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管理视角下国有企业内控制度建设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风险管理视角下国有企业内控制度建设思考
在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国有企业面临越来越大的市场竞争压力,在市场环境日益复杂的情况下,国有企业积极进行改革,但是在改革发展中,国有企业存在较大的风险,有必要加强国有企业的风险管理,根据风险管理的要求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通过内部控制工作预防风险。
一、国有企业加强内控制度建设的必要性
国有企业在改革发展中积极创新内部管理模式,更加重视生产经营、财务审计、业务活动等方面的管理,国有企业的管理模式发生了一定变化,要想让新的管理模式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需要加大控制力度,通过内部控制建设加强控制和管理,实现企业的发展目标。
内控制度建设有利于提高企业的内部控制水平和风险管理水平,及时发现和防范风险,确保企业能够持续发展,具备更强的风险应对能力。
二、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的关系
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风险管理是内部控制的关键内容,内部控制工作能够帮助企业应对内外部风险,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促使企业稳定发展。
两者有着相同的目标,以预防风险和控制风险为主要目标,使各项工作更加规范。
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具有相辅相成的关系,两者能够相互补充,有效控制企业各方面的风险。
两者在工作方法上存在一定差异,工作的侧重点也存在一定差异,通过不同的方法实现风险控制的目标。
三、国有企业内控制度存在的问题
国有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不够完善,很多内容与企业的实际情况并不相符,无法对企业风险进行有效管控。
内控制度的执行效果较差,各部门人员对内部控制工作缺少关注,没有严格按照内控制度的规定展开各项工作。
内控制度的内容比较有限,无法对企业各方面的风险进行控制,无法实现全面控制的目标。
国企
缺少良好的内控环境,企业治理水平较低、沟通效率较低,工作环境不利于内控制度的实施。
各部门在内部控制中的权责比较模糊,各部门人员的内控意识和风险意识比较薄弱。
企业的内控方法比较落后,新的内控方法难以实施。
企业没有建立完善的风险内控管理体系,无法有效控制风险,各部门缺少沟通与联系,企业缺少专业的内控人才,无法有效防范和控制风险。
四、风险管理视角下国有企业内控制度建设策略
(一)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国有企业要根据企业的战略发展目标进行制度建设,将企业文化和企业的价值观融入内控制度中,对员工的行为进行规范。
国有企业要在内控制度中制定行为准则,加强人员的控制与管理,避免因为工作人员的失误引发风险。
国有企业要重视财务风险,加强财务风险控制,避免出现资金短缺、资金链断开的情况,在内控制度中明确内控审计工作要求,成立审计机构,安排专业的审计人员,开展审计工作的过程中,监督企业的经济活动,检查企业的财务报表,及时发现国有企业的财务风险,加强风险防范和风险管理。
审计人员还可以对企业的业务活动进行监管,对生产经营中的风险进行控制。
在内控制度的建设中,要明确风险的控制要点,除了要控制财务风险,还要控制企业的战略风险,国有企业确定发展方向时,应当充分考虑企业当前的实际情况,确保战略发展目标符合企业现状,根据内控制度控制投资风险和筹资风险。
国有企业要对当前内控制度的缺陷进行分析,还要分析企业的具体问题,根据实际情况更新和完善内控制度,保证内控制度的实效性[1]。
(二)遵循全面控制和以人为本原则
国有企业根据风险管理的要求建设内控制度,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
在制度建设中遵循全面控制的原则,明确各个方面的内部控制要求,展开全方位控制,最大程度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减少企业的损失。
在全面控制中,应当加强生产经营活动的控制,对企业的业务活动进行监管,确保业务活动能够有序开展。
国有企业要明确工作流程,对各个环节的工作要点进行分析,明确各阶段的控制要点,实现全流程控制。
