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高专教学改革的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职高专教学改革的思考
[摘要]本文针对当前高职高专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考试方法等方面阐述了教学改革的基本内容及方法。
[关键词]高职高专;教学改革;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试方法
在党和国家的大力支持下, 近年来,我国高职高专教育取得了很大的发展, 为社会培养了一大批高层次的实用型、技术型人才。
但在高职高专教育发展的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亟待改革与解决的问题。
其中高职高专教学改革涉及到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试方法等方方面面的内容。
一、更新教学观念
传统的教学观把传授知识作为教学的主要任务,不重视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忽视在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内容。
现代教学观要求教师既要传授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能力,尤其是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并在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内容,陶冶学生健康的情操,锻炼学生坚强的意志。
高职高专教育更要重视学生实际操作
能力及创新能力的培养,从而实现培养合格应用型人才的目标。
高职高专学生学习的目的不是为了搞学术研究,而是为了应用,是为了运用所学知识从事现代生产、建设、服务工作,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因此,在高职高专学校教学的改革中,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应该用现代教学的观点和思想组织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要理论联系实际,突出知识的应用,使学生学会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调整教学内容
高职高专课程的设置要面向社会,面向市场。
避免盲目照搬名牌大学,避免设置繁难且实用价值不高的课程,以免无谓消耗师生的精力,力求使学生在有限的大学生活期间学到最有用的专业知识,达到本专业所要求的能力。
校企合作,让企业中的相关人员参与到学校设置课程的过程中,这是面向社会、面向市场的好措施。
公共课是高职高专学生的必修课程,主要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政治、体育等。
公共课要发挥知识性和工具性两个功能,既要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和体能素质,培养和训练学生的综合能力,又要为专门课提供理论知识基础,还要为学生毕业以后的继续教育提供知识储备。
在公共课的理论教学中,要以“必需、够用”为度,淡化理论的推导过程,注重培养学生对理论的应用能力,注意教学内容的精选和更新。
但是,盲目删减也是不可取的。
高职课程设置特点主要体现在“优、实、新”上。
优,就是优化课程设置,淡化高职课程体系的所谓完整性,形成适应并服务于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课程设置模式。
实,就是课程设置要在“实用”上下功夫,突出理论的应用和技术开发,加强宽而新的课程,为学生知识结构的横向和纵向发展起到接口作用。
新,就是课程设置要根据市场经济的需求变化,及时反映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下功夫,大力开发适应性课程,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竞争能力和应变能力服务。
三、改善教学方法
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仍然占据课堂教学的主导地位。
由于完全以教师为课堂教学的主导,教师满堂灌,没有给学生留下充足的思考时间和思维空间,助长了学生的依赖心理,造成了学生的“思维惰性”,使学生的学习潜能受到抑制,也不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学生的参与意识不强。
教学方法的改革,不只限于教师如何“教”,也关系到学生如何“学”,没有“学”的配合,便没有“教”的成功。
目前,大部分高职高专学生的参与意识不强。
大部分学生没有认识到自己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而是把自己摆在被动的位置上,只是被动的从教师的讲授中获取知识,因而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因此,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之间缺少良性的互动。
采用启发式教学。
启发式教学在教学目标上强调在传授知识的同时,重视能力的培养和非智力因素的发展。
在教与学的关系上体现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
体性。
在教法的运用上着眼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积极倡导互动式教学方法。
互动式的教学就是把教学过程当作思维活动的过程,当作师生思维互动,师生共同发现、思考、探索、创新的过程,是教学活动中“教”的活动主体与“学”的活动主体进行信息交换和传递的过程,也就是教学活动中两个主体间心灵互动的过程。
在互动式教学过程中师生的关系应是一种动态的辩证关系。
问题是思维的动力。
教师将具有思考价值、富有创造性的问题向学生提问或交给学生思考、讨论,对学生必然产生强烈的思维动力和参与意识。
问题不宜很难,但要紧密结合实际,给予学生一定的发挥空间;问题也不应理论性过强,关键是对概念的灵活运用。
引发学生的好奇与疑问,激发他们的求知与探讨,有助于营造一种自我发现的环境,一种良好的交往环境,有利于促进教学活动、两个主体间的互动。
很显然,学生的思维得到锻炼,潜能得到开发,个性得到发展。
同时,在热烈的交流气氛中,学生的思想相互渗透,智力相互激发,情感相互感染,更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思维欲望和交往欲望。
四、改革考试方法
目前,大多数高职高专学校的考试普遍是教师根据大纲的要求出一份试题对学生进行闭卷的传统笔试,学校检查教学质量也大多是通过闭卷笔试来进行。
这
样的考试之所以长期存在,有其合理的一面,但它只注重了笔头答题的技能和理论知识的熟记,缺乏开放性、应用性,缺少考查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考题,难以考察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职高专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
因此,高职高专的考试要尽可能多地进行口试和实际操作检测,考试内容上要根据专业特性及其实际需要检测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和运用能力情况,从而促使高职高专院校注重学生实际操作技能的训练,培养出合格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戴振强. 谈高职高专教学改革.职业技术教育2008.5。