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染排放控制提升策略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污染排放控制提升策略

一、引言

随着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实施,我国中部、西部以及东北地区已经具

备承接东部沿海地区产业转移的条件。同时,东部地区面临着资源约束、劳动力成本上升以及产业结构加快调整升级的多重压力,也陆续

开始向内陆地区转移传统技术与产业。转移的产业主要以工业为主。

工业作为三次产业中污染排放量最多的产业,其转移过程可能也伴随

着污染的转移。如果这种转移规模较大,就会对生态环境原本就相对

脆弱的中、西部以及东北地区造成更为严重的破坏。部分发达国家以

及东部部分地区发展初期采取的“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模式造成了

种种矛盾和危害,应该作为深刻的教训。如何既有序推进产业与技术

的转移以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又保证不同类型区域生态环境普遍改善,是一个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问题。在很多情况下,竞争国家之间为了

吸引更多的高环境规制标准国家的企业,往往刻意降低本国的环境规

制标准,从而使污染密集型产业不断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

使得发展中国家成为“污染的天堂”(Esty,1994,1996)。同时,

许多实证方面的研究表明,这种以环境规制标准降低来吸引高规制标

准国家产业转移的竞争往往是竞争到底的(racetothebottom),即这

种相互竞争博弈的结果导致各竞争国的环境规制标准一降再降,形成

恶性竞争,使得环境不断恶化(ManiandWheeler,

1999;vanBeersandvandenBergh,1997)。因此,通过产业转移,完成

污染转移、能耗转移的可能性是始终存在的。在区域协调发展过程中,欠发达的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尤其是广大中、西部生态脆弱地区,必

须重视这一问题。因此,有必要对目前中国环境污染与产业转移的现

状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但是,迄今为止已有的关于中国环境污染与

产业转移的实证研究主要集中在FDI对国内环境的影响。如夏友富(1999)系统阐述了外商投资于我国污染密集型产业的现状、原因,

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舒基元(2003)分析了国际污染转移产生的

途径与根源,以及我国在利用外资以及进出口贸易中存在的环境污染

转移问题。杨海生等(2005)根据1990—2002年中国30个省市环境、经济、贸易数据和29个省市FDI的数据,建立全球化与中国的计量模型,发现FDI与污染物排放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FDI对环境有负效应。在国内区域间产业转移所引起的生态效应方面的研究比较少见,且多以定性分析为主,如杨昌举(2006)、黎金风(2007)、谢

丽霜(2009)等,定量方面的研究还有待深入。笔者通过实证研究,

分析了2001—2008年中国污染排放转移变化以及污染型行业的布局变化,分析了污染转移与污染型产业转移的关系,发现区域间的实际污

染转移变化并不完全与污染型行业的区域转移情况相吻合,而区域间

污染排放控制技术的变化正好解释了这一现象,且技术进步在减少污

染排放当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笔者从产业和技术两个角度对当前环

境污染转移问题进行系统的分析研究,为实现以生态文明为核心价值

取向的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新要求提供决策参考。

二、全国污染排放转移变化情况

笔者选取2001年与2008年的工业化学含氧量、氨氮、二氧化硫、工

业烟尘、工业粉尘以及固体废弃污染排放数据,应用公式

△Pj=pijt+1pjt+1-pijtpjt分别计算出2001年和2008年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四大区域各类污染排放占全国污染排放比重的变化情况

(见表1)。其中pijt为t年i省的j类工业污染排放量,pjt为t

年全国j类工业污染排放量。通过分析发现东部地区除固体废弃物排

放比重有所增加以外,化学含氧量、氨氮、二氧化硫、工业烟尘、工

业粉尘排放占全国污染排放的比重都有较大幅度的减少。中部地区除

工业烟尘排放比重有所减少外,其他污染排放都有所增加。西部地区

除工业烟尘和固体废弃物排放比重减少外,其他污染排放比重都有所

增加。东北地区除固体废弃物排放比重减少外,其他污染排放比重也

都有所增加。从表1可以看出,与2001年相比,2008年污染已由沿海向内陆地区转移,主要表现为从东部地区向中、西部以及东北地区转移。而就污染转移的程度来看,废水化学含氧量、氨氮以及大气二氧

化硫这三类主要污染排放向西部转移的程度明显高于中部和东北地区,而工业烟尘排放主要向东北地区转移,工业粉尘排放向中部转移的程

度则高于西部和东北地区,固体废弃物的污染排放主要向东部和中部转移。

三、全国污染型行业的产业布局变化情况

从全国污染排放转移变化情况可以看出,除固体废弃排放以外,其他污染排放都有从东部沿海向内陆转移的趋势,其中污染排放向西部转移的程度明显高于中部和东北地区。分析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笔者初步猜想可能在2001—2008年,污染型行业的区域布局由东部沿海向内陆地区发生了转移。以下将依据34类不同行业各污染物排放占全部行业污染排放的比重,确定污染型的行业,并进一步分析2001—2008年间这些污染型行业的布局变化情况。

(一)污染型行业的确定

不少研究将单位产值的污染排放量作为判定污染型行业的基本指标,这一标准虽然能衡量一个产业的污染密集度,但这里主要想测算2001—2008年间污染型产业转移对环境污染转移所造成的实际影响,因此,笔者将侧重于对行业具体污染排放量的测度,根据2001—2008年的行业污染排放数据的平均值,计算出不同行业各污染物排放占全部行业污染排放的比重(其中不考虑被列为其他的行业),并依据各行业污染排放的比重排名,从高到低选取行业污染排放加总达到全部行业污染排放90%的行业作为污染型行业(见表2)。

(二)污染型行业区域布局转移情况

通过以上分析确定了不同类污染型工业行业,以下将根据2001年和2008年不同污染类的污染型行业的工业生产总值,应用公式

△Sj=nk=1Σykjt+1yt+1-nk=1Σykjtyt分别计算出2001年和2008年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四大区域不同污染类的污染型行业区域布局转移变化情况(见表3)。其中ykjt为t年全国j类污染型行业的生产总值,yt为t年全国工业总产值。通过表3可以看出,与2001年相比,2008年东部地区的化学含氧量污染型行业、氨氮类污染型行业、工业烟尘污染型行业和固体废弃污染型行业整体占全国的比重都有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