内控人员要综合分析企业各方面的情况,掌握企业的资金状况,明确企业的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根据各方面的情况制定内控方案,采用恰当的内控方法,严格按照内控制度的规定展开控制管理工作。
国有企业还要在制度建设中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对工作人员进行管理,采取激励措施,通过多样化的方式激励员工。
国有企业要灵活实施内控制度,如果过于严格,会使员工过于压抑,如果过于松散,将无法发挥制度的约束作用,影响员工的工作效率[2]。
(三)优化内部控制环境
国有企业应当创建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从以下三个方面优化内控环境。
首先,优化治理结构,提高企业治理水平,为内控制度的实施奠定良好的基础。
国有企业要明确划分各岗位职责,确保内控人员明确自己的工作内容和工作职责。
在企业治理工作中,应当强化工作人员的内部控制意识,使各部门人员明确内部控制工作的重要性,积极配合内部控制人员的工作,各个部门要参考内控部门的建议,加强各个方面的控制和管理。
内控人员要掌握国有企业各个方面的信息,了解国有企业生产经营状况,最大程度体现出内部控制工作的意义。
其次,建立良好的沟通系统,创建沟通交流平台,加强各部门和各岗位人员的联系,及时传递各方面的信息。
企业进行生产经营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面对不同的突发情况,如果企业内部缺少完善的沟通机制,就无法及时掌握项目的实际情况和完整信息,只有加强沟通与合作,及时进行协调,才能在第一时间发现企业生产经营中的风险并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
国有企业管理人员要做好协调沟通工作,根据实际需求合理分配资金和人员等,为内部控制工作提供良好的环境和充足的资源。
最后,对工作环境进行创建,使员工之间更加和谐,协调好员工与上层管理人员和领导者的关系,形成和谐的工作环境,以此来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增强企业员工的凝聚力,为内部控制工作的开展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3]。
(四)明确划分内部控制权责
在传统的内部控制工作中,由于各方权责不够明确,经常出现相互推卸责任的情况,导致内控效果较差,存在较多的风险,为了提升内部控制水平,需要明确各方权责,采用集中控制的方式,对整个企业进行控制。
各层级主管人员要明确自身的权责,通过逐级授权的方式划分权责,将内部控制责任落实到具体的人员身上,强化关键岗位人员的内控意识和风险意识。
企业领导为工作人员授予一定权力时,需要对工作人员的权力进行限制,使各部门相互制约、相互限制,各岗位人员要合理利用自身的权力,明确内部控制制度的规定,不可以随意使用权力,在内控工作中加强监督,避免出现以权谋私的情况。
在内部控制中采用分层负责的控制方式,明确各层级的主要负责人,有效控制企业的资金活动和业务活动。
为了控制风险,需要遵循权责分离的原则,保证各部门的独立性,使各部门相互监督,主管人员要认真履行职责,做好内控工作和管理工作[4]。
(五)创新内部控制方法
在内控制度的建设和实施中,需要不断创新内部控制方法,对多种内控方法进行研究,综合分析国有企业的内控情况,评估企业的风险,根据内控工作的具体问题和企业的具体风险采用恰当的内控方式,保证内部控制工作的有效性。
对于国有企业来说,制度更新和工作创新往往要耗费较长时间,对制度进行完善的过程中,需要积极创新内部控制方法。
国有企业进行改革创新的过程中,需要对国有资产进行管理,为了实现保值增值的目标,应当不断优化内部控制方法。
国有企业可以引入试点,在试点单位应用新的内控方法,对内控制度和内控方法的实施效果进行分析,明确内控制度的缺陷,不断调整和优化内控制度和内控方法,当试点单位取得良好的内控效果后,可以在整个国有企业范围内进行推
广,在推广和实施的过程中,同样要关注内控效果,使内部控制工作发挥更大的作用,确保新的内部控制方法能够产生良好的内控效果。
国有企业可以将信息技术应用在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工作中,根据内部控制工作的要求建立信息化平台,构建信息平台的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企业的工作流程,明确各环节的工作要点,确保信息化平台能够适应国有企业的工作情况。
国有企业要大力支持信息化建设,为内控人员提供完整的信息,利用科学的方法分析企业的数据信息,通过信息化平台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分析信息[5]。
(六)健全风险内控管理体系
国有企业要健全风险内控管理体系,根据生产经营的流程进行管理,加强设计研发环节的风险管控,对项目的可行性进行分析,还要综合分析产品设计研发的成本。
