追加的资本,另一半500用作资本家个人消费。
又假定第Ⅰ部类的资本有机构成为4:1,那么,转化成的追加不变资本为400△c,追加的可变资本为100△v。
这样,第Ⅰ部类全部产品的价值按照扩大再生产的用途就重新组合为Ⅰ(4000c+400△c)+(1000v+100△v)+500m/x=6000。
按照重新组合的图式,扩大再生产的交换关系表现为:I(4000c+400△c)代表第一部类企业的于生产资料的需求,可以在第Ⅰ部类内部实现;Ⅰ(1000v+100△v+500m/x) 共1600,代表第一部类的原有工人、新增工人和资本家对于消费资料的需求,而只有第二部类才生产消费资料,第一部类必须和第二部类进行交换才能得以实现。
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选项。
13. 我国现阶段存在多种经济成分,其中有雇佣劳动关系的经济成分是:
A.国有经济 B.集体经济 C.个体经济 D.私营经济
[答案] D
[命题分析]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我国的多种经济成分。
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属于公有制经济,不存在剥削关系;个体经济是指劳动者在个人占有生产资料的基础上,从事个体劳动和个体经营的一种私有制经济。
个体经济是个人占有生产资料,因而属于私有制经济,但它又以自己劳动为基础,因而不剥削他人劳动,不具有剥削性质;私营经济是以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和雇用劳动为基础,以获取利润为生产经营目的的一种私有制经济。
私营经济依靠雇用劳动进行生产经营活动,在性质上属于存在剥削和被剥削关系的资本主义私有制经济。
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选项。
14. 在社会主义社会,个人收入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则,其前提条件是:
A.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
B.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
C.社会主义经济仍然是商品经济
D.存在旧的社会分工,劳动存在重大差别,还是谋生的手段
[答案] B
[命题分析]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按劳分配制度的客观依据。
实行按劳分配具有客观必然性。
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是由客
观经济条件决定的。
这是因为:第一,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建立,实现了劳动者在生产资
料面前的平等,排除了依靠占有生产资料无偿占有他人劳动成果的经济基础,为实行按劳分配原
则提供了前提。
第二,在社会主义社会,旧的分工还没有消失,劳动者还存在着重大差别,劳动
还是谋生手段,这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第三,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
的物质条件。
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还不够高,社会产品还没有达到极大丰富,消费品还不能充分
满足人们的各种需要,只能实行按劳分配。
可见,社会主义实行按劳分配具有客观必然性,是不
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经济规律。
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选项。
15.个体劳动者和农村专业户的个人收入属于:
A.按资分配收入 B.劳动收入 C.按劳分配收入 D.风险收入
[答案] B
[命题分析]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个体劳动者收入。
个体劳动者从事个体工商业、个体服务业以及农副业生产等经济活动,主要依靠自己的劳动
获取收入。
这种个体劳动所得虽然也是一种劳动收入,但不同于按劳分配所得的劳动收入。
因为
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收入体现的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的劳动者在分配方面的互助合作关系,
而是作为个体私有制在经济上的实现形式。
这种收入的数量不仅取决于他们的劳动,而且取决于
他们拥有生产物质条件的数量和质量,取决于市场的状况。
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选项。
16. 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目标是:
A. 使劳动者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B. 实现共同富裕
C. 消除劳动者之间的收入差距
D. 保证劳动力再生产,从而保证社会再生产得以顺利进行
[答案] D
[命题分析]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社会保障的基本目标。
社会保障是指国家和社会通过立法对国民收入进行再分配,对社会成员特别是生活有困难的
人们的基本生活权力给与保障的社会安全制度。
社会保障的基本目标是保证劳动力的再生产,从
而保证社会再生产得以顺利进行。
社会保障体系是经济发展的安全网,也是社会发展的稳定器。
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选项。
二、多项选择题:17~33小题,每小题4分,共68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得分。
17.价值规律作用的实现有赖于
A. 市场竞争
B. 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C. 价格波动
D. 供求关系的变化
[答案]ACD
[命题分析]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价值规律作用的实现。
