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以学生为本”的工作理念如何落实的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以学生为本”的工作理念如何落实的思考
摘要:高校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基地。因此,“以学生为本”应该是高校学生工作的核心理念,也是确保学校长远发展的根本动力。从本质上说,“以学生为本”是“以人为本”理念在高校学生工作实践中的具体运用。必须从“以人为本”理念的内涵入手,在高校学生工作中坚持“以学生为本”,并深入落实这一理念。
关键词:以学生为本;学风建设;就业指导
1何为“以学生为本”
“以学生为本”的工作理念,从本质上说是“以人为本”理念在高校学生工作实践中的具体运用。“以学生为本”,就是强调学生工作在学校工作中的重要地位;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教育、管理、指导、服务,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创造条件、营造氛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强化其在教育工作中的主体地位,发挥其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作用;了解学生、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和信任学生。
1.1“以学生为本”的重要体现
“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应着重体现在:
①把以学生为本的理念落实到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上。“以学生为本”是以人为本理念在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的具体体现,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思想政治教育起着鼓舞人、激励人、引导人的作用。我们要带着深厚的感情去做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用“爱”浇灌,用“心”栽培。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要坚持“四个结合”,即教书与育人相结合,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课堂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理论教育与解决实际相结合。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爱国主义为重点,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弘扬和培养集体主义精神,提高道德修养,坚持诚信做人,确保自己的言行符合社会道德和法律规范;以全面发展为目标,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②把以学生为本的理念落实到事业心和责任心上。高校作为培养高等人才的主要阵地,每一位学生管理人员都肩负着神圣的历史使命和责任,因此,必须树立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把学生工作当成毕生的事业和志向。要融入到学生集体中去,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以德昭人,以魅力激发人,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要转变服务管理理念,给他们更多的理解和关心,给他们更多的帮助和支持,为学生早日成才搭建平台。
③把以学生为本理念落实到工作创新上。时代是不断发展进步的,学生管理工作也要反对因循守旧、不思进取,一不能等,二不能靠。加强和改进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要有大局意识和超前意识,站得高,看得远,善于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来思考学生问题;要善于运用新思想,提出新思路,用创新的思维不断开拓学生教育管理的新路子;要用与时俱进的思想观念和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开展各项工作,求真务实,锐意进取,努力开创学生工作的新局面。
1.2“以学生为本”的重要工作指标。
落实好“以学生为本”的工作理念,应该做到:
①以需求为导向,引导学生成长。只有从学生的真实需求出发开展的活动,才能够为学生所认同。为此,要从改革那些已不适应学生活动的实际管理方法和机制入手,从加强学生会和学生团体建设以及加大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等方面入手,逐步让学生成为学生工作的主体,形成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长效机制。
②以服务为依托,体现学生为本。我们要牢固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意识。为此,要营造浓厚的学习学术氛围,为大学生的发展提供环境服务;要创建适合学生成才的激励机制,为大学生竞争意识的增强提供服务;要搭建“学科优势、人才培养、社会需要”三位一体的社会实践平台,为大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供服务。在为学生服务的过程中,要增强服务意识,端正服务态度,提高服务水平。同时,要细化服务环节,完善服务内容,简化服务手续,注重对学生的发展性服务、管理性服务和保护性服务。
③以尊重为基础,成就学生未来。重视学生的不同个性,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尊重学生的内心感受,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困惑,启发学生积极主动地面对困难,发挥主动性、能动性,最终实现教育理想与学生发展需求的和谐一致。
2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加强学风建设针对性地
开展活动
实事求是地说,为了更好地落实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我觉得应该以学风建设为切入点,以加强教学管理、调动学生积极性为基本内容,有针对性地,有效地开展相应的学生工作,以便取得良好的效果。学风建设的好坏,学生精神面貌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校教育教学质量。提倡优良学风,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努力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是加强学风建设工作的重中之重。大学教育,从本质上说,是对人的教育,是培养人才的基地。因此,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我认为,不应单从学生上课出勤率入手,更应深入学生的心理及困难,以便更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应的活动。譬如,我了解到,现在很多大三准备明年考研的学生,都有自己的复习计划,因此,与自己所要报考专业不相关的科目,不太愿意去听。另外,还希望老师在课堂上讲一些关于考研的内容。另外,有的同学想毕业后直接找工作,他们希望学校多开展
一些关于招教考试的讲座。这些都与学生的利益密切相关,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开展起来自然会受到学生的支持和欢迎。这样有针对性地开展活动,自然会产生良好的效果。
3加强就业指导,解决学生切身实际问题
以社会的实际需要为导向培养学生。这是“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的又一体现。加强就业指导,解决学生切身实际问题,这是落实这一理念的最根本、最现实的体现。目前,在经济危机的大背景下,就业形势十分严峻。
培养人才是高校的根本任务。而地方高校作为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中,肩负着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大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神圣使命。因此,就地方高校而言,如何根据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实际需求,着力加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解决好学生就业难,这个“燃眉之急”,就是“以学生为本”教育理念的根本体现。专家指出,“中国现在的大学生就业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应该只是就业导向问题,大学的人才培养模式应该相应调整调整。”学校应该特别注意对学生求职技能培训。因为,这是在平常的学习中学不到、而在求职过程中又十分重要的。求职技能培训包括简历撰写指导、面试技能训练、模拟招聘过程等。学校应该为学生提供模拟面试工作坊,提供往届学生面试录像、面试技能指导等服务项目。另外,丰富实习、实践活动。实习、实践活动对于职业发展也至关重要。通过大量多层次、多方向的实习和实践活动,把学生和未来的工作紧密地联系起来,让学生在大学期间能够对职业进行深入的思考,自觉按照职业发展的要求来规范自己在校期间的学习,这是极有价值的。
总之,要落实好“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管理理念,就要从根本上做到尊重学生、关爱学生、理解学生、服务学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在此衷心祝愿我校的各项工作都开展顺利,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 王建珍.我国高等教育确立“以学生为本”教育理念的思考与对策[J].苏州大学学报,20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