在原材料采购环节进行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注重材料采购的价格和材料的质量,避免购买劣质材料,造成一定损失。
在产品生产环节和市场营销环节加强内部控制,市场经常会发生变化,应当对市场变化规律进行分析,明确市场方面的风险,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
在风险内控管理工作中,应当从技术层面、经济层面、政治层面判断风险,建立完善的风险评估体系,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应对策略,及时预防风险和规避风险,有效控制风险,减少风险带来的危害和损失。
为了有效控制风险,国有企业可以成立审计委员会,保证审计委员会的独立性,该机构主要负责审计监督工作,根据审计监督结果评估企业风险,制定风险控制方案,充分发挥审计委员会的作用。
企业要引入专业的审计人才,打造高水平的审计队伍,对企业各个方面的情况进行监督和管理,在内控审计工作中发现企业面临的各种风险,根据各个风险的内容制定应对措施,采取有效的控制手段,减少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为了有效控制企业生产经营中的风险和财务方面的风险,需要做好监督工作,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在监督的过程中展开内部控制工作,综合分析企业的风险信息,根据风险评估结果进行控制和管理。
国有企业要设置合理的风险管理目标,
明确风险的类型和后果,分析各种风险的形成原因和严重程度,有针对性地进行管理,确保风险能够得到有效控制。
(七)加强部门联合与风险共担
内部控制工作需要各部门工作人员的积极配合,要想形成良好的内部控制效果,需要收集企业各部门的信息,掌握各部门的工作情况,明确各部门工作中的风险。
企业要促进各部门的沟通与联合,建立沟通机制,为各部门提供交流合作的平台,及时交换各自的信息,为内控人员提供充足的参考资料。
审计部门和监督部门要加强联系,积极进行沟通与交流,及时掌握企业的风险情况,分析企业生产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在部门联合中制定科学的风险应对策略。
为了保证各部门能够顺利沟通,企业要创建沟通平台,拓宽沟通交流的渠道,确保各部门能够及时交换信息,提高信息传输效率。
国有企业的各个部门要及时沟通,共同探讨企业的风险问题和风险应对策略,为企业创建一个稳定的发展环境,确保企业能够长远发展。
为了最大程度降低风险,国有企业可以采用风险共担的方式,对风险进行划分,明确可控风险,对可控风险制定科学的控制策略,还要明确企业风险中的不可控风险,对于不可控风险,要尽量减少风险对企业的危害,使企业内部的各个部门共同承担风险。
企业的各个部门要加强协调配合,分析企业的资金流动情况,对资金风险进行评估,发现资金风险后,追踪相应的负责人,追究负责人的责任,以此来强化各部门主管人员的责任意识。
(八)培养风险管理和内控人才
国有企业要大力培养风险管理人才和内控人才,人才是风险管理工作和内控工作的重要保障,必须重视人才培养工作,综合考虑人才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养,还要考察人才的责任心,分析人才的技术水平,评估人才的综合素养,选拔出综
合能力和综合素养较强的专业人才,打造高素质的内部控制人才队伍,在内控人才的带领下展开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工作。
国有企业要重点培养财务人才,财务人才在企业资金管理工作和风险管理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专业的财务人才能够及时发现资金方面的风险,根据工作经验制定控制措施,为资金管理和风险控制提供有效的建议,确保内控制度能够有效实施。
企业要定期对财务人员、管理人员、审计人员展开培训,提升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与综合素养,培养大量专业人才,为风险管理以及内控制度的建设与实施提供人才保障。
五、结束语
国有企业要重视内部控制工作,大力支持内控制度建设,根据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对风险管理工作进行指导,对各项工作进行监督和控制,及时发现各项工作中的风险,有针对性地进行控制,在内控制度的实施中加强风险防范和风险控制,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减少风险对企业的危害,确保国有企业能够长远稳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