价值规律就是通过价格机制、竞争机制、供求机制的相互作用来表现的。
其中价格机制是核心。
但价格和价值的不一致并没有违反价值规律,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在商品经济发展的不同时期会有所变化。
尽管价格经常波动,但总是以价值为基础,从一个较长时期或从全社会来看,价格高于或低于价值的部分会相互抵消,商品的价格总额和价值总额仍然相等。
因此,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价值规律作用的一种形式。
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CD选项。
18. 资本家榨取剩余价值的方法有两种,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它们在本质上都:
A.体现着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关系 B.为了延长剩余劳动时间
C.为了增加剩余价值量 D.为了延长必要劳动时间
[答案]ABC
[命题分析]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的关系。
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指的是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延长劳动时间或提高劳动强度从而绝对地延长剩余劳动时间来生产剩余价值的方法。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的工作日分为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两部分。
在必要劳动时间已定的条件下,延长工作日就可以提供和增加剩余劳动时间,从而提高和增加剩余价值。
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是指在保证劳动时间不变的前提下,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从而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来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的方法。
提高劳动生产力是生产相对剩余价值的主要方法。
这是因为,要缩短必要劳动时间,就必须降低劳动力价值;而要降低劳动力价值,就必须降低工人及其家庭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以及生产这些生活资料所耗费的生产资料的价值;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变革劳动过程的技术条件和社会条件,从而变革生产方式本身,以提高劳动生产率。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同时工人为缩短工作时间的斗争的加强,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就成为资本家主要的剥削方法。
但在现实的经济生活中,这两种方法往往交替使用。
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BC选项。
19. 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
关于资本主义工资的问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科学地区分劳动和劳动力是揭示资本主义工资本质的关键
B.资本主义工资的基本形式分为计时工资和计件工资两种
C.资本主义工资小于工人在生产劳动中创造的新价值
D.资本主义工资掩盖了雇佣工人的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的区别
[答案]ABCD
[命题分析]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资本主义工资的实质。
马克思研究了资本主义工资理论,揭示了工资的本质,阐述了工资的基本形式。
在资产阶级社会的表面,工人的工资表现为劳动的价格,表现为对一定量劳动支付的一定量货币,表现为对一定量劳动的报酬。
这好像工人出卖的是劳动。
工人的劳动是有价值和价格的商品。
这种看法是完全错误的。
这是因为:第一,价值是由劳动决定的,说劳动是商品具有价值,则是无谓的同义反复。
第二,商品必然是劳动的物化形式,说工人出卖的劳动是商品,就否定了工人作为雇佣劳动者的存在。
第三,说同资本相交换的劳动是商品,如果承认少量资本价值换得了工人创造的多量价值的事实,那就消灭了价值规律。
如果要遵守价值规律,则剩余价值无从产生,那就消灭了资本主义生产自身。
因此,说工资是劳动的价值或价格,完全是一个“虚幻的用语”。
因此,科学地区分劳动和劳动力是揭示资本主义工资本质的关键。
资本主义工资的基本形式有计时工资与计件工资两种。
所谓计时工资,是指按工人劳动时间支付的工资。
记件工资是以工作量来支付的工资。
它以计时工资为基础,并由计时工资演化和换算而成,其公式是:计件工资单价=劳动力日工资/日产品数量。
所以,计件工资是计时工资的转化形式。
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表现为工资形式、劳动的价值或价格、劳动的报酬,就“消灭了工作日分为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分为有酬劳动和无酬劳动的一切痕迹。
全部劳动都表现为有酬劳动”,从而掩盖了资本主义剥削关系。
正因为工资形式掩盖了现实关系,所以它对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会具有决定性的重要意义。
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BCD选项。
20. 资本主义生产的劳动过程对工人来说是一种经济强制性的劳动。
同其他劳动的过程相比较,资本主义劳动过程具有一定的特点:
A.工人在资本家监督下劳动,他们的劳动属于资本家
B.劳动产品归资本家所有
C.劳动者有人身自由,可以自由出卖自己的劳动力
D.创造新的使用价值和价值
[答案]A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